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日本国语学者所认为的外来语仅指“洋语”,作者对于为何不把汉语词列为外来语作了三点说明。首先,汉语词与欧美词比较,其传入日本的年代要早得多,而且其中有的汉语词已经和语化。其次,汉语词既是词又是文字。当时没有固定文字的日本人,通过对汉字的草化、略化,逐渐创造出自己的文字—平假名、片假名。此外,汉字不是一般的文字,是表意文字,组合起来创造新词十分容易。汉语词与外来语(洋词)相比较,汉字除用于音读以外,还可以用于训读,借用汉字标记日本固有词汇的和语词。因此,汉语词、汉字已经深深扎根于日语之中,其融合程度远远超过了外来语。
王冰所著的《相识日语:总览日语的概貌与特点》一书中,作者按照语言的几大组成部分进行编写,其中,关于外来语在日语中所占比例,以及在各个专业领域的使用现况进行了总结。
目前,外来语约占日语总词汇量的10%,并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但进入使用频率高的基本词汇中的只有少数。其中,外来语的80%以上来自英语。来自法语的约占5%—6%,多为美术、文学艺术、服饰、菜肴方面的词语。德语的3%左右,哲学和医学用语较多。意大利语的约1.5%,多为音乐及菜肴方面的用语。荷兰语的约1.3%,来自俄语的外来语多为劳动和运动方面的用语。
p55105二文献综述要求对所引用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层次并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含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主更成果发展趋势存在问题等内容字数不少于4000字力求内容切题具综合归纳性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设计)文献综述
论文题目:浅谈日语中的外来语
[10]石野博史.《现代用语基础知识》.自由国民社.1976年.p38-80
[11]金田一春彦.《日本语(上)》.岩波书店.第13刷.p38-52
[12]石绵敏雄.《日语中的外来语》.岩波书店.p55-105
二、文献综述
(要求对所引用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并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含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主要成果、发展趋势、存在问题等内容,字数不少于4000字,力求内容切题,具综合归纳性。)
石野博史在所著的《现代用语基础知识》一书中,对各专业领域用语中外来语的百分比作了调查,从中发现外来语在各专业领域中的分布是极不均衡的。各专业领域中外来语所占比例的大小是与该领域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大小有关。此外,关于为什不把汉语词列入外来语这个问题,作者也进行了说明。
外来语在各个专业领域中分布具有极不均衡的特点。作者通过对各个专业领域用语中外来语的百分比进行调查,总结出:时装、美容、饮食领域中外来语所占的比例最大,体育次之,政治、法律领域中最小。体育领域用语中外来语所占的平均比例达76%。但是,从这一领域内部的各个专业项目来看,它们彼此间外来语所占的比例也是既不均衡的。据作者的调查,保龄球、高尔夫球、冰球、拳击等4个项目中外来语各占90%以上;羽毛球、网球等11个项目中外来语各占80%以上;乒乓球、划艇等6个项目中外来语各占70%以上;棒球中外来语占68.8%。而在空手道、柔道、剑道、相扑等项目中,外来语所占的比例则为零。各专业领域中外来语所占比例的大小是与该领域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大小有关的。
外来语的语音与表记也是作者研究的一个重点。由于日语长期吸收外来词,大大丰富了日语的词汇。二次世界大战前,对外来词多采取汉字表记的方式,战后对外来词全部采取片假名表记。日语吸收外来语的方式最初是“译词法”,但是由于这种方式的不便,适应不了大量吸收外来语的需求,以后就采用了“借词法”,即音译的方式。因为假名是表音文字,吸收外来语只需要用片假名模仿原词的发音书写出来即可,所以非常便于大量吸收外来语。由于语音系统上的差异,日语外来语的发音听上去和原词相差甚远。为了弥补由此带来的不便,日语增加了一些新假名来满足表记外来语的需要。因此,出现了新的假名。在语音方面,日语的音节构造较为单纯,外来语的声调也必须服从日语的声调原则,由于西方外国语词汇转为外来语时,某些音要转成近似音,因此出现了同音词。
彭广陆主编的《日语知识百题》一书,作者从外来语的范围、语音与表记,以及词性和意义等方面作了深入研究。
首先,作者认为现代外来语的范围应该包括欧美语言的词和来自近现代汉语的词以及日造外来词这三个方面。古代日本就从中国吸收了汉字和汉字词汇,从中国吸收词汇的时间早,数量多,并且这些词汇与日语中所固有的和语词不同,形成了汉语词。自16世纪以后,日本又从其他国家吸收了大量的词汇,被称为“外来语”,即外来词。此外,日造外来词也被看成外来词。
除上述文献外,还参考了李视岐所著的《日语外来语》;刘震宇、刘剑合著的《分类译注日语外来语》;秦延通编著的《新世纪日语外来语词典》;张录贤的《便携新解日语外来语》;李恩生的《运用日语外来语词汇》;陆松龄的《日语外来语的规律》以及金田一春彦编著的《日本语(上)》等文献资料。
