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1章第3课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
峭壁陡 多条等高线会合、 崖 重叠在一处
12
地形
地形特征 山脊之间低 洼部分 相邻两个山
说明 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鞍部是山谷线最
山谷
鞍部 峭壁陡 崖
顶之间呈马鞍形
高处,山脊线最低处
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壁。峭壁上 部突出处,称悬崖或陡崖
13
【拓展】陡崖高度的计算
①如上图是一个陡崖,可能 400米等高线刚好穿过崖顶, 而 100 米等高线刚好穿过崖底,则陡崖的最小高度接
28
(5)与农业生产结合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 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 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
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高原、丘陵地区发展林
业、畜牧业。
29
【真题1】(2011·江苏)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 野外考察。下图为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
合“小于小的”规律。
39
考点2
地形剖面图绘制及其应用
1.地形剖面图的含义及其绘制
为了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
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通常在这一方向上沿等 高线地形图的某条线下切,显露出来的地形垂 直断面,就是地形剖面图。
40
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
成的,是一种平面直角坐标图。主要制作步骤如 下(引垂线法):
尽量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区、永久冻
土区、地下溶洞区等。 输油管道的选择,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 通过山脉、大河等。
26
(4)与“点”的区位结合 工厂区位的确定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 对环境有污染的厂矿,要选择河流下游,常 年主导风向的下方,结合地质地形条件,宜建在
地基坚实,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的地
④用圆滑曲线把所有的“对应点” ( 从 1′ 、
2′……15′ 点 ) 连接起来,即得沿 AB 线的地形剖面 图。根据要求还可以标注出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 例尺。这种方法简称“两定两画”。
44
2.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1) 根据经纬度确定剖面线的地理位置,识别 地形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 (2) 看纵坐标 ( 垂直比例尺 ) ,了解图示地区地
300 米。但陡崖的最高点高度可能为 499.99…… 米,
而崖底高度可能为 0.0……01 米,则这个陡崖的最大 高度接近 500 米,所以陡崖相对高度为 300 米 ≤ H<500 米。归纳后不难发现,一个由 n 条等高线重叠,等高 距 为 h 米 的 陡 崖 相 对 高 度 ΔH 的 计 算 公 式 为 : (n -
8
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
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④不能分叉,不能合并。即一条等高线不能 分叉成两条,两条等高线不能合并成一条(悬崖、 峭壁例外)。
9
3.等高线图上的基本地貌类型
地形 表示方法 示意图 等高线图
闭合曲线,外 山地、 山峰 低内高,▲符号 闭合曲线,外 盆地、 洼地 高内低
坡(脉)走向、朝向(阳坡或阴坡)等特征,从而综合
分析地形、气候等因素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
例如根据等高线数值,可以判断地势特点,进而 判断河流流向(由高处流向低处)。
36
规律技巧总结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山脊形成河流的
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 时向上游方向弯曲,成反 V 字形 ( 即河流流向与
时有两个不同的海拔。
6
(3)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坡度陡的地方
等高线密集,陡崖处等高线重叠。
(4)山谷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山脊处等高线
向低处凸出。
7
2.等高线的特点 ①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 并以黄海平均海平面作为计算高程的起点,即
等高线的零点。
②同图等距:在常见等高线地形图上,任 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相对高度是一个定值(等高 距)。但有时也会出现同图不等距的情况,如必 修Ⅰ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图4—14“铁路选线”。
16
地形 名称
特征
平原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
海拔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 100 米, 山地 等高线密集,山谷转折呈“V”字形 闭合等高线的数值从中心向四周升高 海拔200~500米,相对高度小于 100米, 丘陵 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 高原 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盆地
形起伏变化,确定地貌类型、分析地势特征等。
(3) 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地面的垂直变化。 在平整土地,修筑渠道、堤坝,建设铁路、公路 时,可作为计算土石方工程的依据。
45
3.判断观测点的通视问题 (1)通过绘制地形剖面图判断。由观测点向目 标点绘直线,直线没有被任何地物所切断,表示
通视良好;若视线被切断,即两点之间有障碍物,
24
(2)与河流水文结合 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河 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 水库坝址宜选择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窄,垂直
