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气象部门标准化工作实践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实践
省级气象部门标准化工作实践与思考
■ 冯喜媛1 杨 磊2 涂 钢1 朱晓彤1
(1.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2.吉林省标准研究院)
摘 要:气象标准化是提升气象服务能力的重要基础,省级气象部门在气象行业标准化发展战略中处于关键的纽带位置,在全省的标准化发展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
省级气象部门的标准化意识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省级气象行业的发展。
本文以吉林省气象部门为例,分析了现有气象标准化工作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吉林省气象标准化工作在标准化平台建设、标准培训交流、标准制修订和宣贯实施等方面开展了初步的实践和思考,以增加培训、立项等措施增强省级气象部门的标准化意识,提出了“强化顶层、细化基层、横向联动、融合科研”的工作思路,为省级气象部门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完善高效标准化工作机制的建立提供了基础参考,实现以标准助力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以标准带动气象高质量发展为气象标准化工作的终极目标,紧随数字时代国际标准化发展进程。
关键词:省级,气象,标准化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22.020
Practice and Consideration of Standardization Work in Provincial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s
FENG Xi-yuan1 YANG Lei2 TU Gang1 ZHU Xiao-tong1
(1. Institute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of Jilin Province; 2. Jilin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Abstract:Meteorological standardization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The provincial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standardiz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meteorological industry,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basic guarantee of the standardiz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province. The standardization consciousness of provincial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s can determine the development of provincial meteorological industry to some extent. Taking the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 of Jili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eteorological standardiz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carried out the preliminary practice and thought on the meteorological standardization work in Jilin province, such as the standardiz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standards training exchange, standards development and revision, and the propaganda and implementation of standards to increase measures such as increasing training and project approval to enhance the standardization awareness of provincial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s, and proposes a work concept of “strengthening top-level design, refi ning grassroots, horizontal linkage, and integrating scientifi c research”. This provides a basic reference for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standardization work in provincial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effi cient standardization work mechanisms to achieve the ultimate goal of meteorological standardization work of using standards to assist the fi rst line of defense for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and driv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eteorology, closely following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development process in the digital era.
Keyword: provincial, meteorology, standardization
0 引 言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强调“加强标准化工作,实施标准化战略,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党中央更是把“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加强气象标准化工作是实施标准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气象标准及标准化工作是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省级气象部门相较于其他行业部门具有其特殊性,既服从于中国气象局的直属领导,又针对地方政府提供决策服务,双重监管模式下,如何跟随国家标准化发展战略,切实服务地方标准化建设,需要不断地思考并开展实践。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国家长白山生态建设试点省份、中国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在确保粮食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气象部门一直发挥着基础保障作用。
2019年,吉林省气象局印发《进一步深化气象标准化工作改革实施方案》(吉气函〔2019〕248号)文件,明确了吉林省气象标准化工作的改革目标和主要任务,从完善标准化工作机制、强化标准实施应用、加强标准化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和提升标准化工作影响力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全力推动了气象标准化工作发展,吉林省气象标准化工作进入了深化发展阶段。