这些文献资料对于研究外来语的独特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外来语的引入,给日语带来了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性。一方面,日语词汇的数量有所增加,丰富了词汇的表达能力;增加了新的音节,出现了新的文字符号。各个国家也都在引用外来语,这些因素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外来语的出现,增加了同义词、同音词,加重了学习者的负担;战后更是出现了外来语的泛滥期。因此,如何正确使用外来语值得关注。通过理解外来语对日语的影响,认识到在日本,外来语将成为今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不能盲目的把大量使用外来语作为一种时尚,要在保留本国特色的同时,适当使用外来语,从而让外来语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6]秦延通.《新世纪日语外来语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10月.p138-180
[7]张录贤.《便携新解日语外来语》.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p76-136
[8]李恩生.《运用日语外来语词汇》.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年.p68-96
[9]陆松龄.《日语外来语的规律》.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12月.p35-90
其次,关于外来语的沿革,在以外来语的狭义定义为前提的基础上,从三个时期分别进行了介绍。第一阶段是在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在这个阶段,最先进入日本的葡萄牙人和接下来的西班牙人、荷兰人,在同日本进行贸易的同时,把西方的文明、宗教传入日本,并将一些外来语传入日本。这个时期内日语中主要吸收了一些日常用品名称的外来语。第二阶段是在明治维新至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期,在西方列强的武力威胁及现代文明的影响下,日本政府推行“文明开国”方针,追赶西方各国,竭力吸取欧美文化。因此,以英语为主,法语、德语、意大利语、俄语等外来语涌入日本。后期,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日本政府歧视英语,一度出现了吸收外来语的低潮。第三阶段即战后至今。这个阶段外来语的吸收绝大多数来自英语,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范围上,都令人惊叹。
随着外来语的日渐发展,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有关学者也对外来语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顾海根所著的《日本语概论》一书,对日语的概貌、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科学的论述。在词汇部分,对外来语的定义、沿革、吸收外来语的原因以及外来语的传入对日语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首先,对外来语的定义做了详尽的说明,使大家明白什么是外来语。外来语是指日语以外的语言词汇,从其他国家的语言中吸收,并融入日语词汇体系,成为日语词汇一部分的词。但是,日语中关于外来语的定义去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书中对于外来语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方面的定义分别作出了说明与解释。其中,从广义来看,汉语词也是外来语的一部分,因为汉语词并不是日语固有的词汇,而是接受汉文化影响的产物。但是在日本国语届,通常把外来语的概念限制在16世纪中叶西方传入的外来语范围之内,只有“洋语”才是外来语成为狭义的外来语定义。
外来语词性和意义的研究也极为重要。外语词汇被吸收到日语中成为日语外来语时,一般作为语法性质单纯的名词来使用。现代日语中使用的绝大多数外来语都是名词。在原语中不是名词的词进入日语后往往也成为名词。所以,有些外语单词进入日语后要改变原来的词性。另外,外来语在日语中要作为其他词类使用时要加上表示该词词类标志的成分。在外来语的意义上,对原词意义的接受大致分为五种情况。日语外来语与原词意义大体相同;与原词的意义几乎重和,但有微妙区别;原词比外来语的意义宽泛;外来语比原词的意义宽泛;与原词意义无关,完全是日本人另造出的一个词。
学生签名:
2009年2月15日
三、指导教师审阅意见:
该生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资料新颖,符合论文写作要求。
指导教师签名
2009年5月5日
石绵敏雄所著的《日本語の外来語》一书中,详细论述了西方外来词语转为外来语时,在语音、词形、词义、语法等方面都需要按日语的规则对其进行调整加工,因此导致外来语与原词之间在语音、词形、语法、词义等方面产生了不同。
第一,语音、音节、声调有所不同。日语的音节除拨音、促音外,都为开音节,英语等西方语言的音节构造则十分复杂。因此,单音节词转为外来语时,需要按照日语的音节构造进行改变。其次,声调也要变化,必须服从日语的声调规则。第二,词形的缩短。西方外国语词汇转为外来语时,词形过长的词往往被压缩。第三,语法方面。西方外国语词汇转为外来语时,例如英语的过去分词词尾、现在分词词尾或复数词尾常常被省略。其次,词性要变化。不管原词词性如何,一律以名词出现。第四,外来语同原词之间词义的缩小、扩大、转换。西方外来词汇进入外来语时,词义往往有所变化,最常见的是词义的缩小。当某个外来语失去新鲜感以后,便会被另一个带有新鲜感的同义外来语所取代。
