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36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专科护理,并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结果 36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系
统护理和正确的功能锻炼下,均收到良好的临床疗效,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
结论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实施科学的围手术期
护理对保证手术效果及膝关节功能的恢复非常重要,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提
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护理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6-0255-02
1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男15例,女19例,年龄56~86岁,平均73.2岁。
其中单纯骨性关
节炎21例,创伤性骨性关节炎12例,风湿性关节炎3例,均有不同程度膝关节疼痛、畸形、膝关节伸直受限病史3-32年。
所有病例均行全麻下膝关节置换术;本组病例平均住院时间22天。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的顾虑, 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增强信心,让患者积极配
合手术治疗;办理住院时可将膝关节置换患者安置于同一病室,通过介绍成功的
病例,播放术后患者康复程序、恢复状况视频等手段深入浅出地讲解疾病的相关
知识,消除患者顾虑,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1]。
②按骨科手术前护理准备皮肤清洁消毒,指导病人做适应性训练。
③术前1d晚
遵医嘱给予院内中药制剂清肠颗粒行灌肠一次,减轻或防止术后腹胀,有利于胃肠
功能恢复。
2.2术前早期功能锻炼
早期正确的术前功能锻炼对防止关节粘连、恢复关节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术前3d责任护士正确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锻炼,膝关节主动及被动屈伸运动,
每天活动2~3次,20~30min/次,以患者能耐受为宜。
通过术前肌肉和关节功
能锻炼,增加关节活动度及肌力,有利于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
2.3术后护理
2.3.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术后24h应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状态的改变和保持呼吸
道通畅,每15~30min测量血压、脉搏、呼吸1次,平稳后改1次/4h,并注意患
者意识状态和患肢血液循环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2.3.2患肢体位护理术后采取平卧位,并将患肢抬高,抬高物应置小腿或踝部,严
禁在膝关节下方垫枕,睡眠时要用支具将患肢膝关节固定在伸直位,其目的是减轻
关节的肿胀程度,防止膝关节屈曲挛缩[2]。
2.3.3伤口护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90%以上伤口引流液是在术后8h内引出,其中术后4h内为伤口引流量的高峰期。
因此,术后1~2d,特别是8h内密
切观察伤口渗血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及早发
现出血征兆,如术后4h内出血量>500mL,患者主诉头晕和心率加快,应警惕发
生失血性休克,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术后伤口引流管一般放置48~72h,引流液
24h少于50ml时,可拔除引流管并更换敷料重新包扎。
2.3.4疼痛护理,术后患者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疼痛,除造成患者痛苦之外,还可直接影响到手术关节的功能恢复,一般术后保留硬膜外镇痛泵持续止痛,留置镇
痛泵期间应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呼吸节律的变化等。
2.3.5并发症护理①血栓形成和栓塞:早期深静脉血栓患者一般无疼痛表现,如不做预防护理,将有40%~60%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应严密观察肢体是否肿胀,皮肤温度及静脉回流状况,如有无浅静脉曲张、皮张力增大等。
加强预防措施,
穿防血栓弹力袜,双下肢使用气压驱动器促进血液回流。
使用抗凝剂时,应严密
观察皮下注射部位、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有无出血症状等。
同时嘱其尽早练习踝
关节的自主活动和小腿肌肉收缩运动,10次/h,以防静脉阻滞,嘱其抬高患肢,
以消除肿胀。
②感染:感染是该类手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观察护理重点,它可直接导致手术失败,应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人体温变化,关节持续疼痛是膝深部感染的重要指征,患者体温持续升高,关节肿胀、充血或
表现为长时间的关节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也可窦道形成而局部肿胀不明显等,均提示有感染发生。
因此,要保持切口敷料清洁不污染,联合使用抗生素,测量
体温,1次/4h,并注意预防其他感染,对于同时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要积极治
疗原发病。
本组患者未出现感染。
③腓总神经损伤:常见的损伤原因包括术中牵拉挤压、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及血肿的压迫等。
术后1周内应观察患肢小腿前
外侧有无麻木、足部痛觉消失等症状,1次/2h,以及时发现腓总神经损伤的表现。
本组患者未出现。
④坠积性肺炎:患者卧床时间较长,痰液聚集在低垂部位且患者年龄较大、肺功能较差,易发生坠积性肺炎。
术后第1d取半坐卧位,鼓励患
者进行有效咳嗽、深呼吸及扩胸活动,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化痰药物或雾化吸入;
每2h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咳嗽排痰。
本组患者未发生坠积性肺炎。
3 康复训练
3.1康复训练原则术后康复训练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是一个较长期
过程,护理人员应每日训练前询问患者情况,有无局部不适,以了解运动量的大小。
训练量要由小到大,循序渐进,以不引起患膝明显疼痛为宜[3];术后功能锻
炼应循序渐进,被动和主动、等长和等张运动相结合。
3.2康复训练中注意事项①早期体位训练:床头抬高30°角呈半卧位,每次
5-10min,每日多次,反复进行,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和体位性旋晕。
②术后早期
进行踝部活动,锻炼时注意动作缓慢,避免因过快牵拉伤口引起疼痛,出现疼痛和
肿胀加重等情况,可让患者在训练后行冰敷,每次10~15min,要不停的变换冰
袋位置,防止冻伤。
③从卧位到坐位训练和站立位训练,要求患者无头晕感觉后双腿垂于床边,扶助行器下地站立,行站位平衡和单腿站立训练,然后扶助行器
行走训练,要求患者前后移动重心,不要左右摇摆。
④关节活动度训练是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训练的重点,要求患者主动屈曲膝关节,可防止关节周围组织粘连,使关节活动改善,促进功能恢复,如患者伸膝存在问题,要对患者进行被动压直。
术后4~5 d 可在护士的指导下,扶拐或扶助行架离床活动,并继续进行患肢膝关
节的伸屈训练。
对于重度屈曲畸形者,为防止屈曲畸形复发,可白天进行持续被
动活动和主动伸膝训练,夜间采用皮牵引保持膝关节伸直位,维持2~3周。
4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时应根据住院功能康复情况制定康复计划。
教会患者及患者家属住
院时的功能锻炼方法。
锻炼顺序可遵循:站、立、坐、蹲(3个月后)的原则,锻炼时
要有家属陪护,保证安全。
同时配合全身关节的运动,如散步、上下楼梯等。
锻炼时,要避免剧烈运动,不做跳跃或急转运动,防止膝关节损伤,延长假体使用寿
命。
每日坚持睡前温热水泡脚,伤口愈合后方可洗澡。
术后2个月关节脱位机率最大,应避免坐矮凳。
对于老年患者,因为肌肉无力、步态异常及平衡能力下降,应加强陪护,对患者家属做好宣教工作[4]。
定期理疗及复诊:术后1、3、6、12 个月复查,以后每年复诊1次,确保对置换关节的连续观察,维持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娜,杨淑玉.人工膝关节置换术134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
志,2010,16(17):22-23.
[2] 黄津芳.住院病人健康教育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184-185.
[3] Huiskes R. The causes of failure for hip and knee arthroplasties[J]. Ned Ti jdschr Geneeskd,2000,142:2035-2040.
[4]陈美兰,李莎,张允申,等.94 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9,8(8):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