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祁阳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祁阳四中202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卷
时量:90min 总分值:108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 Na~23,S~32,
Cl~35.5, K~39,Ag~108, Fe~56,Cu~64,Zn~65。

第I卷〔选择题,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填在答题卷的空格里,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共48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从毒韭菜到炸鸡翅、从速溶茶到儿童奶粉,关于食品质量的报道中不断有①“致癌农药〞;
②“苏丹红〞;③“碘元素〞;④“亚硝酸盐〞;⑤三聚氰胺等化学名词出现。

上述化学
名词所提到的物质中,在某食品添加剂中允许含有且符合限量时不会引起中毒的是
A.②③④B.③④⑤C.③④D.只有③
2.14C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在高层大气中由宇宙射线产生的中子或核爆炸产生的中子轰击
14N可使它转变为14C,14N+
01n→14C+1
1H,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14C和14N互为同位素
B.地球上活着的生物体内,由于新陈代谢作用也存在14C
C.14CO2的摩尔质量为46
D.14C和C60是同素异形体
3.之所以氢氧化铁胶体比较稳定,是因为氢氧化铁胶粒“撞而不沉〞,而氢氧化铁胶粒撞而不沉的主要原因是
A.氢氧化铁胶粒直径小于1nm B.氢氧化铁胶粒直径大于100nm
C.氢氧化铁胶粒作不规那么运动D.氢氧化铁胶粒都带正电荷
4.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它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以下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红热的铜丝在氯气里剧烈燃烧,生成棕色的烟
B.通常情况下,枯燥的氯气能和Fe反响
C.纯洁的H2在Cl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呈现雾状,H2和Cl2的混合气体光照时,迅速化合而爆炸
D.氯气能与水反响生成次氯酸和盐酸,久置氯水最终变为稀盐酸
5.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用惰性电极实现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要消耗OH-,故溶液pH减小
B.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响式:O2 +2H2O+4e- == 4OH-
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
D.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响式为 2Cl--2e-==Cl2↑
6.含NaOH 20.0g的稀溶液与足量稀盐酸反响,放出28.7kJ的热量,表示该反响中和热的
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选项是
A .NaOH 〔aq 〕+HCl 〔aq 〕NaCl 〔aq 〕+H 2O 〔l 〕;△H=+28.7kJ/mol
B .NaOH 〔aq 〕+HCl 〔aq 〕NaCl 〔aq 〕+H 2O 〔l 〕;△H=-28.7kJ/mol
C .NaOH 〔aq 〕+HCl 〔aq 〕NaCl 〔aq 〕+H 2O 〔l 〕;△H=+57.4kJ/mol
D .NaOH 〔aq 〕+HCl 〔aq 〕NaCl 〔aq 〕+H 2O 〔l 〕;△H=-57.4kJ/mol
7.关于工业生产的以下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 .工业生产硫酸时,使用热交换器可以充分利用反响中所放出的热量
B .工业上合成氨没有采用更大的压强是从设备和动力要求方面考虑的
C .工业上用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
D .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铝的方法制取金属铝 8.以下表达式方式中错误的选项是
A 、氯化氢分子的电子式:H + [::]-
B 、S 2-的结构示意图:
C 、O —18的原子符号:O
18
8 D 、CO 2分子的结构式:O =C =O 9.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由多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原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高
C.晶体熔化时化学键一定发生断裂
D.离子反响中,阴离子与阳离子结合时不一定生成离子化合物 10.设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5.6g Fe 与足量盐酸反响转移的电子数为0.3N A
B 、20g 重水(D 2O)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 A
C 、标准状况下,22.4L 的氦气与22.4L 氟气所含原子数均为2N A
D 、100mL2.0mol/L 的盐酸与100mL2.0mol/L 的醋酸溶液中氢离子均为0.2N A 11.以下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的溶液中:K +
、Na +
、CO 32-、NO 3-
B .c(H +
)=10—1
mol/L 的溶液中:Cu 2+
、Al 3+
、SO 42—
、NO 3—
C .能使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的溶液中:Na +
、NH 4+
、S 2-
、Br -
D .水电离出的c(H +
)=10
-12
mol /L 的溶液中:Na +、Mg 2+、Cl -、SO 42-
12.化学家庭小实验是利用家庭日常生活用品进行化学学习和研究的活动,用日常生活用品,
以下实验设计无法完成的实验是
A .粥汤检验碘盐中是否含有KIO 3
B .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C .用食用碱〔Na 2CO 3〕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D .淀粉溶液具有丁达尔现象
·· ·· Cl
13.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以下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选项是
A.氢氧化钡和硫酸的中和反响离子方程式:H +
+OH -=H 2O
B.少量的氢氧化钙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的离子方程式:
Ca 2+
+HCO -
3+OH -=CaCO 3↓+H 2O
C.能表示HS -在水中发生电离的电离方程式:HS -+H 2O H 3O ++S -2
D.能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H 2(g)+1/2O 2(g)=H 2O(g);ΔH=-285.8kJ/mol
14.配制0.5L0.1mol/L 硫酸铜溶液,正确的方法是 A .称取8g 无水硫酸铜溶于500ml 水中 B .称取12.5g 结晶硫酸铜溶于500ml 水中
C .称取12.5g 硫酸铜晶体,先溶于少量水,然后在500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到刻度处
D .称取12.5g 硫酸铜晶体,加热制成无水硫酸铜后先溶于少量水中,然后在500ml 容量
瓶中加水稀释到刻度处
15.t ℃时,NaCl 的溶解度为ag ,取该温度下的饱和氯化钠溶液VmL ,测得其密度为ρg/cm 3
,那么以下表达式正确的选项是
A . (NaCl)=%a +100a
B .n (NaCl)=m ol 5.58ρV
C .n (NaCl)=m ol )100+a (×5.58ρaV
D .c (NaCl)=L /m ol )100+a (×5.58a
ρ
16.有一未完成的离子方程式: +XO 3—+6H +
=3X 2+3H 2O ,据此判断:X 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
A .+7
B .+5
C .+4
D .+1
第II 卷〔非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卷的空格里,共60分〕
17.〔8分〕我们知道自然界中的蜘蛛丝和细菌纤维素纤维是典型的纳米纤维。

