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实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一个字理教例”说课比赛
《游山西村》字理析词教例
平果县第二小学黄利芬 201.08.24
一、解诗题,知诗人。
师:师:第二单元的文章都是观察与发现的,第一首诗作者到了庐山,那第二首诗写了哪里呢?
生:山西村
师:对,游——山西村,(板诗的题目)请大家齐读课题,注意停顿。
生:读。
师:“游”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游览、游历的意思。
师:对,“游”是形声字,从水,声。
本义在水中漂游。
引申为游玩、游览、游历等意思。
咱们怎样记,才不会写错这个字呢?大家看,我们把“游”字分解为“水、方、人(横人)、子”识记为:有一“人”的小“子”“方”才到“水”边去游泳,大人用好方法教他游泳。
这样,我们就不会把右边写“攵”了。
而且还理解了这个字的意思。
师:记住了“游”的字形,理解了“游”字的意思,谁能说说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生:诗人陆游到一个叫“山西村”的地方游览。
二、抓字眼,明诗意: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请大家练习读一读,一会比一比谁读得最准确、最流利,注意读出古诗的韵味。
生:自由读古诗。
师:有的同学能够借助音节和工具书读准字音,这样做很好。
现在谁想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
生:指生读——男女赛读——评价。
师:范读
生:再试读。
师:指导朗读。
师:请你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读了古诗,你还有不理解的字词吗?“莫”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师:莫是会意字,本义指日落草中,与“暮”字同义。
今借声作否定副词,意思是“不要。
”我们还可以组成哪些词?
生:莫非、莫大。
师;说得对,成语有:“莫须有”、“非我莫属”、“莫明其妙”
师:腊酒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
生:腊月配制的酒。
师:对。
腊,是个形声字。
繁体臘,月(肉)表意,巤表声。
古代十二月祭神叫腊祭,所以农历十二月叫腊月。
臘简化为腊,所以腊字兼有干肉和农历十二月两层意思。
“浑”字又是什么意思呢?
师:浑也是个形声字。
氵表意,军表声,指水中充满杂质,俗称“浑水”,俗语“浑水摸鱼”。
引申指充满之意,如浑身是劲、浑身是胆。
本课指农家自己配制的酒浑浊不清。
师:从注释中,我们知道“疑”字的意思是“以为、怀疑”。
可是,很多人在书写“疑”字的时候总是写错,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记它的字形呢?
三、解诗意,悟诗情
师:我们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同学们对这首古诗的意思能够理解吗?
生:能够。
师:那好,老师就来考考大家是不是真的理解古诗的意思了。
怎么个考法呢?老师来当村外的一个游客,同学们就是山西村的村民。
你能够和我这个游客对答的话,就算你明白这首古诗的意思了,如果能够达到对答如流的地步,那么就是到了深入理解的地步了。
师:请大家把古诗好好读上几次,准备应付我这个刁钻游客的问题吧!生:齐读古诗
(“浑”字里面有讲究)
师:现在开始了。
我就是游客了,你们就是——
生:山西村的村民了。
师:我先来。
有人叫我去山西村游玩,我才不去呢!因为我听说山西村的那个酒有点……有点……那个叫什么来着?我故意抓耳挠腮,有话说不出来的样子、
生:有点脏。
师:啊?脏的酒哪里还敢喝?(故意瞪大了眼睛)
生:不是,是有点不干净。
师:不干净的酒喝下去还不拉肚子?
生:不是不是。
是有一点点浑浊。
师:对啦,(恍然大悟的样子,在黑板上写下“浑浊” )嘿,大家知道吗?山西村的酒可是有点浑浊的。
谁来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生:不要笑我们农家的酒有点浑浊。
师:呵呵,为什么不?你们的酒本来就有点浑浊。
生:为之语塞。
生:过了一会儿,不要笑我们农家的酒有点浑,我们自己酿的酒味道可好了。
师:咦?这位同学果然把自己当成山西村的村民了,而且特别会说话,他这样一说啊,我就明白了,也愿意品尝品尝了。
生:不要笑我们农家的酒有点混,我们的酒非常香啊,不信你闻闻。
生:我们农家的酒虽然有点浑浊,可是我们的酒吃起来可好吃了。
不对不对,是喝。
同学忙不迭的纠正。
师:好一个“虽然……但是……”(在“莫”字旁板书“不要”)此时作为山西村的村民,你会怎么读这句诗呢?
生:莫笑农家腊酒浑。
(读得老老实实的样子)
师:一位淳朴的村民。
生:莫笑农家腊酒浑。
师:急着辨白,哈哈,这位村民有点按耐不住了。
生:莫笑农家腊酒浑。
(下巴一台,嘴角一翘)
师:哦,因为别人瞧不起而有点生气了。
(“鸡豚”之中好生活)
师:酒是有了,可是光有酒可是不行的,还得要有……
生:我请你吃小猪。
生:我请你吃烤乳猪吧?
师:咦,诗里面哪里有猪呢?
生:那个“豚”字就是小猪啊!
