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有答案-甘肃省白银市某校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学年甘肃省白银市某校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一个未来故事:太阳急速老化,人类选择距地球4.2光年的比邻星系作为新家园。

人类带地球逃离太阳系期间,暂居在距地面5千米的地下城,并计划借助木星的引力弹弓获得动力逃离太阳系。

研究发现,宇宙中还有一颗“超级地球”--巨蟹座55e--距地球约40亿光年,围绕着某星系的类太阳恒星巨蟹座55A 运行,该“超级地球”的直径是地球的2倍,质量是地球的10倍,没有自转运动,公转周期18小时。

昼半球的最高温度将近2426.8摄氏度,昼夜半球的温差高达1300摄氏度。

完成下面(1)~(2)题。

有关《流浪地球》的讨论合理的是()
A.木星是类地行星,由岩石组成
B.地下城位于地球圈层的地壳部分
C.流浪地球的新家园在河外星系
D.太阳活动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2.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一个未来故事:太阳急速老化,人类选择距地球4.2光年的比邻星系作为新家园。

人类带地球逃离太阳系期间,暂居在距地面5千米的地下城,并计划借助木星的引力弹弓获得动力逃离太阳系。

研究发现,宇宙中还有一颗“超级地球”--巨蟹座55e--距地球约40亿光年,围绕着某星系的类太阳恒星巨蟹座55A 运行,该“超级地球”的直径是地球的2倍,质量是地球的10倍,没有自转运动,公转周期18小时。

昼半球的最高温度将近2426.8摄氏度,昼夜半球的温差高达1300摄氏度。

完成下面(1)~(2)题。

据材料推测,该“超级地球”温度高的原因最可能是()
A.距恒星近
B.没有大气层
C.公转周期短
D.质量庞大
3. 最新研究表明,类似地球最简单、最远古的微生物,可幸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

当前火星表面干燥寒冷,但是大量证据显示,数十亿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盖在火星表面。

由于地球有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可能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

据此完成下面(1)~(2)题。

通常情况下火星很难有生命孕育,主要是因为()
A.常年低大气压环境
B.缺乏足够的液态水
C.日温度两极化现象
D.距日距离较远
4. 最新研究表明,类似地球最简单、最远古的微生物,可幸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

当前火星表面干燥寒冷,但是大量证据显示,数十亿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盖在火星表面。

由于地球有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可能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

据此完成下面(1)~(2)题。

火星生命体可以形成的条件必须要有()
①微生物的存在
②水资源充足
③光照、温度适宜
④适宜的大气环境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 科幻小说《三体》中虚构的三体外星文明来自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

半人马座阿尔
法星系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统。

请结合图完成下列(1)~(2)题。

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属于()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6. 科幻小说《三体》中虚构的三体外星文明来自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

半人马座阿尔
法星系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统。

请结合图完成下列(1)~(2)题。

三体人乘坐飞船从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到达地球,所经过的天体系统级别最低的是()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7. 如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1)~(2)题。

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
A.①为地壳
B.②为岩石圈
C.③为软流层
D.④为下地幔
8. 如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1)~(2)题。

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9. 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完成下面(1)~(3)题。

据图分析,a圈层厚度的空间变化特点是()
①陆地大于海洋
②平原地区大于高山高原地区
③大致与地表海拔呈正相关关系
④大致与地表海拔呈负相关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 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完成下面(1)~(3)题。

b圈层的特点是()
A.连续而规则
B.连续而不规则
C.规则而不连续
D.以上均不是
11. 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完成下面(1)~(3)题。

c圈层的主要成分是()
A.氢气、氧气
B.氮气、二氧化碳
C.氮气、氧气
D.氧气、二氧化碳
12. 下面四幅图中,NM为晨昏线(昼夜的分界线),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是()
A. B.
C. D.
13. 读图,完成下列(1)~(2)题。

图中四地的自转线速度()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丙>乙>甲>丁
D.丁>丙>乙>甲
14. 读图,完成下列(1)~(2)题。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对卫星发射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四个卫星发射基地中,线速度最大的是()
A.酒泉(约40°N)
B.太原(约38°N)
C.西昌(约28°N)
D.文昌(约19°N)
15. 读四个地区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1)~(2)题。

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是()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16. 读四个地区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1)~(2)题。

有关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风带a和c之间的区域终年温和湿润
B.气压带M和风带b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与气压带M无关
D.南亚夏季风的形成与风带c的北移有关
17.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采用该技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图a示意西北地区春播地膜覆盖景观,图b示意西北地区秋季果园地膜覆盖景观。

据此完
成下面(1)~(2)题。

图a中地膜覆盖的首要目的是()
A.保温保湿
B.增强光照
C.防风固土
D.抑制杂草
18.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采用该技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图a示意西北地区春播地膜覆盖景观,图b示意西北地区秋季果园地膜覆盖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1)~(2)题。

