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一)
一、汉语句子成分:
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种
主语:1、定义:主语:主语是句子中的陈述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什么”。

3、符号:双行线。

谓语:1、定义:用来说明陈述主语。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3、符号:单行线。

宾语:1、定义: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B、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3、符号:波浪线。

4、凡能愿动词,如“希望、想、可以、说”等词后面的一般都作宾语处理。

定语:1、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

B、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连接。

3、符号:小括号()。

状语:1、定义: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

B、一般状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

3、符号:中括号[ ]。

补语:1、定义: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回答“怎么样”、“多久”、“多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

B、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

3、符号:单书名号〈〉。

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
(定语) 主语[状语] 谓语<补语> (定语) 宾语
重要绕口令: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还有助词来区分,的定地状得字补。

二、句子成分分析法
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对句子作成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叫句子成分分析法,即用符号标出句子的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这种做法又叫找句子的主干)和次要成分(状语、补语)。

主语和谓语:主语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

在一般情况下,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如:
(1)大伙都散了。

(《分马》)
(2)满树浅黄色的小花,并不出众。

(《荔枝蜜》)
(3)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背影》)
(4)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

(《大自然的语言》)
(5)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注意:可以把主语中心词和其前的修饰语一起看作主语,把谓语中心词和其前其后的限制语一起看作谓语。

这几句的主语分别是"大伙"、" 满树浅黄色的小花"、" 我最不能忘记的"、"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 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
的建筑立面",这几句的谓语是"都散了"、" 并不出众"、"是他的背影"、" 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 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也可以把主语中心词直接看成是主语,把谓语中心词直接看成是谓语。

那么上面的第(2)(5)句主语也可以是“小花”“柱廊、色调、建筑立面”。

再如:
(6)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

(《驿路梨花》)
(7)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十九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了。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馆》)
可以认为"竹床"、"技术"是主语,"铺"、"使用"是谓语。

宾语和补语:宾语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动词的后头。

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后面的补充成分。

如:
(1)桥脚上站着一个人。

(鲁迅《社戏》)
(2)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背影》)
(3)萧队长说过:先进的要带落后的。

(《分马》)
(4)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

(《纪念白求恩》)
还有一种宾语叫做"双宾语",如:
(5)现在人们叫它故宫。

(《故宫博物院》)
(6)我给她一本书。

"它"、"她"是近宾语(间接宾语),"故宫"、"一本书"是远宾语(直接宾语)。

(7)说起来可笑,小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

(《荔枝蜜》)
(8)我独自一人游荡< 在田野里>。

(《挖荠菜》)
(9)从化的荔枝树多得< 像一片碧绿的大海>,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 忘记早晚>,有时还趁着月色采花酿蜜。

(《荔枝蜜》)
(10)我那时真是聪明< 过分>。

(《背影》)
(11)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 好几回>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尖括号里的全是补语,都补充说明了前面的动词、形容词。

定语和状语:定语是名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状语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

(1)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背影》)
(2)可我,总还是怀念那(长在野地里)的荠菜,就像怀念(那些与自己共过患难的老朋友)一样。

(《挖荠菜》)
(3)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4)李四光[这一生中][还从来]没有过一次[这样]舒畅和快乐的谈话。

(《地质之光》)(5)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朱自清《背影》)
(6)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草坪旁用卵石铺成的小径] 走到"北海"跟前。

(萧乾《枣核》)
圆括号里的是定语,方括号里的是状语。

专项训练:句子主干和句子成分
一、提取下列句子的主干:
1、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

2、每一个共产党员都不要忘记自己身上的责任。

二、用符号法划分句子成分:
1、孩子成才是每个家长的希望。

2、研制摸仿人的动作和智能的自动机器,有几十年的历史。

3、我觉得我们的战士太伟大了。

4、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5、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1189到1192年间。

三、找主语
1、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
A.轨迹
B.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C.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D.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
2、他在蒙大拿的时候,和他同住在一间小房子里的伙伴们时常遗失一些小小的贵重物品。

()
A、他
B、他在蒙大拿的时候
C、和他同住在一间小房子里的伙伴们
四、下列与例句的语法结构相同的句子是:()
例句:他的试验成功,为我国的科学发展填补了一项空白。

