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 剽窃/缥缈渐染/保持缄默踏实/一塌糊涂
B . 驰骋/严惩雕琢/卓有成效胼胝/民脂民膏
C . 勉强/强迫未遂/称心遂愿解数/解甲归田
D . 散打/散落省亲/反躬自省刊载/一年半载
2. (2分) (2018高二上·湖州月考)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震撼修葺形容枯槁锃光瓦亮万籁俱寂
B . 沉湎沧桑蛊惑人心晶莹剔透长嘘短叹
C . 俯瞰萌孽头昏脑胀树影婆娑桀骜不驯
D . 暮蔼喋血形影相吊姗姗来迟举案其眉
3. (2分)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 一个烟头引起了大火,这栋被烧毁的大楼让人叹为观止,唏嘘不已。

B . .这个人最爱听评书了,经常听得出神入化,有时竟忘了吃饭和睡觉。

C . 这些小报的撰稿人,捕风捉影,妙笔生花,炮制桃色新闻,毒化社会风气。

D . 风云变幻莫测,局势急转直下,人们感到无所适从。

4. (2分)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改革开放30年,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固然令人刮目相看,但是,部分地区却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最终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

印度博帕尔事件、日本水误事件、美国多诺拉事件,无一不是前车之鉴,谁都不希望这些悲剧在中国重演。

好在国人已经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
心,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呼之欲出了。

A . 刮目相看
B . 饮鸩止渴
C . 前车之鉴
D . 呼之欲出
5. (2分) (2019高一上·南昌月考)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等。

“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

B . 《史记》又称《太史公书》,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130篇。

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 .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其作者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

D .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左尹,楚国官名,位次于令尹,为楚国之卿。

季父,伯父,季,兄弟排行老二。

6. (2分) (2019高一上·大庆月考) 下列对划线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刺秦王》)——宫殿的台阶下面。

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台阶下面的人,请他们转达。

B .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烛之武退秦师》)——古代称人有时也直称其名。

在古代,通常自称称名,称人称字,也不能一概而论。

自称有时不称名,代之一些谦卑的称法,如“臣”“仆”等。

C . 为变徵之声。

(《荆轲刺秦王》)——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舒缓优柔。

D .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荆轲刺秦王》)——战国时为宫廷侍卫。

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7. (2分) (2018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Ⅰ最近,我又回到白云湖,时值初夏,________________。

Ⅱ我们要育的是莲藕,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

①环湖大堤,垂柳轻拂,婀娜多姿;湖心桥畔,楼榭亭阁,错落有致;大湖之内,碧波荡漾,一望无际。

②大湖之内,一望无际,碧波荡漾;环湖大堤,垂柳轻拂,婀娜多姿;湖心桥畔,楼榭亭阁,错落有致。

③埋没底层,尚思抱节守志;花色虽艳,从不欺世媚俗;出自泥淖,却能抗浊排滓;莲心固苦,但可医病疗疾。

④埋没底层,尚思抱节守志;出自泥淖,却能抗浊排滓;花色虽艳,从不欺世媚俗;莲心固苦,但可医病疗疾。

A . ②④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④
8. (2分)下列公共标语,表达不太好的一项是()
A . (某候车室)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勿吸烟。

B . (某企业)今天您工作不努力,明天您努力找工作。

C . (某游点)禁止乱写乱画,违者重罚!
D . (某建筑工地)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9. (2分) (2019高二上·西城期中) 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 共其乏困
B . 券徧合
C . 沛公奉卮酒为寿
D .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10. (2分)下列句子中的加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三里之城(内城) 七里之郭(外城) 池(池塘)非不深
B . 封(边界)疆异(不同)于人自反(反复)
C . 妄(狂妄)人舜为法(法则,榜样) 反求诸(之于)己
D . 恒(稳定)心恐不赡(足够) 勿夺(抢夺)其时
11. (2分)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A .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B .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 .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 .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
12. (2分)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古今异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奚惆怅而独悲
B . 于是相如前进缶
C . 腹犹果然
D .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13. (2分) (2017高一下·南阳月考)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D .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14. (2分) (2017高一下·涟水月考) 下列文言语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A . 是寡人之过也。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B . 不能容于远近。