落差大);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
“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 大,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25
(3)与运输线路结合 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翻山时 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 势,充分考虑路线的长度、坡度,少脊线连线
10
地形
地形特征
说明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 山地、 四周低、中间高 山峰 外侧,坡度向外侧降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 洼地 内侧,坡度向内侧降
山脊
从山顶到山
麓凸起高耸部分
脊线也叫分水线
11
地形 山谷
表示方法
示意图
等高线图
等高线凸向高处
山谷线连线
鞍部
一对山脊等高线组
线稀疏,坡度较缓,④地位于瀑布上游地区,观赏瀑
布的最佳位置是在瀑布的下游位置,③地位于低山南
侧的缓坡处,根据图中30°N,可知该地可能有茶园。
第(2)题,该考察线路最低点为起点,海拔为 (100,200),最高点为④地附近,海拔为(500,600),
即该考察线路的高差范围是(300,500),结合选项可知
方;若是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需要建在 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方;从经济效益考虑, 要尽量接近原料、燃料、水源等资源产地。
27
港口的建设应考虑选择在避风深水海湾;避
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 方。 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宜人、空
气清新的地方。
A正确。
32
规律技巧总结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和等值线的判断规律
等高线的判读注意“六读”:
①延伸方向 —— 等高线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
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也是水流方 向。
33
规律技巧总结 ②疏密程度 —— 密陡疏缓,等高线间隔均匀,
表示上下坡度均匀,是均匀坡;上疏下密表示凸
坡,上密下疏表示凹坡。
1)h≤ΔH<(n+1)h。
14
②崖顶处海拔高度取值范围:A+h>H≥A,A
为崖顶处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大值。 ③崖底处海拔高度取值范围:B≥H>B-h,B
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小值。
15
4.不同地形的等高线 ①零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
②地形类型包括以下五种,在地形图上的基 本特征如下: (下表)
则不能通视。
46
(2) 根据坡面形态判断。均匀坡倾斜基本一致, 图上等高线间隔相等,故可以通视;凸坡坡面上 缓下陡,即高处等高线稀疏,低处等高线密集, 一般不能通视;凹坡坡面上陡下缓,即高处等高
线密集,低处等高线稀疏,一般能通视。
如下图所示,由点s′向点c′绘直线,直线没有 被任何地物所切断,表示通视良好;而图中 b′ 位 于阴影区,说明s点不能直视b点,所以村落b对于 s点来说不可通视。
③极值——某区域海拔最大或最小情况,显
示地势起伏的大小。 ④弯曲处——等高线向地势低的方向凸出为
山脊;相反则为山谷。
34
规律技巧总结
⑤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特点是“大于
大的、小于小的”。 ⑥ 0 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也可以表示海岸 线。
35
规律技巧总结 根据等高线的数值特征和形态特征,判断其
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山
17
5.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 (1)看等高线数值
①可读出任意点的海拔高度,还可以看其极 值,表示该地区海拔最大与最小情况,进而显示 该区域地势起伏的大小。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 根据示坡线(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并指向低处
的短线)来判断。
18
②看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如在相邻两条
等高线的中间,又增加了一条闭合等高线,则表 示其高度不在正常范围,新增等高线的数值必定 等于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之一,等高线内的高 度特点是:“大于大的”和“小于小的”。
必修Ⅰ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第3课
在地图上辨认 地面的高低起伏
1
2
考点1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一、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1 .绝对高度是一个地点相对于海平面的
垂直距离,即海拔。 2 .相对高度是一个地点相对于另一地点
的垂直距离。
3
二、等高线 1.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如下图,把高程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就
19
(2)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
①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
则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则坡度越缓。可根 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20
②在同一等高线图上,若某坡面等高线高处 密,低处疏,则为凹坡;反之为凸坡。 ③在不同等高线图上,不能根据不同图上等
高线的疏密来直接判断坡度陡缓,而要看清楚不
直于它的另一个方向是由一对山谷等高线组成,
则该地为鞍部(鞍部是在山脊的最低处,或山谷的 最高处)。 ⑤若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一处,则该地形为 悬崖、峭壁。
23
6.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 (1)与气候结合
