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系统电脑横机上芝麻点提花的编织效率优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 :10.19333/j.mfkj.20200302305
双系统电脑横机上芝麻点提花的编织效率优化
李㊀华,张伍连
(惠州学院,广东惠州㊀516007)
㊀㊀摘㊀要:为节省芝麻点提花的编织用时,根据织物特点,将导纱器由低号到高号按顺序进行排列,并对各颜色纱线进行相应编号,阐述了芝麻点提花反面各色纱线的编织规则,即在满足1个颜色纱线只使用1把导纱器㊁2个正面提花横列为1个提花编织循环的条件下,通过将导纱器合理放置在针床两侧,使横机机头左㊁右移动时,尽可能多地带动导纱器进行编织,避免了机头空行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半空行移动,以提高各色提花的编织效率;说明了双系统电脑横机2~6色芝麻点提花的具体编织工艺㊂结果表明:编织2㊁4㊁6色提花的系统使用率均可达到
100%,3色提花的系统使用率为75%,5色提花的系统使用率为83.3%㊂
关键词:电脑横机;芝麻点提花;效率优化;双系统;编织工艺中图分类号:TS 186.3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
Efficiency optimization of sesame dot jacquard on double
system computerized flat knitting machine
LI Hua,ZHANG Wulian
(Huizhou University,Huizhou,Guangdong 516007,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knitting efficiency of two-system computerized flat knitting
machine,the yarn guides were arranged from low to high and each color yarn was number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same dot jacquard,and the rule of loop knitting with different colors of yarn on the opposite side was given.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one guide was used for one color yarn and 2front jacquard rows were arranged as one knitting cycle,by reasonably placing the yarn guide on both sides of the needle bed,the yarn guide moved as much as possible for knitting when the head moves left or right,
the empty running of the head was avoided and the half empty running of the head was minimized,the knitting efficiency of all kinds of jacquard was improved.Give the specific knitting process of 2-6color sesame dot jacquard on the double system computerized flat knitting machin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utilization rate of 2,4and 6color jacquard is 100%,that of 3color jacquard is 75%,and that of
5color jacquard is 83.3%.The result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esame dot jacquard knitting on double system computerized flat knitting machine.Keywords :computerized flat knitting machine;sesame dot jacquard;efficiency optimization;dual
