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八年级 地理复习气候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
适宜种植春小麦、大豆、玉米 等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
亚热带季风气候
80%
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在北纬25°~35°之间的地 区,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等。
100%
气候特点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雨热同期 。
80%
农业影响
适宜种植水稻、油菜、柑橘等作 物,一年两熟或三熟。
05
中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业气候区划及适宜作物类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1
02
03
04
热带季风气候区
适宜种植热带作物,如橡胶、 椰子、油棕等。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适宜种植亚热带作物,如柑橘 、茶叶、油菜等。
温带季风气候区
适宜种植温带作物,如小麦、 玉米、大豆等。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适宜种植耐旱作物,如谷子、 高粱、棉花等。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
目
CONTENCT
录
• 中国气候概述 • 中国主要气候类型详解 • 中国气候的时空变化特征 • 中国气候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 中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中国气候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趋
势
01
中国气候概述
气候类型与特点
季风气候
中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影响,冬季寒冷干燥,夏季 炎热多雨。季风气候导致中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地域差异。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02
01
03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如洪涝、干旱等, 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农作物生长季节变化,影响作物产量和 品质。
应对措施包括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广耐旱耐涝品种 、发展设施农业等。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气候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气候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气候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气候l.气温和温度带我国属季风性气候区,冬夏气温分布差异很大。
气温分布特点为:冬季气温普遍偏低,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超过50OC。
主要原因在于: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获得太阳能量少;纬度影响:冬季盛行冬季风。
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温差不大。
主要原因在于: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获得热量多;夏季盛行夏季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到最高值;夏季太阳高度大,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减缓了南北接受太阳光热的差异。
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镇,夏季最热地地方是吐鲁番(火州),重庆、武汉、南京号称我国三大火炉。
活动积温和生长期:我国各地的活动积温,一般来说,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作物能够成熟的次数也减少,生长期也变短。
2.地理知识点降水和干湿地区(东西干湿差异)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分布极不均匀,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则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成因:我国东南临海,西北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夏季能带来大量降水的夏季风,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和路途越来越远的海陆(热力)差异是形成我国季风的主要原因。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习惯上把我国境内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季风区;把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非季风区。
其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的地区为季风区。
4.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气温主要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南北差异大;降水主要受海陆位置(季风)的影响,东西差异大;地形,指地势高低和山脉走向的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使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5.气候的优缺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优点是:复杂多样的气候,有利于多种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为我国提供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季风气候区广大,雨热同期对农作物、树木、牧草的生长和成熟有利;夏季高温,扩大了喜温作物生长的北界,我国是水稻生长北界最北的国家。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1. 中国的气候区划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地理多样的国家,拥有多种气候类型。
根据气象学的研究,中国的气候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大的气候区域:•北亚太平洋海洋性气候区: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夏季湿热,冬季温和湿润。
•东亚大陆性气候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和内蒙古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干燥。
