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观后感(优秀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派观后感(优秀5篇)
《少年派》观后感篇一
星期四,我看了一部电影。
电影的名字叫《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我看了以后很有感触。
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名字叫派的少年,在一次长途跋涉中,因为船沉了而失去了家人。
唯有一只老虎陪伴。
在海上漂流中,他遇到了许多神奇而又辉煌的事儿。
最后,他到达了墨西哥海岸。
我认为,如果能在海上漂流那么多天,真是太厉害了。
而且在漂流中,还有一只老虎呀!我觉得能让他活下来的是善良。
在电影里,有一段我记得一清二楚:那次老虎跳下了海捕鱼,派那时可开心了,赶紧把他的“小船”放上了“大船”。
可是派心地善良,不忍心让老虎被海水淹死,就又把它救了上去。
后来,他俩相依为命,度过了神奇的227天。
在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类似的情况,比如说我和吴敬萱。
有一次,我和吴敬萱大吵特吵吵了一架。
后来她又来向我理直气壮地借笔,那时我可是气得脸都红扑扑了呀!可是又不想让她因为没有水彩笔而画不了画。
于是,我便小心翼翼地从抽屉里拿出了一盒水彩笔。
就在那时,吴敬萱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是呀,其实只要你心地善良就会万事都能够成功。
《少年派》观后感篇二
首先,十分开心“大河文艺”的观影活动抽中,参加观影写影评活动。
这次参加观影的影片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导演:李安。
不明白为什么,初次看到电影的名字,然我联想到了《鲁滨逊漂流记》和《彼得·潘》。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更像是两者某些方面的融合。
一方面展现出海上漂流的痛苦与艰辛,一方面又给予我们美丽梦幻的少年奇遇。
这部电影美轮美奂的特效制作绝对能够与《阿凡达》相媲美,堪称视觉盛宴。
在有限的时间里,影片展现出大海的所有姿态,海上风暴的壮观,闪电击破长空的壮丽,清澈如小溪般宁静的画面,随着剧情的发展慢慢浮现到眼前。
海对于人的吸引不仅仅在于那无穷的力量,还在于无法丈量的神秘感。
关于海洋的神秘感,导演用纪录片式展现了“飞鱼群”、“追捕飞鱼的鱼群”“目前尚未灭绝的海豚群”,各种各样的鱼类都友情客串了一把。
关于海洋的美丽,导演用色彩绚丽又精美的画面为观众展现了“唯美通透的水母群”、“带着亮光在水中游弋的鲸鱼”还有那个“派想起母亲的夜晚”。
那个前面带亮光的深海鱼,把我一下子带入了童年的回忆,记不得它名字,感觉因该是在《机器猫》中认识的。
对于海的描绘,导演做到了极致。
海疯狂的一面让派失去了一切,海静宁又神秘的一面让派安抚着派。
避免喧宾夺主,突出老虎,导演对于海上霸主鲨鱼的描绘总是淡淡一笔。
观影结束后思考影片所带来的感受,大概有几点:
一、人生需要导师。
在剧中派的父亲就是这位导师,1、他用自我的方式告诉派老虎是不能够做朋友的,它保障了派的生命。
2、他告诉派要理性的信仰宗教,并影响了他一生。
二、生活需要信仰。
导演在片中展示了多种宗教,没有比较也没有传播,只是展现信仰对一个人的支撑。
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却带给人们许多力量,克服困难的力量,应对灾难的力量,对自我道德的约束力。
盲目信奉和无信仰都不可取。
3、有陪伴。
敌人会帮忙你成长,有时候他们又是亦敌亦友。
我们无法清楚的划分这条界线,可是他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
是去他们,我们就完全失去了社会的功能。
就像影片结束部分派讲述的第二个故事,他把动物主角都人物化。
动物在船上展现的都能够在人的身上找到缩影。
在船上的那些日日夜夜,从某种程度上瑞查的帕克“老虎”,已经充当了“社会人”的主角,派跟它讲话,试着去训练它和它做朋友
等……4、不要绝望。
人生中的沉沉浮浮都是考验,只要不绝望,都会看到第二天的陽光。
派就是坚定这个信念才活了下来。
5、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片中提到的“食人岛”,就是派开始认为的福岛,在白天给予恩赐,在晚上都会收回。
得到的,都要以另一种方式付出。
安逸带来的
仅有孤独,所以,上路吧。
印象中的李安是一位经常触动人心的导演,他善于用犀利的视角洞察我们平凡的生活,用平常的语言和朴实的镜头为我们拉开那些主人公的生活序幕,我们被触动着、感动着,还有深思……而这部电影,却一改以往的基调,导演不断的完善、挑战自我,孕育了这部佳作的诞生。
绚丽多彩的画面感,贯穿整部电影的震撼音乐,尤其是讲故事的方式,都很喜欢。
《少年派》观后感篇三
昨天晚上,我和妈妈还有我的小朋友一起去电影院看了《少年派的奇幻之旅》,这是一部3D英语片,讲得是一个叫派的小男孩,他家是开动物园的,小的。
时候他想和孟加拉虎帕克交朋友,他爸不允许,并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他,老虎是不能结交的。
到了派一qi、8岁的时候,他们家要搬到加拿大去,然后大部分的动物要运出去卖掉,他们全家坐上一艘日本的货船,途中遇到了暴风雨,船舱进水,派等人只能逃到救生艇去,结果整只船沉没,只剩下派和老虎帕克还有一只脚受伤的斑马、猩猩及一只鬣狗,在救生艇上,斑马和猩猩分别被鬣狗吃掉,鬣狗又被老虎吃掉,就剩下派和老虎帕克在船上漂流二百多天,期间又经历了暴风雨,飞鱼、大鲸鱼和浮岛等等,奇迹般生还的情节。
前面我看暴风雨的时候有点害怕,后来在海中风平浪静,风景很是漂亮,看着看着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尽管是英语片,但是下面有中文的注译,因为只有派和老虎帕克,对话不多,所以我感觉还看得懂,尽管妈妈说这部片总的意义挺深奥的,但我觉得在困难中动物和人还是可以互相依靠的,只要方法得当。
尽管喜欢,但是下次还是看简单点的动画片比较好!
