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年级月考考试试卷,其中1-11题为选择题,40、41题为综合题。
考查了高中地理的全部内容。
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知识的同时,突出考查考纲要求的基本能力,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本试题重点考查点为:生活能源、河流域平均月降水量及月径流深度变化分析、地壳变化、人口迁出率、迁入率、植被对沙丘的影响、自然灾害类型判断、地方时计算、我国耕地后备资源状况分析、工业类型、风带、气压带、世界地理基本知识点、农业区位分析、产业转移、湖泊的性质、气候特点、土地利用类型分析、湿地保护等。
考查的知识点较多,选择题与综合题题量相对均衡,但人文地理比重相对高一些,整体难度不大。
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文科综合测试卷(一)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题文】K21.畜粪是牧区常用生活能源,长期、大量使用会导致牧区
A.牲畜病害增加
B.能源资源匮乏
C.土壤肥力降低
D.大气污染严重
【知识点】本题考查生活能源。
【答案解析】1.C
解析:1题,根据生活常识可知,粪便可作为有机肥,对生态环境产生有益作用,如杀死病原体、提高土壤肥力等。
C正确。
【思路点拨】生活能源问题是常考的知识点,本题难度较小。
【题文】D12.右图是“1959年-2009年秦岭北坡某河流域平均月降水量及月径流深度变化”,可知该流域
A.秋季干流水面达最宽
B.径流量与降水量成正比
C.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D.植被破坏明显
【知识点】本题考查河流域平均月降水量及月径流深度变化分析。
【答案解析】2.A
解析:2题,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秋季该河流流域降水量大,月径流深度最大,,说明河流的流量此时最大,所以秋季干流水面达最宽,A正确。
【思路点拨】准确解读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中等。
【题文】E23.调查发现,台湾海峡海底地层含有生活在陆地上的古代动物遗骨化石。
这表明海峡曾发生过()
A.河流改道
B.海陆变迁
C.火山地震
D.外力搬运
【知识点】本题考查地壳变化。
【答案解析】3.B
解析:3题,根据材料可知,台湾海峡海底地层含有生活在陆地上的古代动物遗骨化石。
说明原来台湾海峡地势较高,现在沉降到海平面以下,这是海陆变迁的结果,B正确。
【思路点拨】准确解读文本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较小。
【题文】H14.下图是“2005—2010年省际人口迁出率、迁入率分布”,据图可知()
A.贵州迁入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B.福建迁出率大于迁入率
C.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居高不下
D.安徽的人口机械增长为负值
【知识点】本题考查人口迁出率、迁入率分布分析。
【答案解析】4.D
解析:4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贵州迁入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A错;福建迁出率小于迁入率,B错;无法判断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C错;安徽的人口迁出率大于迁入率,人口机械增长为负值,D正确。
【思路点拨】准确解读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题文】E25.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
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
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
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知识点】本题考查植被对沙丘的影响。
【答案解析】5.D
解析:5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降低风速进而减少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A错;减少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增加堆积,B错;减少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减少侵蚀,C错;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D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属于常识类考查,难度不大。
【题文】G3 L96.下图为我国西部某高山区遥感影像图。
若该地气温异常升高,最有可能诱发的灾害是()
夹杂土石碎屑物
A.干旱
B.沙尘暴
C.地震
D.泥石流
【知识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类型判断。
【答案解析】6.D
解析:6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部高山上,若该地气温异常升高,会导致积雪快速融化,容易形成泥石流,D正确。
【思路点拨】准确的解读遥感图像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题文】B27.惠州市于北京时间2014年3月29日20:30至21:30参加了“全球熄灯一小时”活动。
活动期间,下列四地中会发生日期变更的是()