A、他的言行表现,为全体科技人员树立了榜样。

B、他的献身精神,是大家学习的楷模。

C、他的成绩提高,给集体的进步带来了很大希望。

D、他的踏实刻苦,为取得成绩创造了条件。

E、他的倡导号召,为全体人员所响应。

五、句子主干找得正确的一项是:()
A、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

(主干:日光强烈)
B、总理那高大的形象总是浮现在我眼前。

(主干:总理浮现眼前)
C、船长本已经不耐烦我父亲的那番谈话。

(主干:船长耐烦谈话)
D、采集站送来的水和气孔吸进来的二氧化碳,就是合成有机物的两种最基本的原料。

(主干:水和二氧化碳是原料)
六、对下列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灯塔上的红光和那海面的银光,在我们面前揭开了海的神秘。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红光揭开了神秘)
B、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在句中作定语)
C、为了交流经验,共同提高,纺线也开展竞赛。

(“为了交流经验,共同提高”在句中作状语)
D、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

(“在空中”在句中作状语)
七、判断下列各句中划虚线部分在句中所充当了什么成分。

A、煦暖的阳光照得人浑身舒畅。

()
B、沙漠地区空气干燥。

()
C、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象舒展开来。

()
八、选出关于例句中“对”的宾语分析正确的一项()
例句:某些厂领导对销售人员的意见言听计从,工人对销售人员的意见却很大。

A、两处“对”的宾语都是“意见”。

B、两处“对”的宾语都是“销售人员”。

C、前一个“对”的宾语是“意见”,后一个“对”的宾语是“销售人员”。

D、前一个“对”的宾语是“销售人员”,后一个“对”的宾语是“意见”。

九、标示下列句子主干的主干。

A、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的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B、这个神话是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程的一种猜测。

C、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D、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

E、建筑师极力推崇建筑工人的创造性劳动。

答案与简析
一、1、主干:我们能够学会东西。

简析:注意能愿动词“能够”的使用。

在提取句子主干时要保留在主干里。

2、主干:共产党员不要忘记责任。

简析:否定词“不”要保留在主干里;能愿动词“要”要保留在主干里。

二、1、简析:主谓短语“孩子成才”是句子的主语。

2、简析:动宾短语“研制……自动机器”充当句子的主语。

3、简析:(1)“觉得”是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它后面的内容都回答了“什么”的问题,所以“觉得”的后面都是宾语;(2)主谓短语“我们的战士太伟大”充当句子的宾语。

4、简析:并列短语“……习惯……态度”充当句子的主语。

5、简析:介宾短语“于1189到1192年间”在谓语的中心语“修建”的后面,回答了修建年代的问题,而没有回答“修建”“什么”的问题,所以介宾短语“于1189到1192年间”充当补语。

三、答案:1.A、B简析:主语中心语和主语部分,都可看做主语
2.C简析:“,”前为状语
四、答案:C 简析:主谓短语做主语
五、答案:D 简析:注意谁是主语中心语。

六、答案:A 简析:注意不要遗漏
七、A.答案:补语。

简析:“得”字之后
B. 答案:谓语。

简析:“沙漠地区”是定语,“空气”是主语
C. 答案:状语。

简析:时间状语
八、答案:A
九、A母亲感到痛苦B神话是猜测C天空中挂着圆月D灰气浮E建筑师推崇劳动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与讲解(二)
一、主语、谓语
1、主语
主语可分为名词性主语和谓词性主语。

名词性主语由名词性词语充当,包括名词、数词、名词性的代词和名词性短语,多表示人或事物。

作为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

这种句子可以叫做名词主语句。

例如:
(1)今天晚上‖特别冷。

(2)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
主语(偏正短语)谓语状语(时间)主语(代词)谓语
主语也可以由谓词性词语和一部分主谓短语充当,谓词性词语包括动词、形容词、谓词性的代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

这是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这种句子可以叫谓词主语句。

例如:
(1)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2)公正廉洁‖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

↓↓↓↓
主语(动词)谓语主语(形容词联合短语)谓语
2、谓语
谓语通常由谓词性词语充当,在一定条件下也用名词性词语充当,这跟主语的构成材料正好相反。

它的主要作用是对主语的叙述、描写或判断,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

用做谓语中心的动词、形容词等通常是句子结构和语义解释的中心,因此认准谓语中心以及它跟前后各成分的结构关系和意义关系就十分重要。

(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

例如:
他‖只答应了一声。

南涧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
主语谓语(状语+ 动词+补语)主语谓语(动词+ 补语+宾语)主语谓语(状+动+补+宾)(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

例如:
太阳‖热烘烘的。

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说话‖要简洁些。

↓↓↓↓↓↓
主语谓语(形容词+的)主语谓语(形容词+补语)主语谓语(状语+形容词+补语)(3)主谓短语做谓语。

例如:
这件事‖大家都赞成。

任何困难‖她都能克服。

大家的事情‖大家办。

↓↓↓↓↓↓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主语谓语(主谓短语)主语谓语(主谓短语)(4)名词性词语做谓语。

