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沥青混凝土面层质量控制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沥青混凝土面层质量控制措施
公路运输是现代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它灵活性强、周期短、投资低、易于因地制宜、装卸方便,可采取“门对门”运输形式,易于衔接铁路、水路及航空等运输。
面层结构以沥青混凝土为主要组成部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优点: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噪音低、耐磨、不扬尘、施工期短、成本低、养护维修简便等。
沥青混凝土的缺点:沥青材料温度稳定性差、冬季易脆裂、夏季易软化、易水毁,耐老化性差,材料软化易形成车辙。
所以,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质量,从原材料、施工工艺、施工监控、病害防治、养护等方面严把质量关。
只有保证总体质量,才能充分发挥公路工程在现代运输中的巨大作用。
标签: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根据沥青混凝土的专业理论知识,结合沥青混凝土施工经验教训,对其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作如下简述:
1、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方案的确定
1.1施工组织
(1)建立施工组织机构
成立项目经理部,配置人员,并建立与之对应的各科室和部门。
(2)场地设施设置
合理布置拌和场:要求交通方便,水、电、通讯设施完善。
设备基座尽早设置,做到设备进场即可安装。
(3)材料供应及设备配置
立即着手准备符合要求的沥青面层材料,采用与沥青面层相匹配的机械设备、试验设备。
1.2施工计划
对工地实地考察,根据其他结构层的实际进展和业主对工期的要求,合理安排施工计划。
1.3施工准备
(1)场地准备
场地做到“三通一平”、基础设施完善,并作硬化处理。
(2)材料准备
积极做好沥青及碎石材料储料准备,保证沥青路面的正常铺筑。
(3)设备调试
拌合楼及摊铺机等主要设备均应进行安装调试,使机械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4)试验检测
对实验室试验仪器进行安装、调试和标定,对原材料及各种材料的配合比进行试验。
1.4对原材料的技术要求
(1)沥青:对选定的沥青进行检测,对存在质量的沥青及时反馈给供应商,并采取措施保证沥青的质量。
(2)碎石:碎石应坚硬、洁净、多棱角,无杂质,有良好的耐久性,按规范要求的标准、频率进行抽检,严禁不合格集料进场。
(3)天然砂或机制砂应洁净,无风化,无杂质,符合规范要求。
(4)填料:矿粉应干燥、洁净、符合规范要求。
1.5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按规范要求,计算各种沥青混合料材料用量比例,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沥青用量。
将试验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查,经批准后,再进行生产配合比的调试。
1.6施工作业
(1)沥青混合料拌制
拌合时,沥青升温控制在160-170°C。
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时间以混合料均匀、矿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为度,无花白料、无结块成团、离析现象,发现异常应找出原因及时调整。
沥青混合料出场温度控制在150-160°C,作好每盘混合料各种材料用量和温度记录。
(2)混合料运输
沥青混合料用自卸车运输,车箱底部及两侧涂柴油:水=1:3的油水混合液,以防止混合料粘车。
车辆的运输能力要大于摊铺能力,保证摊铺连续不间断。
自卸车要覆盖,防止混合料污染,同时起到保温和防雨作用。
混合料到施工现场后温度不低于150°C、不合格混合料要予以废弃。
(3)混合料摊铺
①首先检查下承层,表面平整、密实,无坑洼,洁净无杂质。
②摊铺机就位后预热15-20分钟,使熨平板温度在65°C以上,按试验段确定的松铺系数控制摊铺厚度。
③自卸车卸料时要距离摊铺机15-30厘米空挡停车,防止冲撞摊铺机,卸料后由摊铺机推动车辆前行,设专人指挥车辆。
④拌合设备的生产能力要与摊铺速度相适应,要保持摊铺速度均匀、连续、不间断。
⑤攤铺过程中,设专人检查厚度、平整度及路拱,发现局部离析、拖痕及其他问题及时处理。
⑥对摊铺机无法工作的地方,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采用人工摊铺。
(4)碾压
①在混合料摊铺后,应立即检查宽度、厚度、平整度、路拱及温度,不合格路段及时处理,随后匀速压实。
②压实分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
初压用6-8t光轮压路机,由低到高碾压2遍,每次重叠1╱2轮宽,速度为1.5-2km╱h,温度不低于110°C;复压采用16t轮胎式压路机或钢桶式振动压路机碾压,速度为2.5-3.5km╱h,碾压4-5遍;终压采用钢轮压路机碾压,2.5-3.5km╱h,碾压4-5遍。
③碾压时,压路机不得中途停留、转向或制动,不得停在新铺的沥青路面上。
④压路机碾压应做到阶梯形,压路机不在同一断面上倒车。
(5)接缝的处理
①横向上下层接缝不能在同一断面上,错开最少1米。
②接缝处应涂上粘层油。
③纵向尽量采用热接缝,上下层应错开15厘米以上。
(6)开放交通
沥青混凝土面层摊铺完成,经检查各项技术指标合格,自然降温到50°C以下时,如急需开放交通,碾压后洒水降温,再开放交通。
2、施工过程中,要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监控
2.1原材料质量监控
(1)首先对原材料监控。
