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渔家傲》经典宋词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儿综合素质训练/热点专题
精选《渔家傲》经典宋词赏析
【导语】渔家傲,词牌名,又名“渔歌子”“渔父词”等。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精选《渔家傲》经典宋词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精选《渔家傲》经典宋词赏析
《渔家傲·秋思》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
范仲淹《渔家傲》一词开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一句极力渲染边塞秋季风景的独异,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
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萧条寂寥。
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
“秋来”,点明了季节。
“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
词人是苏州人,对这个地方的季节变换,远较北人敏感,故用一个“异”字概括,这中间含有惊异之意。
“衡阳雁去无留意”,雁是候鸟,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寒。
“无留意”是说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反映了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
反过来说,这个地区秋天的荒凉景象,尽括在雁“无留意”三字之中,显得笔力遒劲。
下边续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战地景象:“四面边声连角起”,这种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上句写延州周围环境,它处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牵挽到对西夏的军事斗争。
“长烟落日”,很容易使读者联想起唐代诗人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四字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
而在“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气象便不相同。
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所见;边声、号角声,这是所闻。
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特别值得玩味的是“孤城闭”三字,它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宋朝从建立之后,就采取重内轻外政策,对内加紧控制,把禁军分驻全国各地,而在边疆上长期放弃警戒,武备松弛。
宝元元年(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讨伐,而事起仓卒,将不知兵,兵不知战,以致每战辄败。
词人移知延州,到任后,一方面加强军队训练,一方面在延州周围构筑防御工事,始终居于守势,不敢轻易出击,延州局势才暂时稳定下来,就整个形势来说,延州仍处于孤立状态。
所以“孤城闭”三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军事态势,反映出宋朝守军力量是很薄弱的,作为指挥部所在地的城门,太阳一落就关闭起来,表现了形势的严重性。
这一句就为下片的抒情作了铺垫。
下片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
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
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消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
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
燕然未勒也是《封燕然山铭》这个典故而来:东汉和帝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北伐匈奴,大破之,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记功,由班固执
笔,颂汉威德,就是所谓“勒石燕然”。
勒字此处是雕刻的意思。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
“人不寐”,补叙上句,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
“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
总之下片抒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的是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
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篇二】精选《渔家傲》经典宋词赏析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宋代: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词。
上阕写寒梅初放,表现梅花的光润明艳,玉洁冰清;下阕写月下赏梅,侧面烘托梅花的美丽高洁。
写梅即写人,赏梅亦自赏。
全词抓住寒梅主要特征,由月光、酒樽、梅花织成了一幅如梦如幻、空灵优美的图画,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刻画梅花形象,赞颂梅花超尘绝俗的洁美素质和不畏霜雪、秀拔独立的坚强品格。
上片写寒梅初放。
何逊《扬州早梅》:“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露发,映雪凝寒开。
”梅花,她开于冬春之交,最能惊醒人们的时间意识,使人们萌生新的希望。
所以被认为是报春之花。
因为梅花斗雪迎寒而开,诗人咏梅,又总以冰雪作为空间背景。
庾信《咏梅花》诗:“常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这里,“琼枝”就指覆雪悬冰的梅枝。
半放的寒梅点缀着它,愈显得光明
润泽。
词人接着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女形容将开未开之梅的轻盈娇美,用玉人浴出形容梅的玉洁冰清,明艳出群:即物即人,梅已和人融成了一片。
词的下片写月下赏梅。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两句写出了赏梅的时间,表达了对梅花和月色的喜爱之情。
作者认为大自然也是偏爱梅花的,让澄澈皎洁的月光来陪衬梅花。
在溶溶月色映照下,梅花更有一番神韵。
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更是美不胜收。
“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
值此花好月圆的良宵,精心准备“金樽”和“绿蚁”,来个一醉方休。
词人李清照的词作中,凡写记游赏花之作的,每每都要写酒醉、花美,以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情趣和愉快的心情,倒也别致有趣。
诗中“绿蚁”指的是酒面的浮沫。
《历代诗话》引《古隽考略》:“绿蚁,酒之美者,泛泛有浮花,其色绿。
”读到此句时,常常会让人想起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知己相伴,围炉饮酒,是人生一大乐事。
结尾一句“此花不与群花比”,词人把寒梅的形神美和自己的心灵美、感情美融为一体,赞美了梅花高洁的品格。
百花凋零的冬天,梅花迎着风雪傲然怒放,“一树独先天下春”。
它传递着春的消息,带给人们无限的希望!
