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公众对残疾人无障碍设施认知与态度的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数据背景下,公众对残疾人无障碍设施认知与态度的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摘要:良好的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能够保证残障群体正常进行社会活动,同时也是衡量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尺。

而公众对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认知和关注程度,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无障碍设施的合理设计和建设。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大数据分析的研究方法,了解到(1)由于非残障公众对无障碍设施使用程度低下,导致对无障碍设施认知有限;(2)非残障公众对关注到的无障碍设施“有障碍”使用现象,态度较冷漠;(3)受城市人口规模影响,媒体及网民对无障碍设施以及弱势群体的关注不足。

因公众及媒体关注不足而导致城市无障碍设施设计不合理、维修不到位的情况亟待改善,而通过媒体提高公众认知是改善无障碍设施设计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无障碍设施,公众态度,大数据分析
一、引言
残疾人是指肢体、语言、听力、精神、智力或多重存在长期缺损的人。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残疾人总人数约为8502万人[1],而广州市残疾人比率为5.26%,残疾总人口为52.12万人[2]。

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参与到社会生活生产中是体现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的客观需求。

国务院办公厅在《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中也将提升无障碍设施建设水平纳入工作主要指标,要求在2025年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到100%。

然而实际生活中仍然存在无障碍设施达标率低、延续性不足,同时对广义残疾人群体的需求照顾不足[3],影响残疾人出行和正常社会生活。

而公众对无障碍设施的认知和城市建设的参与度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科学性。

本文以广州市为例,通过问卷法、大数据分析法(百度指数分析法、文本分析法)了解公众对城市无障碍设施的认识、态度和关注度,为提升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提供可行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问卷针对无障碍设施种类、功能认知、设计感受、观察使用情况、生活影响、建设评价六个维度进行调查,共设置问题10个。

问卷以互联网形式发放至广州
本地社群、社区网格群、本地居民生活群,同时以地铁口实地随机问卷发放方式
收集问卷174份,有效问卷174份。

(二)百度指数分析法
百度指数是以使用百度搜索引擎的网民搜索大数据为基础的数据分享平台,
根据对关键词的分析,可以研究关键词搜索趋势、网民兴趣及需求、媒体舆情动
向等内容。

研究根据问卷调查中群众较为熟悉的无障碍设施“盲道”为第一个关
键词,以“无障碍设施”为第二个关键词,分别查看广东省两个超大城市、两个
特大城市、两个大城市的搜索指数,对比发现不同规模城市无障碍设施的关注程
度和舆情热度。

(三)文本分析法
文本分析法基于大数据,对文本数据进行表示、处理和建模来洞察有价值的
结果。

通过在视频网站上抓取关于无障碍设施的热门视频,将评论进行分词及特
征词的量化和分析,通过建模得到词云,从而了解大众对于目前无障碍设施情况
的认识与讨论。

三、研究结果
(一)问卷调查结果
受访者均来自广州市,均为广州市非残疾常住人口,年龄主要分布在18-65岁。

问卷结果显示,受访者较熟悉和常见的无障碍设施依次为盲道(90.23%受访
者熟悉)、无障碍厕所(82.18%受访者熟悉)和无障碍电梯(68.97%受访者熟悉),而对公共场所的等候按钮、人行道提示音、盲文提示的熟悉度较低。

作为
非残障人士的普通居民,35.63%的人觉得们目前城市无障碍设施匮乏,55.17%觉
得合适,仅有8.62%觉得建设数量合适。

在无障碍设施布局合理度的问题中,
30.46%居民认为不合理,而由于缺乏对无障碍公共设施的认识,52.3%的受访者
表示并不确定是否合理。

同时,问卷调查也显示65.52%受访者认为无障碍设施对
自己的生活毫无影响,21.26%认为基本无影响,仅有2.87%认为存在影响,公众
与无障碍设施实际关系疏远,导致公众在自然状态下不会对无障碍设施给予关注。

在城市无障碍设施主要问题的排序依次是:无障碍设施提示不明显(60.92%)、
无障碍设施被占用和破坏(56.32%)、无障碍设施陈旧无法被安全或方便的使用(44.25%)、无障碍设施缺失(39.08%)、无障碍设施操作复杂(17.82%)。

对此,另一方面在以往的研究中显示,即使是相关验收部门也因为文件的不统一而
无法确定无障碍设施的检查验收标准[4]。

这样的不规范导致无障碍设施在使用
过程中的“有障碍”,也导致难以向公众进行标准的科普宣传,难以接受公众的
监督。

在珠三角地区与港澳两地的无障碍设施维护对比中也显示,珠三角的无障
碍设施维护程度远远低于港澳两地[5]。

(二)百度指数分析
百度搜索指数显示的是互联网用户对关键词搜索程度和持续变化的情况。


究选取2022年1月1日至6月30日半年的搜索数据,比较半年内搜索指数日均值。

按照国家最新城市等级划分,市区常驻人口1000万以上城市为超大城市,
广东省有深圳、广州;市区常住人口500万-1000万人城市为特大城市,广东省
有东莞、佛山;市区常住人口100万-500万人大城市,广东省有珠海、汕头等。

研究按照城市规模划分选取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珠海、汕头六个城市,以“盲道”和“无障碍设施”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指数对比。

(表1)
表1 广东省三类城市2022年上半年对“盲道”、“无障碍设施”关键词的搜索指数日均值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无障碍设施关注度高低与城市经济发展程度及人口规模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

城市经济越发达,人口规模越大,居民对无障碍设施的关注度就越高。

但值得注意的是,广州市相比于深圳、北京、上海其它三个同类城市,搜索日均值都比较低(表2),相比全国同类超大城市,公众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关注度远远不够。

表2 北上广深2022上半年对“盲道”、“无障碍设施”关键词的搜索指数日均值
(三)文本分析法
通过对于哔哩哔哩网站关于无障碍设施的热门视频抓取1000条评论后进行分词及文本分析,并用词云呈现(图1),从评论和词云图分析,网友们认为无障碍设施的缺失及破坏是造成残障人士出行障碍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并且希望在
各线城市都须增加各类无障碍设施,同时加强大众对于帮助残障人士和保护无障
碍设施的宣传教育和必要惩罚措施。

(图1)
四、结语
无障碍设施提示不明显和无障碍设施被占用及破坏是公众能够明显观察到的
不足,但由于非残障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极少使用无障碍设施,如语音提示、盲文、轮椅升降装置,加上日常宣传科普较少,导致他们并不完全了解无障碍设施的使
用方式和设计意图,无法有效针对城市无障碍设施进行监督。

舆论媒体对无障碍
设施报道的缺失也会降低公众的关注度。

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加强媒体新闻报道,在地铁、图书馆、学校、商业中心等显眼位置进行宣传和生动的标识说明。

学校
作为担任教育任务的主体,应当在助残日当天组织丰富、深入的科普活动,通过
关注城市无障碍设施使用和建设,让少年儿童参与到城市建设和监督中来。

参考文献
[1]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网站:http://www.cdpf.org.cn
[2]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网站:http://www.gzdpf.gov.cn
[3][1]翁德耀,朱燕梅,刘芳.广州市地铁站点无障碍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研
究[J].建筑与文化,2022(06):97-100.DOI:10.19875/ki.jzywh.2022.06.032.
[4][1]眭明飞.广州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4(01):124-125.
[5][1]李文静,毛春灵,郭浩.粤港澳大湾区无障碍设施的公众评价对比研究[J].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2022(05):33-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