system;knitting process
收稿日期:2020-03-20
第一作者:李华,高级实验师,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横机针织产品开发与教学,E-mail:lihua@㊂
㊀㊀在双系统电脑横机[1-2]上进行提花组织编织,是目前提花类羊毛衫[3-5]加工的主要方式,而芝麻点提花因不易露底的特点成为提花中的常用类型㊂在双系统电脑横机上进行芝麻点提花的编织,不同的编织工艺[6-8]对提花编织效率影响较大,因此,在确保成品品质的前提下,优化编织工艺是提高提花
编织效率的关键㊂本文在阐述芝麻点提花反面编织规则的基础上,通过在针床两侧合理配置导纱器,使得机头在左㊁右移动时避免空行移动,且最大限度地减少机头半空行移动,以提高各色芝麻点提花的编织效率,本文研究2~6色5种芝麻点提花[9-10]的编织工艺,为双系统电脑横机芝麻点提花织物设计与
生产提供参考㊂
1㊀芝麻点提花的特点及反面编织规则1.1㊀芝麻点提花的特点
设芝麻点提花的颜色数为x(2ɤxɤ6)个,芝麻点提花的主要特点包括:a.正面1个提花横列,与反面x/2个提花横列相对应,每个颜色的纱线各进行
1次横列的编织;b.每个反面提花横列包含2个颜色纱线形成的线圈1隔1交错排列,且连续2个反面提花横列上,同颜色纱线所形成的线圈不能相互串套,若1个颜色的纱线只使用1把导纱器进行垫纱,则m个颜色的纱线将使用m把导纱器,当各色纱线的导纱器选定后,可先将导纱器由低号到高号按顺序进行排列,由于导纱器存在多种排列可能,为了表达方便,将导纱器的排列序号统一为①号,②号, ,ʻm号导纱器,并将各导纱器所使用的纱线分别对应地设定为1号颜色纱线,2号颜色纱线, ,m号颜色纱线㊂本文各导纱器所使用的绿色纱线㊁黄色纱线与蓝色纱线分别对应设定为1号颜色纱线㊁2号颜色纱线㊁3号颜色纱线㊂
1.2㊀反面编织规则
芝麻点提花的反面出针编织规则可依据各色纱线的编号进行设定,具体包括2种情况:其一,为对于正面第1提花横列,正面按花型的要求进行编织,反面奇数号颜色纱线均在奇数织针上(反面指的是后针床,后针床织针与前针床上的织针相对应,在位置上与前针床上织针向右错开半个针距)进行编织,偶数号颜色纱线均在偶数织针上进行编织,对于正面第2横列,正面按花型的要求进行编织,反面奇数号颜色纱线均在偶数织针上进行编织,偶数号颜色纱线均在奇数织针上进行编织,其他正面提花横列,以正面第1与第2横列为循环进行编织,将该类芝麻点提花称为A型芝麻点提花㊂其二,对于正面第1提花横列,正面按花型的要求进行编织,反面奇数号颜色纱线均在偶数织针上进行编织,偶数号颜色纱线均在奇数织针上进行编织,对于正面第2提花横列,正面按花型的要求进行编织,反面奇数号颜色纱线均在奇数织针上进行编织,偶数号颜色纱线均在偶数织针上进行编织,将该类芝麻点提花称为B型芝麻点提花㊂设定上述芝麻点提花反面出针进行编织的规则,对于2㊁4㊁6色提花,由于正面1个提花横列与反面1㊁2㊁3个整数横列相对应,因此,反面不会出现非芝麻点提花状态,对于3色和5色提花,由于正面1个提花横列与反面1.5与2.5个非整数横列相对应,在反面提花横列上,可能会出现同一颜色线圈的横条,因此,若出现上述情况,需要注意对各颜色纱线的编织顺序进行调整,以确保提花为芝
麻点提花的状态㊂另外,从芝麻点提花的反面出针
进行编织的规则可以看出,该规则与各颜色纱线的
编织顺序无关,使得机头在移动的过程中,有更多颜
色纱线选择的可能,也为某些芝麻点提花的编织效
率优化提供重要条件㊂
2㊀芝麻点提花编织效率优化
为满足连续编织的需要,在提花编织时,常以正
面一定数量的提花横列数为编织循环,本文芝麻点
提花的优化以2个正面提花横列数为编织循环,即
当1个编织循环编织结束时,机头仍然处于最初机
头的左侧位置(机头回位),原来处于针床左侧的导
纱器或针床右侧的导纱器位置未变(导纱器回位)㊂
芝麻点提花的编织效率可利用系统使用率概念表
示[10],定义为:在1个编织循环内,系统使用率=机头实际参与编织的系统数/系统移动总数ˑ100%,数
值越大,机头左㊁右移动过程中,系统的使用率越高,
电脑横机的编织效率越高㊂
芝麻点提花的编织效率优化,即在实际机头移
动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带动导纱器,使得系统使用率
达到最大化,为此可采用以下2种措施,其一,将各
编号的导纱器合理地安排在针床的两侧,使得机头