较细的蜘蛛
丝直径还缺乏100纳米,是真正的天然纳米纤维。

美国与加拿大的科学家合作,采用蜘蛛基因,利用仿生结构,成功地纺制出人造蜘蛛丝,其强韧性能优于纲材。

〔1〕纳米纺织材料凭借其内部所特有的小尺寸效应、外表效应等日益受到广阔消费者的
喜受。

许多纳米材料的粒子直径都在1~100nm 之间,从分散系的角度看应该属于。

〔2〕纳米是长度单位,物质的颗粒到达纳米级时,具有不同的性质,如果单质铜制成“纳
米铜〞时,具有非常强的化学活性,在空气中可以燃烧,以下对“纳米洞〞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填序号〕
A .“纳米铜〞与铜片复原性相同
B .“纳米铜〞比铜片更易失电子
C .“纳米铜〞比铜片的氧化性强
〔3〕钢铁在人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但是钢铁因腐蚀造成的损失全球每年高达7000亿美元,目前钢铁被腐蚀的主要形式是吸氧腐蚀,其正极发生反响〔填“氧化〞或
“复原〞〕,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响式为。

18.〔10分〕中学常见的A、B、C、D、E、F六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以下列图所示的相互转化关系,所有反响物和生成物均已给出。

〔1〕假设B是水,C是一种有磁性的黑色化合物,那么反响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2〕假设B为一种淡黄色固体,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实现自然界中D和E的循环。

反响②的化学方程式是,在反响③中,假设生成1mol D,那么转移电子数目为。

〔3〕假设反响①、②、③均为水溶液的置换反响,A、D、E为卤素单质,那么A、D、E的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为,其中A的化学式是。

19.〔16分〕煤是我国当今最主要的能源,又是十分重要的化工原料。

煤的气化和液化是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的重要方法。

该方法的化学反响主要是碳和水蒸气反响生成A、B的混合气体,然后再利用它们合成多种有机物。

以下列图是某些物质的合成路线。

A与B按不同比例反响可生成C、D、E。

其中D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催熟果实;F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家庭装修常见污染物;C可分别与钠和银氨溶液反响。

