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中帷幕灌浆施工技术的重难点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利工程中帷幕灌浆施工技术的重难点
探析
摘要:水利工程具有施工难度大以及施工环境复杂的特点,这就需要施工部门强化建筑的防渗透性,落实更加合理的施工方案,发挥帷幕灌浆施工技术的优势,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个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下面,文章就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水利工程中帷幕灌浆施工技术的重难点,希望可以促进水利工程帷幕灌浆施工技术进步。

关键词:水利工程;帷幕灌浆;施工技术
引言
当前,帷幕灌浆施工技术是常见的水利工程防渗施工技术之一,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可靠性,能够为保障建筑安全奠定基础。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水利工程质量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有效降低基础渗漏问题对工程项目整体质量造成的影响,要善用帷幕灌浆施工技术。

1水利工程的施工特点
水利工程在实际开展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且施工环境无法确定,进而经常会出现塌方及溃坝等情况,具备较高的危害程度。

与此同时,施工过程中还会严重受季节影响,尤其是针对多雨季节,引发洪水的概率不断增大。

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季节选择的重视,准确把握施工时间,合理地安排施工技术,并聘请专业的团队,提高防洪的效果,避免受到一定的限制。

与此同时,水利施工时,各个环节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保证每个工种的有效衔接,才能够有效控制各项隐患,避免某一环节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而导致连锁危害的出现。

除此之外,水利工程施工区域自然环境相对较差,而且经常会出滑坡及泥石流等情况,施工人员所处区域都是临时搭建的建筑,安全系数相对较低,一旦无法抵挡自然灾害,则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2水利工程的灌浆工艺概述
水利工程灌浆工艺的主要应用功效是提高工程建筑地基的防渗能力,使其在
面对水体侵蚀和冲刷的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在此环节,常用的
灌浆工艺有两种:①高喷灌浆;②帷幕灌浆。

高喷灌浆是借助于高喷钻机喷射浆液,让浆土重新排列,进而获得固定形状的固结体的过程;而帷幕灌浆则通过在
岩土或土层缝隙中灌入浆液,打造连续阻水帷幕,从而减小地基面临的渗透压力
与渗流量的工程。

这两种灌浆工艺的工序十分接近,都需要依照钻孔、制浆、灌浆、封孔、质量检查和验收等阶段。

3案例分析
3.1基本情况
某水库的水库径流面积13.75km2,水库大坝最大坝高23.0m,坝轴线长262m,坝顶宽6m,总库容515万m3,为小型蓄水工程。

右坝肩下游岸坡结合部有一散浸区,面积约146m2,水库大坝左坝肩下游虽未发现有渗漏点,但出现渗漏条件,
因此水库大坝的两坝肩和坝周围都有可能渗漏。

3.2帷幕灌浆设计
本灌浆工程,共计布设166个帷幕灌浆孔,钻孔孔距均为2m,分三个次序进
行施工。

3.3帷幕灌浆施工技术重难点
3.3.1技术要求
帷幕灌浆孔钻孔孔壁应平直完整,钻孔偏斜率不得大于1.5%。

3.3.2材料
帷幕灌浆水泥选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黏土来源为水库附近石场剥离
的红黏土。

3.3.3机械设备
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为液压钻机(型号:XY-1B)、350/50砂浆泵等。

3.3.4施工工艺
坝土采用自上而下分段充填灌浆,浆液由1:3水泥和黏土混合而成;基岩与
坝土结合部位采用1:1的水泥黏土混合浆液灌注;基岩采用充填式帷幕灌浆,用
纯水泥浆液灌注。

3.3.
4.1钻孔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布置灌浆孔孔位,用经纬仪顺着坝轴线放线定桩,依
照孔位顺序施工,钻机应先平稳地摆放在钻孔位置,随后调整钻机立轴确保不偏斜,最后对准孔位开始钻孔。

钻进时严格控制钻进操作技术,即低压力、慢转速、少提动,加长岩芯管长度(大于3m),变径是带导向设施,保证孔位偏差和孔斜
率达到设计要求,合格率为100%。

3.3.
4.2灌浆实施
(1)施工工艺。

灌浆孔的坝体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来充填灌浆,特点是灌
浆量少次数多(即:少灌多复)。