而君幸于赵王。

C . 拜送书于庭。

虽董之以严刑。

D . 夫晋,何厌之有?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15. (2分)下列句子的翻译,选出正确项()
①振长策而御宇内。

②敲扑而鞭笞天下。

A . ①用武力来统治各国。

②用残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

B . ①举起长鞭奴役天下百姓。

②用残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

C . ①举起长鞭奴役天下百姓。

②拿着敲和扑这些刑具来鞭打天下百姓。

D . ①用武力来统治各国。

②拿着敲和扑这些刑具来鞭打天下百姓。

二、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1分)
16. (7分) (2019高二上·浙江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深虑论
(明)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

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

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

方以为兵革不可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

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

武、宣以后,稍削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


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

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

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

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

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

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

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

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

此虑之远者也。

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备:防备
B . 变封建而为郡县封建:指自周以来的分封制
C . 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庶:众多
D . 而天卒不忍遽亡之遽:立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 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B . 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缇骑按剑而前
C . 岂其虑之未周欤其皆出于此乎
D . 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深虑论》是明代方孝孺创作的一篇史论。

文章的开始先从“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谈起,并把这种现象和天道挂上了钩,这是作者立论的核心。

B . 作者列举历代兴亡的史实,指出历代君王仅仅片面地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而忽略了另外一些被掩盖的问题,认为只要君主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就可以保证国家不灭。

C . 在语言的运用上,作者尽量发挥了他那犀利而坚定的文风,做到了既能说理透彻,又能通俗易晓,这在他评论前代帝王时可以充分看出。

D . 文章论证“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目的在于给明代统治者提供历史教训,使之“深虑”长治久安的道理,并采取相应的办法。

(4)用“/”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②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

17. (14分) (2019高一下·北京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各题。

县郭外高唐、孤岐诸山多虎。

一樵者朝行丛箐中,忽失足堕虎穴。

两小虎卧穴内。

穴深,樵踊而蹶者数,不得出,泣待死。

日落风生,虎啸入穴,口衔生麋,分饲两小虎。

见樵蹲伏,张牙奋搏。

俄巡视若有思者,反以残肉食樵,入抱小虎卧。

明日,复衔一麂来,饲其子,仍投馂与樵。

樵馁甚,取啖。

如是者弥月,浸与虎狎。

一日,小虎渐壮,虎负之出。

樵急仰天大号:“大王救我!”须臾,虎复入,拳双足俛首就樵。

樵骑虎,出。

虎置樵,携子行。

阴崖灌莽,禽鸟声绝,风猎猎生于黑林。

樵益急,呼“大王”。

虎却顾,樵跽告曰:“蒙大王活我,今相失,惧不免他患。

幸终活我,导我中衢,我死不忘报也。

”虎颔之,遂前至中衢,反立视樵。

樵复告曰:“小人西关之穷民也,今去将不复见。

归当畜一豚,候大王西关外邮亭之下,某日时过飨。

无忘吾言。

”虎点头,樵泣,虎亦泣。

迨归,家人惊讯。

樵语故,共喜。

至期具豚,方事宰割,虎先期至,不见樵,竟入西关。

居民见之,呼猎者闭关栅,矛梃铳弩毕集,约生擒以献邑宰。

樵奔救告众曰;“虎于我有大恩,愿公等勿伤。

"众竞擒诣县,樵击鼓大呼。

官怒诘,樵具告前事,不信。

樵曰:“请验之,如诳,愿受笞!”官亲至虎所樵抱虎痛哭曰救我者大王耶虎点头大王以赴约入关耶复点头我为大王请命若不得愿以死从大王言未讫虎泪堕地如雨。

观者数千人,莫不叹息。

官大骇,趋释之,驱至亭下,投以豚,矫尾大嚼,顾樵而去。

后名其亭曰“义虎亭”。

(取材于王猷定《义虎记》)
(1)用斜线(/)为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官亲至虎所樵抱虎痛哭曰救我者大王耶虎点头大王以赴约入关耶复点头我为大王请命若不得愿以死从大王言未讫虎泪堕地如雨。

