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民为贵》评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为贵》评析
1.评“民为贵”章
首节奇语险语横空而来,下三节承明之,方见是极平实道理。

章法整。

(清·方宗诚《论文章本原》)
观此则孟子虽仍主有天子,诸侯,大夫,诸治人者之存在,如“周室班爵禄”然;但诸治人者所以存在之理由,则完全在其能“得乎丘民”。

如所谓君者不“得乎丘民”,则即失其所以为君者,即非君矣。

故孟子曰: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此亦正名主义也。

古史家及孔子正名而“乱臣贼子惧”;至孟子则正名而乱君亦惧矣。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评“汤伐桀”章
“臣弑其君,可乎”一句,锋铓甚锐,令人难以开口,须看孟子下文转身法,说得何等奇创,又极正大。

仁义是君道,“贼仁”、“贼义”是无君道。

先将“其君”二字驳倒,则“弑”字易破矣。

(清·方宗诚《论文章本原》)
孟子以为此等办法不能施于父,如瞽叟虽不慈,而舜则仍孝,故舜为大孝。

盖孟子以其“民为贵”之根本意思施于政治,当然须有上述之主张;至对于其父子兄弟方面,则仍可依照传统的见解也。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评“尧以天下与舜”章
此是一篇翻案文字,极奇极新。

明明是尧以天下与舜,而开口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奇创之至。

(清·方宗诚《论文章本原》)
孟子虽仍拥护“周室班爵禄”之制,但其在政治上经济上之根本的观点,则与传统的观点,大不相同。

依传统的观点,一切政治上经济上之制度,皆完全为贵族设。

依孟子之观点,则一切皆为民设。

此一切皆为民设之观点,乃孟子政治及社会哲学之根本意思。

孟子贵王贱霸,……盖王、霸,乃孟子政治理想中二种不同的政治。

中国后来之政治哲学,皆将政治分
为此二种。

王者之一切制作设施,均系为民,故民皆悦而从之;霸者则惟以武力征服人强使从己……
据此(按,指“尧以天下与舜”一章)则孟子之理想的政治制度,为以有圣人之德者君天子之位。

此圣人既老,则在其死以前预选一年较少之圣人,先使为相以试之。

及其成效卓著,则荐之于天,以为其自己之替代者。

及老圣人既死,此少圣人即代之而为天子。

然天之意不可知,可知者民意而已。

民果归之,即天以天下与之;故荐之于天,即荐之于民也。

“匹夫有天下,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荐之者”;盖无天子荐之,则不能先为相以自试,不能施泽于民,民不归之也。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盖立君所以为民,一人不容肆于民上之义,实赖孟子而大昌。

数千年来,专制淫威,受其限制不少。

岂徒功不在禹下而已。

(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东方出版中心1985年版)
4.评“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章
后二节便是前一节注脚,勿串合,串合反失本来血脉也。

(《四书评》)
此章亦王霸之辨。

(清·方宗诚《论文章本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