坝基结合部灌浆完成后,再自上而下灌注坝基
基岩。

灌浆顺序按先Ⅰ序,后Ⅱ序,最后Ⅲ序,按灌浆施工次序依次递进的原则
进行。

单孔施工程序:坝土跟管→造孔→洗孔→压水→灌浆→停灌待凝→扫孔施
工下一灌段→钻至终孔段灌浆→自下而上分段复灌基岩、结合部和坝体。

如此反
复直至灌浆结束,机械封孔结束。

(2)灌浆段长。

坝土、基岩灌浆段长为5m,坝土与基岩结合部灌浆段长度
为2.5m(其中坝土:1.5m,基岩:1.0m)。

(3)灌浆压力。

灌浆压力为通过灌浆试验并由设计、监理确认的孔口压力。

①坝土灌浆时选用的压力。

开始第一段灌浆时,因钻孔的不灌浆段较浅
(0~5.0m),灌浆段上覆土层较浅,灌浆时当孔口压力在0.1MPa~0.2MPa时,坝
顶就会产生劈裂,当表压大于0.2MPa时,钻孔附近的坝顶会有浆液冒出,灌浆
效果很不理想,所以坝土第一段的灌浆压力应按0.06MPa~0.16MPa来控制。

随着
孔深的增加,上覆土层的加深,灌浆压力可以逐渐增加,最大可以达到
0.2MPa~0.3MPa;②基岩及结合部灌浆时的压力。

结合部是水库的薄弱环节,也
是水库产生渗漏的重点部位,经过灌浆试验验证,结合部的孔口表压一般按
0.3MPa取,结合部需要注入的量较大,盖土层厚度会出现明显变化,如灌浆压力
过大,在河槽段浆液会快速扩散到周围,浪费浆液的同时还造成两坝肩压力过大,所以要掌控好结合部的灌浆压力,确保灌浆质量,一般压力在
0.2MPa≤P0≤0.3MPa较适宜。

而坝基上部基岩较为破碎,压水试验时透水率较大,基础下部的岩石相对较完整,岩石较为紧密,力学强度较高;两坝肩岩石裂隙虽
较为发育,但在灌注第一段基岩时,均会产生绕塞冒浆而使灌浆难以继续进行,
因此基岩灌浆压力采用0.3MPa≤P0≤0.5MPa的孔口压力。

(4)浆液浓度及变化。

此灌浆工程坝土和结合部的浆液浓度均按 1.1、1.2、1.3、1.4、1.5五个比级的比重来控制,每次开灌的浓度均为1.1,之后浆液浓
度按比级顺序逐步变换;坝基浆液浓度按照5:1、3:1、2:1、1.5:1、1:1、0.8:1、0.5:1共七个比级的比重来控制,开灌水灰比均为5:1,之后按比级顺序再逐级
变比。

(5)封孔及结束标准。

①充填灌浆时,当灌浆压力达到设计要求,孔内不
再进浆或进浆量较小(一般小于1L/min)时,灌浆即可结束;②充填灌浆时,当
压力达到设计要求,浆液注入率不大于0.4L/min时,继续灌60min,或不大于
1L/min时,继续灌90min,灌浆结束;③灌浆完成后,封孔采用逐段压力灌浆来
封孔。

坝土部位非灌段及检查孔需进行封孔,封孔前需拔出所有固壁套管,再采
用“充填式灌浆封孔”,灌注黏土浆。

结语
总而言之,在水利工程之中帷幕灌浆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的确能够提升建
筑防渗效果,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延长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

应用
帷幕灌浆施工技术时,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重点关注灌浆问题,加强技术控制提出
帷幕灌浆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袁胜利.水利工程中帷幕灌浆施工技术的有效运用[J].四川建
材,2020,46(11):118+135.
[2]王文海.水利工程中帷幕灌浆施工技术重难点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5):203.
[3]赵加敏.水利施工技术及灌浆施工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1):252.
[4]杨自飞.水利工程施工中帷幕灌浆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J].科技传播,2014,6(16):193-1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