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调研测试语文在线考试题免费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空题
根据拼音在答题卡上写词语。
当夜色如nóng chóu(_____)的油墨刷满天空,草际间的xī shuài(_____)便开始了快乐的歌吟。
yòu zhì(_____)的孩童,pái huái(_____)在zhà lán(_____)外的蜿蜒小路,映着点点萤火,去追寻那qīng cuì(_____)悦耳的歌声……
【答案】浓稠蟋蟀幼稚徘徊栅栏清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
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书写时要注意“稠、蟋蟀、稚、徘徊、栅、脆”容易写错。
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
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填空题
根据要求写四字词语。
(1)在“建筑上雕刻蝙蝠”的风俗,寓意是福气盈门;在“过年的时候吃鱼”的风俗,寓意是________。
(2)填写与加点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颁奖典礼开始了,场上奏响了雄壮的国歌,观众们不由自主地深情歌唱。
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他________地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
(3)诗句中有品性。
我从“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中,读懂了诗人的刚正不阿,从“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我感受到了诗人的________。
(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观察、认真分析,见到事情的苗头,就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从而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画线的部分可换成一个词语:________。
【答案】年年有余情不自禁坚贞不屈见微知著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和词语的识记。
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做好词语的积累。
过年食鱼的习俗,大江以南的不少区域,似乎有一个潜规则。
鱼是宴席上最后一道菜,端上桌基本上是不吃留下它,作为吉祥物,意味着“年年有余”。
有的地方,年饭时吃鱼,要留头留尾到明年(即年初),表达新年“有头有尾”的祈愿。
年年有余:年年有鱼是“年年有余”的谐音,可谓中国传统吉祥祈福最具代表的语言之一,若用图画表示则可看作是传统吉祥符号。
图中要有莲花或莲藕,还要有鱼,即“莲连有鱼”。
代表生活富足,每年都
有多余的财富及食粮!
(2)本题考查近义词。
学生首先要知道加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再写出与其意思相近的词语。
在日常学习中要做好词语的积累。
不由自主:意思是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近义词有:不能自已、身不由己、情不自禁、情不自尽。
(3)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石灰吟》作者是于谦。
全文为: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坚贞不屈,不屈不挠,百折不挠等。
(4)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做好词语的积累。
见微知著:指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
可见一斑: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
与“以小见大”相似。
一叶知秋: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填空题
写出下面词的意思。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春城:________
(2)小扣柴扉久不开(《游园不值》)小扣:________
(3)思援弓缴而射之(《学弈》)之:________
(4)虽与之俱学(《学弈》)之:________
【答案】春天的京城轻轻地敲它(鸿鹄)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解析】
这道题考查学生理解古诗中和文言文中字词的含义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和记忆,其中“小扣”这词稍微难理解一些,需要学生认真区分。
(1)寒食韩翃(唐)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
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率先升起在皇庭贵族的宫里。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
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2)游园不值叶绍翁(宋)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译文: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
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写的是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
此诗先写诗人游园看花而进不了园门,感情上是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后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进而领略到园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惊喜,写得十分曲折而有层次。
尤其第三、四两句,既渲染了浓郁的春色,又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全诗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体现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点,情景交融,脍炙人口。
(3)学弈《孟子·告子》(先秦)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
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
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启示: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意。
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
填空题
填古诗词句。
①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
②_______,松间沙路净无泥。
③若到江南赶上春,_______。
④________唤取归来同住。
【答案】冷露无声湿桂花山下兰芽短浸溪千万和春住若有人知春去处
【解析】
①此题考查对古诗词句的识记能力,出自《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作者是王建。
全文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②此题考查对古诗词句的识记能力,出自《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作者是苏轼。
全文为: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萧萧一作:潇潇)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③此题考查对古诗词句的识记能力,出自《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作者是王观。
全文为: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④此题考查对古诗词句的识记能力,出自《清平乐·春归何处》作者是黄庭坚。
全文为: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填空题
填名言警句。
①班会课上,大家对我的严厉批评,我都愿意虚心接受。
因为我深深知道:“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__。
”
②时间的力量在于它的平静而又强大,它帮你筛选所有与你擦肩而过的人。
正所谓:“路遥知马力,_______________。
”
【答案】忠言逆耳利于行日久见人心
【解析】
①本题考查名人名言识记。
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做好相关方面知识的积累。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意思是:意思是形容应该虚心接
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
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
这句贤文旨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地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②本题考查名人名言识记。
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做好相关方面知识的积累。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意思是:经过遥远的路途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时间长久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比喻经过长时间的考验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友情的真假。
填空题
填课文内容。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___________,有再青的时候;_________,再开的时候。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___________,如薄雾,___________。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匆匆》)
②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或轻于鸿毛。
”__________,就比泰山还重。
(《为人民服务》)
③在《两小儿辩日》一文中,两个小孩争论时的观点完全不同。
一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杨柳枯了桃花谢了被微风吹散了被初阳蒸融了或重于泰山为人民利益而死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解析】
①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②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意思是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常用来比喻人生价值的轻重悬殊。
③本题考查文言文默写。
学生可回忆课文所学内容进行解答。
《两小儿辩日》全文为: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辩斗一作:辩日)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
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修改病句
修改下面一段文字。
今天下午,去了紫竹院公园。
一进门就看见红的、黄的、紫的和五颜六色的月季花,非常美丽。
正在这些花上,有几只漂亮的蝴蝶翩翩起舞。
妈妈说:“公园里多美呀!”爸爸说:“紧张了一星期,到这儿来宽松一下,真是太好了!”我说:“下星期我们还来。
”
上面这段话中的错误,可以这样修改:
①在“________________”一词前加上“______________”;
②删去“_________________”;
③将“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位置对调;
④将“_________________”一词改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去了我们红的、黄的、紫的和#和五颜六色的正在这些花上有几只漂亮的蝴蝶宽松放松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
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
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
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
今天下午,去了紫竹院公园。
一进门就看见红的、黄的、紫的和五颜六色的月季花,非常美丽。
正在这些花上,有几只漂亮的蝴蝶翩翩起舞。
妈妈说:“公园里多美呀!”爸爸说:“紧张了一星期,到这儿来宽松一下,真是太好了!”我说:“下星期我们还来。
”
第一处错误:在去了之前缺少主语。
可以加上“我们”或者“我们全家”。
第二处错误:“一进门就看见红的、黄的、紫的和五颜六色的月季花”重复啰嗦。
可以去掉“红的、黄的、紫的和”或者“和五颜六色的”。
第三处错误:“正在这些花上,有几只漂亮的蝴蝶翩翩起舞。
”词序混乱,应该是:“有几只漂亮的蝴蝶正在这些花上翩翩起舞”。