综述题目:日语中的外来语
正文:
外来语作为当代日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对外来语的认知也逐渐变得尤为重要。古代日本就从中国吸收了汉字和汉字词汇,十六世纪以后,日本又从其他国家吸收了大量的词汇,日本人自己也创造了和制外来语。外来语的引入对日语词汇、语音、表记及和语词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理解外来语对日语的独特影响,也变得极为重要。只有明确外来语的定义及范围,了解外来语在词汇、语音、表记等方面所带来的影响,正确看待外来语,才能发挥其积极的作用,更好地运用外来语。
日本語の外来語について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专业日语
填表日期:2009年2月15日
一、查阅中外文献资料目录,所查阅的中外文献资料不得少于10篇(含作者、书名或论文题目、出版社或刊名、出版年月或期号及页码等,未经本人查阅的文献资料目录不得列上)
[1]顾海根.《日本语概论(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p152-191
此外,为什么日语会大量的吸收外来语呢?书中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从主观方面来看,自古以来,日本民族就有吸收外来文化的传统,日本人追逐时尚、爱新鲜及“崇洋”心理也助长了外来语的吸收。客观方面,社会的客观需要,现代通讯传媒、商业营销对外来语推广的推动,以及日语的结构特点有利于外来语的吸收。
最后,外来语的传入对日语所带来的影响问题,作者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词汇方面,增加了日语词汇的数量,丰富了词汇的表达能力;在语音方面,增加了新音节;在表记方面,出现了新的文字符号。另一方面,由于增加了同义词、同音词,因而加重了学习负担;标记也出现了混乱;外来语的大量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和语词的发展等负面影响。
[2]彭广陆.《日本语知识百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p165-174
[3]王冰.《相识日语:总览日语的概貌与特点》.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p130-137
[4]李视岐.《日语外来语》.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1月.p64-131
[5]刘震宇,刘剑.《分类译注日语外来语》.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p103-168
王冰所著的《相识日语:总览日语的概貌与特点》一书中,作者按照语言的几大组成部分进行编写,其中,关于外来语在日语中所占比例,以及在各个专业领域的使用现况进行了总结。
目前,外来语约占日语总词汇量的10%,并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但进入使用频率高的基本词汇中的只有少数。其中,外来语的80%以上来自英语。来自法语的约占5%—6%,多为美术、文学艺术、服饰、菜肴方面的词语。德语的3%左右,哲学和医学用语较多。意大利语的约1.5%,多为音乐及菜肴方面的用语。荷兰语的约1.3%,来自俄语的外来语多为劳动和运动方面的用语。
p55105二文献综述要求对所引用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层次并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含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主更成果发展趋势存在问题等内容字数不少于4000字力求内容切题具综合归纳性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设计)文献综述
论文题目:浅谈日语中的外来语
[10]石野博史.《现代用语基础知识》.自由国民社.1976年.p38-80
[11]金田一春彦.《日本语(上)》.岩波书店.第13刷.p38-52
[12]石绵敏雄.《日语中的外来语》.岩波书店.p55-105
二、文献综述
(要求对所引用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并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含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主要成果、发展趋势、存在问题等内容,字数不少于4000字,力求内容切题,具综合归纳性。)
石野博史在所著的《现代用语基础知识》一书中,对各专业领域用语中外来语的百分比作了调查,从中发现外来语在各专业领域中的分布是极不均衡的。各专业领域中外来语所占比例的大小是与该领域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大小有关。此外,关于为什不把汉语词列入外来语这个问题,作者也进行了说明。
