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版)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第1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体验到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消元,可以通过代入法来达到消元的目的,但也发现当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没有字母的系数为1(或
-1)时,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或表示另一个未知数代入另一个数,计算比较麻烦,这样本
节课的加减消元法可使消元的手段变得简单,本节课要使学生掌握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
组.这样学生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技能已形成,为下面解应用题,为后来的解二元一次方程
组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体会加减消元法形成的思路.
2、了解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般步骤.
3、掌握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4、初步形成用便捷的消元法(即加减法和代入法)来解题.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了解加减法的一般步骤,会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难点是
如例4那样没有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相反数),要通过将一个(或两个)方程乘以一个常
数以达到未知数系数相同(或相反).
教学准备:多媒体动画显示拿掉“正方形”和“圆柱体”天平仍平衡的过程(或投影片
抽拉或实物演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练习引入
1、你是如何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
2x+3y=100 ①
2、解方程组
4x+3y=130 ②
投影显示学生的解题过程,对把(100-2x )作为3y 整体代入的同学要及时表扬与激励.
二、直观显示 体验转化
1、同多媒体(投影片抽拉或实物)显示天平的一边拿掉2个小立方体和3个小圆柱,
右边拿掉100克的砝码,天平仍显示平衡.
2、合作学习:如何使方程组⎩⎨⎧=+=+130
3410032y x y x 达到消元的目的.
3、让学生发表对解本题的体会(①方法的不同;②比较两种解法哪个更便捷).
4、归纳:通过将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相加式相减,消去其中的一个未知数,转化为一
元一次方程,这种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三、学习新知 自主建构
2s+3t =2 ①
1、典例选讲例3,解方程组
2s -6t =-1 ② 先让学生观察讨论:如何使用加减法,然后学生发表意见,师在黑板上演算:
390162232=+-=-=+t t s t s 解:①-②得9t =3 ∴t =
31 把t =
31代入①,(代入②可以吗?),得23132=⨯+s ∴2
1=s ∴方程组的解是⎪⎪⎩⎪⎪⎨⎧==3
121t s 2、做一做,P97的做一做
3、归纳:将两方程相加还是相减看什么?(相同字母数相同用减法,相同字母系数相
反用加法).
3x -2y =11 ①
4、典例选讲:例4,解方程组
2x +3y =16 ②
先让学生观察,然后问:本题与上面刚刚所做的二道题有什么区别?应用什么方法来解?(如果学生有回答用代入法来解,可以让学生先动手用代入法来解一解,再问:本题
能否用加减法?如何使x 或y 的系数变为相等或相反?)
解:①×3,得,9x -6y =33 ③
②×2,得,4x +6y =32 ④
③+④,得,13x =65
∴x =5
把x =5代入①,得3×5-2y =11
解得y =2
归纳:①方程变形时,要乘以相同字母的最小公倍数;②方程左边乘以某一个常数时,
不能忘了右边的常数也要乘.
变式:本题如果消去x ,那么如何将方程变形?
5、学生合作讨论:归纳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1)将其中一个未知数的系数化成相同(或互为相反数).
(2)通过相减(或相加)消去这个未知数,得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3)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得到这个未知数的值.
(4)将求得的未知数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一个方程,求得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5)写出方程组的解.
6、做一做:P98课内练习.
7、探究活动.(P98课本的探究活动)
探究后让学生发表解本题的心得,哪种解法简便,为什么?
四、归纳小节 充实提高
问: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或以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开展讨论:
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两种消元途径——代入法、加减法.
2、加减法的一般步骤.
3、用加减法解题常会出现什么错误?
4、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用加减法还是用代入法简便,应如何选择?
五、布置作业
教科书P99作业题,作业本,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下列的备选题中选做.
