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地质灾害及分析_李长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汶川大地震地质灾害及分析
李长军
(总后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36)
摘要:笔者参加了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工作,目睹了地震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大量的地质灾害。

本文介绍了汶川大地震期间的地质灾害情况,对发生地震的地质构造原因及诱发地质灾害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如何避免地质灾害对建筑物的影响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地质构造 地质次生灾害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1 前言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里氏八级特大地震。

地震波传遍了大半个中国,震憾了全世界。

地震发生后的第四天,总后基建营房部组成工程技术专家服务队,我院共29名同志奔赴灾区进行抗震救灾,笔者以岩土工程专家的身份参加了这支队伍。

在灾区的四十多个日日夜夜里,我们涉足都江堰、映秀、什邡、彭州、汉旺、江油、绵竹、绵阳、北川、平武,南至乐山,北至广元,西至雅安,足迹几乎踏遍了重灾区的每一个角落,除亲眼目睹了地震发生后的大量地质灾害惨状,也重点以专业者的眼光对地质灾害进行了考察。

2 震区的地质灾害
地震灾区主要为山区,以四川省北部的龙门山脉为中心,山高路险。

国道213线是通往风景名胜九寨沟的必经之路,沿线遍布着大量的风景区。

这里曾是最适合人居的地区,是避暑胜地、人间的天堂。

大地震过后却是满目疮痍,成了人间炼狱。

大地震引发了极其严重的地质次生灾害。

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几乎连续下了三天三夜,进一步加剧了地质灾害的频发。

崩塌、山体滑坡、泥石流随处可见。

国道213线从都江堰市至汶川县城路段全线中断数日,地震一个半月后仍有二十余公里路段尚未打通,就是在部分打通的路段也因为余震不断,经常是临时中断。

映秀镇的百花大桥以及附近在建的高速公路彻底毁于岩体崩塌和山体的大面积滑坡。

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在震区形成了多达上百处的堰塞湖,其中尤以唐家山堰塞湖和文家坝堰塞湖最为庞大,给下游的城镇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下面列举几个笔者亲眼目睹的典型的地质灾害实例。

2.1泥石流灾害
笔者在地震灾区所见的地质灾害中,泥石流灾害往往是地震后伴随的大雨所造成的主要灾害之一,图一所示为汶川县映秀镇牛圈村受灾的惨状。

据牛圈村幸存的村民介绍,地震的当天晚上就下起了倾盆大雨,第二天发生的泥石流,吞没了村里60余户村民的房屋。

甚至在大地震发生后的一个多月以后,仍然多次发生小规模的泥石流。

2.2 山体滑坡灾害
本次地震震级是如此之高,尤其是震后又发生了数千次的余震,使山体滑坡灾害随处可见,图二所示为北川县城遭受的山体滑坡灾害。

被称为“大禹故里”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因其所在的特殊地理位置,大地震发生时诱发了山体滑坡,巨大的山体滑坡几乎埋葬了2/3的老城区。

此照片拍摄于2008年6月7日。

图一 汶川县映秀镇牛圈村
图二 北川县城
2.3 山体崩塌灾害
图三所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银厂沟,银厂沟位于彭州市龙门山镇的白水河国家森林公园内,照片处的位置原为一座八百余米的山峰,地震发生时,强烈的震动使这座山峰整体粉碎性垮塌,瞬间埋葬了
山脚下20余户农家乐及其通往景区深处的道路。

3 汶川区域地质构造及发震原因分析
图四 震中区地图
我国有一条南北地震带,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是从青藏高原到东部的扬子地台之间的过渡带。

它从云南沿西南——东北走向,把整个中国几乎一分为二。

距离成都仅百余公里之遥的汶川就位于这个地震带的中间位置,也就是处于北东向龙门山活动断裂带与南北向松潘构造带的交汇处。

由于地球内部的动力作用,在过去的亿万年中,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板块,一直在向北缓慢移动,目前大约每年移动五厘米。