《少年派》观后感篇四
倘若简单地讲述这个故事,那么就是一只老虎和一位少年在海难中幸存,共同征服大海的故事;倘若向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讲述这个故事时,那么只能简单地讲成一只老虎和一位少年相伴克服重重困难在大海上幸存的善良梦幻的故事。
可真正的故事远非如此,这是一个冒险的童话。
看完这个时长2个小时6分59秒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我并没有被那里面梦幻壮观的场景所打动,也没有被电影中所谓的情感主线所打动,唯一打动我的只有里面的一句话,那就是幼时派偷喂老虎被父亲发现时说自己能从老虎的眼睛里看到它的灵魂,父亲反驳他的话:当你看到它的眼睛时看到的不过是自己感情的倒影。
这句话需要用一颗善良的心去理解。
小时候家里养了一条黑狗,因为周围没有同龄的孩子。
所以它成了我最好的玩伴。
可悲伤的事从来就没有预告,一年之后这条狗死了。
我至今还能清楚地记得它躺在地上嘴里吐着白沫,睁着眼睛死亡的场景,那时并不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只是觉得这是永恒的失去,因为无法接受这种感觉,所以只能一味地哭泣。
那时我也曾相信自己能从动物的眼睛里,看到它的灵魂,或喜或悲,一味地带着感性的心去和它们交流,从未想过它们是否会伤害自己,可长大后,总会不自觉地带着一种警戒,小心翼翼地慢慢地去触碰它们。
这时,我从它们眼睛里分辨的只是善是恶。
我相信影片中的派是善良的,因为他在老虎的眼睛里看到了善意,所以才会伸胳膊给饥饿的老虎喂食,而他的父亲并非邪恶的,对动物没有爱心的,他只是想让自己的儿子不要过于感性地面对一只存在潜在威胁的老虎,要理性地去看见危险的存在,我想这就是派在向别人讲述故事时要感谢他父亲的原因。
派的父亲交给派一种理性,让他在理性的支配下,在茫茫大海中能够与一只孟加拉虎漂流227天逆境重生。
我没有看过原著,不过我特意去看了柴静采访李安的视频,从那里了解到在原著小说中的那只孟加拉虎是主人公在海上为了生存虚构、刻画的。
在看这次采访的过程中,我对李安所说的话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词就是“纯真”,他非常关注人性中的这一品质。
整部电影让我感受到的不只是一场关于生存的冒险,还是一场关于成长的冒险。
人们在成长过程中,除了与生俱来的感性,更多的是要学会更理性地对待这个世界,但是越来越多的理性会带来另一种伤害,那就是人性中纯真的丧失。
对于成长来说,这也是种冒险,电影带给我的就是这样的思考。
看看我们的周边,面对一个摔倒的老人,人们第一反应不是本着天性中的怜悯即刻去搀扶,而是冷静地考虑自己去搀扶的后果,最终的局面是很多人围观而已,最多打个报警电话。
这种所谓的理性带给我们人类的,是多么让人心酸的结果啊!
电影的意义因人而异,有时它只是为了骗取人们的眼泪,有时能发人深省,而对于我来说,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唤醒我理性思考的冒险的童话。
《少年派》观后感篇五
《鲁滨逊漂流记》应该谁都看过,可有个故事你是否听过?
有个男孩,被班上同学取叫“撒尿”。
他在学期中受尽屈辱,下学期他时时刻刻都为自己辩护,是自己是派。
后来他和他的父母还有那些动物们起出海,可在海上遇到暴风雨,他的父母都与船只起沉入海底,他则和些动物逃入救生艇中,起漂流。
他的漂流历程便开始了,他的船上有只收伤的斑马,还有只鬣狗,后来有救起直红毛猩猩,红毛猩猩就上来后很听派的话,但是打不过鬣狗,被鬣狗给咬死了。
不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谁都没有想到船上还有只老虎在船上,老虎把鬣狗吃了,过了几天后由于饥饿便陆续把红毛猩猩和斑马也吃了,船上只剩下他和老虎。
那只老虎名叫:PichardRarker。
次老虎不辛落水,派本不想去救它,可由于他信仰多个教会,其中就包括佛教。
把老虎救上来后老虎让他时刻保持谨惕,这样也就让他坚持着活了下来,回来后有人问他,他便把斑马说成水手,把红毛猩猩说成妈妈,鬣狗说成厨师,把自己说成老虎。
派在船上时直提醒自己最重要的`是:不要放弃希望。
他说的对,在无数的困难与危险中绝不能放弃希望,要坚持,要会分辨善与恶,让自己的生活中也有这样只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