外来语在各个专业领域中分布具有极不均衡的特点。作者通过对各个专业领域用语中外来语的百分比进行调查,总结出:时装、美容、饮食领域中外来语所占的比例最大,体育次之,政治、法律领域中最小。体育领域用语中外来语所占的平均比例达76%。但是,从这一领域内部的各个专业项目来看,它们彼此间外来语所占的比例也是既不均衡的。据作者的调查,保龄球、高尔夫球、冰球、拳击等4个项目中外来语各占90%以上;羽毛球、网球等11个项目中外来语各占80%以上;乒乓球、划艇等6个项目中外来语各占70%以上;棒球中外来语占68.8%。而在空手道、柔道、剑道、相扑等项目中,外来语所占的比例则为零。各专业领域中外来语所占比例的大小是与该领域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大小有关的。
外来语的语音与表记也是作者研究的一个重点。由于日语长期吸收外来词,大大丰富了日语的词汇。二次世界大战前,对外来词多采取汉字表记的方式,战后对外来词全部采取片假名表记。日语吸收外来语的方式最初是“译词法”,但是由于这种方式的不便,适应不了大量吸收外来语的需求,以后就采用了“借词法”,即音译的方式。因为假名是表音文字,吸收外来语只需要用片假名模仿原词的发音书写出来即可,所以非常便于大量吸收外来语。由于语音系统上的差异,日语外来语的发音听上去和原词相差甚远。为了弥补由此带来的不便,日语增加了一些新假名来满足表记外来语的需要。因此,出现了新的假名。在语音方面,日语的音节构造较为单纯,外来语的声调也必须服从日语的声调原则,由于西方外国语词汇转为外来语时,某些音要转成近似音,因此出现了同音词。
彭广陆主编的《日语知识百题》一书,作者从外来语的范围、语音与表记,以及词性和意义等方面作了深入研究。
首先,作者认为现代外来语的范围应该包括欧美语言的词和来自近现代汉语的词以及日造外来词这三个方面。古代日本就从中国吸收了汉字和汉字词汇,从中国吸收词汇的时间早,数量多,并且这些词汇与日语中所固有的和语词不同,形成了汉语词。自16世纪以后,日本又从其他国家吸收了大量的词汇,被称为“外来语”,即外来词。此外,日造外来词也被看成外来词。
除上述文献外,还参考了李视岐所著的《日语外来语》;刘震宇、刘剑合著的《分类译注日语外来语》;秦延通编著的《新世纪日语外来语词典》;张录贤的《便携新解日语外来语》;李恩生的《运用日语外来语词汇》;陆松龄的《日语外来语的规律》以及金田一春彦编著的《日本语(上)》等文献资料。
这些文献资料对于研究外来语的独特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外来语的引入,给日语带来了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性。一方面,日语词汇的数量有所增加,丰富了词汇的表达能力;增加了新的音节,出现了新的文字符号。各个国家也都在引用外来语,这些因素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外来语的出现,增加了同义词、同音词,加重了学习者的负担;战后更是出现了外来语的泛滥期。因此,如何正确使用外来语值得关注。通过理解外来语对日语的影响,认识到在日本,外来语将成为今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不能盲目的把大量使用外来语作为一种时尚,要在保留本国特色的同时,适当使用外来语,从而让外来语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6]秦延通.《新世纪日语外来语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10月.p138-180
[7]张录贤.《便携新解日语外来语》.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p76-136
[8]李恩生.《运用日语外来语词汇》.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年.p68-96
[9]陆松龄.《日语外来语的规律》.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12月.p35-90
其次,关于外来语的沿革,在以外来语的狭义定义为前提的基础上,从三个时期分别进行了介绍。第一阶段是在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在这个阶段,最先进入日本的葡萄牙人和接下来的西班牙人、荷兰人,在同日本进行贸易的同时,把西方的文明、宗教传入日本,并将一些外来语传入日本。这个时期内日语中主要吸收了一些日常用品名称的外来语。第二阶段是在明治维新至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期,在西方列强的武力威胁及现代文明的影响下,日本政府推行“文明开国”方针,追赶西方各国,竭力吸取欧美文化。因此,以英语为主,法语、德语、意大利语、俄语等外来语涌入日本。后期,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日本政府歧视英语,一度出现了吸收外来语的低潮。第三阶段即战后至今。这个阶段外来语的吸收绝大多数来自英语,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范围上,都令人惊叹。
