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迁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
1.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属自发流动。 2.流向 从流动方向上看:一是从农村到城市;二是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3.原因 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其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同时,因学习、培训和分配工作的迁移人 数也逐步增多。在这一时期变化较大的还有一点:原先有些人口迁移的净迁出地区,开始变为净迁入地区,如上 海市。
中国农村在1949年——1978年间人口增长率高达2.07%,而农业国民收入平均增长率仅为5.59%。国际经验 表明,一个国家的人口若每年增长1%,要保持人们生活水平不下降,平均经济增长率就必须超过4%。因而自50年 代开始到70年代,就形成了大规模低收入的农村劳动力队伍。据计算,按照现有的耕作方式和经济水平,农村劳 动力剩余60%左右,约2.7亿。充分反映了广大农村普遍存在人多地少,隐性失业人口多这一矛盾。加之农村生产 具有季节性,农忙时间短,农闲时间较长,更加剧了这一矛盾。
现今人口迁移
现今人口迁移
在大中城市及沿海地区的学生,对高中地理下册“民工流动”这部分内容兴趣颇大,“民工”已渗透到他们 生活的诸多方面。很多学生片面地认为民工就是“犯罪”与“暴力”的同义词。为了正确对待民工,这里就民工 流动的原因、特点及利弊做一简要分析。
一、民工流动的原因
1.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经济收入低
中国人口迁移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事件
目录
01 十次大移民
03 改革开放
02 新中国 04 迁移特点
目录
05 历史高潮
07 现今人口迁移
06 迁移原因
基本信息
中国人口迁移(China population migration)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人口迁移事件。以前主要因为战乱所 致,现为人们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
迁移特点
迁移特点
1.人口迁移受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和有关政策的深刻制约,国家有组织地计划性迁移在迁移总量中占了 绝大部分。
2.人口迁移是在户口登记制度的管理下进行的。 3.人口迁移长期受到政治运动的深刻影响。
历史高潮
历史高潮
同人口本身的发展一样,中国人口迁移的历史虽然悠久,但其演变过程也不是直线渐进的,而是表现出典型 的波浪式起伏。
新中国
新中国
这一时期,由于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管理,表现为:规模小,频率低,受国家政策影响。 1.1954年-1960年,活跃时期 2.1961年-1976年,低潮时期 3.1977年-1984年,回升时期 从迁移方向上看:中国人口净迁出地区有:辽宁、山东、上海、四川;迁入与迁出持平的地区是西藏;其余 地区为人口净迁入地区。 迁移原因 这一时期的人口迁移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安置失业人员和闲散劳动力的人口迁移;基地的人口迁移;(4)高等学校搬迁、招生 和分配的人口迁移;(5)新修水利和水库库区移民而引起的人口迁移;(6)压缩城市人口规模而引起的人口迁 移;(7)少量的自发迁移。
当社会比较安定时,其规模就小,也比较平稳;当社会因天灾人祸出现动乱时,其规模就会陡然增大,增大 的程度几乎同动乱的大小完全成正比例。此外,人口迁移的规模与各个朝代采取的政策也有关系。受以上因素影 响,在中国人口迁移史上大致形成了以下几次高潮:
(1)秦代和西汉
秦是一个能量很大的皇朝,它统一中国后出于政治和经济上的需要,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其中 有一些在中国的人口迁移史上,是属于先驱性的,对以后历代的移民政策影响很大。除政治流放外,其内容主要 分两类。第一类是“实关中”,如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目的在于加 强统治,把关中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政治中心。第二类是戍边和开发新区,其中最著名的有北戍五原、云中, 南戍五岭,人数均达数十万人,对长城沿线和华南的开发起了重要作用。
“汉承秦制”,继续奉行“实关中”和移民戍边的政策,尤其是对河套地区、河西走廊、青海东部以及新疆 中部的大规模屯垦移民,在政治上具有重大意义。
迁移原因
迁移原因
中国历史上无数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对于中国人口分布状况的形成有着巨大影响,从迁移的原因来看主要 有政治需要、战乱逃难和经济谋生三种。
一、政治需要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建都咸阳,为把关中发展成为名符其实的国家政治中心,“徙天下豪富于咸 阳十二万户”,估计人口总数在70万以上。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为了戍边和开发新区,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夺取了河套广大地区,在河套建城设 县,迁徙内地人民到那里,发展生产,加强边防。 同年,秦朝派军队征服了珠江流域的百越。秦朝政府在那里设置桂林、南海、象郡,派官进行治理,还迁徙 50万中原军民到那些地区戍边,与百越族杂居。 西汉初期,为了“实关中”,刘邦继续由关东向关中大规模移民,总数不下30万人。西汉中期随着对匈奴战 争的节节胜利,武帝组织了向西北边疆的大规模移民戍边,总数70余万人。 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从而使大量的人口从内蒙古西部和山西北部迁到河南一带。 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
二、安史之乱,中原涂炭,河南、河北、陕西的居民南下江淮,西入川。
三、靖康之耻,北宋靖康元年,金兵大举南侵,高宗赵构南迁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由此引发了中原族 人的又一次大规模南迁。此次中原人移居地包括今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广东等地。南宋末年, 元军大举入侵,临安陷落,南迁江南的中原族人又不得不再次南迁,拥进广东、福建等地。 据人口史学家估计, 受“靖康之难”影响至少超过五百万人离开北方定居到南方地区。
2.农村生态环境压力大
农村人多地少,有限的耕地上堆积着过多的农村劳动力,这不仅给土地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造成了滥 垦滥伐,生态失衡,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农业人口密度是指农业人口与国土面积之比。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 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谢谢观看
四、明初洪洞大槐树移民,从山西南部向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地区的大规模移民。
明王朝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朱元璋决定从山西移民填充华北平原,其中移民河南93万人,移民山东121万 人,移民河北41万人。今天河南、河北、山东有很多人都以洪洞大槐树为祖居地的,这不仅是人们的代代口口相 传,也见之于家谱、史册。仅豫西地区,从大槐树的移民后裔就占了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十次大移民
十次大移民
一、永嘉之乱。
中国最早的大规模人口迁移有晋代(291-306) “八王之乱” (307-312)引起的移民,大约 90万人被迫迁 徙定居南方。 西晋末年,发生了八王之乱,晋朝的实力大打折扣,北方的少数民族趁机南下,侵占了中原的腹 地洛阳,这就是历史上的有名的五胡乱华。中原士族、富户、大户相继南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