备选例题:
例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8
)()(225)()(b a b a b a b a
例2、已知⎩⎨⎧=-=102y x 是方程组⎩
⎨⎧=+=+71ay bx by ax 的解,求a 、b 的值. 备选练习:
1、解下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1)⎩⎨⎧=+-=+832152y x y x (2)⎩⎨⎧=-=+74
6172398t s t s
2、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42by ax by ax 与⎩
⎨⎧-=-=+654432y x y x 的解相同,求a 、b 的值.
3、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的和为7,如果将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后,所得的数比原数小27,求原来的两位数.
假设原来的两位数的个位数字为x ,十位数字为y ,则原来的两位数可表示为 ,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后的数为 ,则可列方程组: .
设计思想:
1、本教案试图运用练习质疑,直观演示,尝试体验,合作学习等多种手段,让学生理
解消元的另一种技能——加减法,并能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本教案意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观察、尝试练习,合作讨论、探究学习等
都把时间还给学生,体现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第2课时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并能熟练的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重点)
2.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的过程,体验探索归纳的数学方法.
一、情境导入
宋国有个非常喜欢猴子的老人.他养了一群猴子,整天与猴子在一起,因此能够懂得猴子们的心意.因为粮食缺乏,老人想限制口粮.那天,他故意先对猴子们说:“以后给你们吃桃子,早晨三颗晚上四颗,好不好?”众猴子听了都很愤怒.老人马上改口说:“那就早上四颗晚上三颗吧,够了吗?”众猴子非常高兴,大蹦大跳起来.
大家听完故事,请说说你的看法.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加法运算律
计算:(1)31+(-28)+28+69;
(2)16+(-25)+24+(-35);
(3)⎝ ⎛⎭⎪⎫+635+⎝ ⎛⎭⎪⎫-523+⎝ ⎛⎭⎪⎫425+⎝
⎛⎭⎪⎫1+123. 解析:(1)把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2)可把符号相同的数相加;(3)可把相加得到整数的数相加.
解:(1)31+(-28)+28+69=31+[(-28)+28]+69=31+0+69=100;
(2)16+(-25)+24+(-35)=16+24+(-25)+(-35)=(16+24)+[(-25)+(-
35)]=40+(-60)=-20;
(3)⎝ ⎛⎭⎪⎫+635+⎝ ⎛⎭⎪⎫-523+⎝ ⎛⎭⎪⎫425+⎝
⎛⎭⎪⎫1+123=⎝ ⎛⎭⎪⎫635+425+⎝ ⎛⎭⎪⎫-523+223=11+(-3)=8. 方法总结:合理地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化.在进行多个有理数相加时,在下列情况下一般可以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简化运算:①有些加数相加后可以得到整数时,可以先行相加;②有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可以互相消去,和为0,可以先行相加;③有许多正数和负数相加时,可以先把符号相同的数相加,即正数和正数相加,负数和负数相加,再把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相加.
探究点二: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某公路养护小组乘车沿南北方向巡视维修,某天早晨他们从A 地出发,晚上最后到达B 地,约定向北为正方向,当天的行驶记录如下.(单位:km )
+18,-9,+7,-14,+13,-6,-8.
求B 地在A 地何方,相距多少千米?
解析:首先把题目的已知数据相加,然后根据结果的正负即可确定B 地在A 何方,相距多少千米.
解:(+18)+(-9)+(+7)+(-14)+(+13)+(-6)+(-8)=[(+18)+(+7)+(+
13)]+[(-9)+(-14)+(-6)+(-8)]=38+(-37)=1(km ).
故B 地在A 地正北,相距1千米.
方法总结:解题关键是理解“正”和“负”的相对性,明确什么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中,先规定其中一个为正,则另一个就用负表示,其次是要正确理解题目意图,选择正确的方式解答.
三、板书设计
有理数加法运的算律⎩
⎪⎨⎪⎧交换律:a +b =b +a 结合律:(a +b )+c =a +(b +c )
本节课教学以故事引入,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上建构新知,主动探索有理数加法交换
律和结合律,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由被动地接受学习变成一种主动探索获取知识.课堂中学生通过自主互助交流,不断地总结规律、方法和解题技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