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内能测试卷(带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物理内能测试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共18道总分36分)
1、将甲、乙、丙三个铁块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表面平整的石蜡上.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由此说明三块金属的质量()
A.甲最大B.乙最大C.丙最大D.一样大
2、炎热的盛夏,人站在水中时感觉凉爽,而当人站在沙土上时却感到烫脚,这主要是因为水和沙具有不同的
A.热量B.质量C.比热容D.密度
3、
关于图中能量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小孩把橡皮筋拉长,势能转化为动能
B、乙图中小孩从滑梯上滑下,势能转化为动能与内能
C、丙图中人搓手取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丁图中液化气燃烧加热铁锅,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4、根据表一所提供的几种晶体的熔点和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选用锡锅熔化铜块
B.水银温度计可测-50℃的气温
C.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温度变化较大
表一
熔点/℃(标准大气压)比热容/【(J/▪kg ▪℃)-1】
锡232 水 4.2×103
铜1083 冰 2.1×103
固态酒
精
-117 铝0.88×103
固态水
银
-39 铜0.39×103
5、当盛油的厚壁钢瓶内压强很大,相当于大气压的1万到2万倍时,虽然瓶壁无裂痕,瓶内的油依然能从里面渗出,这是因为:[ ]
A.金属原子间有空隙B.油分子被压小了;
C.油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金属原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6、下列事例描述正确的是()
A.仙女山大草原的积雪慢慢熔化,需要吸收热量
B.衣柜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是发生了凝华现象
C.将"便利贴"贴在作业纸上,利用了分子间的斥力
D.严冬,人们搓手取暖是利用热传递来增加手掌内能
7、下列实例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铁丝反复弯折处会发热
B.太阳将棉被晒得暖乎乎的
C.两手相互摩擦,手心发热
D.锯木头时,锯条变得烫手
8、很多机器在工作时温度升高,为保护机器,往往用水来冷却,水冷却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水的比热容大
B.水放出的热量多
C.水的温度低
D.水容易取,不需花钱买
9、2013年5月31日是第26个世界无烟日,主题是"全面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
根据世卫组织统计,每年因直接或者间接吸烟患癌导致近600万人失去生命,造成他人吸二手烟是由于()
A.烟分子间存在着引力B.烟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C.烟分子间有空隙D.烟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0、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内能增大,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B.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D.燃料的热值越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
11、下列现象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铁块放在炉火中烧红了 B.烧开水时,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来 C.木工用锯锯木条时,锯条发烫 D.冬天,人们在太阳光下取暖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酒精来给高温病人降温,利用了酒精蒸发吸热
B.用水来冷却发动机,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
C.寒冷的冬天,人们呼出的"白气"是液化后的二氧化碳
D.冬天,搓手使手变暖和,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的内能
1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块内能为0
B.汽油机做功冲程气缸内燃气的内能增加
C.存在温度差的两个物体相接触会发生热传递
D.出笼的馒头变凉的过程中所含的热量在减少
14、甲、乙两种物质,质量之比为4 : 1,放出热量之比是3 : 1,则它们的比热之比和降低温度之比分别是下列四种情况,可能满足题设条件的是
①1:1 3:4②2:1 1:3③1:2 3:2④1:3 9:4
A.①②B.①③④C.②③D.①②④
15、如图所示,对于图片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厚玻璃内的空气被压缩时,空气的内能减少
B.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空气的内能增大
C.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了塞子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少D.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时,气体的内能增大
16、如图5,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的是()
图
A.气体容易被压缩
B.两块铅块结合在一起
C.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D.两个露珠相遇后变成一个露珠
17、有一铜球和铅球,质量之比是2:3,比热容之比是3:1;若两球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之比:()
A. 1:2
B. 2:1
C.2:9
D. 9:2
18、如图中,上瓶内装有空气,下瓶内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将上下两瓶间的玻璃板抽掉,过一段时间后,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均匀.这个现象说明()
A.分子间存在引力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大气压强的存在D.物质间有扩散现象
二、填空题(共10道总分30分)
