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术《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美术《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以下是一份小班美术《小蝌蚪找妈妈》的说课稿:
1. 说教材
1.1教材地位与作用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则经典的童话故事,将其融入小班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这一主题内容生动有趣,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方面,这个主题能够锻炼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它可以让幼儿在熟悉故事的基础上,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对动物形象的认知,从而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热爱。

1.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幼儿能够认识小蝌蚪、青蛙等动物的基本外形特征,并能简单地画出小蝌蚪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故事引导、观察示范等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表现物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心。

1.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
帮助幼儿掌握小蝌蚪的基本形状特征,如椭圆形的身体、细长的尾巴等。

这是因为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准确地描绘出物体的形状是绘画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小蝌蚪的基本形状,才能更好地进行后续的创作。

例如,在之前的教学中发现,当幼儿没有清楚地认识到物体形状时,他们画出的作品往往与实际物体相差甚远。

如在画苹果时,如果幼儿没有认识到苹果是圆形的,可能会画出各种不规则的形状。

所以在本次教学中,让幼儿认识小蝌蚪的形状特征是重点。

-
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握笔姿势和简单的线条进行绘画。

小班幼儿正处于学习握笔的阶段,正确的握笔姿势不仅有助于他们画出流畅的线条,还对他们手部肌肉的发育和书写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影响。

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看到幼儿因为握笔姿势不正确而导致绘画过程不顺利,线条歪歪扭扭,甚至无法画出想要的形状。

教学难点:
-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他们能够根据故事内容创作出不同姿态的小蝌蚪。

小班幼儿的想象力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他们可能会受到固有形象的限制。

在绘画过程中,往往只能画出单一姿态的小蝌蚪,如直直游动的小蝌蚪。

如何引导幼儿突破这种局限,想象出如弯曲着尾巴、头向上或向下游动的小蝌蚪,是教学的难点。

-
让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保持画面的整洁干净。

小班幼儿在绘画时注意力容易分散,可能会不小心将颜料或画笔弄脏画面。

例如,有的幼儿在蘸取颜料时,由于动作不熟练或者没有注意,会将颜料滴落在画纸上;或者在绘画过程中,手会碰到未干的颜料,从而使画面变得脏乱。

2. 说学情
小班幼儿年龄小,他们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对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事物容易产生兴趣。

在绘画方面,他们正处于涂鸦期向象征期过渡的阶段,手部小肌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握笔能力较弱,绘画技能有限。

但他们充满好奇心,喜欢模仿,并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虽然这种想象力还比较简单和直观。

例如,他们可能会把太阳画成红色的圆形,并且周围加上一些线条来表示光芒,这就是他们基于对太阳的直观印象进行的简单创作。

3. 说教法
3.1故事导入法
在课程开始时,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生动的故事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

通过故事中的情节描述,幼儿可以对小蝌蚪的形象和行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面的绘画活动做好铺垫。

例如,在讲述小蝌蚪游动的情节时,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小蝌蚪细长的尾巴是如何摆动的,让幼儿在脑海中形成画面。

3.2直观演示法
教师亲自示范画小蝌蚪的过程。

在示范过程中,边画边讲解,让幼儿清楚地看到每一个绘画步骤,如先画一个椭圆形的身体,再从身体后面画出一条细长的尾巴。

这种直观的演示能够让幼儿更直观地学习绘画技巧,尤其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通过观察教师的动作能够更好地理解如何握笔、如何运笔等。

3.3游戏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游戏元素。

例如,在幼儿练习绘画小蝌蚪时,可以设置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情境,将画好的青蛙妈妈图片贴在教室的某个地方,让幼儿画好小蝌蚪后,模仿小蝌蚪游动的姿势将自己画的小蝌蚪送到青蛙妈妈身边。

这种游戏方式能够增加绘画活动的趣味性,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绘画。

3.4启发引导法
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提示等方式启发幼儿的想象力。

比如,教师可以问幼儿:“小蝌蚪除了直直地游,还可以怎么游呢?”引导幼儿思考不同姿态的小蝌蚪,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4. 说学法
4.1观察学习法
幼儿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绘画、故事中的图片以及周围环境中的相关事物,学习认识小蝌蚪的形状特征、颜色等,从而为自己的绘画积累素材。

例如,教师在示范画小蝌蚪时,幼儿会仔细观察教师画的每一个细节,包括椭圆形身体的大小、尾巴的长短和弯曲程度等。

4.2模仿学习法
小班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

在绘画过程中,他们会模仿教师的握笔姿势、绘画动作以及绘画风格。

比如,教师用简单流畅的线条画小蝌蚪,幼儿也会尝试用类似的线条来绘画。

4.3自主创作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进行自主创作。

虽然他们的创作可能比较简单,但这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环节。

例如,有的幼儿可能会在小蝌蚪的身体上添加一些小圆圈,表示小蝌蚪身上的花纹,这就是他们自主发挥想象力的表现。

5. 说教学过程
5.1导入部分(3分钟)
教师开始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暖和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