(2)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樵踊而蹶者数蹶:跳跃
B . 如是者弥月弥:满
C . 拳双足俛首就樵就:凑近
D . 众竞擒诣县诣:到
(3)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 ①今相失,惧不免他患②洛阳人有相仇者
B . ①小人西关之穷民也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C . ①我为大王请命②为人请求事
D . ①驱至亭下,投以豚②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饲其子,仍投馂与樵理解:饲养它的幼子,仍然把剩余的食物投给樵夫
B . 幸终活我,导我中衢理解:希望最后能让我活下来,把我引到大路上去
C . 方事宰割,虎先期至理解:正忙着宰杀(猪)的时候,老虎提前到了
D . 官大骇,趋释之理解:官吏大惊,走过来(听樵夫)解释这件事
(5)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樵夫在野外不慎落入虎穴,反而得到老虎的照顾,人虎日渐亲近。

B . 老虎携幼虎出洞后没有忘记樵夫,主动帮他脱离险境并送他回家。

C . 樵夫与老虎分别时,许诺回家后专门养一头猪来报答老虎的大恩。

D . 老虎被猎户等围捕后,樵夫舍身为虎请命作证,义虎才得以生还。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1分)
18. (1分) (2018高三上·桂林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警醒当朝者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自己对人生的思索寄托于江水和明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
19. (17分) (2018高一上·扬州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奖状
杜秋平
到西部贫困的山区后,我的脾气变得越发的坏了。

