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信息反馈教学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信息反馈教学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心。

二、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设计的内容为初中数学的线性函数和二次函数。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与线性函数和二次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
他们的思考。

2. 信息获取(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与线性函数和二次函数相关的信息,例如定义、性质、
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3. 信息整理(10分钟)
学生将搜索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形成课堂笔记或小组报告,包括线性函数和二次函数
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4. 信息反馈(15分钟)
学生将整理好的信息进行反馈,可以通过小组报告、图片展示、口头表达等形式呈现。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点评和辅导。

5. 问题解答(15分钟)
教师根据学生在信息反馈环节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教师可以采用讲解的方式,也
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解答的方法。

6. 提出问题(5分钟)
教师提出一个与线性函数和二次函数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7. 讨论和总结(15分钟)
学生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指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手段
1. 投影仪:用于展示与线性函数和二次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2. 互联网:用于学生信息获取和整理的工具。

3. 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信息整理。

4. 反馈和讨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反馈和讨论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五、教学资源
1. 互联网:用于学生信息获取和整理的网站和资料。

2. 教材:初中数学教材中与线性函数和二次函数相关的知识点和例题。

六、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学生的反馈和答疑情况、检查学生的信息整理和笔记等形式进行教学评价。

可以针对学生在讨论环节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