19、图中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有质量相同的水,向水中同时滴入同样多的红墨水,根据现象比较它们的内能大小:_______(选填"甲大"、"乙大"或"一样大"),你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村的厨灶发生了革命
性的变化.煤球炉、沼气灶和液化气灶等灶具已走进家庭。
液
化气与煤相比,热学方面突出的优点是;环需要燃烧m3的液化气。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液化气的热值是5.0×107J/ m3]
21、烧菜时,能闻到菜肴的香味,这说明分子在.湿毛巾变干是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22、如图6所示,李华小心地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入两滴墨水,他会看到杯中的墨水扩散较快。
这个实验表明扩散越快。
23、小军同学坐客车去我市某景区旅游,在旅途中,他看到路灯急速后退,是以为参照物的;食物串味,从分子动理论观点看,是因为食物分子。
24、"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夏天,雨后天晴,池塘里荷叶上的水珠随荷叶拂动而滚动不止,当两滴滚动的水珠相遇时,会汇合变成一滴较大的水滴,这说明:。
25、在完全隔热的装置内,用同一热源给100g水和100g油分另U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100g 水每分钟吸热J,油的比热容是J/(kg·℃)
26、大型载重货车在长距离下坡行驶时,不断进行制动
以控制车速。
刹车片和轮毂长时间摩擦会产生高温,这
是通过▲方式增加刹车系统内能的。
为防止高温烧坏刹车片导致刹车失灵。
所以要在刹车时给刹车片喷水进行降温,一方面通过▲方式减少其内能,另一方面水会▲(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放热)迅速降温,以保行车安全。
27、如图:迅速压缩活塞,棉花燃烧,这是通过方式增大内能的,其中的能量转换是。
28、家里烧饭时,通常米、水质量比是1:1。
现有三口人家煮0.5kg大米的
=0.8×
饭,将这些米和水从20℃加热到沸腾,需要吸收J的热量(C
米
103J/(kg℃)。
设水煮开到饭熟,需要再吸收1倍的热量,如果灶的效率是5%,总共需要燃烧kg的煤。
=2.9×107J/kg,保留两位小数)
(q
煤
三、试验题(共4道总分16分)
29、小明为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分别装入烧杯中,固定在铁架台上,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水和煤油,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每隔一段时间同时测量水和煤油的温度.(1)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图甲中):先调整固定位置,再调整固定的位置(两空均选填"A"或"B")
(2)下表是小明记录的数据,由表格可知,小明是通过观察比较的多少,来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的,小明得出的结论是
物质次数质量m/kg 升高的温度△
t/℃加热的时间t/min
水 1 0.1 10 2
2 0.2 10 4
煤油 3 0.1 10 1
4 0.2 10 2
(3)若水的比热度为4.2×103J/(kg•℃),请你计算出第一次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是J.
30、在野外施工中,需要使质量m=4.20kg的铝合金物体升温.除了保温瓶中尚存有温度t=90.00C的1.200kg的热水外,无其他热源.试提出一个操作方案,能利用这些热水使构件从温度t0=10.00C升温到66.00C以上(含66.00C),并通过计算验证你的方案.
已知铝合金的比热容C=0.880×103j(kg0C)-1,水的比热容C
=4.20×103j(kg0C)-1,不计向周围环境散失的热量.
31、某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的实验数据记录:
烧杯号液体质量
(g)
初温
(℃)
末温(℃) 加热时间(min)
1 水200 20 28 8
2 水100 20 28 4
3 煤油200 20 28 4
4 煤油200 20 24 2
请根据表中的实验记录回答:
⑴比较1 2记录,得出的结论是;
⑵比较3 4记录,得出的结论是;
⑶比较1 3记录,得出的结论是;
⑷综合上述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热的多少与有关。
32、为了比较沙子和水吸热吸热升温现象,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初温都相同的沙子和水,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沙子和水.
(2)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沙子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或"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3)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可以推想,如果给质量相同的沙子和水加热相同的时间,则升高的温度会更高些,两者增加的内能比较:.("水大"、"沙子大"或"一样大")
四、简答题(共4道总分16分)
33、(2014·烟台)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乙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丙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作为宜居城市,福州近年来大力整治左海、内河,新建了琴亭湖,全力打造一个美丽的水城,较好地调节了福州市区的气温。
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修建人工湖和内河可以调节气温的主要原因。
35、与质量相同的其他物质相比,水的比热容在常见的物质中是比较大的.而动物体中70%左右是水,例如图中的这头湘西黄牛,请从物理学角度解释一下,这对于体型较大的温血动物适应山区温差变化能有什么优势?
36、(2011•锦州模拟)冬天手冷时,用嘴向手上"哈气"(即缓慢地吹气),手会感到暖和.若用劲向手上快速"吹气",手不但不会暖和,反会觉得更冷.都是从嘴里出来的"气",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8道 总分36分)
1、
分析:甲、乙、丙三个铁块的初温、质量都是相等的,过一段时间后,三个铁块的温度降低,末温也是相等的;
石蜡熔化多的说明石蜡吸收热量多,说明它上面放置的铁块放出热量多,根据Q 放=cm (t ﹣t 0),在比热容、降低的温度相同时,放出热量多的这种物质质量
大.
解答:解:铁块丙下方的石蜡熔化快,说明铁块丙放出的热量多,
∵甲、乙、丙都是铁块,比热容相同,而初温、末温也是相等的,温度变化值就是相同的,
∴根据公式Q 放=cm (t ﹣t 0)可知:丙铁块的质量比较大.
故选C .