其实早先我已经意识到这里条件的恶劣了,但未曾想到竟是如此之差。

要不是来西部支教对我们这些大学生来说有许多优惠政策,我想我是不会来的。

总算熬过了多半年的时间,再没多久就可以回去了,离开这里的艰难与困苦。

寒风吹着四面透风的破旧教室,我的心冰凉冰凉的;但是看到学生们天真的小脸、单薄的衣衫、带着冻疮的手指,我的心突然有些愧疚。

我是有些对不起他们的,他们是多么希望我能多呆些时间,甚至希望我能长久地留下来。

可我呢,却一直想着回到大城市去。

我鼻子酸酸的。

我想起夏日里学生们给我带来家里舍不得吃的瓜果,他们真诚地捧到我的面前微笑着说,老师,你吃你吃嘛。

我想起冬日里他们还用带着冻疮的小手捧起我的大手给我往手上哈暖气,把温暖一直送到我的心里。

可我终究没有太高的觉悟,我还是盼着回去。

我强打着精神,继续一日日给孩子们上课,心里却在盘算着回去的日程。

学生们都很听话,特别是那些家庭特别贫困的学生,事实上这里多半是贫困的学生。

学生们成绩还不错,他们也很上进,每每考试,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获得奖状。

是的,奖状,他们拿回家后会得到父母的夸奖,把奖状小心翼翼地、庄重地贴在墙上,这就是全家的荣誉啊。

虽然学校连奖品都买不起,但小小的、单薄的一张奖状就足以让他们感觉无上的光荣。

小强子得到过奖状,他高兴地跳过;小霞也得到过,她高兴得连流出的鼻涕也忘了擦。

小娜得到的最多,她有一双天真而智慧的眼睛,不怎么爱说话,笑得也很少,但领到奖状的那刻她总是微笑着的,冲着我微笑。

我组织完考试,决定过几天就离开。

学生们提前知道我要离开的消息,都显得闷闷不乐,他们用祈求的眼神看着我,轻轻牵着我的衣角嘟囔着小嘴舍不得离开我。

上完最后一节课,我认真注视着每个学生,希望能记住他们每张可爱的面孔。

可是我却发现小娜没有来。

我一下子心里怪怪的,紧接着是焦虑和担忧,莫不是山路艰难出什么事了?今天连学校的领导都在教室里,村民也拥挤在窗子外面。

他们都不希望我离开,但今天他们又是诚心来为我送行的。

我的脸开始有些涨红,应该是羞愧。

你看,连小娜都不愿意来给我送行了。

我正疑惑间,校长已经走到我的面前,他手里捧着一张很大的鲜红的奖状:“杜老师,你看,你要走。

我们也没什么好送的,这张奖状是我们送给您的。

感谢您给我们山区做出的贡献!”老校长面带皱纹的脸上写满真诚。

我深深向他们鞠了一躬,眼里止不住落下泪来。

我手捧奖状,看着上面“支教模范”的字样,又一阵愧疚之情涌上来。

我突然想到了什么,我于是问校长,小娜为啥没来啊?校长居然说小娜可能以后不来上学了。

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再念下去了。

我的心被重重地一击——这么刻苦、学习又很好的学生怎么能不上学呢!
我必须在我离开前去趟小娜家,劝说她的父母,再穷也得让孩子上学呀。

我望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决意要去看看小娜。

走了个把小时的山路才赶到小娜家。

真难以想象,她每天那么早就可以赶到学校。

我擦擦脸上的汗,刚要敲门,里面的吵闹声早已传出来,小娜哭喊的声音也传出来。

父母一定在打她。

我急忙推开门,她母亲正一手拿着木棒,一手拉着小娜。

我急忙跑过去夺过木棒,把小娜揽在怀里。

“别打了,小娜学习很用功,为什么不让她上学,还要打她!”我气愤地瞪着她母亲。

“是杜老师啊,你不知道,她这娃以前学习还用功,可这回一定是在学校没好好学习。

你看,你看,”小娜母亲用手指指墙壁——那上面满是鲜红的奖状,“以前回回都得奖状,可这次呢,居然没得奖状!我们大人辛苦供孩子上学容易吗!”
我的心一颤,一股更大的痛苦涌上来,我似乎感觉天昏地暗。

事实上这次是怪我啊。

我只顾早点回家,居然,居然忘记了评三好学生,忘记了给孩子们发奖状。

小娜是应该得奖状的!
我流着眼泪对她们说:“都怪我,是我的错……”
第二天,我把买好的火车票退了,我决定在这里多呆一年。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塑造了一个内心纠结、本性善良的支教教师的形象。

B . 小说写孩子们的小手带着冻疮却给“我”往手上哈暖气,这表现了孩子们的纯真、善良以及对“我”发自内心的爱。

C . 去小娜家的山路远而曲折,而小娜平时每天很早就赶到学校,并且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这说明她想通过学习走出大山。

D . “我”由原来急切地想回城市,到最后决定留下来再待一年,展示了“我”善良的心灵受到触动的过程。

(2)简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3)请结合小说内容,推测“我”能否在山区学校长期待下去,并谈谈理由。

五、语言表达 (共1题;共6分)
20. (6分)(2019·遵义模拟) 下面一则通知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通知
为更好地照顾到全校师生的就餐需要,学校后勤部打算在暑假期间对餐卡充值系统进行升级。

请广大师生于6月3日前与后勤部联系,退出卡中剩余的钱,并拿走新的餐卡。

请大家相互转告,抓紧时间办理。

后勤管理处
2018年6月1日
六、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21. (5分) (2019高二上·西城期中) 作文
语言可以充分表达一个人的喜怒哀乐,语言也可以影响他人的情绪甚至决定。

请以“语言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二、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1分) 16-1、
16-2、
16-3、
16-4、
16-5、
17-1、
17-2、
17-3、
17-4、
17-5、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1分)
18-1、
18-2、
18-3、
四、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
19-1、
19-2、
19-3、
五、语言表达 (共1题;共6分) 20-1、
六、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2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