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建设和谐农村经验交流 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和谐农村经验交流
党的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为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从改善农村干部群众关系着手,努力建立和谐向上的干群关系,努力推动和谐新农村建设。
强化服务意识,为密切干群关系建设和谐新农村建立组织保证一加强教育,增强镇村干部的服务意识。
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应该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而这种精神的树立,需要通过坚持不懈的教育和培养。
近几年来,我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密切干群关系为目标,全面开展以心系农村,为民兴办实事;心贴群众,为民排扰解难;心想发展,为民脱贫致富为主题的三心三为活动,坚持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摆在首位,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带头人,强化了镇村干部的为民服务意识。
定期召开思想作风建设座谈会,镇村干部形成了心想发展,开拓进取,造福一方的良好精神面貌。
二完善制度,形成廉洁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
建立、完善工作程序和办事制度是镇村干部改进领导方式,转变工作作风,自觉为民服务的一个重要保证。
我镇根据群众的需要在全镇推行了一系列便民办事制度。
为解决群众来镇机关人难找、事难办的问题,镇机关建立了为民服务指南牌,镇机关干部今日去向牌,使群众对办事程序和干部当日的去向一目了然。
同时,镇机关还建立了首问责任制、办事公开制度、部门联合办公制度、重点问题排解制度、部门优质服务承诺制度、干部党员联系户制度等。
这些制度的实施,不仅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深受群众的欢迎,而且有效地规范了镇机关干部的行为,增强了我镇机关干部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和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
三落实责任,促使镇村干部为民格尽职守。
积极建立为民办实事,为民排忧解难和为民脱贫致富责任制。
将镇村干部为民办实事如修建通村公路、农田水利建设等,为民排忧解难如部门优质服务、排解群众纠纷、确保百姓平安等,以及为民脱贫致富如扶贫帮困、
培植发展专业村、小康示范村、科技示范户,发展民营经济等各项目标责任到人,与岗位目标考核挂钩,并将责任目标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要求每个镇机关干部每年为全镇群众办3件以上实事,每个村干部办2件以上有影响的实事。
由于责任明确,目标具体,镇村干部为民服务就有了动力、有了压力。
四考评实绩,激励镇村干部为民创先争优。
为民服务制度的实施,责任目标的落实,关键是通过为民服务实绩的考核来激励鞭策。
一是建立领导跟踪督查制度。
对于各部门、干部承担的目标任务,由分管领导每月底督查一次,每季度召开一次督评会,并将督查情况通报全镇。
二是建立人民群众监督制度。
从议政能力强、在群众中威信高的市、镇人大代表、村组干部、离退休老干部、干部联系户中聘请监督员,每半年对镇直各部门、镇村干部进行一次评议,结果张榜公布。
对群众最满意的干部给予表彰奖励,对群众最不满意的干部实行待岗处理。
三是建立组织考核制度。
镇党委在群众评议的基础上对干部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将政绩考核结果进入本人档案,与干部评先评优、升降奖惩、提拔使用挂钩,建立能者上、庸者让、劣者下的竞争机制,增强了广大干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促进了干部作风的根本转变。
发展镇域经济,为密切干群关系建设和谐新农村提供物质基础摆脱贫穷,走向富裕,是农民群众最大的愿望和需要。
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是现阶段党在农村的根本任务,是密切干群关系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措施。
带富一方经济,密切干群关系建设和谐农村,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引导群众脱贫致富,关键是要帮助群众找准一条发展经济的好路子,让群众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力量,摆脱贫穷,走向富裕。
一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
一是坚持依托山水资源,大力发展种养业。
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唱好山歌、渔歌,兴办林场、果场、猪场、渔场,全镇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种植格局。
二是坚持依托农副产品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紧紧围绕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目标,彻底改变传统的廉价出卖原材料的做法,大力发展果蔬食品加工企业,兴办果品打蜡厂,有效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三是坚持依托地缘资源,大力发展服务业。
充分利用便捷的交通和区位优势兴办服务业,大力发展假日经济和休闲经济,并已形成特色。
二坚持科技致富,培育新型农民。
充分依靠科学技术,蓄足农村经济发展后劲。
采取得力措施,大力培养科技示范户,激发群众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技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大力开展技术培训,遵循发展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把一些实用新技术传授给农民;利用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农村科技带头人,开展技术服务,为农民的种、养、加等方面提供优质的技术跟踪服务,帮助解决生产技术难题。
三是大力发展打工经济,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大力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搞好外出务工农民培训与转移的衔接,输出地与输入地的对接,有计划地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镇就业,增加农民的现金收入。
积极化解矛盾,为密切干群关系建设和谐新农村创造基本转条件一体察民情民意,掌握预防和化解矛盾的主动权。
镇村基层干部,对于本乡、本村的社会情况、民情民意、现实矛盾以及可能出现的潜在矛盾,做到了然于胸,取得了预防和化解各种矛盾的主动权。
积极开展民情走访活动,镇村干部对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及其愿望、要求都记录在《民情日记本》上,作为领导决策和干部搞好为民服务工作的依据。
开展民情走访活动,一方面掌握了群众的思想脉搏,对群众在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做到了胸中有数,并能从中注意发展动态,做到日晕知风,础润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