师:这样啊,老师还是第一次听见,我要记下来。
(在“豚”字板书“小猪”)可是小猪的胆固醇过高,吃多了不好吧?
生:我们向你推荐我们村的正宗土鸡吧!我们请你吃小鸡炖蘑菇。
小家伙,连东北菜都推荐了。
师:我知道了,诗歌中有个鸡字。
可是我在你们吃鸡和猪肉,能够吃多少呢?
生: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生:我安排你到我们村子里轮流吃,每家都请你吃。
师:嗳,同学们,你们又不是山西村的村民,怎么敢这样替人家答应下来?生:我是从“足” 字发现的
师:可是我在你们那里只能吃点鸡和猪肉吗?
生:不会,还有好多蔬菜。
生:还有很多野菜请你品尝。
师:可是为什么在诗歌中只提出了鸡和豚呢?
生:因为我们这里鸡和豚最好吃了。
生:因为我们这里的菜实在是太多了,写也写不。
师:所以就写足鸡豚。
哎呀,小鸡和猪肉随便我吃,你们今年那过的可是叫
做……
生:丰年啊!
师:什么叫丰年?
生:丰收年。
师:(在“丰”字下板书“丰收”)丰收年的村民们,你们怎么来读这句诗?生:丰年留客足鸡豚。
(抬头挺胸的样子)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我很自豪,今年丰收了。
生:丰年留客足鸡豚。
(把“足”字拉得长长的)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我就是要让你知道我们农村也很富有。
生:丰年留客足鸡豚。
(“鸡”和“豚”是一字一顿的)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这样你就能够知道我给你吃什么了。
四、想意境,品诗味
(“山重水复”好风景)
师:哈哈,我这个游客可挑剔的。
光有吃有喝还不行啊。
苏东坡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意思是宁可没有肉吃,但是住的地方一定要有竹子,有了竹子,就有了品味。
你们那里……
学生一时语塞。
师:大家看看诗歌的第三句。
生:我们那里有山有水。
师:山水谁没有见过。
生:我们那里有青山和绿水。
师:这次可比前次有吸引力多了,不过青山和绿水我见得多了。
生:我们那里山上有高高的绿树,山上还有野猪出没呢。
同学莞尔。
师:哦,这可就有意思了。
原来简简单单的一个“山”有这么美啊。
生:我们那里的水清清的凉凉的,水里还能够抓小鱼和螃蟹呢!
师:真是一个好地方啊。
我这位游客顺着这清清的凉凉的水,绕过这一座长满绿树的高山,到了你们村没有?
生:没有。
师:我这位游客再顺着这清清的凉凉的水,又绕过一座长满绿树的高山,到了你们村没有?
生:没有。
师:我这位游客再顺着这清清的凉凉的水,又绕过一座长满绿树的高山,到了你们村没有?
生:没有。
师:你怎么知道我还没有到呢?
生:我从“山穷水尽”知道的。
(连忙改口)是“山重水复”。
师:这一重重的山啊一道道的水,都让我这个游客……
生:以为是没有路了。
(师在“疑”下板书“以为”)
生:怀疑没有路了。
(师在“疑”下板书“怀疑”。
)
师:此时,我情不自禁得吟出了一句诗啊
生:山重水复疑无路。
(都把“疑”字强化)
(花花柳柳醉人心)
师:这一重重的山啊一道道的水,我正在怀疑到底还有没有路呢,突然……生: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我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
生:是柳树。
师:这个柳树是什么样子的?
生:是绿绿的。
师:很一般嘛!
生:是绿的像翡翠一样的。
生:是绿得像蓝宝石一样的。
师:现在我觉得柳树不一般了。
生:柳树正在风中轻柔地挥舞着手臂,欢迎你的到来啊!
师:这么美啊,那我赶紧进去啊。
我还看见了什么啊?
生:你会看见一朵一朵的鲜花。
生:你会看见灿烂的鲜花。
师:(见一个学生欲言又止)我看你想举手又不敢,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老师,我想用书本上的话来改一下行吗?
师:当然可以啊。
生:那么多的鲜花,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鲜红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朵花朵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有学生哄笑)
师:我亲爱的同学,在巴金看来,那棵大榕树是鸟的天堂,在你看来,山西村就是……
生:我的天堂。
师:怪不得你要用巴金描写天堂般美景的语言来形容山西村了。
真好。
你会怎么读这句诗。
生:柳暗花明又一村。
(把“柳暗花明”读得有滋有味)
师:大家像他这样有滋有味地读一读,好像这个“柳暗花明”就在眼前一样。
生:齐读。
师:是啊,这样我这位挑剔的游客到现在也没有什么意见了。
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得要有味道,争取更多的游客来我们这里游玩好吗?
生:齐读古诗。
(写写画画“悟”诗理)
师:你们觉得诗中最流行的哪句?
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请你们动笔画一画这个画面,感受作者喜悦和赞美之情。
生:动笔画图。
五、感情诵,迁移用
师:是的。
师:有感情背诵古诗。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默写古诗《游山西村》,默写的时候要求把字写得端端正正,不要写错别字。
生:全体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