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地理实践力的路径探索——以《热力环流》一课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地理实践力的路径探索——以《热力环流》一课为例
摘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提出“户外考察、实验、
社会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1]。
”本
文主要从热力环流实验入手,探索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方法和途径,
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热力环流;实验
正文:
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实践力,在高中新课程设置的大背景下,变得更加重要
和紧迫。
一、什么是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是指地理实践活动中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如考察、模拟
实验等。
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增强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使地理环境及
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在真实情境中得到更好的观察、感知和理解,增强社会责
任感。
二、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性
1、高中地理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性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提出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地
理课程的核心价值观是人地关系;两大突出特点是综合性和区域性;而学生获取
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实践活动。
高中地理课程本身的实践性就很强,这就要求
学生在获取人地关系重要知识的实践活动中,能够运用全面的思维和地域的认知。
“宁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因此地理实践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就显得格
外重要。
很多学生无法通过抽象的课本文字掌握地理知识,但只要让他们“摸一摸、看一看、做一做”,把抽象的知识实体化,变抽象知识为立体的真实体验,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将会更加直观且印象深刻。
2、地理实践力越来越受到高考命题的重视
在近年的高考命题中,对地理实践力的考查越来越重视。
2022年福建卷第
19题,用十分的分值对地理实践力进行了考查:“为了提高贵州省高原峡谷喀斯
特地貌区多种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某科研团队设计了一种新型太阳能热水器
(下图),新增了带有出水孔的反射镜面面板、雨水接水板和集水管等。
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结合新型太阳能热水器的新增设计,分析其如何提升自
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若学生有实地观察过太阳能热水器或做过类似实验,本题
的答题将会容易很多。
随着高考试题对地理学科实践力考查的内容越来越多,我们的教师在平时的
教学中,对学生地理学科实践力的培养应该更加重视。
抓住一切机会,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到户外去考察,多到实验中去考察,多到社会中去考察,如此循环往复,不一而足。
3、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十分有利
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应付高考,更重要的是满足学生发展的多元需求及惠
及学生的终身发展。
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就是培养学生的实干能力。
抽象飘
渺的文字知识终将被学生在漫长的人生中逐渐忘却,但参加过的地理实践活动,
则会在客观上强化学生与真实世界的联系,使其印象深刻,并能利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以《热力环流》实验为例,探索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路径
大气热力环流是2019人教版地理(一)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课程标准要
求能“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2]。
”可以说高中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原理之一,就是热力环流。
热学环流原理所延伸出
的海陆风、城市风、湖陆风、山谷风、三圈环流等知识,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而只有透彻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学生才能对知识进行内化、迁移,解决其他由
此延申出来的问题。
因此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完成热力环流实验,非常必要。
1、实验器材准备
玻璃箱(或透明塑料箱)、碗装冰块、热水、香(有色烟最好)、保鲜膜、
打火机
2、实验准备
(1)提前学习有关气温、气压、大气密度、大气受热过程等相关知识,让
学生有相应的知识准备。
(2)对学生进行分组,可以前后桌四个同学为一组,选一名组长负责全组
实验,一名同学负责记录结果。
(3)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单。
3、实验过程
(1)在玻璃箱中左侧放置一盆热水、右侧放置一碗冰块,用保鲜膜覆盖玻璃箱上部并扎紧密封,点燃香扎破保鲜膜伸进玻璃箱中。
(2)认真观察香烟的流动方向,小组内讨论完成实验记录单内容。
小组之间交流展示各自成果。
(3)展示几个小组成果,并请小组成员上台说明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分析自己画的热力环流图。
4、教师结合实验进行讲解总结
(1)从上述实验可知,热水温度高,冰块温度低,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了气流的如何变化?(受热膨胀上升,遇冷收缩下沉,气流出现了垂直方向上的运动。
)
(2)近地面和高空大气垂直运动后,气压变化如何?(热水处气体膨胀上升之后,由于近地面气流相对减少,气压相对降低;高空中由于气流堆积,气压相对增高。
冰块处气体冷却收缩下沉之后,其近地面气体由于堆积下沉,气压相对增高;高空中由于气流下沉,气压相对变低。
)
(3)因此同一水平方向上,就出现了气压差。
特别要注意的是,这个气压差是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同向性气压差。
比如箱子底部冰块处的高压是相对于同样位于箱子底部热水处的高压而言;箱子顶部冰块一侧的低压是相对于同样位于箱子顶部热水处的高压而言。
(4)同意海拔上的气压差出现之后,水平方向上的气流会如何流动?(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风。
)
四、对热力环流原理进行实际应用
大气热力环流是自然现象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在特定条件下,地表的冷热差异会造成大气热力环流。
下面请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一起完成以下热力环流模式图。
(1)城市热岛环流
(2)海陆间的大气热力环流
(3)山谷间的大气热力环流
通过对城市热岛环流、海陆风和山谷风的实际讨论绘图和应用,利于加深学生对热力环流这一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在高中新课程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将课本的文字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能力,我们必须抓住一切可以进行户外考察、实验、社会调查的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深刻理解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
[2]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必修第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