〔1〕经测定,有机物J中碳、氢元素质量分数依次为40.68%、5.08%,其余为氧元素。

J 对H2的相对密度是59, 写出J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
〔2〕写出以下物质的结构简式:E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

〔3〕简述配制银氨溶液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写出以下化学反响方程式。

G+I→J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两种属于酯类,且与J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分〕碱式氯化铜〔Cupric Chloride,不溶于水的绿色结晶〕是一种农
药,分子式:CuCl2·3Cu(OH)2·XH2O(X=1/2,1,2-----)为验证其组成并确定X值,
某学生设计了以下几步实验
①取a g晶体制成粉末.
②晶体加热至确认其质量不再变化为止〔铜仍为正二价〕,冷却后称其质量为 b g. ③另取a g晶体,溶于足量某溶剂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
④向③所得的溶液中参加足量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最后得到纯洁固体,称量为c g. 假设以上操作均正确,试答复以下问题:
〔1〕.将晶体制成粉末,所用的主要化学仪器 〔填仪器名称,下同〕;灼烧晶
体时所用仪器是 ;以上四步中,用到玻璃棒的步骤有〔选填:①②③④〕 〔2〕.步骤②灼烧后得到的固体应为: . 〔3〕.步骤③所用的溶剂可能是 .
〔4〕.步骤④主要包括:参加足量硝酸银溶液→→→ 晾干→称量
〔5〕.假设组成符合通式,那么计算X 的表达式为: 〔用字母表示〕 21.〔12分〕实验室有甲、乙两瓶无色溶液,其中一瓶是稀盐酸,另一瓶是碳酸钠溶液。

为测定甲、乙两瓶溶液的成分及物质的量浓度,进行以下实验:
①量取25.00mL 甲溶液,向其中缓慢滴入乙溶液15.00mL ,共收集到224mL 〔标准状况〕气体
②量取15.00mL 乙溶液,向其中缓慢滴入甲溶液25.00mL ,共收集到112mL 〔标准状况〕气体。

〔1〕判断:甲是溶液,乙是溶液。

〔2〕实验2中所发生反响的离子方程式为、。

3〕甲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答题卷
第I 卷〔选择题,共48分〕
第II 卷〔非选择题,共60分〕
17、〔8分〕
1〕(2)
3〕
18、〔10分〕
〔1〕
〔2〕

19、〔16分〕
〔1〕〔2〕
〔3〕
〔4〕G+I→J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20、〔14分〕
〔1〕
〔2〕〔3〕
〔4〕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2分〕
〔1〕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答案
第I 卷〔选择题,共48分〕
第II 卷〔非选择题,共60分〕
17.〔8分,每空2分〕 〔1〕胶体 〔2〕B 〔3〕复原;Fe -2e —-=Fe 2+
; 18.〔10分,每空2分〕 〔1〕3Fe+4H 2O 〔g 〕Fe 3O 4+4H 2
〔2〕2Na 2O 2+2H 2O=4NaOH+O 2↑ 1.204×1024
〔3〕E>A>D Br 2
19.〔16分,每空2分〕〔1〕C H O 464();232CH OH C HO CH OH
|
〔3〕在洁净的试管中参加少量AgNO 3溶液,然后逐滴滴入氨水,边滴边振荡,直到最初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为止〔其他合理答案给分〕
〔4〕222222224
HCOOH HOCH CH OH CH OOCH
CH OOCH
H O H SO +−→−−−+浓∆
|

CH CH Br CH BrCH Br
22222=+→O
O O CH O C
H C O CH C O CH CH O C
O
()|
||
||||
||5323
3—————————— 〔其他合理答案给分〕
20、〔共14分,其中〔1〕中第1、2空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
(1)、研钵; 坩埚; ②③④
(2)、CuO (3)、HNO 3 (4)、过滤、洗涤 (5)、X=〔a-135c/287-98b/80+98c/287〕/〔18c/287〕 或 X=〔a-135c/287-3×98c/287〕/〔18c/287〕
21.〔12分,每空2分〕
〔1〕稀盐酸〔2分〕;碳酸钠〔2分〕
〔2〕CO32—+H+=HCO3—〔2分〕;HCO3—+H+=CO2↑+H2O 〔3〕0.8mol/L;1.0mol/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