图b果园中地膜的主要作用是()
A.阻滞地面辐射---提高地温
B.阻滞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提高地面反射率---苹果着色
D.提高地面反射率---阻吓飞鸟
19. 浙江卫视超人气综艺节目曾到甘肃月牙泉(周围为沙丘)拍摄节目。

图1为大气受热示意图,如图2为月牙泉地区景观图。

读图,完成下面(1)~(2)题。

节目拍摄过程中,队员明显感觉当地昼夜温差较大,其合理的解释是()
A.②弱、③强
B.①强、③弱
C.②强、④强
D.②强、④弱
20. 浙江卫视超人气综艺节目曾到甘肃月牙泉(周围为沙丘)拍摄节目。

图1为大气受热示意图,如图2为月牙泉地区景观图。

读图,完成下面(1)~(2)题。

剧组人员还了解到这里深秋容易出现霜冻,主要是因为()
A.①的减弱
B.③的增强
C.④的减弱
D.①的增强
21. 对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的含义,判断正确的是()
A.①风向②摩擦力③水平气压梯度力④地转偏向力
B.①水平气压梯度力②风向③地转偏向力④摩擦力
C.①水平气压梯度力②摩擦力③地转偏向力④风向
D.①地转偏向力②风向③水平气压梯度力④摩擦力
22. 如图是某一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1)~(3)题。

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23. 如图是某一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1)~(3)题。

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是()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
24. 如图是某一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1)~(3)题。

由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25. 阅读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完成下列(1)~(2)题。

有关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热带草原气候
B.②--亚热带季风气候
C.③--温带海洋性气候
D.④--温带大陆性气候
26. 阅读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完成下列(1)~(2)题。

有关气候成因或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气候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②气候主要分布在美洲大陆东岸
C.③气候的成因是终年受东北信风控制
D.④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东岸
27. 如图为“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1)~(2)题。

P地的气候特点是()
A.温和湿润
B.寒冷干燥
C.高温多雨
D.炎热干燥
28. 如图为“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1)~(2)题。

Q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A.暖湿的中纬西风
B.干冷的中纬西风
C.干冷的极地东风
D.冷湿的极地东风
29. 读“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高空等压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有关四地气压大小的比较,正确的()
A.①>③
B.①<②
C.④<②
D.④>③
30. 读“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高空等压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此季节()
①我国北方地区多沙尘天气
②我国南方地区多雷雨天
③我国西南地区地震灾害多发
④我国台湾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二、综合题
读图(阴影部分为黑夜),完成下列各题。

(1)该图是以________为中心的示意图。

(2)P点在N点的________方向。

(3)弧MPN为________线,其中弧MP为________线。

(4)此时M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该日A点的日落时间为________点。

读“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图1)“世界部分地区海陆分布示意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字母c表示的气压带是________。

此图所示正值我国的________(填季节),判断的依据有________。

(2)天津位于亚欧大陆东岸,其气候形成与________差异密不可分;图2中①②③三地中受c与b交替控制的是________,该气候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

图中④地终年受________影响,降水________(填“多”或“少”)。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________(“1”或“7”)月季风图。

D的风向为________风,E的风向为________风。

(2)A、B、C三地中,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

(3)盛行D季风时,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

(4)在成因上,E季风与D季风的最大区别是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2学年甘肃省白银市某校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答案】
B
【考点】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其特点
【解析】
读材料可知,《流浪地球》讲述人类带地球逃离太阳系,选择距地球4.2光年的比邻
星系作为新家园,比邻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属于银河系。

地壳的平均厚度是17
千米,所以人们暂居在距地面5千米下的地下城位于地壳部分。

【解答】
木星是巨行星,不属于类地行星,木星为气态星球,不是由岩石组成,A选项错误;
地下城距地面5千米,位于地球圈层的地壳部分,B选项正确;
距地球4.2光年的比邻星系属于银河系,不是河外星系,C选项错误;
太阳活动是指黑子、耀斑、太阳风等,太阳活动的周期平均为11年,太阳活动不等于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D选项错误。

2.
【答案】
A
【考点】
太阳系及八大行星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行星离恒星越近,表面温度越高;行星与恒星距离越远,表面温
度越低。

【解答】
该“超级地球”昼半球的最高温度将近2426.8 摄氏度,昼夜半球的温差高达1300 摄氏度。

温度高的原因最可能是距恒星近,A对。

夜晚温度超过1000摄氏度,可能有大气层,B错。

公转周期18小时,质量是地球的10倍,公转周期短,质量庞大,但不是气温高的原因,C、D错。

3.
【答案】
D
【考点】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解析】
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是稳定的太阳光照提供了光和热;安全的行星际空间,大小
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自身条件是: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
温适中;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适于生命生存的大气层;
有液态水的存在。