•北亚高原气候区: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地区的高原地带,气候干旱,年降水量少,温差较大。
•四川盆地气候区: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地区,夏季炎热,冬季温和湿润。
•非洲季风气候区: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夏季多雨,冬季干燥。
•藏南季风气候区: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夏季多雨,冬季干燥。
•西南季风气候区: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夏季多雨,冬季干燥。
2. 中国气候的季节变化中国的气候季节变化明显,通常分为四季:春、夏、秋、冬。
•春季:春季通常从3月开始,天气逐渐变暖,植物开始发芽,春雨频繁,气温逐渐升高。
•夏季:夏季从6月开始,气温较高,天气炎热,降水较多,台风活动频繁。
•秋季:秋季从9月开始,气温逐渐变凉,降雨减少,是中国农作物丰收的季节。
•冬季:冬季从12月开始,气温较低,北方地区经常下雪,南方地区气温较暖,但也会有冷空气来袭。
3. 中国的降水分布中国的降水分布不均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东部沿海地区:降水相对较多,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表现为明显的季风气候。
•西南地区:降水也比较多,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受到南亚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
•西北地区:降水相对较少,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主要受到干旱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降水较少,主要以雪为主。
•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易发生干旱。
4. 中国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中国的气候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近几十年来,中国的气候变化明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变化:•平均气温上升:全国平均气温逐渐上升,尤其是北方地区的升温速度更快。
•降水量变化不确定:部分地区的降水量显著增加,而另一些地区的降水量则显著减少。
八年级地理气候的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气候的知识点
地理气候是八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学习地理
气候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点。
本文将讨论八年级
地理气候的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气候的概念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情况。
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
地形、纬度、海拔高度等。
气候是地球上各个地区最基本的自然
条件之一,影响着当地的生物、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
二、气候区划
按照全球的气候分布,我们可以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气候区。
其中,主要的气候区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寒带气候。
不同的气候区有
不同的特征,我们需要通过学习气候区划,了解全球各地的气候
情况。
三、降水和气温的关系
气候中的降水和气温密切相关。
在热带雨林气候中,气温高、降水多,形成了茂密的热带雨林。
在沙漠气候中,气温高、降水少,形成了广袤的沙漠。
在温带海洋性气候中,气温适中、降雨充足,形成了肥沃的农田。
学习降水和气温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各地的气候特征。
四、气候变迁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
气候变化主要包括气温升高、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加等方面。
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对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地球气候系统,为保护地球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在八年级学习地理气候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这些基础的知识点。
只有理解气候的概念、气候区划、降水和气温的关系以及气候变迁,我们才能更好的了解各地气候特征,更好的保护地球环境。
初二地理重点知识归纳气候与环境问题
初二地理重点知识归纳气候与环境问题初二地理重点知识归纳:气候与环境问题地理是一门研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学科,其中气候与环境问题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对初二地理课程中关于气候与环境问题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气候和气候要素在地理学中,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以来的天气状况的统计。
气候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气候要素是对气候的主要组成部分进行描述和测量的指标。
常见的气候要素有温度、降水量、湿度、风速和日照时数等。
1. 温度温度是气候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反映了空气中热能的高低。
温度的测量单位是摄氏度(℃),常用的温度计是水银温度计。
温度的分布受纬度、海拔、地形和海洋等因素影响,通常随着纬度的升高和海拔的增加而降低。
2. 降水量降水量是指大气中水汽凝结并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在地面上的水的量。
降水量的测量单位是毫米(mm),常用的降水量测量器是雨量计。
降水量的分布与地理位置、地形、季节和气候系统的影响密切相关。
3. 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程度,它以百分比表示。
湿度的测量单位是相对湿度(RH),常用的湿度计是湿度表。
湿度的变化与温度、降水量和地表蒸发等因素密切相关。
4. 风速风速是指空气流动的速度,以米每秒(m/s)为单位进行测量。
风速的测量器是风速计。
风速的变化与气压差异、地表摩擦、地形和大气压力系统等因素有关。
5. 日照时数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射地面的时间,以小时为单位进行测量。
日照时数的长短与季节、纬度、云量和地形等因素有关。
日照时数的长短对植物生长、气候变化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二、气候类型根据不同的气候要素组合和区域气候特征,地理学中将地球表面划分为多种气候类型。