对沥青、集料等材料进行详细的检验,同时注意成本核算,做到合理选材。
原材料进入现场后,试验人员对原材料的数量、质检报告、日期等进行审查,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现场。
(2)确定材料分类堆放,并作指示标志。
(3)试验员对各种集料做筛分试验,确定混合料配合比。
(4)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沥青的最佳用量。
2.2对施工设备的检查
对施工设备的检查、维修,良好的施工设备能确保施工的连续性,缩短工期,保证施工质量。
在施工前对施工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确保施工设备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下完成施工。
2.3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监控
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合理的配合比设计,掌握好各种材料的比例,并试拌试铺,严格控制拌和材料的加热,掌握拌和时间和温度。
控制混合料的沥青用量,使其达到最佳的油石比。
粒径大小要根据沥青混凝土设计厚度和试验确定。
如粗集料太少,没有骨料,车辆行驶碾压易形成车辙。
具体举一实例:在赞比亚参观了一沥青混凝土项目,其沥青混凝土设计厚度为4cm,为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项目完成通车不到一个月就出现大面积翻油、车辙。
找其原因,主要是13.2mm骨料太少,只有10%,油石比为5.8-7,太大,沥青混凝土无骨料支撑,重车行驶推移,形成翻油和车辙。
2.4对沥青混合料质量的监控
在混合料拌合完成后,及时检查混合料的油石比、集料配比、拌合均匀程度、油温等。
集料配比不正确,要及时调整。
要控制好混合料的拌和温度,出厂温度、摊铺温度、碾压温度等。
另外,要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沥青含量。
沥青含量对混合料的质量、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沥青的用量過少,会使路面的空隙增大,粘结度降低,受天气
的影响,路面很容易老化,稳定性降低,影响沥青路面的整体质量。
2.5对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监控
确保摊铺机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要有专业人员指挥,确保沥青面层摊铺的宽度、厚度、平整度、设计高程等技术指标符合要求。
碾压必须使用规定的机具,控制碾压速度、遍数,确保压实度符合要求,为此,要严格监控施工全过程。
2.6严格执行施工后检查工作
沥青路面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检测,及早发现及时处理,确保沥青路面符合要求。
2.7施工后出现泛油、车辙等病害处理
在沥青路面施工后期及使用阶段,病害的处理水平是确保公路施工质量的基础。
出现泛油、车辙等病害时,要及时处理,确保病害处理能够达到相关施工技术标准。
2.8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和质量进行控制的重要性
随着公路建设项目逐年增加,公路建设的技术水平以及质量是人民关注的焦点,交通安全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不过关,很容易引起交通事故,给人民的生命带来严重的威胁,对公路的施工技术及施工质量进行监控,可以确保公路的施工质量,从而保证交通运输的安全。
另一方面,对公路施工技术和质量的监控的目的在于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减少政府开支,减少交通事故,保证交通安全,以促进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所以施工团队要将人民生命安全以及社会发展放在首位,为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总结:
目前,我国公路建设数目不断增加,从路面材料上看,多数采用沥青及石质材料,控制好材料质量是建设好优质路面的关键,良好的施工环境及施工工艺是建设优质公路的必要条件。
沥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舒适、交通安全性高,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由于公路施工质量的好坏和人民的生命安全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也关系着公路的使用寿命,为此,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必须正视困难,认识不足,根据沥青混凝土的特点,深入研究其特性,有针对性地解决质量难题,不断完善施工缺陷,抓住质量关键工序,加强管理和监督,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不断提高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水平,如此同时,层层把关,严格监控,确保建设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高技术含量、高质量、更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GB50092-96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
[2]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JTJ059-95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