【解答】
根据题干可知,当前火星表面干燥寒冷,但是大量证据显示,数十亿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盖在火星表面,由于地球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是可以进化形成的,说明当前火星气温低,干燥,很难孕育生命;火星的公转轨道在地球的外侧,日地距离适中,说明火星距离太阳较远造成的。

4.
【答案】
B
【考点】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上具有生命的条件,地球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为太阳光照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日地距离适中,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自转周期适中,液态水的存在。

【解答】
可根据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进行判断:有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有足够的大气层及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故②③④对;
微生物不是具有生命体的必要条件,故①错。

5.
【答案】
C
【考点】
天体及天体系统
【解析】
天体系统由大到小有四个层次:总星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

【解答】
根据材料,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统,因此它是与太阳系相邻的、级别相同的天体系统,它与太阳系同属于上一级的天体系统-银河系。

6.
【答案】
A
【考点】
天体及天体系统
【解析】
本题考查天体和天体系统的知识,天体是指宇宙空间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天体系统的概念: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解答】
三体人乘坐飞船从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到达地球,所经过的天体系统依次是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级别最低的是地月系。

7.
【答案】
C
【考点】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其特点
【解析】
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表以上为地球外部圈层,包
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岩石圈由地壳及上地幔顶部的固体岩石组成。

【解答】
根据高度①圈层在12-50千米左右,是大气圈中的平流层,①错误;
根据深度②在大洋部分较薄在大陆部分深度约为33千米,据此可判断②为地壳,②错误;
③层在地下80-400千米处,为软流层,③正确;
④层在地下2900-5000千米处为地核中的外核,④错误。

8.
【答案】
B
【考点】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其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圈层结构的知识,地球的内部圈层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地球外部圈层结构有大气圈、水圈和生
物圈。

【解答】
据图可知,①圈层为大气圈,②圈层地壳,③为软流层,软流层为高温下的熔融状态,故A错;
地壳部分,陆地的厚度大于海洋,故B对;
横波可以穿过软流层,故C错;
④为外核,外核为熔融状态,故D错。

9.
【答案】
C
【考点】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其特点
【解析】
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
度较大,平均约为39-41千米。

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
盆地地壳相对较薄。

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

【解答】
读图可知,a圈层位于莫霍面以上,为地壳,其厚度陆地大于海洋,①正确;
高山高原地区大于平原地区,②错误;
大致与地表海拔呈正相关关系,③正确,④错误。

10.
【答案】
B
【考点】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其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外部圈层的知识,地球外部圈层有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大气圈为最
厚的圈层,水圈为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为最活跃的圈层。

【解答】
据图可知,c为大气圈,b为水圈,a为岩石圈,水圈为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11.
【答案】
C
【考点】
大气的组成
【解析】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大气圈处于最上层,生物圈
包含于其他三个圈层,是最为活跃的圈层。

【解答】
读图可知,c圈层是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氧气、氮气。

故C正确。

12.
【答案】
C
【考点】
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
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更替
【解析】
地球侧视图中,北半球和南半球的自转方向均为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地
球呈逆时针转动,在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转动。

【解答】
结合图可知,B图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方向应为逆时针方向,但图中地球自转
方向为顺时针方向,B错误。

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按自西向东方向自转,但A图显示地球自东向西自转,A错误。

C图显示,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C选项正确。

极点俯视图中,地球自转方向应画出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不应该画成向左自转,D选项错误。

13.
【答案】
A
【考点】
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
经纬网的判读及应用
气压系统与天气
【解析】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则因各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赤道上的线速度
为1670km/h,南北纬30°的线速度为1447km/h,南北纬60°的线速度为837km/h。

【解答】
结合分析可知,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结合图可知,图示四地的纬度
由低到高为甲乙丙丁,因此四地的线速度由高到低为甲>乙>丙>丁。

14.
【答案】
D
【考点】
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
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同步卫星及航天基地的选址
【解析】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则因各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赤道为1670km/h,南北纬30°为1447km/h,南北纬60°为837km/h。

除南北极点外,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都
为15°/小时。

【解答】
结合分析可知,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

四个卫星发射基地中,纬度最低的是文
昌(约19°N),因此自转线速度最大。

15.
【答案】
C
【考点】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解析】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关于纬度呈对称分布,自北而南依次为:极地高气压带,极地东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东北信风带;赤道低气压带;
东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西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东风带,极地高
气压带。

【解答】
①地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②地为北半球的西风带和副极地低气
压带;③地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④地为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和
副极地低气压带;
16.
【答案】
D
【考点】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解析】
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的风是干燥的,不会带来降水,反之,较低纬度吹来的风则温
和湿润,降水较多。