在进行第1提花横列编织时,每次移动均可带动2把导纱器进行编织,或者对于3色或5色提花,使机头的第1编织系统进行第1提花横列中的最后1个横列的编织,而把第2编织系统预留给正面第2提花横列中的第1横列进行编织;其二,在进行第2提花横列编织时,机头尽可能多地带动同侧且在正面第2横列上还未进行编织的导纱器㊂本文各图中, s+数字 中的数字表示机头移动次数; s0 中的0表示编织前的状态; ѳ 与 ң 分别表示机头向左或向右移动;①②③④⑤⑥表示导纱器的编号; ә 表示三角系统,其中,上方有导纱器编号的表示该系统带动对应导纱器进行编织; 1㊁2㊁3㊁4㊁5㊁6 表示各颜色纱线所形成的线圈; T1 与 T2 表示正面第1与第2提花横列;A表示机头移动次数;B表示针床左侧的导纱器;C表示三角系统与导纱器的结合,及机头移动的状态;D表示针床右侧的导纱器;E表示第1与第2提花横列中导纱器移动的编织顺序(自下而上);F表示提花横列;G表示形成反面A型芝麻点提花的一个花型循环中各色纱线线圈排列状态;H表示系统使用率㊂各色芝麻点提花编织效率优化方法如下㊂
2.1㊀2色提花
2色芝麻点提花效率优化示意图见图1㊂由于
在提花横列之前,机头一般处在针床的左侧,因此将
①②号导纱器放在针床的左侧,当机头第1次(自
左向右)移动时,可带动①②号导纱器进行正面
第1提花横列中的2个横列的编织,机头第2次(自
右向左)移动时,再次带动①②号导纱器进行正面
第2提花横列中的2个横列的编织,这样机头移动
2次,完成提花1个循环的编织,另外,机头每次移
动时导纱器的编织顺序也可交换,而不会改变芝麻
点提花正反面的纹路效果,系统的使用率为100%㊂
图1㊀2色芝麻点提花效率优化示意图
2.2㊀3色提花
3色芝麻点提花效率优化示意图见图2㊂①②
号导纱器放在针床的左侧,当机头第1次(自左向
右)移动时,可带动①②号导纱器进行正面第1提
花横列中的2个横列的编织,③号导纱器放在针床
的右侧,机头第2次(自右向左)移动时,第1编织
系统带动③号导纱器进行编织,以完成正面第1提
花横列的编织,而第2编织系统所进行的编织为正
面第2提花横列中的第1横列的编织,所带导纱器
存在①号或②号2种选择㊂
图2㊀3色芝麻点提花效率优化示意图
其一,若选择②号导纱器,依据上述芝麻点提花
反面进行编织的规则,2号颜色纱线形成的线圈将
串套在3号颜色纱线形成的线圈上,机头第3次(自
左向右)移动时,若机头带动③号导纱器进行编织,
此时,3号颜色纱线形成的线圈将串套2号颜色纱
线形成的线圈上,与正面第1提花横列中的3号颜
色纱线所编织的线圈处于提花反面的同一横列上,
即在提花的反面将出现3号颜色纱线形成线圈的横
条,若机头不带动③号导纱器进行编织,机头只能空
行移动,因此,会降低提花的编织效率㊂其二,若机
头在第2次移动时,第2编织系统选择①号导纱器
进行编织,完成正面第2提花横列中的第1横列的
编织,机头第3次(自左向右)移动时,机头的
第1或第2系统只能带动③号导纱器进行编织,完
成正面第2提花横列中第2横列的编织,机头
第4次(自右向左)移动时,机头的第1系统或
第2系统只能带动②号导纱器进行编织,完成正面
第2提花横列中的第3横列的编织,这样在1个编
织循环中,机头移动4次,有2次半空行移动,系统
的使用率为75%㊂
2.3㊀4色提花
4色芝麻点提花效率优化示意图见图3㊂①②
号导纱器放在针床的左侧,当机头第1次(自左向
右)移动时,可带动①②号导纱器进行正面第1提
花横列中的2个横列的编织,③④号导纱器放在针
床的右侧,第2次(自右向左)移动时,机头可带动
③④号导纱器进行正面第1提花横列中的另外2个
横列的编织,此时,机头处于针床的左侧,而③④号
导纱器也处于针床的左侧,因此,第3次(自左向
右)移动时,直接带动③④号导纱器进行编织,以完
成正面第2提花横列中的2个横列的编织,机头第
4次(自右向左)移动时,机头可带动①②号导纱器
进行正面第2提花横列中的另外2个横列的编织㊂
这样机头移动4次,完成提花的1个循环的编织,系
统的使用率为100%㊂
图3㊀4色芝麻点提花效率优化示意图
2.4㊀5色提花
5色芝麻点提花效率优化示意图见图4㊂①②
号导纱器放在针床的左侧,当机头第1次(自左向
右)移动时,可带动①②号导纱器进行正面第1提
花横列中的2个横列的编织,③④号导纱器放在针
床的右侧,机头第2次(自右向左)移动时,可带动
③④号导纱器进行正面第1提花横列中的另外2个
横列的编织,⑤号导纱器放在针床的左侧,当机头第
3次(自左向右)移动时,第1编织系统需要带动
⑤号导纱器进行编织,以完成正面第1提花横列中
的最后一个横列的编织,而第2编织系统所进行的
编织为正面第2提花横列中的第1横列的编织,所
带导纱器存在③号或④号2种选择㊂
其一,若选择③号导纱器,如图4(a)所示,机头
第4次(自右向左)移动时,可带动①②号(或①⑤号或②⑤号)导纱器进行正面第2提花横列中的