常见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沙漠气候、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1.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和湿度大。
热带雨林气候适宜热带雨林植被的生长,同时还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气候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气候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八年级地理第二章气候现象知识点总结1. 气候与气象的区别-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在长期时间内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方面的统计数据。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在长期时间内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方面的统计数据。
- 气象是指短期时间内的天气状况,包括天气的变化、起因等方面的研究。
气象是指短期时间内的天气状况,包括天气的变化、起因等方面的研究。
2. 气候要素- 温度:指气温的高低,受纬度、海洋性气候、地形等因素影响。
温度:指气温的高低,受纬度、海洋性气候、地形等因素影响。
- 湿度: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受降水和蒸发等因素影响。
湿度: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受降水和蒸发等因素影响。
- 降水:指大气中水分凝结成云或露珠后,由云或露珠下落到地面的过程。
降水:指大气中水分凝结成云或露珠后,由云或露珠下落到地面的过程。
- 风:指大气中气压差引起的空气运动,受地形、地球自转等因素影响。
风:指大气中气压差引起的空气运动,受地形、地球自转等因素影响。
- 云量:指大气中云的覆盖程度,可分为多云、少云、晴天等。
云量:指大气中云的覆盖程度,可分为多云、少云、晴天等。
3. 气候现象- 季风:指大陆和海洋之间、地表和高空之间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气流相互作用的现象。
季风:指大陆和海洋之间、地表和高空之间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气流相互作用的现象。
- 温带气候:指位于副热带和高纬度地区的气候类型,四季分明,温度适中。
温带气候:指位于副热带和高纬度地区的气候类型,四季分明,温度适中。
- 热带雨林气候:指位于热带地区的气候类型,温度高、湿度大,全年降水丰富。
热带雨林气候:指位于热带地区的气候类型,温度高、湿度大,全年降水丰富。
- 草原气候:指位于内陆干旱地区的气候类型,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为主。
草原气候:指位于内陆干旱地区的气候类型,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为主。
- 地中海气候:指位于地中海沿岸的气候类型,冬暖夏凉,降水集中在冬季。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重要知识点解析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重要知识点解析一、气温分布特点(一)特殊高温与低温地区1. 三大火炉:重庆、南京、武汉被称为我国的“三大火炉”。
南京是由于夏季常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气温特别高;武汉是由于水网特别密集,常常水汽笼罩,特别闷热;重庆就是被山地包围,造成整个重庆气温高。
因此重庆、武汉、南京并成为我国的三大火炉。
2. 夏季低温区: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是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同时地势高导致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所以夏季气温相对较低。
3. 夏季高温区: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
这里地处内陆,地势低洼,热量不易散失,且周围多沙漠,比热容小,升温快;加上降水稀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使得气温极高。
4. 冬季低温区: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
漠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最北端,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获得的太阳辐射少,且冬季受西伯利亚寒冷气流影响大,气温极低。
(二)温度带划分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一个青藏高原区。
1. 热带: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包括云南、广西、广东、台湾的南部以及海南等地区。
这里全年高温,农作物可一年三熟,主要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如橡胶、椰子等。
2. 亚热带: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以北的广大地区。
冬季温和,夏季炎热,农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盛产水稻、油菜等作物。
3. 暖温带: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中温带以南。
这里四季分明,农作物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等。
4. 中温带: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内蒙古大部分地区以及新疆北部等地。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农作物一年一熟,适宜种植春小麦、大豆等。
5. 寒温带:主要在我国黑龙江省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
这里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暖,农作物生长季节较短,以种植早熟的春小麦等为主。
6. 青藏高原区:由于海拔高,气候独特,形成了高寒气候。
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种植青稞等作物。
八年级气候知识点
八年级气候知识点气候是地球上的大气、海洋、陆地等物理和化学要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气候的变化会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深远的影响。
因此,了解气候知识非常重要。
以下是八年级的气候知识点。
一、气候与天气的关系气候与天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天气是指某一时间、某一地点的气温、湿度、风力和日照等天气要素所组成的状况。
气候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平均的天气状况。
二、气候类型世界各地的气候不尽相同,可以大致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 热带气候热带气候又分为雨林气候和草原气候。
雨林气候一般位于赤道地区,温度高、湿度大、降雨量充足。
而草原气候则多分布于南北纬度较高的干旱草原地带。
2. 温带气候温带气候分为亚热带、温带、寒带。
