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场》教学反思
北师大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
利川市建南镇柏杨渡小学覃安树
二十余年的语文教学生涯让我同古今中外的名人雅士言欢;世界各地的名山大川任我陪同学生尽览,这使我倍感语文教学的有趣、甘甜。

2011年秋季的学校人事、布局调整让我割舍对语文教学的挚爱。

说句实在话,叫我弃语从数,我真难以释怀。

但我深深地知道,一名真正的教师,特别是一名党员教师应该以大局为重服从学校工作安排。

我割舍旧爱,拿着数学课本走上讲台,我满怀激情大声地对曾是我三年级的语文学生说:“覃老师改行教你们数学了……”。

我的话
“覃老师,你教得来数学不?”还没有说完,一个平时算不上胆大的男生脱口而出: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笑声一片。

我顿时愕然,真有点不知所措,好在我事前有第一堂数学课预案。

我竖起右手食指往嘴边一靠,笑声嘎然而止。

“你们相信覃老师会教吗?我们大家一起来学,好吗?”我故意放慢了语速。

“相信、相信”,“好、好”。

课堂又一次沸腾了。

这一堂课让我初尝了数学课的一丝“苦”,一堂课下来我又品到了语文课上没有的“甜”。

2011年秋季,在荆楚大地吹响了“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号角。

全省上下随之掀起了“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热潮。

课内比教学,为我们搭建了教师践行新课程理念的时空场所,构建了教师能力展示的新平台,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与切磋,更是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一场能力与智慧的较量;课内比教学,让我们感受到了教育方式的再次变革,教学理念再次更新,课堂教学过程再次优化,学法指导再次创新的缕缕气息;课内比教学,是更新课堂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结构不合理,教学效率不高的教学方法,寻求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的新舞台。

上数学公开课我是第一次,在教学中,我注意渗透多种估算方法。

学生在体育场的情境中意识到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估算策略,估算能力得到提高.整个学习过程,我主要是借助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的。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注意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锻炼学生归纳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比如:在解决估算某报亭10月上旬营业额时,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后与小组交流得到更全面的答案.
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同时又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首先引导学生利用获得的估算的技能去估算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体验到数学来自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进了估算的意识。

学生的反馈:A、分成若干块,先数出每一小块字数,再估算。

B、先数出每一行字数,再数出共有几行。

C、先数出其中一篇文章字数,看看约有这样的文章几篇等等。

在此基础上,再估计密铺的大豆的颗数即可迎刃而解了。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适当对教材进行调整、扩充,提供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材料,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促进学生主动进行估算、试算、比较、归纳等一系列活动,潜移默化培养了学生估算的意识。

通过实践教学,我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亲生经历、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本节课的主题图是体育场,在设计时我想,我们农村的学生娃都没有见过大型体
育场,最多从电视上或多或少有些初步印象。

如果从一开始就让学生估计这么一个若大的体育场,学生很可能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所以我大胆地对教材进行了重组: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入手,先拿出一小袋豌豆让学生估计。

随后,我又拿出两个杯子放在讲台上,问学生:有谁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估算出这袋豌豆有多少颗?学生有估计几十的,有估计几百、几千的,让学生感受大家估计的数量不一样。

这时,有学生上台了教师提示她先算出半杯豌豆是多少颗?一杯豌豆是多少颗?先算出半杯豌豆,告诉学生有350颗。

教师再装满一杯豌豆,学生异口同声估计出一杯豌豆的数量是700颗。

这一小袋豌豆有多少颗就能很快估算出来了。

这一活动的设计,从学生刚开始的乱猜,通过半杯、一杯对比后准确估数,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估计要有一定的标准,不是凭空想象的,也不是乱猜的。

接着,让学生估计全校学生的人数。

教师通过了解本班学生的人数59,调查其他班级的人数,让学生估计出每个班大约多少人,从而推断出全校学生的人数。

这样的设计,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再来估计体育场的人数就容易多了。

2、教学活动有层次性,从易到难,逐步递进。

并且每个环节都让学生主动探索,充分体验估计的方法。

从估计全校学生的人数、估计体育场的人数、估计报纸的字数等,每一个活动都让学生亲自估算后,亲自归纳方法,教师及时板书。

这样不仅使学生对估计方法进行了尝试归纳,而且使学生对估计方法明确、思路清晰、一目了然。

不过,本节课也有值得我思考的地方:教师只读题目,让学生听题、记相关数字和关系,再列出算式、计算解答,没有将例题板书在黑板上。

在让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交流时,班上没几个学生提得出,说得清。

我想,这就是数学与语文的不同。

语文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数学应注重训练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过程。

教师对怎样估计没有讲解清楚,无疑是我这堂课的最大败笔。

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解读数学课标,在备教材、备学生上多下功夫。

课堂上讲解清楚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和解题过程。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激励性语言要精、要妙。

当发现学生闪光点时,教师要捕捉住激励最佳时机,即时评价,即地评价,让学生体味到成功的愉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