①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垂 直递减率为 0.6℃/100m 。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 风坡,迎风坡降水量多、背风坡降水量少。盆地 不易散热,容易引起污染空气的滞留。
是等高线。按一定的等高距,把等高线绘制在平
面图上就成为等高线地形图。
4
5
从图中可以看出等高线地形图有以下特点:
(1)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全球的海岸线是最
长的一条等高线。注意在图幅范围内可以只是闭
合曲线的一部分。
(2)等高线只能在陡崖处重叠,重叠的地方表 示陡崖。但等高线不会交叉,因为交叉点不会同
凸出时,则可判定弯曲凸出部位为相对的高值区
域。即为“凸高为低,凸低为高”规律。
38
规律技总结 从理论上说,任何等值线都应当是闭合的曲
线,但有时在两条等值线之间又会出现局部的闭
合区域,如果局部闭合等值线的数值与相邻两条
等值线中数值较大的一条相同,则局部闭合等值
线内部的数值一定比周围等值线数值大,即为 “大于大的”;若与数值较小的一条相同,则符
为考察线路。读图回答(1)~(2)题。
30
(1)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 C ) A.①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 B.②地坡度最陡 C.③地分布有茶园
D.④地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
(2)该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 A ) A.450米 B.500米 C.550米 D.600米
31
【思维过程】 第(1)题,①地附近的河流从东北流向西南,②地等高
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
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
37
规律技巧总结 在等值线图中,所反映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由
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等值线常常会发生弯曲,
根据弯曲的方向,可以确定其影响的因素。等值 线的弯曲部位向高值凸出,即弯曲的凸出部位指 向等值线递增的方向时,说明弯曲部位地区的等 值线数值一定比它两侧地区的数值低;若向低值
同等高线图的比例尺、等高距的差别。要比较它 们的陡缓,要看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与实际水平距 离的比值,比值越大,坡度越陡,反之坡度越缓。
21
(3)看等高线的走向
①根据等高线的走向,可判断某些地形的走
向,如山脉走向。 ②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也是 坡面上的水流方向。
22
③若一组等高线的走向是向地势低的方向凸, 则此处地形为山脊;相反则为山谷(符合等值线的 “高向低处凸,低向高处凸”的原则)。 ④若一个方向是由一对山脊等高线组成,垂
41
42
①根据剖面线 AB 画出横轴 MN ,一般来说剖
面图的水平比例尺与等高线图的比例尺相同。
②根据等高线图中的剖面线经过的最高海拔
确定合理的垂直比例尺,并绘出剖面图的纵轴。
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水平比例尺的 5 、 10 或 15 倍,倍数越大,则起伏越明显。
43
③在等高线图中找出剖面线AB与等高线的所 有交点,然后在剖面图中转绘出这些交点的“对 应点” ( 即:水平位置相对应且高程相同 ) 。如上 图所示。
峭壁陡 多条等高线会合、 崖 重叠在一处
12
地形
地形特征 山脊之间低 洼部分 相邻两个山
说明 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鞍部是山谷线最
山谷
鞍部 峭壁陡 崖
顶之间呈马鞍形
高处,山脊线最低处
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壁。峭壁上 部突出处,称悬崖或陡崖
13
【拓展】陡崖高度的计算
①如上图是一个陡崖,可能 400米等高线刚好穿过崖顶, 而 100 米等高线刚好穿过崖底,则陡崖的最小高度接
28
(5)与农业生产结合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 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 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
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高原、丘陵地区发展林
业、畜牧业。
29
【真题1】(2011·江苏)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 野外考察。下图为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
合“小于小的”规律。
39
考点2
地形剖面图绘制及其应用
1.地形剖面图的含义及其绘制
为了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
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通常在这一方向上沿等 高线地形图的某条线下切,显露出来的地形垂 直断面,就是地形剖面图。
40
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
成的,是一种平面直角坐标图。主要制作步骤如 下(引垂线法):
尽量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区、永久冻
土区、地下溶洞区等。 输油管道的选择,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 通过山脉、大河等。
26
(4)与“点”的区位结合 工厂区位的确定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 对环境有污染的厂矿,要选择河流下游,常 年主导风向的下方,结合地质地形条件,宜建在
地基坚实,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的地
④用圆滑曲线把所有的“对应点” ( 从 1′ 、
2′……15′ 点 ) 连接起来,即得沿 AB 线的地形剖面 图。根据要求还可以标注出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 例尺。这种方法简称“两定两画”。
44
2.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1) 根据经纬度确定剖面线的地理位置,识别 地形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 (2) 看纵坐标 ( 垂直比例尺 ) ,了解图示地区地
300 米。但陡崖的最高点高度可能为 499.99…… 米,
而崖底高度可能为 0.0……01 米,则这个陡崖的最大 高度接近 500 米,所以陡崖相对高度为 300 米 ≤ H<500 米。归纳后不难发现,一个由 n 条等高线重叠,等高 距 为 h 米 的 陡 崖 相 对 高 度 ΔH 的 计 算 公 式 为 : (n -