亚热带气候比较温暖,蕴含着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南欧地中海气候等。
温带气候多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是亚洲东北及欧美一些国家的典型气候类型。
温带气候也可分为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属冰冻带气候,温度极低,夏日短暂。
3. 热带荒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内部气候之带,如中国新疆盆地。
这种气候四季干旱,温差大,昼夜温差也大。
4. 热带雨林气候这种气候是指雨林地区,主要在世界热带雨林地区。
三、气候变化气候不是持续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
尤其是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变化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了。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前的主要气候变化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气温升高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已经升高约1℃,并且继续升高的趋势非常明显。
2. 海平面上升全球海平面估计将在未来上升30到100厘米,这对沿海城市和岛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3. 极端天气事件增加极端气候事件包括热浪、暴雨、洪水和飓风等,也在近年来出现了明显增加的趋势。
四、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人类,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节能减排减少燃煤、汽油等化石能源的使用,可减少大量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
初二地理知识点:世界的气候
初二地理知识点:世界的气候
初二地理知识点:世界的气候
1、气候的地区差异
⑴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例如,昆明四季如春等。
⑵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⑶气候与天气的差异:
⑷世界气候的分布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⑴区分气候要素和气候因素:
①气候要素:指组成气候的气温和降水。
②气候因素:纬度、地形、海陆是影响气候的因素。
⑵各气候因素对气温、降水的影响
①纬度因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海陆因素:同一纬度,气温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降水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
③地形因素:同纬度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⑴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着人们的吃、穿、住、行及农业消费等方面,气候发生异常,常会带来危害。
⑵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人类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
八年级地理复习世界的气候
八年级地理复习:世界的气候※知识点梳理一、天气与气候1. 天气:一个地方距离地表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是多变的.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有相对的稳定性.2.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代表云雨区(白色越浓,降水几率越大)3.空气质量:一般空气污染指数越大,表示空气污染越严重.二、气温与降水:(气温和降水是两大气候要素)1.气温: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表示。
(测量仪器:温度计)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注意:气温年变化曲线的判读方法:(1)判断一年中的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计算气温的年较差。
(2)判断气温年变化的大小:看气温曲线弯曲程度大小,弯曲程度小,气温变化小;反之,气温变化大。
3.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①从低纬(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气温逐渐降低②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③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
注意:等温线的判读方法(1)在同一条等高线上,气温相等。
①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大;反之,气温差异小②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
③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海洋影响。
④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地形影响。
(2)在气温分布图上,比较同一纬度陆地和海洋气温的高低。
如图,同纬度的A、B两点,A点气温小于10℃,B点气温大于10℃,可知在这一纬度,海洋平均气温高于陆地,为冬季等温线。
(3)从等温线的排列状况可以判断南北半球。
如图,由于等温线由南向北数值递减,结合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变化规律,可知这是北半球。
4.降水条件与类型(1)基本条件:a、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b、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2)类型:a、对流雨;b、地形雨(迎风坡的降水相对多);c、锋面雨5.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规律: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③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④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三、主要气候类型1.影响气候的因素(1)纬度位置:不同纬度地带,接受太阳热量的多少不同,不同纬度的气温和降水产生差异。
地理八年级上册气候基本特征知识点
地理八年级上册气候基本特征知识点
1、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气候显著,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2、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着季节变换而显著变化的风;季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
