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世宗朱厚熜的皇后陈莲—命运悲惨的皇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世宗朱厚熜的皇后陈莲—命运悲惨的皇后
明世宗嘉靖皇帝的孝洁皇后陈莲(约1507——1528年),元城(隶河北大名府)人,父陈万言,母亲冀氏,兄陈绍祖,妹陈氏是清平伯夫人。

明代修史载后妃唯重姓氏,几乎不记她们的闺名。

唯《大名县志》记载她全名陈莲。

这位年轻的皇后和明代绝大多数后妃一样,出身低微, 仅靠出众的美色嫁入皇家。

县志记载陈莲之父陈万言原是留仙居士式的老秀才,“慷慨有大志,博览群书,为诸生冠”,却“屡试不售,年已五十余矣”,偶遇相士,惊言:君相当腰玉,贵不可言!陈万言成为国丈得到了老来富贵,然而这个光耀门楣、恩泽全家的女儿结局实在不好,世间津津乐道“幸运后妃们”的一干人等自然不会对她有兴趣的,倒是致力于彰人之过的正统理学家们,不遗余力地沉痛叙述着她被“万恶的”皇帝丈夫害死之悲剧。

且孝洁皇后的生日无考,年纪大约和嘉靖皇帝差不多。

嘉靖元年“昭圣皇太后为帝选婚,得后立焉”。

“昭圣皇太后”是嘉靖皇帝的伯母,和嘉靖皇帝关系相当不好。

昭告大婚喜讯时本是以昭圣皇太后的名义发布的,临时却又换成了“寿安太后”(嘉靖皇帝的亲祖母)。

但是无论怎么,选美结果还是要经过嘉靖皇帝本人点头的。

且选美的程序很是复杂,遵守“祖训”,参选者皆是平民女子,既无财势,亦不见得多有文化,是以能够挑选者,全在姿色上。

虽从数千人中逐层淘汰选拔,而最终会成为后妃或宗室之妻的不过数十名,是故明代选为皇后者,无一不是国色。

出自小地方的陈莲能够入围,其丽质可想而知,推测嘉靖皇帝对她的第一印象,至少是“不错”,只是对昭圣皇太后的反感冲淡了这份惊艳之感。

嘉靖元年(1522)九月,嘉靖皇帝亲捧诏书册立陈莲为皇后,十月又封选美的另两个获胜者文氏、张氏为恭妃、顺妃。

女儿成为皇后,娘家人照例封官进爵,嘉靖二年孝洁皇后的父亲陈万言“授鸿胪卿,改都督同知”,很快又被封为泰和伯(爵位世袭),孝洁皇后兄陈绍祖也成为尚宝司丞。

陈家进京后最初住北京黄华坊的宅院——这小区几百年来一直满有名的,今人所谓“八大胡同”。

老秀才可能不很习
惯。

嘉靖二年在陈万言的要求下,又在西安门第一区赐了新宅,“费帑金数十万”,房屋高若宫室。

《明史-列传第七十七》载:“一月,后(孝洁皇后)父陈万言奴何玺,殴人死,帝命释之。

济(刑科都给事中刘济)执奏曰:‘万言纵奴杀人,得免为幸。

乃并释玺等,是法不行于戚畹奴也!’”同卷载:“后父陈万言请营新第,既又乞庄田……汉卿(兵科大臣张汉卿)皆极谏,不纳。

”说“不纳”有点不妥当,田地后来是赐了的,但是从陈万言要求的两千顷降到了八百顷。

看来孝洁皇后的娘家人也难逃暴发户的一些通病——仗势欺人,庸俗贪财。

但是嘉靖皇帝有点无视陈规、对于认准的事情说一不二。

交出一个杀人的家奴去伏法,对于国丈并不是什么要紧事情,处理得当甚至可以得个“大义无私”的美名来。

而皇帝自己徇私到亲自去过问,将杀人犯无罪开释,且大臣进谏无效,又有求必应地给房、给田,足以说明至少当时他还是很在乎这个元配妻子的——而孝洁皇后本人究竟是不是在背后说话,说的什么,那就没有人能知道了。

1527至1531年之间,嘉靖皇帝亲自主持每次大礼并常常由皇后陪同,嘉靖八年后陪他的人是废皇后张氏,在这以前当然是孝洁皇后。

嘉靖七年即成婚的第六年(1528),孝洁皇后怀上了身孕——依她早期的得宠情况看来,初次妊娠的时间明显有些晚,这与她本身体质的柔弱是分不开的。

紧接下来是一场家庭纠纷案件,起因很平常,后果很严重。

《明史》载:——“帝性严厉。

一日(嘉靖七年九月辛卯),与后同坐,张(顺妃)、方二妃进茗,帝循视其手。

后恚(很生气),投杯,起。

帝大怒。

后惊悸,堕娠(流产)崩。

”明朝的女性之受压迫发展到了高峰,一个女子在家被父亲或丈夫打骂,极其平常,只因为这次受罪的是皇后流掉的是未来的太子甚至皇帝,方才引来无数人的关注。

如上所述,孝洁皇后体质本弱,此次以怀孕之身先怒后惊,导致胎儿流产,自己也因流产时大量失血(可能伴随急性感染)等,奄奄一息了,嘉靖皇帝自觉如何呢?时间只过了一天,此刻他心中记着的,恐怕多半是孝洁皇后怒气冲冲地一把摔碎玉杯、起身就走的那副情形。