第四处错误:“紧张了一星期,到这儿来宽松一下”。
用词不当,宽松:是很宽大的意思。
可以改为“放松”。
现代文阅读
片段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
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
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
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
这广告可不庸俗。
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要。
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
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这句话中的“又”承接了上文,告诉我们春节的三次高潮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元宵。
【2】第一段文字中从___________多和___________多写元宵的灯,突出了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3】下列关于元宵的风俗,语段中没写到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①挂灯笼②燃花炮③走亲戚④观花灯⑤吃饺子⑥吃元宵【4】通过这两段文字,让人感受到北京在元宵节这一天的“___________”以及日子的“_________”。
【答案】
【1】除夕大年初一
【2】数量品种
【3】③⑤
【4】火炽而美丽美好快乐
【解析】
【1】
这道题考查学生信息提取概括能力。
这个“又”字,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引出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元宵节。
告诉我们春节的三次高潮分别是:除夕、初一、元宵节。
【2】
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结合“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可知花灯的数量多;结合“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可知花灯的品种多。
【3】
本题考查信息提取概括能力,学生需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到关键信息。
结合“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可知写到了“挂灯笼”。
结合“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可知写到了“燃花炮”。
结合“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
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可知写到了“观花灯”。
结合“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可知写到了“吃元宵”。
文章没有写到的是“走亲戚”和“吃饺子”,所以选③⑤。
【4】
这道题考查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解题。
第一段主要写了花灯很多,结合双引号可知应该用原文的词语来描述。
通读第一段可知应该用“火炽而美丽”;通读第二段可知应该用“美好快乐”。
语言表达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庆阳小学六(1)班准备开展“畅游古诗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邀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一:古诗分类)同学们将诵读过的诗句分类编辑,下列诗句不宜放在“田园诗”主题的一项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②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③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④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活动二:诗句赏析)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
诗人王安石在写《泊船瓜洲》时,“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先后曾用“到”“过”“入”“满”等字。
我觉得用这里“绿”字好在___________。
(3)(活动三:牛刀小试)仿照下面的示例,用上诗句写一段话。
示例: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
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幸福是“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追求。
离别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不舍:离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别是___________。
【答案】③ 绿字写活了初春万物复苏、景色。
写出了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南一片新绿、生机盎然的景象。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挂念“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劝慰
【解析】
(1)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出自《过故人庄》作者是孟浩然。
全文为: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全文十分押韵。
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
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
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出自《四时田园杂兴》作者是范成大。
全文为: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首诗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属于田园诗。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出自《江上渔者》作者是范仲淹。
全文为: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这首的小诗指
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味道鲜美的鲈鱼,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
全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是抒情诗。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出自《书湖阴先生壁》作者是王安石。
全文为: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是田园诗。
(2)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泊船瓜洲》作者王安石。
全文为: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字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江南两岸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样子,写出了春天的颜色。
同时“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而这正是本诗的主旨。
鉴于第一次罢相前夕朝廷上政治斗争的尖锐复杂,对于这次重新入相,他不能不产生更重的顾虑。
变法图强,遐希翟契是他的政治理想;退居林下,吟咏情性,是他的生活理想。
由于变法遇到强大阻力,他本人也受到反对派的猛烈攻击,秀丽的钟山、恬静的山林,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
这句暗暗融入了前人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
(3)本题考查古诗词理解和仿写句子。
仿写句子,一般要根据例句,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
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要求。
首先应注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再注意句子结构。
离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深情;离别是“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的思念。
现代文阅读
文学性阅读。
夹竹桃
①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②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
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
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
我的心里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③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
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
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
到了夏天,更是满院生辉。
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
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
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④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
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⑤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
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
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
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
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
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
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
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
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⑥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1】第②自然段是从花的____________方面写夹竹桃美得和谐融洽。
【2】文章主要写夹竹桃,而第③自然段却没有一处写夹竹桃,作者运用了____________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自然段描写夹竹桃从春到秋花开三季的情景,体现了它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第⑤自然段,“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
”中的“妙处”还
指夹竹桃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的特点。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
【5】在第⑤自然段中,“我”把月光下的夹竹桃幻想成了三种事物,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6】“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
”这句话中的“袭”运用得很妙,因为它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夹竹桃不名贵,也不最美,可作者为什么说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答案】
【1】色彩
【2】对比衬托出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
【3】花期长有韧性
【4】香气浓烈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承上启下
【5】地图荇藻墨竹
【6】夹竹桃香气非常浓烈
【7】①花色美②花期长、韧性可贵③花香浓烈、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解析】
【1】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段落层意。
从第二自然段段:“我们家的大门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