在我国有夏季风和冬季风,夏季风的特点是温暖湿润,受它影响的地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冬季风的特点是寒冷干燥,受它影响的地区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①、我国季风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
②、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为:大兴安岭——*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这条线以东以南是季风区,以西以北是非季风区,由此看出,我国的季风气候面积广大。
③、夏季风的强弱、进退直接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季长短和雨带推移。
通常,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迟、结束早,雨季短。
④、受海陆位置、季风、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容易引发旱涝灾害。
降水地区分布不平衡,东部多于西部,南方多于北方,年降水量呈现出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规律。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总结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总结学问,先要能博大而后能精深;把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有一番真正的成就;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这世界的美满,就在于有缺陷。
——朱光潜一、气候类型复杂多样:1.气温分布特点:冬季我国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大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外,我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2.温度带与农业:温度带作物熟制农作物4.干湿地区:干湿地区干湿状况主要分布地区天然植被湿润区降水量>蒸发量;年降水量>800毫米东北山地、秦岭—淮河线以南、青藏高原东南部等森林半湿润区降水量>蒸发量;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分等森林草原半干旱区降水量<蒸发量;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内蒙古高原东部、黄土高原一部分、青藏高原大部分、天山山地等草原干旱区降水量<蒸发量;年降水量<200毫米内蒙古高原西部、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藏高原西北部荒漠5.气候类型:二、季风气候显著:1.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季风气候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三、多特殊天气: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的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洪涝是中国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自然灾害。
你怎么样,中国便是什么样;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
八年级地理中国气候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中国气候知识点
中国是一个气候多样的国家,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气候特征。
在了解中国的气候知识点时,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气候类型
根据气候的特征,中国的气候分为亚热带季风型、温带季风型、温带大陆性型和高原型气候。
其中,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分布在南
方地区,温带季风型气候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温带大陆性型
气候分布在东北、内蒙古等地区,高原型气候分布在西藏、青藏
高原等地区。
二、季节变化
在中国的气候中,季节变化是一种比较明显的现象。
春季气温
逐渐回暖,但南方地区会经历春雨季节;夏季气温高,南方地区
会有台风等自然灾害;秋季气温逐渐凉爽,但也有降雨;冬季气
温低,北方地区会有严寒天气和雪灾。
三、气候的影响
气候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地理环境方面,气候可以影响植被、水文、土壤等要素;在人类活动方面,气候
可以影响农业、渔业、交通运输等。
四、气候变化
气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气候变化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中国也不例外。
气候变化可能会影响水资源、植被覆盖、自然灾害等方面。
在了解中国的气候知识点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考虑。
除
了上述几个方面,还可以从气候形成和分布、气候现象等角度去
理解。
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气候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措施,提高
我们的气候意识,做好气候变化应对工作。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气候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气候气候,这个词听上去就很酷吧,像是天气的一个超级大总管。
大家每天出门都得看看天气预报,看看今天是要带伞还是要穿短袖,真是个麻烦的事。
但是,气候可不仅仅是那几天的天气,它可是一个地区长期的“气质”,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一样,气候也有它的脾气。
有些地方四季如春,阳光明媚,简直是个度假天堂;而有些地方则像个“暴脾气”的孩子,风刮得人东倒西歪,雨下得稀里哗啦。
我们常说的气候,主要分为几种类型。
首先得说说热带气候,这地方一年到头都是热乎乎的,像个大蒸锅。
阳光一照,大家都想赶紧找个阴凉的地方避避暑。
热带的雨林也是一大奇观,植物茂盛得跟小山一样,五彩斑斓的鸟儿飞来飞去,简直就是自然的“超级市场”。
再说说温带气候,这种地方四季分明,春天花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落叶如雨,冬天雪花飘飘,真是美得不要不要的。
人们常常为了感受四季的变化,特意到这些地方度假,真是好不热闹。
寒带气候可不是好惹的,北极圈里的小伙伴们可是受够了冷,气温低得跟冰箱似的。
你想,连冬天都不想出门,简直让人打寒战。
这里的动物们也是一副勇士的模样,狐狸、北极熊都是身披白色外衣的冰雪战士,真是壮观。
可是一想到气候变化,哎呀,这些小家伙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冰川融化,栖息地减少,真是让人心疼。
说到气候变化,这可是当今的热议话题。
地球的温度逐年上升,极端天气频频来袭,真是让人捏把冷汗。
台风、洪水、干旱,像个“捣蛋鬼”一样,时不时就来个突然袭击。
我们的生活也受到影响,农作物减产,水资源紧张,这可是“火上浇油”的大事。
可是,这些变化也让大家开始重视环保,开始思考如何和自然和谐相处。
说白了,就是要学会“爱护”我们这个共同的家园。