本文以吉林省气象部门标准化工作现状为基础,浅析省级气象部门开展标准化工作的发展建议和对策。
1 标准化政策与指导
紧跟国家标准化发展战略要求,中国气象局制定印发了《气象标准化管理规定》《关于国家级气象标准化主要工作职责分工的通知》《气象标准制修订管理细则(修订版)》《气象领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评估办法》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气象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意见》等多个管理性制度,并将标准化成果纳入了科技成果范畴。
继《气象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后,印发了《“十三五”气象标准体系框架及重点气象标准项目计划》,在综合分析“十三五”各领域标准体系适用性和发展需求基础上,开展了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十四五”气象标准体系研究[1]。
吉林省地方政府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先后印发了《吉林省标准化条例》《关于2023年吉林省标准化工作要点的提示函》和《吉林省重点发展的技术标准领域和重点标准方向(2023年版)》等重要文件,在本地标准化建设方面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
2 吉林省气象标准化工作现状
近几年,吉林省气象标准化工作在中国气象局和吉林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领导和重视下迅速发展起来,吉林气象标准化工作已驶入快车道,全面进入规范、快速、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2021和2022年吉林省气象法治建设指数稳居全国第四名。
2.1 标准化机构建设
为充分发挥气象标准的技术支撑和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气象行业标准化发展水平,适应国家标准化建设和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2015年6月由吉林省气象局申请,原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现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批准,吉林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JL/TC 5)正式成立,主要开展气象领域的地方标准制修订、宣传贯彻,以及气象标准化的具体技术工作指导,2019年被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考核评定为A类标委会,2023年被推荐参加A类标委会评选。
2018年3月,吉林省气候中心申报的雷电风险控制标准化试点被批准为国家级第五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
中心高度重视,成立了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标准化办公室、标准编制组、实施组等工作专班,明确职责、压实责任,全面推进雷电风险控制标准化试点工作。
经过不断提档
冯喜媛,杨磊,涂钢等:省级气象部门标准化工作实践与思考
升级,于2023年2月顺利通过标准化试点验收,试点形成了“标准化+雷电风险控制服务”的新模式,做到事事有标准、岗岗有规范,各项管理服务工作实现了新突破。
2.2 标准制修订及宣贯实施
自2006年吉林省气象部门主导起草的第一部气象国家标准GB/T 20483-2006《土地荒漠化监测方法》发布以来,吉林气象标准化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截至2022年末,吉林省气象部门先后主导完成《北方水稻低温冷害等级》等国家标准5项、《作物霜冻害等级》等行业标准6项和《西部地区夏季区域性干旱事件评估方法》等地方标准27项的编写发布,目前正在编制或报批阶段的标准项目5项。
2019年吉林省气象部门主导起草的气象行业标准《东亚冬季风指数》荣获吉林省政府第四届吉林省标准创新贡献三等奖。
为提升气象标准申报质量,吉林省气象局制定《吉林省气象标准预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目前,预研究项目已完成结题20余项,近10项研究成果推荐申报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
吉林省气象局注重标准实施应用,通过组织标准解读宣讲会、报纸、网页、期刊和标准日、气象日活动等方式宣传标准,树立标准化理念,贯彻标准化方针,以标准为基础撰写的《气象信息》和“研究报告”等多次得到省委省政府和中国气象局领导的重要批示。
2.3 标准化平台构建与交流
为提高吉林省气象标准化信息共享水平,吉林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整理建立“吉林省气象标准文本数据库”,并在吉林省气象局气象政务管理信息系统网站上增设了“气象标准”板块,包含气象标准公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气象相关标准和标准应用与反馈等标准化相关信息与标准电子文本,可提供在线浏览和下载功能,为吉林省气象标准化工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双向学习,持续跟随国家标准化发展方向。
吉林省气象局注重学习交流,每年选派优秀的标准化管理人员和标准编写人员参加中国气象局举办的“全国气象标准化工作专题培训班”,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组织的“标准化战略培训班”等标准化培训活动,不断增强标准意识,提高标准化业务能力。
同时,面向全省气象科研及业务人员开展标准化培训工作。
通过组织现场学习交流、网络视频会和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针对标准编写、标准项目申报评奖等方面学习培训,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
3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1 标准化工作人员缺乏
吉林省气象局政策法规处负责标准化工作的统一管理,省气象标委会负责标准化工作具体实施和技术指导。
但标委会包括委员和秘书处的工作人员在内均为副处级以上干部或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兼任,导致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标准化工作中,对标准化工作发展动态以及顶层设计等缺乏思考。
在气象业务培训课程体系上也没有设置专门针对标准化的课程,导致很多地市级气象工作人员标准意识淡薄,缺乏对标准化工作的了解,针对标准化工作无从下手。
3.2 标准研究基础薄弱
由于开展标准化研究工作较晚,目前针对标准的研究仅停留在标准制定方面,对于标准体系、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和标准对比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均没有开展,严重阻碍了吉林气象标准化发展进程。
3.4 行业间沟通合作较少
气象业务专业性强、标准化工作要求高、新阶段发展迅速,省级气象部门在气象行业标准化发展战略中的承上启下作用没有较好发挥,与国家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沟通较少,对地市级气象部门的指导和协作还不够充分。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目前,气象部
冯喜媛,杨磊,涂钢等:省级气象部门标准化工作实践与思考
门主导制定的标准起草单位和应用单位大多都是气象部门内部,尤其与农业、旅游、交通、电力等相关的标准缺乏相关部门的直接参与,对于气象标准的服务效果方面造成一定影响。
4 发展实践与思考
