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2苏教《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四单元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262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太阳的结构,知道太阳能是人类资源宝库。

大致了解利用太阳能的方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预习,提高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和对前期知识再利用及整合的能力,课堂交流锻炼交流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和不断创新、不断提高的精神。

联系现代社会能源危机,激发学生创新设计的动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每天看见太阳升起,享受着太阳带给我们的生机和活力,但是太阳的结构,太阳能的来源和利用却只是在某些科学书籍中了解一鳞半爪,在前期的学习中曾经提到过太阳能的转化,学生需要的是补充太阳能的基础知识,了解太阳能的开发前景和迫切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太阳能的利用。

抓住生活中的太阳能利用实例,让学生体会太阳能利用的重要性和可开发性。

教学难点:太阳能是人类资源宝库。

必须从大量的事实、视频、历史让学生感受深刻。

四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
“万物生长靠太阳”这句话同学们都熟悉,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太阳能及其利用的问题。

展示太阳内部结构动画视频,煤和石油生成的动画视频,了解地壳变迁中太阳的作用和为我们提供的能量,真正体会“万物生长靠太阳”。

2
新课教学
1.
太阳——巨大的“核能火炉”
学生阅读课文后由学生总结:
太阳的大小:太阳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10倍、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质量大约是地球的33万倍。

太阳的构造:太阳由太阳核心、辐射层、对流层、太阳大气构成.
教师:复习上节聚变内容,交代聚变产生的条件:第一,有质量很小的原子核;第二,有超高温的环境。

学生分析出太阳内部反应的条件:太阳内部有大量的氢原子核,太阳核心的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

太阳内部的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聚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教师补充:太阳核心释放的能量向外扩散。

经过数千年的时间传送到太阳表面。

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就像一个高温气体组成的海洋.大部分太阳能以热和光的形式向四周辐射开去。

2.
太阳能是人类资源宝库
太阳向外辐射的能量中只有五亿分之一传递到地球.其中又只有不到一半被地球接收.太阳光已经照耀我们的地球50亿年了。

地球在这50亿年中积累的太阳能是我们今天所用大部分能量的源泉。

远古时期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体的化学能.在它们死后.躯体埋在地下和海底,腐烂了.沧海桑田,经过几百万年的沉积、化学变化、地层运动,在高压下渐渐变成了煤和石油,在石油形成过程中还放出天然气。

结合视频讲解煤的变迁
动植物(太阳能—-化学能)--泥炭(动植物尸体腐烂、积聚—-长时间一定压力)--褐煤(泥炭---长时间很大压力)--煤(褐煤---长时间非常大压力)
结合视频讲解石油的形成
所以说,今天,我们开采化石燃料来获取能量,实际上是在开采上亿年前地球所接收的太阳能。

想想议议:学生分组讨论三副图,分别涉及到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相互启发后,由部分同学上台汇报,教师点评。

例:海洋(吸收太阳辐射热)--水蒸汽(上述到高空遇冷)--云(随风移动到大陆)--雨(一定条件)--河流(筑坝)--发电
师生共同总结:
从某种角度可以说,现在利用的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等都是在间接的利用太阳能。

结论:综上所述,太阳能是人类资源宝库。

3.太阳能的利用
通过学生前期搜索到的调研结果,结合附近建筑物上的太阳能热水器图片,太阳能电池的车前“摇头草”、“转经筒”及录制的调研视频,发现人类除了间接利用存贮在化石燃料中的太阳能外.还设法直接利用太阳能。

由学生总结:
目前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集热器把水等物质加热,另一种是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

集热器主要有两种,一是,平板式集热器(箱面是玻璃,内表面明涂黑)。

二是把反射镜做成曲面(太阳灶)。

太阳能电池的优点:使用寿命长、保养费用极低、不需要燃料、使用方便.常用在太空飞行器、灯塔、人造卫星上.太阳能电池的缺点:造价贵,效率低。

五教学反思
大量的资料、视频,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太阳能的重要性,太阳能的利用还远没有达到应有的量和水平,今后还应及时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开拓视野站得高才能给学生指出一条光明大道。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在日常教学中多渗透节能、环保的意识,推荐科普读物,增大学生知识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