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一高中地理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高一高中地理期中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图所示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
【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2.读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曲线中()
A.①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B.②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
C.③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D.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2】影响①、②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A.云层厚度B.地势高低C.植被状况D.正午太阳高度
【3】近50年来,④曲线在高纬度地区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的原因是()
A.云层增加B.环境污染C.气候变暖D.人口增加
3.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
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的原理的是
A.B.
C.D.
4.如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0°~10°N盛行下沉气流
B.10°N~20°N盛行东南风
C.20°N~30°N盛行西北风
D.30°N~40°N盛行西南风
【2】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A.甲表示3月份、春季
B.乙表示7月份、夏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
D.乙表示1月份、冬季
5.读风的形成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所示为高空风B.该风向形成于南半球
C.a 为水平气压梯度力D.b 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2】高压位于O点()
A.东南方向B.北方
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
6.读下图“某地气压带和风带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丙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北移,夏季南移
B.气温高,气流上升
C.控制地区降水丰富
D.控制地区昼夜温差大
【2】有关a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乙风带与丙气压带交替控制
B.全年受乙风带影响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7.图为“2010年12月10日8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各题。
【1】下列城市中,关于风向描述正确的是()
A.南京为东北风B.西安为东南风
C.天津为西北风D.首尔为东南风
【2】下列关于描述正确的是()
A.首尔晴热干燥B.锦州低温阴雨
C.南京高温多雨D.西安风力较天津弱
8.问题探究(8分)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两箱中都放入相同量的土。
甲玻璃箱开口无盖,乙玻璃箱有密封盖子(如图19),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3小时后,同时测甲乙玻璃箱里的气温。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测量结果:玻璃箱(填“甲”或“乙”)内的温度高。
这个实验模拟的是原理。
(2分)
(2)实验显示:对流层大气直接的主要热源是地面,地面通过的形式将热量传给大气,而大气又通
过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该原理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实践是建设。
(3分)
(3)这一实验还反映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作用是导致,这些“人类活动”主要是
指和。
(3分)
福建高一高中地理期中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图所示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
【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处于大于60°纬线的线速度837千米/小时,且越向北线速度越大,这可知图中图中区域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答案】A
【解析】a、b两点纬度相同,由于两地地势不同,导致线速度不同,地势高的线速度大,读图可知b的线速度大于a的线速度,即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2.读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
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曲线中()
A.①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B.②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
C.③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D.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答案】D
【解析】由图数值最大的是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其次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绝大部分可穿透大气层到达地面,图中低纬度数值小高度数值大的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因为高纬度冰雪覆盖,反射率高,因此①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②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③表示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④表示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
【2】影响①、②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A.云层厚度B.地势高低C.植被状况D.正午太阳高度
【答案】C
【解析】①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②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太阳高度是影响太阳辐射量的主要因素。
地势高低、云层厚度、植被状况对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会产生影响。
【3】近50年来,④曲线在高纬度地区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的原因是()
A.云层增加B.环境污染C.气候变暖D.人口增加
【答案】B
【解析】④表示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近年来因为全球变暖使两极冰川融化,使两极地表反射率降低。
【考点】大气受热过程,全球气候变化。
3.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
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的原理的是
A.B.
C.D.
【答案】B
【解析】海洋和陆地近地面之间,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市区和郊区之间,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市区。
受地表冷热不均的影响,受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冷却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
【考点】大气运动
4.如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0°~10°N盛行下沉气流
B.10°N~20°N盛行东南风
C.20°N~30°N盛行西北风
D.30°N~40°N盛行西南风
【答案】D
【解析】甲图中气压带风带向南移,0°~10°N受东北信风影响;10°N~20°N受东北信风影响;20°N~30°N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30°N~40°N盛行西南风,D正确。
【2】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A.甲表示3月份、春季
B.乙表示7月份、夏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
D.乙表示1月份、冬季
【答案】B
【解析】甲图中气压带风带向南移,表示冬季;乙图气压带风带向北移,表示夏季,B正确。
【考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
【名师】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5.读风的形成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所示为高空风B.该风向形成于南半球
C.a 为水平气压梯度力D.b 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答案】B
【解析】图中a、b、c分别表示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受摩擦力影响,为近地面风;地转偏向力位于风向左侧,为南半球;摩擦力只改变风速,不改变风向。
【2】高压位于O点()
A.东南方向B.北方
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
【答案】B
【解析】c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其方向为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因此可知,高压位于O点北方。
【考点】影响风的力
6.读下图“某地气压带和风带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丙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北移,夏季南移
B.气温高,气流上升
C.控制地区降水丰富
D.控制地区昼夜温差大
【答案】D
【解析】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根据图示丙气压带的分布位置,30°附近,故判断为副热带高压,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故天气晴朗,昼夜温差大。
故选D。
【2】有关a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乙风带与丙气压带交替控制
B.全年受乙风带影响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答案】B
【解析】图示a位于40°---60°的大陆西岸,故终年受盛行西风带影响,即图示乙风带影响,所以形成终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故选B。
【考点】气压带和风带
7.图为“2010年12月10日8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各题。
【1】下列城市中,关于风向描述正确的是()
A.南京为东北风B.西安为东南风
C.天津为西北风D.首尔为东南风
【答案】CD
【解析】图中南京在低压中心南部,风向从高压吹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应为东南风,A错;西安位于高压的
南部,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作用为东北风,B错;天津在低压的西侧,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右偏为西北风,C对;首尔在低压的东侧,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为东南风,选CD。
【2】下列关于描述正确的是()
A.首尔晴热干燥B.锦州低温阴雨
C.南京高温多雨D.西安风力较天津弱
【答案】BD
【解析】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高压、高压脊控制多晴朗天气,图中首尔、锦州、南京都受低气压控制,都为阴雨天气,故AC错;B项正确;西安处的等压线比天津处的较稀疏,风力较弱,D对,综上选BD。
【考点】风向的判读,天气系统与天气。
8.问题探究(8分)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两箱中都放入相同量的土。
甲玻璃箱开口无盖,乙玻璃箱有密封盖子(如图19),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3小时后,同时测甲乙玻璃箱里的气温。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测量结果:玻璃箱(填“甲”或“乙”)内的温度高。
这个实验模拟的是原理。
(2分)
(2)实验显示:对流层大气直接的主要热源是地面,地面通过的形式将热量传给大气,而大气又通
过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该原理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实践是建设。
(3分)
(3)这一实验还反映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作用是导致,这些“人类活动”主要是
指和。
(3分)
【答案】(1)乙温室效应(大气保温作用)(2分)
(2)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塑料大棚(或大棚农业、玻璃温室)(3分)
(3)全球变暖(1分)。
燃烧矿物燃料;砍伐森林(或毁林)。
(2分)
【解析】(1)封闭的玻璃箱能起保温作用,故箱内气温较高,反映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
(2)地面发出的热量即地面辐射;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把能量还给了地面,能对地面起保温作用,塑料大棚即应用了温室效应的原理。
(3)由于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导致了大气的保温作用过强,进而形成了全球变暖。
主要原因是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大面积的毁林。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温室效应的基本原理,并能结合实验和生活实例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