气候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它会影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喜欢海边的朋友,肯定对热带气候情有独钟,阳光、沙滩、海浪,简直就是人间仙境。
而那些热爱滑雪的朋友,寒带气候才是他们的天堂,白茫茫一片,简直可以玩到嗨。
不仅如此,气候还会影响我们的饮食习惯,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偏爱面食,真是各有各的滋味。
八年级地理气候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地理气候知识点总结地理学科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气候。
气候是地球大气层内长期循环的大气现象。
气候不仅影响人类和生物的生活,也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八年级的地理学科着重于掌握气候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以后的教育中也有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为您总结八年级地理气候知识点,以帮助您更好地掌握地理学科的知识。
1.气候类型气候类型指的是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
常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干燥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极地气候等。
其中,热带雨林气候以年均降雨量较大,年平均温度高,年温差小的特点为主要标志,干燥气候则以年均降雨量较少,大气水分亏缺,蒸散量大的特点为主标记。
学习气候类型是理解气候变化的前提。
2.全球气候分布全球气候分布是指世界各地区气候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
全球气候分布受到大气环流和地球形态的影响。
根据纬度划分,可以将地球分为热带、温带和极地三大气候区,不同气候区存在着明显的气候差异。
例如,在热带地区,气温高,降雨量足,植被茂盛;而在北极地区,气温低,冰层覆盖,动植物资源丰富等。
3.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包括长期、季节性和日变化等多种变化类型。
气候变化是受到大气环流、太阳活动和地球形态等多种因素影响。
其中,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这可能会引起海平面上升、湖泊干涸、农田荒漠化等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学习和了解气候变化,以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4.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地球的自转、大气运动、海洋运动和地形等。
地球自转影响着气候的地域分布、日照时间和四季变化等;大气运动则是指大气环流和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等气压带的影响;海洋运动主要与洋流和海洋热环流有关;地形则指的是地势高低、大陆和海洋的分布等。
学习这些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气候的形成和发展。
总之,掌握八年级地理气候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我们认识自然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八年级地理气候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气候知识点
以下是八年级地理气候的一些知识点:
1. 气候与天气的区别: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平均气象条件,包括温度、降水量、湿度等,而天气是指短期内的大气状态,如晴朗、多云、阴雨等。
2. 气候因素:气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纬度、海洋性/大陆性气候、海洋暖流、海陆分布、海拔高度等。
3. 气候带:地球上的气候可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三个气候带。
热带气候带位于赤道附近,温带气候带位于中纬度地区,寒带气候带位于高纬度地区。
4.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大于2000毫米,植被丰富。
5. 草原气候:草原气候位于温带地区,降水量适中,植被以草原为主,适合畜牧业发展。
6. 沙漠气候:沙漠气候位于中纬度地区,降水极少,气温变化大,植被稀少。
7. 季风气候: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和东南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风向变化,夏季多雨,冬季干燥。
8. 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
9. 冰雪气候:冰雪气候位于高纬度地区,气温极低,降水以雪为主,植被稀疏。
10.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长期气候模式的变化,包括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等。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产生重大影响,需要采取措施减缓其影响。
以上仅为八年级地理气候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具体内容还需根据教材和课堂要求进行深入学习。
初中地理12种气候类型
十二种气候类型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1.热带雨林气候分布规律:赤道两侧,(南北纬10度左右)成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呈上升气流.特点:全年高温多雨2.热带草原气候分布规律: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南北纬10-20度成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特点:常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闷热多雨,受信风带控制时,干旱少雨。
3.热带沙漠气候分布规律:大致在南北回归线附近(20-30度)内陆或大陆西岸成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特点:常年高温少雨,干旱4.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规律:南亚和东南亚(10-25度大陆东岸)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以及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特点: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5.地中海气候分布规律:30-40度大陆西岸(地中海最为典型)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特点: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温和湿润6.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分布规律:亚热带大陆东岸(25-35度)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特点:雨热同期,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7.