人们喜爱梅花高洁、坚强的品格,喜爱它不畏严寒,立志奋发的精神。
这首词,银色的月光,金色的酒樽,淡绿的酒,晶莹的梅织成了一幅画,写得如梦如幻,空灵优美。
与前人的咏梅诗词相比,此词艺术上有所创新。
词人抓住寒梅主要特征,用比喻、拟人、想象等多种手法,从正面刻画梅花形象。
在对寒梅作了总体勾勒之后,又以生花妙笔点染其形象美和神态美。
同时,此时做到了移情于物,以景传情,意中有景,景中寄意,体现了李词的特色。
【篇三】精选《渔家傲》经典宋词赏析
《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
宋代:晏殊
画鼓声中昏又晓。
时光只解催人老。
求得浅欢风日好。
齐揭调。
神仙一曲渔家傲。
绿水悠悠天杳杳。
浮生岂得长年少。
莫惜醉来开口笑。
须信道。
人间万事何时了。
赏析
前阕首句“画鼓声中昏又晓”,人们在一片画鼓声中,由黄昏而达旦,真有点儿快乐不知时间过。
“昏又晓”,黑夜与白天的更迭,形象表达时间的消逝。
然而,“时光只解催人老”,时光不管你快乐与忧愁,只懂得催促人走向衰老所以要“求得浅欢风日好”,及时地行乐,莫负光阴。
后阕的“浮生岂得长年少”、“莫惜醉来开口笑”再一次反复强调,抒发时光易逝、行乐须及时的感慨。
【篇四】精选《渔家傲》经典宋词赏析
《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宋代: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
柔蓝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
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
欹眠似听朝鸡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
茫然忘了邯郸道。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艺术的锤炼上比早年更为成熟。
历来的评论家,极推崇王安石晚年写景抒情的小诗,而往往忽略这类风格的词。
其实,这首词比其同类的诗还要出色。
此词的主要特色,是善于融诗入词。
起首二句写得极为娟秀,为人所称誉,乃融化他人诗句而来。
吴聿《观林诗话》记王安石“尝于江上人家壁间见一绝,深味其首句‘一江春水碧揉蓝’,为踌躇久之而去,已而作小词,有‘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之句。
盖追用其词。
”此见词人善于融炼诗句,浑然天成。
他用“一水”来概括“一江春水”,添“萦花草”三字烘托春光烂漫,丰富了原句的内容,提取原诗精华,调合得巧妙自然。
“柔蓝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下得轻盈贴切,形象生动,使词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清新、宁静的色彩美。
“茅屋数间窗窈窕”三句,以“窈窕”形容窗的幽深,反映出茅屋“千嶂抱”着的竹林里的深窈秀美。
他同期写的《竹里》诗可与此参读:“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
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春风为扫门。
”此即词中“茅屋数间”的一般情景。
“茅屋”三句,包涵了《竹里》诗的全部情景,但情韵连续,融成一片,更见精严。
“午枕觉来闻语鸟”一句,见出词人那种与花鸟共忧喜、与山水通性情的悠闲的情致与恬淡的心境。
“欹眠”句,从睡醒闻鸟声,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时
“骑马听朝鸡”,恍如隔世。
这并非久静思动,却是绚烂归于平淡后常有的心理反应。
其比较的结果,马上的鸡声还是比此时枕上的鸟声动听。
此意由下文再补足。
“忽忆故人今总老”,反衬自己之已老。
而此时贪爱闲话的午梦,已丢却卢生邯郸道上所作的“建功树名,出将入相”的黄粱幻梦(见唐沈既济《枕中记》)。
全词以景起,以情结,而情与景之间,由茅屋午梦加以沟通,使上下片写景与抒情之间不觉截然有分界。
王安石晚年这首山水词所表现的是一种恬静的美,词中反映出他退出政治舞台后的生活情趣和心情:对世途感到厌倦,而对大自然则无限向往,动辄借自然景物以抒发自己的幽怀。
精选《渔家傲》经典宋词赏析.doc [全文共4588字] 编号:9862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