A.甲(120°W、20°N)
B.乙(165°E、20°N)
C.丙(75°E、0°)
D.丁(45°W、0°)
【知识点】本题考查地方时计算。
【答案解析】7.B
解析:7题,日期变更的地方其实就是地方时为0点的地方,当惠州市于北京时间2014年3月29日20:30至21:30参加了“全球熄灯一小时”活动时,(165°E、20°N)地方时接近0点,所以B正确。
【思路点拨】相邻日期分界线问题是地球运动部分常考的知识点,要注意多总结和灵活应用,本题难度不大。
【题文】L68.读“2010年我国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年限的空间分异”图。
据图可知,我国耕地后备资源相对充足的省份有()
A.宁夏、内蒙古
B.江西、湖南
C.黑龙江、新疆
D.四川、云南【知识点】本题考查我国耕地后备资源状况分析。
【答案解析】8.C
解析:8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黑龙江和新疆两个地区的耕地占补平衡年限最大,说明其耕地后备资源最丰富,C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对图表和概念的解读能力要求较高,难度中等。
【题文】C2“经过‘魔鬼’风带时,我们的心都是悬着的。
‘雪龙’号一会在浪尖,一会在浪底。
风浪很大,船晃得厉害,晕船的人很多。
”这是我国南极科考队员在2014年初离开澳大利亚,前往南极考察途中的日记。
据此完成第9题。
9.日记中所提到的“魔鬼”风带盛行的是()
A.西北风 B.西南风C.东南风D.东北风
【知识点】本题考查风带、气压带。
【答案解析】9.A
解析:9题,根据材料可知,“魔鬼”风带位于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其风向为西北风,A 正确。
【思路点拨】准确解读图中信息和了解全球风带、气压带分布规律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题文】J3下表为某工业部门区位要求及其所在地的地方条件比较表(“◎”号表示指向性因素,“×”号表示重要因素,“○”号表示一般因素)。
读表,回答10~11题。
10.该工业部门最可能是()
A.石油化工B.有色金属冶炼
C.甘蔗制糖 D.电子装配11.此地拟将该工业部门作为主导产业大力培育,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A.利用便利交通,扩大原料进口 B.发展下游产业,拓宽消费市场C.大量引进人才,提高创新能力 D.分散布局企业,减小生产规模【知识点】本题考查工业类型。
【答案解析】10.A 11.D
解析:10题,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该工业类型市场是其指向性因素,工业用地、交通条件、水源三个因素是其重要的区位因素,结合选择项可知,应该为石油化工。
有色金属冶炼属于动力指向型;甘蔗制糖属于原料指向型;电子装配属于劳动力指向型。
A正确。
11题,石油化工应该集中布局,增大规模,实现规模效应,D正确。
注意本题要选择不正确的选择项。
【思路点拨】工业类型判断是常考的知识点,要注意积累比较常见的工业类型,本题难度中等。
补充:
【题文】D2 J2 I2 M140.(28分)受城市快速发展和世界经济分工的影响,英国城市出现了许多问题。
自20世纪80年代起,英国开始实施城市改造计划,措施之一是将以纺织、采煤、冶金为主的传统工业城市转型为以服务业为主的后工业城市。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英格兰都市区分布图
材料二:大曼彻斯特都市区1998年与2007年就业结构图
(1)英格兰位于(东/西)半球,地带性植被是,沿岸有(暖/寒)流流经。
(6分)
(2)材料二表明,大曼彻斯特都市区就业主要集中在第产业,其中增速最快的行业是,建筑业就业特征表现为。
(8分)
(3)英格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分析形成该农业类型的自然与社会经济原因。
(6分)
(4)试分析20世纪80年代英国实施城市产业转型原因。
(8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世界地理基本知识点、农业区位分析、产业转移等。
【答案解析】(1)东温带落叶阔叶林暖(每空2分,共6分)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格兰位于东半球,地带性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
(2)三银行、金融和保险比重较低,并呈下降趋势(前面2空,每空2分,最后一空4分,共8分)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大曼彻斯特都市区就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其中增速最快的行业是银行、金融和保险,建筑业就业特征表现为比重较低,并呈下降趋势。
(3)乳畜业(2分)气候温凉湿润,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城市化水平高,可就近为都市居民提供乳肉。
(每点2分,满分4分。
两点同为自然或社会经济的只得2分。
)
解析:英格兰位于欧洲西部,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发展乳畜业,因为气候温凉湿润,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城市化水平高,可就近为都市居民提供乳肉。
(4)传统的重工业污染严重;劳动力等生产成本上升,产业转移;产业转移导致大量建筑和土地闲置,失业劳动力增加;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完善,有利于新兴产业的发展;金融、文化、教育实力强,潜力大。
(每点2分,满分8分)
解析:本题综合性较强,主要从传统工业与新兴工业的特点、劳动力成本及城市发展等方面来分析。