青蛙妈妈睡了一个冬天,也醒来了。

她从泥洞里爬出来,扑通一声跳进池塘里,在水草上生下了很多黑黑的圆圆的卵。

春风轻轻地吹过,太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越来越暖和了。

青蛙妈妈下的卵慢慢地都活动起来,变成一群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

”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可以配合简单的动作,如模仿青蛙跳、小蝌蚪游动等,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沉浸在故事的情境中。

5.2认识小蝌蚪(7分钟)
故事讲完后,教师拿出一张小蝌蚪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呀?”鼓励幼儿积极发言,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小蝌蚪有一个大大的椭圆形脑袋,还有一条长长的细细的尾巴呢。

”接着,教师再次强调小蝌蚪的形状特征,并在黑板上简单地画出一个小蝌蚪的形状,让幼儿更直观地认识。

5.3示范绘画(10分钟)
教师开始示范画小蝌蚪。

教师拿起画笔,对幼儿说:“小朋友们,现在老师要画小蝌蚪啦,大家要仔细看哦。

”首先,教师用右手握住画笔,展示正确的握笔姿势给幼儿看,然后在画纸上慢慢地画出一个椭圆形,边画边说:“先画一个大大的椭圆形,这就是小蝌蚪的脑袋。

”接着,从椭圆形的后面画出一条细长的尾巴,说:“再画一条长长的尾巴,这样一只小蝌蚪就画好啦。

”教师可以再画几只不同姿态的小蝌蚪,如尾巴弯曲一点的、头向上的,同时讲解:“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来游去,它们的尾巴会动,身体也会转方向呢。


5.4幼儿绘画练习(15分钟)
给每个幼儿发放画纸和画笔,让幼儿开始绘画小蝌蚪。

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对于握笔姿势不正确的幼儿,教师要及时纠正;对于绘画有困难的幼儿,教师可以再次示范或者给予提示,如“你的小蝌蚪脑袋可以再大一点哦”。

同时,教师要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不同姿态的小蝌蚪。

5.5游戏环节(5分钟)
当大部分幼儿完成绘画后,教师设置“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

将之前准备好的青蛙妈妈的图片贴在教室的一角,对幼儿说:“小朋友们,你们画的小蝌蚪都找不到妈妈了,现在让我们带着小蝌蚪去找妈妈吧。

”幼儿们拿着自己画的小蝌蚪,模仿小蝌蚪游动的姿势走到青蛙妈妈的图片前,将自己画的小蝌蚪放在旁边。

这个游戏环节不仅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还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体验故事的情节。

5.6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
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或教室的展示区。

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作品,并进行评价。

教师可以先从积极的方面进行评价,如“小明画的小蝌蚪尾巴好长呀,游得肯定很快”“小红画的小蝌蚪脑袋圆滚滚的,真可爱”等。

然后可以引导幼儿互相评价,如“你觉得旁边小朋友画的小蝌蚪哪里画得好呢?”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6. 课堂练习例题及答案
6.1例题1
画出一只正在向上游的小蝌蚪。

答案:幼儿应该画出一个椭圆形的脑袋,尾巴从脑袋后面向上弯曲,以表示小蝌蚪正在向上游的姿态。

6.2例题2
给小蝌蚪加上一些你喜欢的颜色。

答案:由于小蝌蚪在实际生活中是黑色的,但在美术创作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给小蝌蚪添加颜色,如黑色、蓝色、绿色等都是合理的答案,只要幼儿能够均匀地涂好颜色即可。

6.3例题3
在画纸上画出三只不同姿态的小蝌蚪。

答案:幼儿可以画出一只直直游动的小蝌蚪(椭圆形脑袋和直的尾巴)、一只尾巴弯曲游动的小蝌蚪和一只头向下游动的小蝌蚪(通过改变椭圆形脑袋和尾巴的相对位置来表示)。

7. 说教学资源
本次教学主要需要准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图片、画纸、画笔(水彩笔或油画棒)、青蛙妈妈的图片等教学资源。

这些资源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让幼儿在直观的感受中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

8. 说教学总结
在本次小班美术《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活动中,通过故事导入、直观演示、游戏教学等多种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认识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并掌握了简单的绘画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课堂练习、游戏环节和作品展示评价等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美术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和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幼儿的握笔姿势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这方面的训练。

同时,要继续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更多富有创意的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