然而,中国所在的庞大的亚欧板块,却阻挡了印度板块的北进之路。

于是,在两大板块的挤压下,青藏高原就不断抬升。

但在抬升到一定程度后,受到重力作用的影响,就开始向海拔相对较低的东部地区滑动,并与包括四川盆地在内的扬子地台形成新的挤压。

正是汶川所处的特殊的地质构造位置,为应力波能量的大量聚集创造了条件。

当能量聚集到足以破坏储存它的岩体强度时,岩层便突然破裂,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形成强烈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当巨大的能量在与都江堰市接壤的汶川县映秀镇一带引爆之后,就迅速沿中间断裂带向东北方向扩展,形成一个带状的地震。

更为可怕的是,震源深度仅为十余公里,属于浅源地震。

震级达到里氏8.0级,震中烈度达到11度,形成新的地层破碎带长度达到300余公里,从都江堰一直延伸到陕西省境内,其破坏力十分惊人!位于断裂带上的映秀镇和北川县城在这场灾难中,几乎被撕成了碎片,是这场大地震中死伤最为惨烈的两个地区。

常住及流动人口近两万人的北川县城,仅发现4000多人幸存。

人口上万的映秀镇,幸存者也不足3000人。

沿着断裂带传递的巨大能量,甚至把死亡带到了甘肃陇南,尤其是文县地区。

据统计,此次大地震共造成近9万人死亡和失踪,37万余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高达八千多亿元。

地震带沿龙门山脉带状分布,震中区山势巍峨陡峻,层峦叠嶂,河流强烈切割,岩体破碎、风化严重。

加之震后连续暴雨,如此强烈的地震造成了崩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严重的地质灾害。

使得交通中断,河流堵塞,房屋被破坏或冲垮……国道213线都江堰至汶川段不过90公里的路程,但由于大量的山体滑坡、崩塌,使这条生命通道彻底中断了数日,仅在震后第6天才打通了都江堰至映秀镇的26公里路段,使得大量的救援队伍不得不绕行雅安至马尔康再到汶川的800余公里的西线路程。

4 思考
亲眼目睹了那么多震憾的场面,我们不得不对大自然怀有敬畏之心:人类在自然面前是多么的渺小!大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是不可抗拒的!痛定思痛,我们也不禁会问:损失为什么如此惨重?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首先,应尽量避免在活动断裂带、地震活动带进行民用及工业建筑,避免在地势陡峭的山前选址,以排除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影响。

选择相对稳定的建筑场地,选择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

必须在不利甚至危险地段建设时,必须科学论证、舍得投入,充分考虑地质灾害的强大破坏力,确保住用安全,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小;其次,对有潜在破坏性震源及地震活动的重要建筑,宜适当提高其所在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并合理加强建筑结构的整体性,以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另外,此次大地震中,即使在北川、映秀、汶川等破坏极为严重的高烈度区,也有相当数量的房屋其主体结构只是中等破坏或轻微损坏,这些建筑大部分是近十年内按规范设计施工,其平面规则、刚度均匀、工程质量良好。

可见,在灾害发生时这些因素也对损失的多少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汶川大地震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我们无法回避这样的灾难,必须去承受。

但是,如何能够回避地质灾害的威胁、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却是我们岩土工程界的同仁们共同探讨、为之奋斗的一个目标!只要我们充分地研究了解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并尊重其规律,我们就有可能在灾后重建和未来的规划设计中,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王以超. 揭秘致命地震波. 《财经网》 2008-5-16
The geological disaster of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analysis
Li Changjun
(Zonghou Build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 100036,China)
Abstract:The author participated in the earthquake relief work after Sichuan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saw many geological hazards induced by the earthquake, such as collapses, landslides and debris flows. The geology calamity situation during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reasons caused earthquake and the reasons induced geological hazards were preliminarily analyzed, and the suggestion concerning how to protect buildings from influence of geological hazards also was given. Keywords:geological structure; secondary geological disaster; collapse; landslide; debris flo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