具体为:传统的重工业污染严重;劳动力等生产成本上升,产业转移;产业转移导致大量建筑和土地闲置,失业劳动力增加;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完善,有利于新兴产业的发展;金融、文化、教育实力强,潜力大。
【思路点拨】本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最后一问难度较大,其它难度较小,对表格的解读能力要求较强。
补充:
乳畜业
典型地区:西欧、美国东北部、新西兰等地区和国家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温和湿润(冷湿),不利于农作物成熟,适宜生长多汁牧草;草场面积广阔;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广(新西兰除外)
(2)社会经济因素:城市分布集中,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阔;交通便捷;科技水平高
【题文】B1 D1 L4 M2 41.(28分)青海湖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内流区,流域内资源环境独特。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青海湖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青海湖流域2009年—2011年土地利用结构及动态变化表(单位:%)
材料三:青海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青海湖湿地以及鸟类资源及其栖息地为主,是我国最早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保护区。
但青海湖区目前存在湖区水位下降且水质恶化,周边沙化面积扩大,湿地面积逐渐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
(1)青海湖属(淡/咸)水湖,湖水损耗的主要自然途径是;流域内地势总体特征为。
(6分)
(2)祁连山是高原山地气候与气候分界线;青藏高原日照强原因是。
(6分)
(3)材料二显示,青海湖流域最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与林、草地比重变化,与当地实施了政策有关。
(4分)
(4)简析青海湖鸟岛成为候鸟重要栖息地的原因。
(6分)
(5)简述保护与建设青海湖区湿地环境的措施。
(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湖泊的性质、气候特点、土地利用类型分析、湿地保护等。
【答案解析】(1)咸蒸发西北高,东南低(每空2分,共6分)
解析:青海湖属于内陆湖,是咸水湖,湖水损耗的主要自然途径是蒸发。
根据河流的流向可知,该流域内地势总体特征为西北高,东南低。
(2)温带大陆性气候(2分)地势高,(2分)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或晴天多,云量少)(2分)。
(共6分)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祁连山是高原山地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分界线;青藏高原日照强原因是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辐射强。
(3)草地退耕还林还草(每空2分,共4分)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青海湖流域最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耕地面积不小,林地和草地面积增加,这是退耕还林还草政策造成的。
(4)地域偏僻孤立,天敌较少;湿地环境,水源、食物充裕;夏半年气候温和,适合鸟类繁衍生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们爱鸟、护鸟意识强。
(每点2分,满分6分)
解析:主要是由适宜鸟类生活的环境,这种环境的形成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
自然原因是:地域偏僻孤立,天敌较少;湿地环境,水源、食物充裕;夏半年气候温和,适合鸟类繁衍生息;人为原因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们爱鸟、护鸟意识强。
(5)流域内封山育林育草,提高涵养水源能力,确保入湖水量;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控制农牧生产规模(退耕退牧还湖还林草);严格控制湖区及周边工程建设,防止沙化面积扩大;保护水质,防止水体污染;正确引导旅游业发展,防止过度开发;加强宣传和环保执法,提高居民和游客环保意识与法律观念;加强环境监测与研究,实施科学保护措施;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资金投入。
(每点2分,满分6分)
解析:对于湿地的保护主要是:一、保护青海湖的水量、二是保护水质、三是青海湖及湿地的面积,四是立法保护,五是加强监测和研究等。
具体措施为:流域内封山育林育草,提高涵养水源能力,确保入湖水量;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控制农牧生产规模(退耕退牧还湖还林草);严格控制湖区及周边工程建设,防止沙化面积扩大;保护水质,防止水体污染;正确引导旅游业发展,防止过度开发;加强宣传和环保执法,提高居民和游客环保意识与法律观念;加强环境监测与研究,实施科学保护措施;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资金投入。
【思路点拨】本题对文本信息及表格的解读能力要求较高,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是常考的知识点,要注意总结,本题整体难度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