气压带和风带不是静止的,它会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太阳直射点北移,则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反之,气压带和风带南移。

南亚夏季风的形成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砖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转而形

【解答】
A、依据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风带a是东北信风带,c为东南信风带,均为由
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的风,风的性质高温而干燥,故A错。

B、气压带M为副热带高气压带,b风带为北半球的盛行西风,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
气候,非热带草原气候,故B错。

C、长江中下游的伏旱跟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有关,盛行下沉气流,气候炎热干燥,故C错。

D、南亚夏季风的形成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砖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转
而形成,所以和风带c有关,故D对。

17.
【答案】
A
【考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以前,先经过大气层再到达地面,大气层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地面升温之后向外辐射能量,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向外辐射能量,大气辐射对地面具
有保温作用。

【解答】
据材料“西北地区秋季果园地膜覆盖景观”可知,春季作物刚播种,对热量和水分的要
求比较高,我国西北地区冬春季节有多寒潮,覆盖地膜可以削弱地面辐射,达到保温
的效果,同时覆盖地膜可以减少地面水分的蒸发,增加土壤水分。

18.
【答案】
C
【考点】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解析】
大气的受热过程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对太阳
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解答】
图b显示,果园中水果即将成熟,应为夏秋季节,地膜夜晚的保温作用或白天的降温
作用会减小土壤的日温差,不利于水果积累糖分,A、B错误。

图中白色地膜对太阳光具有反射作用,可以使苹果背阳的一面也能接受到阳光,使苹
果的颜色均匀,C正确;
地膜提高地面反射率,对飞鸟的阻吓作用有限,不是主要作用,D错误。

19.
【答案】
D
【考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
大气的受热过程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
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解答】
读图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

节目拍摄过程中,队员感觉当地昼夜温差明显较大,其合理的解释是白天大气对
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晚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

20.
C
【考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
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
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

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
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
【解答】
剧组人员还了解到这里深秋容易出现霜冻,主要是因为大气逆辐射弱,夜晚降温快,
形成霜冻,故C对。

与①、③的变化关系不大,故A、B、D错误。

21.
【答案】
B
【考点】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解析】
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近地面的风形成有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解答】
从图中可以看出①由高压指向低压且与等压线相垂直,所以是水平气压梯度力;③偏右,这是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近地面的风还受到摩擦力的作用,与地转偏向力垂直,所以④是摩擦力;②与④摩擦力方向相反和③地转偏向力垂直,所以是风向。

22.
【答案】
B
【考点】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解析】
此题考查气压带风带分布.0-30°之间近地面的风带是信风带,北半球风向是东北风,
南半球风向是东南风.30-60°之间的近地面风带是西风带,北半球风向是西南风,南
半球风向是西北风.60°--90°之间的近地面风带是极地东风带,北半球风向是东北风,南半球风向是东南风.
【解答】
A、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风向是东北风,故不符合题意;
B、图中a处的盛行风在30--60之间,所以是西风带。

根据图中的风向是向左偏转,所以此图是南半球的风带分布图。

所以图中a处的盛行风是西北风,故正确;
C、东南风是南半球的信风带风向,故不符合题意;
D、西南风是北半球的西风带的风向,故不符合题意。

23.
【答案】
A
【考点】
气候类型的判读
根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出气候类型,然后结合成因分析出气候特点。

【解答】
读图可知,b处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大约135°E的地方。

根据地理坐标可知此地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中部,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影响,降水少,气候炎热干燥,故
A正确。

24.
【答案】
C
【考点】
气候类型的判读
【解析】
全球近地面共有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
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

在气压带之间形成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盛行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这些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
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由于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地南北移动,从而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完全
不同的天气和气候。

【解答】
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以A、D不符合题意;温
带大陆性气候受大陆气团控制,所以B不符合题意;
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是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所以C符合题意。

25.
【答案】
C
【考点】
气候类型的判读
【解析】
气候类型的判断:第一步:判断半球。

主要依据当地最高温和最低温来判断:最高温
在7月,最低温在1月是北半球;第二步:判断气候带。

主要依据当地的最冷月均温
和最热月均温来判断,一般来说最冷月均温>15℃的为热带气候;最冷月均温在
0℃~15℃之间的为亚热带气候;最冷月均温-15℃~0℃的为温带气候;最热月均气温
<5℃为寒带气候;第三步:依据年降水量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解答】
根据“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的判断方法,从图中可以看出①为热带季风气候;②是地
中海气候;③是温带海洋性气候;④是温带季风气候;C对。

26.
【答案】
D
【考点】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
先根据气温降水资料判断出气候类型,然后结合气候类型分布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等角度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