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成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特点: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水均匀.冬季稍多,气温年变化小.8.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规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40-60度)成因: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小.特点:干旱少雨,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大9.温带季风气候分布规律:亚洲东部(35-60度)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特点:雨热同期,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温年变化大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规律:北纬50-70度主要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成因:纬度高特点: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暖短促,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11.极地气候分布规律:北冰洋沿岸和南极洲成因:纬度高特点:全年皆冬,严寒少雨12.高原山地气候分布规律:海拔高的高原和山地成因:海拔高特点:气温要低于通纬度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初二地理气候类型分布总结
初二地理气候类型分布总结在初二地理的学习中,气候类型的分布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对于我们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人口分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丰富多彩的气候世界。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热带气候类型。
热带气候主要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大致在南北纬 10 度之间。
这里终年高温多雨,因为受到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气流上升,容易形成降水。
典型的地区有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
在这些地区,茂密的热带雨林生长旺盛,物种丰富多样。
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大致在南北纬 10度到 20 度之间。
这种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
非洲的热带草原是其典型分布区。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南部和东南部,大致在北纬 10 度到 25 度之间。
它的特点是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夏季,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降水;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盛行东北季风,降水较少。
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大致在南北纬 20 度到 30 度之间。
这里终年炎热干燥,主要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的控制。
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沙漠。
接下来是亚热带气候类型,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的大陆东岸,我国南方地区就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其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这种气候的形成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
地中海气候则分布在南北纬 30 度到 40 度之间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这是由于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温带气候类型较为多样,有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八年级地理世界气候类型知识要点整理
八年级地理世界气候类型知识要点整理八年级地理世界气候类型知识要点整理1、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或南半球缺失的气候类型)共四种: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2、只分布在大陆东岸,西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3、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4、气候类型分布最多的大洲:北美洲,亚洲(11种)5、除了南极洲外,在各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6、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控制)冰原气候(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7、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沙漠气候(受信风带控制)温带海洋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8、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9、各大洲的气候类型亚洲: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高山气候寒带苔原气候寒带冰原气候北美洲: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山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寒带苔原气候寒带冰原气候欧洲:地中海气候高山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寒带苔原气候寒带冰原气候非洲:高山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南美洲: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高山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澳大利亚: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另外新西兰的南北二岛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南极洲:寒带冰原气候注:七大洲气候分布特点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季风气候显著欧洲---海洋性气候分布较广,并向东北延伸非洲---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大洋州---半环状分布,向西部敞开南北美洲---西部气候类型南北狭长带状分布南极洲-----单一的冰原气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怎样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归纳某地的气候特点: 第一步,读气温曲线图,归纳气温特点: 1、在图上找出最冷月是几月?并读图说出气温值,找出 最热月是几月,气温是多少度,计算出气温的年较差。 2、归纳出某地冬、夏季气温特点。 第二步,读降水柱状图,归纳降水的特点 1、指出降水比较多的月份集中在哪几个月?降水少的主 要是哪几个月? 2、归纳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季节分配是否均匀,降水 主要集中在哪个季节。