2个横列的编织,当机头第5次(自左向右)移动时,机头中只能有1个编织系统带动④号导纱器进行正面第2提花横列中的1个横列的编织,当机头第6次(自右向左)移动时,机头中也只能有1个编织系统带动⑤号导纱器进行正面第2提花横列中的最后1个横列的编织㊂其二,若选择④号导纱器,如图4(b)所示,机头第4次(自右向左)移动时,可带动①②号(或①⑤号或②⑤号)导纱器进行正面第2提花横列中的2个横列的编织,当机头第5次(自左向右)移动时,机头中也只能有1个编织系统带动③号导纱器进行正面第2提花横列中的1个横列的编织,当机头第6次(自右向左)移动时,机头中也只能有1个编织系统带动⑤号导纱器进行正面第2提花横列中的最后1个横列的编织,虽然上述各种方式所产生的反面芝麻点纹路存在某些差异,但编织效率相同,即机头移动6次完成1个循环的编织,其中,有2次机头半空行移动,系统的使用率为83.3%㊂
图4㊀5色芝麻点提花效率优化示意图
2.5㊀6色提花
6色芝麻点提花效率优化示意图见图5㊂①②号导纱器放在针床的左侧,③④号导纱器放在针床
图5㊀6色芝麻点提花效率优化示意图
的右侧,⑤⑥号导纱器放在针床的右侧,机头移动3次,均可带动2把导纱器进行正面第1提花横列中6个横列的编织,在正面第2提花横列编织之前,机头处于针床的右侧,①②⑤⑥号4把导纱器也处于针床的右侧,当机头第4次(自右向左)移动时,第1与第2个系统存在6种导纱器可能的选择㊂其一,如图5(a)所示,机头第4次(自右向左)移动时,可带动①②号导纱器进行正面第2提花横列中的2个横列的编织,机头第5次(自左向右)移动时,可带动③④号导纱器进行正面第2提花横列中的另外2个横列的编织,机头第6次(自右向左)移动时,可带动⑤⑥号导纱器进行正面第2提花横列中的最后2个横列的编织㊂其二,如图5(b)所示,机头第4次(自右向左)移动时,可带动⑤⑥号导纱器进行正面第2提花横列中的2个横列的编织,机头第5次(自左向右)移动时,可带动③④号导纱器进行正面第2提花横列中的另外2个横列的编织,机头第6次(自右向左)移动时,可带动①②号导纱器进行正面第2提花横列中的最后2个横列的编织,其他情况包括机头第4次(自右向左)移动时,可带动①⑤㊁①⑥㊁②⑤与②⑥导纱器4种情况,虽然上述各种方式所产生的反面芝麻点纹路存在某些差异,但各种情况下的编织效率相同,即机头移动6次完成1个编织循环,系统的使用率均
为100%㊂
3㊀结㊀论
本文通过将导纱器合理配置在针床的左㊁右两侧,在正面第1提花横列编织,让机头每次移动时,带动2把导纱器进行编织,或者对于3色或5色提花,让机头的第1编织系统进行正面第1提花横列中的最后1个横列的编织,而把第2编织系统预留给在正面第2提花横列中的第1横列进行编织,在第2提花横列编织上,由于芝麻点提花的反面出针进行编织的规则只与各色纱线有关,而与各色纱线的编织顺序无关,因此,使得机头移动时,有更多编号的导纱器可以选择,同时,让机头在每次移动中尽可能多地带动导纱器进行编织,使得各色芝麻点提花,在1个颜色纱线只使用1把导纱器且2个正面提花为1个编织循环的条件下,具有最大的编织效率,其中,2㊁4或6色提花的系统使用率均可达到
100%,3色提花的系统使用率为75%,5色提花的系统使用率为83.3%㊂为不同颜色芝麻点提花高效的编织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㊂参考文献:
[1]㊀袁菁红,胡毅.电脑横机织物组织创新设计与工艺开
发[J].毛纺科技,2014,42(7):9-11.
[2]㊀石林,王建萍,骆顺华,等.电脑横机针织提花花型处
理难点分析[J].针织工业,2017(2):17-20. [3]㊀王新泉,董瑞兰,丁慧,等.电脑横机双系统编织优势
及其存在问题[J].毛纺科技,2019,47(4):75-78. [4]㊀徐艳华,袁新林.提花时装毛衫设计与工艺[J].毛纺
科技,2012,40(9):30-34.
[5]㊀STOLL.电脑横机提花原理及其编织技术[J].丝绸技
术,1995(2):4-10.
[6]㊀熊秋元,周生力.毛衫仿手编花型创意设计与编织工
艺[J].毛纺科技,2019,47(12):15-18. [7]㊀熊秋元.横机编织绞花复合纹样的创新设计与工
艺[J].毛纺科技,2020,48(1):38-42.
[8]㊀许吕崧,龙海如.针织工艺与设备[M].北京:中国纺
织出版社,1998:18-22.
[9]㊀龙海如.针织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54-58.
[10]㊀宋广礼.电脑横机使用手册[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
社,2013:35-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