以吉林省气象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抓手,以《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2]、《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3](国发﹝2022﹞11号)和《气象标准化改革工作方案》[4](气发﹝2022﹞62号)的相关要求为依据,吉林省气象局开展了初步的实践和探索,为省级气象部门开展标准化工作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4.1 强化顶层设计,统筹推进气象标准化工作进程
强化省内中高层次领导干部标准化意识,加强气象从业人员标准化培训;设立专门的标准化工作部门和岗位,为标准化工作人员提供基础工作平台以及职称评聘等相关保障。
加强气象业务标准化要求,避免在气象业务服务中出现“拍脑门”现象,做到指标有出处,方法有依据、流程有保障,以标准支撑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由上至下形成学标准、懂标准、用标准的良好氛围。
吉林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计划牵头组建标准化工作研究团队,培养一批既懂业务又懂标准的高层次标准化人才,扩大省级气象行业标准化影响力。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的指导意见》[5]要求,从省级层面建立与相关行业技术委员会联络机制,通过互派联络员、联合开展标准起草、联合推动标准起草、联合组织标准宣贯实施等工作,加强相关行业间沟通交流,达成高层次标准化战略合作。
4.2 细化气象服务领域标准体系建设,以标准引领气象事业发展
气象行业具有业务专业性强、服务面广等特点。
目前,大部分省份已基本形成省级气象标准总体框架体系,未来可在总体框架的基础上,指导各地区开展具有本地化特色领域的标准体系建设研究,以吉林省为例,大米、玉米、人参和梅花鹿等优势农产品以及冰雪旅游、长白山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均具有基础保障优势。
一方面可有效提升气象行业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对比其他省份发现自身不足和优势,取长补短、趋利避害,打造气象优势领域,以标准引领气象事业发展。
4.3 强化标准制修订工作,占据行业制高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谁制定标准,谁就拥有话语权,谁掌握标准,谁就占据制高点。
省级气象部门应加强与中国气象局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国家和行业的标准需求,有针对性地主导起草解决气象行业发展重大难题的标准,抢占行业领域话语权。
另一方面,以气象领域为引领,契合当前全国上下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背景,满足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区发展标准化理念,符合《气象标准化管理规定》[6]要求,与本地的高校、企业、相关科研单位等合作开展团体标准编写工作。
气象部门应紧贴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规划,利用培训、论坛、媒体等场合及平台积极宣传标准化理念、方针和目标,扩大团体标准宣传力度,提高团体标准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带动团体标准化工作水平整体提升,形成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合理分工有效配合的新模式。
4.4 建立标准与科研融合机制,形成研究-制定-实施3步循环的标准化发展模式
标准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形式,是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
同时,标准也不是完美体,在实施过程中仍然有可能存在一定的不适用性以及局限性。
因此,避免盲目遵循标准,应本着边执行、边研究、边制修订的发展理念,以标准为业务依据的同时也将标准本身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充分考量其本地化适
冯喜媛,杨磊,涂钢等:省级气象部门标准化工作实践与思考
用效果、实际业务应用便捷性,推动气象标准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为鼓励更多科研业务人员投身标准研究工作,2023年吉林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设立“标准执行专项”,目前已完成第一批项目的审查立项工作,得到了全省广大气象工作者的广泛参与以及省局领导的高度认可。
加强气象标准化学术交流、建立和营造全社会、全行业共同关心、参与和推进气象标准化工作的良好氛围。
吉林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计划组织召开气象标准化工作交流会,通过邀请国家级标准化专家做专题报告,征集地市区工作人员论文交流的方式强化省级气象部门“上通下达”,未来计划邀请其他相关行业专家参与标准化交流会,最终实现纵向和横向的全面贯通。
5 结 语
气象标准化是提升气象服务能力的重要基础,省级气象部门在气象行业标准化发展战略中处于关键的纽带位置,在全省的标准化化发展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
省级气象部门的标准化意识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省级气象行业的发展,对于全省的农业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影响尤为显著。
目前,国家级气象部门以及省级政府层面已经给予了明确的指引和支持,但是以吉林省气象部门为例仍存在标准化人员缺乏、标准研究基础薄弱、纵向和横向的沟通不畅通等问题。
近年来,吉林省气象标准化工作在针对标准化平台建设、标准培训交流、标准制修订和宣贯实施等方面开展了初步的实践和思考,以设立“研究项目”的方式提高标准化工作参与积极性,以召开交流会和培训等形式扩大宣传,增进沟通,以建立“标准文本数据库”等形式为标准化研究提供基础保障,提出了“强化顶层、细化基层、横向联动、融合科研”的工作思路,多措并举初见成效,未来将继续秉承“标准指导发展、科研带动提升、交流促进合作”的基本原则,边实施、边改进、边提高动态调整工作方案,全面开展标准化工作,为省级气象部门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完善高效标准化工作机制的建立提供基础参考,实现以标准助力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以标准带动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气象标准化工作终极目标,紧随数字时代国际标准化发展进程[7]。
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7]
纪翠玲,成秀虎,骆海英,等.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气象标准体系研究[J].中国标准化,2022(17):80-87.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Z].2021.
中国气象局《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辅导读本[M].北京:气象出版社,2022.
中国气象局.气象标准化改革工作方案[J]气象标准化,2022(3):7-12.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的指导意见[J].轻工标准与质量,2023(3):11-12.
刘艳阳,成秀虎,崔晓军.《气象标准化管理规定》修订解读[J].中国标准化,2021(8):121-124.
高建忠.标准化工作正在或将有4个新趋向[J].中国标准化,2022(22):14-15.
作者简介
冯喜媛,硕士,副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和气象标准化。
(责任编辑:张瑞洋)
冯喜媛,杨磊,涂钢等:省级气象部门标准化工作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