他是皇帝,正当盛年,好色乃人之常情,偶尔“轻浮”一下并不为罪,何况其对象还是自己正式册封了的妃嫔。

孝洁皇后如此当
众大发雷霆,对他而言也是非常不给面子的事情。

妻子既已不值得在乎,没出世的儿子更不足一顾,于是孝洁皇后流产之际,嘉靖皇帝依然在一个人生着气。

此事于陈国丈一家人真正是五雷轰顶,本是一团高兴只等女儿生下外孙兼未来皇帝,如今一夜鸡飞蛋打,女儿还病将垂危,焉能不急?陈万言当天上疏“乞容妻冀氏入宫视疾”。

嘉靖皇帝正在气头上,哪里理会,反而将老国丈的奏章丢给众臣观看,痛斥曰:“朕惟外戚自古未有!入宫禁假以视病为言,多有窥伺朝廷者,在彼,为得计;在君,为堕计!皇后作配朕宫,良医妙药岂无治病之具,何谓不见亲人不能得好!”其实这通呵责的话包括他自己也不会相信,但“君命如山”,孝洁皇后遂没有得到见上亲人一面的安慰。

嘉靖七年十月二日(1528年10月21日),孝洁皇后在坤宁宫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这年她大约才20岁出头。

嘉靖皇帝下令丧礼降等。

他自己穿素服在西角门守灵,住了十天。

这时他应该平静了一点,想到一夜之间失去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可能他内心深处也有些后悔吧。

但是皇帝高高在上,面子,尊严,还有残余的怒气,都提醒着他不可以流露半点多余的情绪。

十天以后,皇帝玄冠玄裳驾临奉天门,为陈莲追谥号“悼灵皇后”,葬在天寿山袄儿峪,世称“悼陵”。

出葬之日,“梓宫出王门,百官一日临”,作为皇后,仪式的确很简单。

给事中王士梅为此进谏,未被理睬。

孝洁皇后死了。

可是她身后的故事还在继续。

嘉靖八年二月戊寅,武定侯郭勋再一次遭到政敌弹劾。

(第一次是在两年前)不知犯了什么罪,被人上奏议处,嘉靖皇帝下令“严办”,且洋洋洒洒发表了引经据典的演说。

内中特别提到:“去岁言官尝谓‘姻连戚里’,指其与陈万言为亲也。

故不可姑息,以为朝廷之累!”这时的他再也不是当初一心一意护着陈家免受半点责备的样子了。

幸好陈家知趣,没再敢像以前那样招惹是非。

陈万言老死于嘉靖十四年(1535年),被赠了一个太子太保的虚衔,儿子陈绍祖没有得到世袭爵位的权利。

孝洁皇后死后三个半月(1529年2月8日),嘉靖皇帝正式续弦——立第二任皇后。

嘉靖十五年(1536),与嘉靖皇帝关系颇佳的礼
部尚书夏言“议请改(孝洁皇后)谥”。

这位吸取他人教训,话说得相当之小心,曰:“先皇后正位中宫,母仪天下七岁,夭崩谥悼,虽侔古法,而灵义有六,类非美称,请下翰林更谥。

”意思是已故的皇后不管怎么样总是当了七年的国母,虽然“悼”字表示早逝,是很合乎谥法的,但是“灵”字有六个意思,并不是个个都很好的,是容易引起人们误会的,所以想请皇上准许翰林院为她改个谥号。

此时嘉靖皇帝已经心气平和,遂诏命改谥她为“孝洁”。

“孝”字原是明代给皇后尊谥的通例,无可置评,但“洁”字则不见于相关古书。

是否出于某种原因,避讳谥法的“清”字或者“贞”字而改称“洁”?谥法考:“避远不义曰清。

”又说:“清白守节曰贞。

”客观地说,这两个谥号对于一个盛世的皇后而言都不是很高的赞美话。

作为皇后,恪守个人操行乃是本分;“避远不义”虽是美行,也未必出自浩然正气,隐有明哲保身之意。

然而这个字又给后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清新,干净,有些凄凉。

*
嘉靖皇帝死后,礼部向他新即位的儿子隆庆皇帝建议:“孝洁皇后,大行皇帝(嘉靖皇帝)元配,应该合葬祔庙。

若遵遗制祔孝烈,则舍元配也,若同祔,则二后也。

大行皇帝升祔时,宜奉孝洁配,迁葬永陵。

孝烈主宜别祀。

”隆庆皇帝一口答应:他本来就不是孝烈皇后生的,而且无论生父还是嫡母对他都没有什么深厚的感情。

嘉靖皇帝和陈腐的“礼法”战了一辈子,有时可敬,有时可憎,场场胜利,死的时候,他会不会从心里对自己唱上几句类似“不由得豪杰笑开怀”之类的词儿?然而他尸骨未寒,他的亲生儿子和臣子们就打着“礼法”的旗号背叛了他。

隆庆元年二月(1567年4月25日),孝洁皇后被上尊谥为“孝洁恭懿慈睿安庄相天翊圣肃皇后”,享受到生时所未有的尊荣。

神主从“发引”到正式入太庙,将近百日,大礼齐备。

隆庆元年七月十七日孝洁皇后迁葬永陵。

悼陵空了出来,后来成为皇贵妃沈氏、恭妃文氏、妃卢氏等人的园寝。

明朝覆灭之后,“万世香火”自然也就成了空话。

现在,多数人也只知道明朝曾经有过这么一个被人垂怜的皇后。

貌美而平凡的、婚姻结局不幸福的、没有一个亲生骨血的皇后。

她的
谥号是“洁”。

孝洁皇后之兄在嘉靖朝之后就默默无闻,然应有后裔,考证中。

孝洁皇后还有一个妹妹,嫁与清平伯(吴姓,明朝世袭共九代十一人),翠微山清平伯家族墓中有这对夫妻的墓,现存墓志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