这种情况很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

可参考文言文中的判断句。

例如:
鲁迅‖浙江绍兴人。

明天‖教师节。

她‖大眼睛,红脸蛋。

↓↓↓↓↓↓
主语谓语(名词短语)主语谓语(名词)主语谓语(定中短语,表容貌)
二、动语、宾语
1、动语
动语和宾语是共存的两个成分,没有宾语,就无所谓动语,动语又决定宾语的性质。

动语由动词性词语构成。

例如:
他终于露出了笑容。

(中补短语作动语)
你们要学好用好祖国的语言文字。

(联合短语作动语)
山坡上下来两个人。

(不及物动词作动语)
他昨天哭湿了一个枕头。

(中补短语作动语,某些不及物动词必须带上补语之后才可以带一定的宾语)
2、宾语
宾语跟主语相似,也分名词性和谓词性宾语两种。

(1)名词性宾语。

这种情况较普遍,多数动词只能带名词性宾语,可以叫名宾动词,如:给、读、写、讲、修建、交流、挖、交换、校对、跟随等。

例如:
玫瑰花我给你们俩十朵,给你紫红的,给她粉红的。

近宾远宾近宾远宾近宾远宾
(2)谓词性宾语。

谓词性词语充当宾语有一定条件,只能出现在能带谓词性词语的动词后
面,这类动词叫谓宾动词,如:感到、加以、认为、觉得、希望、企图、建议、允许、提议、给以等。

例如:
最有效的防御手段是进攻。

(动词作宾语)
谁说女子不如男?(主谓短语作宾语)
早上一起床,大家发现风停了,浪也静了。

(复句形式作宾语)
(3)有一部分动词兼有带名词性宾语和谓词性宾语两种用法,叫名宾兼谓宾动词,如:想、喜欢、证明、代替、描写、通知、掩护、出现、强调、充满等。

三、定语、状语、补语(参照“中心语”部分)
1、定语
(1)描写性定语:主要是描绘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突出其中本来就有的某一特性,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多由形容词性成分充当。

例如:
弯弯曲曲的小河。

青春气息。

风平浪静的港湾。

(2)限制性定语:主要是给事物分类或划定范围,使语言更加准确严密。

例如:
晓风残月中的长城。

野生动物。

古城大理的湖光山色。

(3)助词“的”:定语和中心语的组合,有的必须加“的”,有的不能加“的”,有的可加可不加。

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通常不加“的”,例如:红花、绿叶、新学校、好主意等。

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常常加上“的”,特别是用描写状态的词,例如:晴朗的天、优良的传统、动听的歌声、粉红的脸等。

2、状语
在句子里状语(主要由副词充当,还可由时间名词、能愿动词、形容词、介词短语、量词短语、及其他一些短语充当)一般放在主语后面,一些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情态、条件、关涉对象或者语气的状语有时还可以出现在主语前面,特别是有的介词短语(如由“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做状语,只能出现在句子前头。

例如:
(1)描写性状语:主要修饰谓词性成分,有的是描写动作状态,指向谓词性成分,有些是限制或描写人物情态,指向名词性成分。

例如:
他[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

小李[很高兴]地对我说。

(2)限制性状语:主要表示时间、处所、程度、否定、方式、手段、目的、范围、对象、数量、语气等。

例如:
[午后],天很闷,风很小。

[白]跑一趟。

(方式)她的身上[净]是水。

(净=全,表范围)(3)助词“地”:助词“地”是状语的标志。

状语后面加不加“地”的情况很复杂。

单音节副词做状语,一定不加,有些双音节副词加不加“地”均可,例如“非常热︰非常地热”。

形容词里,单音节形容词做状语比较少,大都也不能加“地”,例如“快跑、苦练、大干”。

多音节形容词有相当一部分加不加都可以,例如“热烈讨论︰热烈地讨论/仔细看了半天︰仔细地看了半天”
3、补语
(1)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与中心语有因果关系,补语常用的是形容词,少数用动词。