2、
C
3、
B
4、
CD
5、
A
6、
A
【解析】A.积雪慢慢熔化,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故A正确;
B.樟脑丸逐渐变小,是发生了升华现象,故B错误;
C.将“便利贴”贴在作业纸上,利用了分子间的引力,故C错误;
D.人们搓手取暖是利用做功的方法来增加手掌内能,故D错误。
故选A。
7、
B解:A、弯折铁丝时,机械能转化为铁丝的内能,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了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B、棉被和太阳之间发生热传递,属于能量的转移,符合题意;
C、两手互相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不符合题意.
D、锯木头时,锯子和木头相互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A
9、
D
10、
C。
本题考查热和能的相关知识。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物体内能增大,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A错;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错;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C正确;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燃料是否完
全燃烧、燃料的质量、燃料的热值均有关,故燃料的热值越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不一定多,D错。
故选C。
11、
BC解:
A.在炉子上烧铁块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铁块的内能,故A错误;
B.烧开水时,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来,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但是使物体内能减少,故B正确;
C.用锯锯木板,克服摩擦力做功,使锯条发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C正确;
D.冬天,人们在太阳光下取暖,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D错误.
故选BC.
12、
C
13、
C
【解析】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0℃的冰块内能不为零,故A错误;
B.在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迅速膨胀,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小,故B错误;
C.热传递的条件是温度差,存在温度差的两个物体相接触会发生热传递,故C 正确;
D.出笼的馒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降低,内能减小,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故D错误。
故选C。
14、
B
15、略
16、
A
17、
A
18、
考点:
扩散现象;分子间的作用力.
专题:
信息给予题;实验探究题.
分析:
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
解答:
解:一切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属于扩散现象.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的运动无方向性,空气向下扩散,二氧化氮也会向上扩散,空气和二氧化氮将同时向对方扩散,所以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均匀,这与分子间的作用力和大气压强无关.
故选D.
点评: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二、填空题(共10道总分30分)
19、
乙大;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相同的物体,其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20、
热值大污染少0.0126
21、
永不停息的运动汽化
22、
热水温度越高
23、略
24、
运动(扩散);升高;分子间有吸引力
25、
1050;2.1×103
26、
做功,热传递,汽化,吸热。
27、
【解析】
试题分析:改变的内能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改变内能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改变内能是能量的转移。
迅速压缩活塞,棉花燃烧,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大内能的,其中的能量转换是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考点:做功改变内能
28、
2×105J、0.28
三、试验题(共4道总分16分)
29、
考点:
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用酒精灯加热物体时,安装装置时,先从下到上,方便调节;
(2)实验时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即为了在相同的时间内,让各物质吸收的热量相等;分析表中的数据发现,该题中升高的温度相同,但是加热的时间不同,故通过比较加热的时间来比较物体的吸热能力,即在升高相同的温度下,加热时间长的吸热能量强;
(3)已知水的比热容、质量和升高的温度,利用公式Q=cm△t得到水吸收的热量.
解答:
解:(1)先安装B,可以根据酒精灯的高度确定位置,使操作更方便.所以先安装B再安装A;
(2)题目中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即为了在相同的时间内,让各物质吸收的热量相等;即加热时间不同,其所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也是不同的;据表中数据能看出,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需要的加热时间长,故水的吸热能力大;
(3)水吸收的热量为Q=cm△t=4.2×103J/(kg•℃)×0.1kg×10℃=4.2×
103J.
故答案为:(1)B;A;(2)加热时间;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需要的加热时间长,故水的吸热能力大;(3)4.2×103.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不同物质吸热能力大小的比较和热量的计算.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大小有两种办法:让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加热相同的时间(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加热时间就表示了吸收热量的多少),看温度的变化值,温度变化值大的物质吸热能力弱;将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加热到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的不同,加热时间长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30、
①操作方案:将保温瓶中t=900C的热水分若干次倒出来。
第一次先倒出一部分,与温度为t0=10.00C的构件充分接触,并达到热平衡,构件温度升高到t1。
将这部分温度为t1的水倒掉,再从保温瓶倒出一部分热水,再次与温度为t1的构件接触,并达到热平衡,此时构件的温度升高到t2。
再将这些温度为t2的热水倒掉,然后再从保温瓶倒出一部分热水来使温度为t2的构件升温,……。
直到最后一次将剩余的热水倒出来与构件接触,达到热平衡,只要每部分水的质量足够小,最终就可使构件的温度达到所要求的值。
②验证计算:如将1.200kg热水分5次倒出,每次倒出m0=0.240kg,在第一次使热水与构件达到热平衡的过程中:
Q 1=C
m
(t-t1)
Q
1
′=Cm(t1-t0)
所以Q1= Q1′
得t1=27.10C
同理:t2=40.60C,A
……,t
5
=66.00C(倒出次数不能少于5次)
31、
(1)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2)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升温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
(3)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的温度相同,吸收的热量不同;
(4)物质种类,升高的温度,物质的质量32、
质量
(1)吸收的热量
(2)大于
(3)沙子一样大
四、简答题(共4道总分16分)
33、略
34、略
35、略
3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