随着外来语的日渐发展,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有关学者也对外来语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顾海根所著的《日本语概论》一书,对日语的概貌、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科学的论述。在词汇部分,对外来语的定义、沿革、吸收外来语的原因以及外来语的传入对日语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首先,对外来语的定义做了详尽的说明,使大家明白什么是外来语。外来语是指日语以外的语言词汇,从其他国家的语言中吸收,并融入日语词汇体系,成为日语词汇一部分的词。但是,日语中关于外来语的定义去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书中对于外来语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方面的定义分别作出了说明与解释。其中,从广义来看,汉语词也是外来语的一部分,因为汉语词并不是日语固有的词汇,而是接受汉文化影响的产物。但是在日本国语届,通常把外来语的概念限制在16世纪中叶西方传入的外来语范围之内,只有“洋语”才是外来语成为狭义的外来语定义。
外来语词性和意义的研究也极为重要。外语词汇被吸收到日语中成为日语外来语时,一般作为语法性质单纯的名词来使用。现代日语中使用的绝大多数外来语都是名词。在原语中不是名词的词进入日语后往往也成为名词。所以,有些外语单词进入日语后要改变原来的词性。另外,外来语在日语中要作为其他词类使用时要加上表示该词词类标志的成分。在外来语的意义上,对原词意义的接受大致分为五种情况。日语外来语与原词意义大体相同;与原词的意义几乎重和,但有微妙区别;原词比外来语的意义宽泛;外来语比原词的意义宽泛;与原词意义无关,完全是日本人另造出的一个词。
学生签名:
2009年2月15日
三、指导教师审阅意见:
该生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资料新颖,符合论文写作要求。
指导教师签名
2009年5月5日
石绵敏雄所著的《日本語の外来語》一书中,详细论述了西方外来词语转为外来语时,在语音、词形、词义、语法等方面都需要按日语的规则对其进行调整加工,因此导致外来语与原词之间在语音、词形、语法、词义等方面产生了不同。
第一,语音、音节、声调有所不同。日语的音节除拨音、促音外,都为开音节,英语等西方语言的音节构造则十分复杂。因此,单音节词转为外来语时,需要按照日语的音节构造进行改变。其次,声调也要变化,必须服从日语的声调规则。第二,词形的缩短。西方外国语词汇转为外来语时,词形过长的词往往被压缩。第三,语法方面。西方外国语词汇转为外来语时,例如英语的过去分词词尾、现在分词词尾或复数词尾常常被省略。其次,词性要变化。不管原词词性如何,一律以名词出现。第四,外来语同原词之间词义的缩小、扩大、转换。西方外来词汇进入外来语时,词义往往有所变化,最常见的是词义的缩小。当某个外来语失去新鲜感以后,便会被另一个带有新鲜感的同义外来语所取代。
综述题目:日语中的外来语
正文:
外来语作为当代日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对外来语的认知也逐渐变得尤为重要。古代日本就从中国吸收了汉字和汉字词汇,十六世纪以后,日本又从其他国家吸收了大量的词汇,日本人自己也创造了和制外来语。外来语的引入对日语词汇、语音、表记及和语词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理解外来语对日语的独特影响,也变得极为重要。只有明确外来语的定义及范围,了解外来语在词汇、语音、表记等方面所带来的影响,正确看待外来语,才能发挥其积极的作用,更好地运用外来语。
日本語の外来語について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专业日语
填表日期:2009年2月15日
一、查阅中外文献资料目录,所查阅的中外文献资料不得少于10篇(含作者、书名或论文题目、出版社或刊名、出版年月或期号及页码等,未经本人查阅的文献资料目录不得列上)
[1]顾海根.《日本语概论(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p152-191
此外,为什么日语会大量的吸收外来语呢?书中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从主观方面来看,自古以来,日本民族就有吸收外来文化的传统,日本人追逐时尚、爱新鲜及“崇洋”心理也助长了外来语的吸收。客观方面,社会的客观需要,现代通讯传媒、商业营销对外来语推广的推动,以及日语的结构特点有利于外来语的吸收。
最后,外来语的传入对日语所带来的影响问题,作者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词汇方面,增加了日语词汇的数量,丰富了词汇的表达能力;在语音方面,增加了新音节;在表记方面,出现了新的文字符号。另一方面,由于增加了同义词、同音词,因而加重了学习负担;标记也出现了混乱;外来语的大量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和语词的发展等负面影响。
[2]彭广陆.《日本语知识百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p165-174
[3]王冰.《相识日语:总览日语的概貌与特点》.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p130-137
[4]李视岐.《日语外来语》.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1月.p64-131
[5]刘震宇,刘剑.《分类译注日语外来语》.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p103-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