8
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
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④不能分叉,不能合并。即一条等高线不能 分叉成两条,两条等高线不能合并成一条(悬崖、 峭壁例外)。
9
3.等高线图上的基本地貌类型
地形 表示方法 示意图 等高线图
闭合曲线,外 山地、 山峰 低内高,▲符号 闭合曲线,外 盆地、 洼地 高内低
坡(脉)走向、朝向(阳坡或阴坡)等特征,从而综合
分析地形、气候等因素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
例如根据等高线数值,可以判断地势特点,进而 判断河流流向(由高处流向低处)。
36
规律技巧总结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山脊形成河流的
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 时向上游方向弯曲,成反 V 字形 ( 即河流流向与
时有两个不同的海拔。
6
(3)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坡度陡的地方
等高线密集,陡崖处等高线重叠。
(4)山谷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山脊处等高线
向低处凸出。
7
2.等高线的特点 ①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 并以黄海平均海平面作为计算高程的起点,即
等高线的零点。
②同图等距:在常见等高线地形图上,任 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相对高度是一个定值(等高 距)。但有时也会出现同图不等距的情况,如必 修Ⅰ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图4—14“铁路选线”。
16
地形 名称
特征
平原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
海拔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 100 米, 山地 等高线密集,山谷转折呈“V”字形 闭合等高线的数值从中心向四周升高 海拔200~500米,相对高度小于 100米, 丘陵 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 高原 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盆地
形起伏变化,确定地貌类型、分析地势特征等。
(3) 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地面的垂直变化。 在平整土地,修筑渠道、堤坝,建设铁路、公路 时,可作为计算土石方工程的依据。
45
3.判断观测点的通视问题 (1)通过绘制地形剖面图判断。由观测点向目 标点绘直线,直线没有被任何地物所切断,表示
通视良好;若视线被切断,即两点之间有障碍物,
24
(2)与河流水文结合 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河 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 水库坝址宜选择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窄,垂直
落差大);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
“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 大,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25
(3)与运输线路结合 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翻山时 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 势,充分考虑路线的长度、坡度,少脊线连线
10
地形
地形特征
说明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 山地、 四周低、中间高 山峰 外侧,坡度向外侧降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 洼地 内侧,坡度向内侧降
山脊
从山顶到山
麓凸起高耸部分
脊线也叫分水线
11
地形 山谷
表示方法
示意图
等高线图
等高线凸向高处
山谷线连线
鞍部
一对山脊等高线组
线稀疏,坡度较缓,④地位于瀑布上游地区,观赏瀑
布的最佳位置是在瀑布的下游位置,③地位于低山南
侧的缓坡处,根据图中30°N,可知该地可能有茶园。
第(2)题,该考察线路最低点为起点,海拔为 (100,200),最高点为④地附近,海拔为(500,600),
即该考察线路的高差范围是(300,500),结合选项可知
方;若是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需要建在 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方;从经济效益考虑, 要尽量接近原料、燃料、水源等资源产地。
27
港口的建设应考虑选择在避风深水海湾;避
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 方。 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宜人、空
气清新的地方。
A正确。
32
规律技巧总结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和等值线的判断规律
等高线的判读注意“六读”:
①延伸方向 —— 等高线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
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也是水流方 向。
33
规律技巧总结 ②疏密程度 —— 密陡疏缓,等高线间隔均匀,
表示上下坡度均匀,是均匀坡;上疏下密表示凸
坡,上密下疏表示凹坡。
1)h≤ΔH<(n+1)h。
14
②崖顶处海拔高度取值范围:A+h>H≥A,A
为崖顶处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大值。 ③崖底处海拔高度取值范围:B≥H>B-h,B
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小值。
15
4.不同地形的等高线 ①零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
②地形类型包括以下五种,在地形图上的基 本特征如下: (下表)
则不能通视。
46
(2) 根据坡面形态判断。均匀坡倾斜基本一致, 图上等高线间隔相等,故可以通视;凸坡坡面上 缓下陡,即高处等高线稀疏,低处等高线密集, 一般不能通视;凹坡坡面上陡下缓,即高处等高
线密集,低处等高线稀疏,一般能通视。
如下图所示,由点s′向点c′绘直线,直线没有 被任何地物所切断,表示通视良好;而图中 b′ 位 于阴影区,说明s点不能直视b点,所以村落b对于 s点来说不可通视。