读北京和吐鲁番两地气候略图,完成问题
1、关于吐鲁番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冬季气温最高 B、我国夏季气温最高 C、我国冬季气温最低 D、我国夏季气温最低 2、与吐鲁番相比,北京气候具有的特点是( ) A、气温年较差大 B、降水季节变化小 C、年降水量较多 D、夏季炎热干燥
3、北京的气候类型是 (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4、导致北京和吐鲁番气候出现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 A、纬度位臵不同 B 、距海远近不同 C、人类活动影响 D、 海拔差异明显
最后,总结出某地的气候特点,属于哪种气候类型。
降水空间分布不均
探寻原因
海陆因素(夏季风) 地形因素(山脉阻挡)
降水东西差异
加剧东西差异
纬度因素
东部降水的南北差异
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0℃等温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
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秦 岭
秦岭 淮河
800mm
列表比较 东部地区南北方向上的自然地理差异 比较项目 (自然地理要素) 1月份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干湿类型 温度带 河流 界线以北 界线以南
如何归纳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从气候类型的种类,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突出特点 如何通过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描述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
八年级地理复习与评价建议 气温:读出一月、七月的平均气温
石家庄市81中学 孙英楠 归纳出冬季气候特征夏季气候特征。
降水柱状图:找出各月降水量超过100mm的月份分析降水 的季节分配特点。
气 候
气候特征
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海陆位臵
影响因素
纬度位臵 地形
3.巩固练习,提高综合能力。
图一
图二
A C B
(1)图二中两种农业生产方式位于哪条山脉的两侧? 它是哪两类干湿地区的分界线? (2)1月B地气温高于A地的原因是什么?C地气温低于B 地,为什么?
三、课后反思:
1、在复习过程中是否做到教师的启发引领和学生 全面参与并重。 2、地理复习是否做到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重。 3、复习过程中是否注重学生学法指导和答题规范 的训练等。
漠 河
- 16℃
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降水空间分布不均
读图思考
200mm 400mm 800mm
减 递
1 600mm
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
气候类型的构成 认识某区域气候 气候的突出特点 气候类型的分布
学会评价 气候特征 优势 ①使我国农作物及各种 动植物资源及其丰富 ②形成丰富的自然景观 和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①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 物生长 容易发生 ②使我国南方地区成为 水旱灾害 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 不足
0°以下
800毫米以下 半湿润地区 暖温带 有结冰的现象
0°以上
800毫米以上 湿润地区 亚热带 无结冰的现象
融合前后章节的知识系统
土地资源
水资源
房屋建筑
200mm 400mm
800mm
植被
1600mm
农业生产
其他
梳理归纳
气温
气候要素
冬季南北温差大
夏季普遍高温 降水 空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时间:分配不均匀,集中在5-9月; 年际变化大
1、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其疏密的分界线大致是() A、内蒙古的黑河至广西的腾冲一线 B、内蒙古的黑河至海南的腾冲一线 C、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的腾冲一线 D、黑龙江的漠河至西藏的腾冲一线 2、依据图中界限,我国东部地区面积和人口所占百分比依次是() A、 57% 、6% B、43 %、57 % C、43 % 、94 % D、57%、94% 3、下列省级行政区域人口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 ) A山东 >吉林 B陕西 >江苏 C、广东> 河南 D、云南> 湖北
气 候
不同气候 类型的特点
影响因素
2.读图析图,总结规律、突破难点
② 、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和突变部分,可了解气温变化趋势, ①、依据图例读取数值。并指导学生描绘出主要气温曲线。
③、阅读极端数值。进一步了解气温分布的具体差异。 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 ——得出等温线的分布与纬度位臵密切相 帮助学生了解气温的递变规律,概括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 关,同时还受地形影响。
【评价建议】
1.有效地发挥各类试题的功能。 要做到创设题目设计有趣; 联系身边实际使试题有用; 注重问题探究使试题有理; 渗透地理思想使试题有根。 2.注重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察 从题目情境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结合设问要求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表达思维过程与结果的能力等。
【八年级地理复习】
一、课前制定合理复习计划
1、进一步明确课标对复习内容的要求。
2、重新整理复习课的多媒体课件,突出复习重点、 难点,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
3、融合前后章节的知识系统,设计合理的习题。
二、课堂复习环节
1.首先让学生明确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2.读图析图,总结规律、突破难点
要素: 气温、降水 我国气候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