例如:
这个字写〈错〉了。

她哭〈红〉了双眼。

上课前十分钟你得叫〈醒〉我。

(2)程度补语:程度补语很少,限于用“极、很”和虚义的“透、慌、死、坏”等,表示达到极点或很高的程度,也可以用量词短语“一些、一点”表示很轻的程度。

谓语中心语多是形容词。

例如:
心里痛快〈极〉了。

这几天真是烦〈透〉了。

这家伙讨厌〈死〉了。

比上次要好〈一点〉。

(3)状态补语: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状态。

中心语和补语中间都有助词“得”。

例如:
有的同学对许多问题想得〈太简单,太浅〉。

讲的人讲得〈眉飞色舞〉,听的人听得〈津津有味〉。

他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4)趋向补语:表示动作的方向或事物随动作而活动的方向,用趋向动词充当。

例如:
远处传〈来〉了他的笑声。

所有的同学都坚持〈下来〉了。

人绝不能轻易把生命交〈出去〉。

(5)数量补语: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动作持续的时间,或者动作实现以后到目前所经历的整段时间。

例如:
看了几遍。

等了一会儿。

来了两个月。

(6)时间、处所补语:多用介词短语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和处所,包括表示动作的终止地点。

例如:
她生〈在南涧〉,却不知道死〈在何方〉。

这件事发生〈在2006年〉。

(7)可能补语:这种补语的中心语主要是动词,也有少数是形容词。

补语有两种,一种是用“得”或“不得”充当,表示动作结果能实现或不能实现,另一种是在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和中心与之间插进“得/不”,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可能不可能实现。

例如:
这个东西吃〈得〉吃〈不得〉?作业一定要认真做,马虎〈不得〉。

看得清楚,看<不>清楚?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二>
四、中心语
中心语是偏正(定中、状中)短语、中补短语里的中心成分。

在有多层定语或状语的偏正短语里,每一层定语或状语所修饰的中心成分都是中心语,因此有的中心语是短语,有的是词。

中补短语里的中心语也是如此。

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1、与定语相对的中心语(简称“定语中心语”)
定语中心语通常由名词性词语充当,有时谓词性词语也可以做定语中心语。

它跟前面的定语组成偏正短语,多用来做主语,有时也可做宾语等。

例如:
经济的振兴要靠科学技术。

他的家里有一只小花狗。

主语‖谓语主语‖谓语
定︱中定︱中动︱宾
定︱中
定︱中
定︱中
2、与状语相对的中心语(简称“状语中心语”)
状语中心语通常由谓词性词语充当,有时也可以由名词性词语充当。

它跟前面的状语组成偏正短语,用来做谓语。

现在已经深秋了。

有的同学上课时在下面悄悄地讲话。

主语‖谓语主语‖谓语
状︱中状︱中
定︱中状︱中
3、与补语相对的中心语(简称“补语中心语”)
补语中心语通常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也可能由短语充当。

例如:
那位学生昏倒过去了。

我们的校园打扮得真漂亮。

主︱谓主︱谓
中〈补中〈补
五、独立语
句子里的某个实词或短语,跟它前后别的词语没有结构关系,不互为句子成分,但又是句意
上所必需的成分,这就是独立语。

它的位置较为灵活,句首、句中、句末均可。

1、插入语:插入语的作用是使句子严密化,补足句意,包括说话者对话语的态度,或引起听话者的注意。

例如:用“毫无疑问、不可否认、不用说、十分明显、尤其是、主要是、特别是”等表示肯定或强调或特别值得注意。

用“看来、算起来、我想、充其量、少说一点”等表示对情况的推测和估计;有时为了表达这种推测或估计不是说话者做出的,只不过是引用别人的意思,就会用“听说、据说”等来说明;有时说话者希望听话一方接受自己的见解,又不愿用一种强调的语气,就会用“请看、你想、你瞧、你说”等来引起对方的注意,使对方能同意所说的内容。

用“总之、综上所述”等表示总括性的意义,点名下文是对上文归总而来的结论,或者指出由此及彼,说明另外的事情,这种词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能使上下文更好地连接起来。

还有一些事表示注释、补充、举例的,通常用“也就是、包括、正如”等来表示。

2、称呼语:用来称呼对方,引起注意。

例如:
你来啦,老师。

3、感叹语:表示感情的呼声,如惊讶、感慨、喜怒哀乐等感情和应对等。

例如:
嗯,我这就走。

啊,多么令人兴奋的景象啊!
4、拟声语:摹拟事物的声音,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以加强表达效果。

例如:呼——呼——狂风夹着沙石扑来了。

砰,砰,门外响起了枪声。

六.复指成分
复指成分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指同一事物,作同一个句子成分。

例如:
(1)先生自己也要书。

(2)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这已经成为挡不住的历史潮流。

(3)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丽的战斗--松骨峰战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