③极值——某区域海拔最大或最小情况,显
示地势起伏的大小。 ④弯曲处——等高线向地势低的方向凸出为
山脊;相反则为山谷。
34
规律技巧总结
⑤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特点是“大于
大的、小于小的”。 ⑥ 0 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也可以表示海岸 线。
35
规律技巧总结 根据等高线的数值特征和形态特征,判断其
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山
17
5.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 (1)看等高线数值
①可读出任意点的海拔高度,还可以看其极 值,表示该地区海拔最大与最小情况,进而显示 该区域地势起伏的大小。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 根据示坡线(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并指向低处
的短线)来判断。
18
②看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如在相邻两条
等高线的中间,又增加了一条闭合等高线,则表 示其高度不在正常范围,新增等高线的数值必定 等于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之一,等高线内的高 度特点是:“大于大的”和“小于小的”。
必修Ⅰ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第3课
在地图上辨认 地面的高低起伏
1
2
考点1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一、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1 .绝对高度是一个地点相对于海平面的
垂直距离,即海拔。 2 .相对高度是一个地点相对于另一地点
的垂直距离。
3
二、等高线 1.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如下图,把高程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就
19
(2)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
①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
则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则坡度越缓。可根 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20
②在同一等高线图上,若某坡面等高线高处 密,低处疏,则为凹坡;反之为凸坡。 ③在不同等高线图上,不能根据不同图上等
高线的疏密来直接判断坡度陡缓,而要看清楚不
直于它的另一个方向是由一对山谷等高线组成,
则该地为鞍部(鞍部是在山脊的最低处,或山谷的 最高处)。 ⑤若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一处,则该地形为 悬崖、峭壁。
23
6.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 (1)与气候结合
①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垂 直递减率为 0.6℃/100m 。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 风坡,迎风坡降水量多、背风坡降水量少。盆地 不易散热,容易引起污染空气的滞留。
是等高线。按一定的等高距,把等高线绘制在平
面图上就成为等高线地形图。
4
5
从图中可以看出等高线地形图有以下特点:
(1)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全球的海岸线是最
长的一条等高线。注意在图幅范围内可以只是闭
合曲线的一部分。
(2)等高线只能在陡崖处重叠,重叠的地方表 示陡崖。但等高线不会交叉,因为交叉点不会同
凸出时,则可判定弯曲凸出部位为相对的高值区
域。即为“凸高为低,凸低为高”规律。
38
规律技总结 从理论上说,任何等值线都应当是闭合的曲
线,但有时在两条等值线之间又会出现局部的闭
合区域,如果局部闭合等值线的数值与相邻两条
等值线中数值较大的一条相同,则局部闭合等值
线内部的数值一定比周围等值线数值大,即为 “大于大的”;若与数值较小的一条相同,则符
为考察线路。读图回答(1)~(2)题。
30
(1)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 C ) A.①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 B.②地坡度最陡 C.③地分布有茶园
D.④地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
(2)该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 A ) A.450米 B.500米 C.550米 D.600米
31
【思维过程】 第(1)题,①地附近的河流从东北流向西南,②地等高
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
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
37
规律技巧总结 在等值线图中,所反映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由
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等值线常常会发生弯曲,
根据弯曲的方向,可以确定其影响的因素。等值 线的弯曲部位向高值凸出,即弯曲的凸出部位指 向等值线递增的方向时,说明弯曲部位地区的等 值线数值一定比它两侧地区的数值低;若向低值
同等高线图的比例尺、等高距的差别。要比较它 们的陡缓,要看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与实际水平距 离的比值,比值越大,坡度越陡,反之坡度越缓。
21
(3)看等高线的走向
①根据等高线的走向,可判断某些地形的走
向,如山脉走向。 ②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也是 坡面上的水流方向。
22
③若一组等高线的走向是向地势低的方向凸, 则此处地形为山脊;相反则为山谷(符合等值线的 “高向低处凸,低向高处凸”的原则)。 ④若一个方向是由一对山脊等高线组成,垂
41
42
①根据剖面线 AB 画出横轴 MN ,一般来说剖
面图的水平比例尺与等高线图的比例尺相同。
②根据等高线图中的剖面线经过的最高海拔
确定合理的垂直比例尺,并绘出剖面图的纵轴。
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水平比例尺的 5 、 10 或 15 倍,倍数越大,则起伏越明显。
43
③在等高线图中找出剖面线AB与等高线的所 有交点,然后在剖面图中转绘出这些交点的“对 应点” ( 即:水平位置相对应且高程相同 ) 。如上 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