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Ⅰ湘教版第2章第3节课件(共22张)全球气压带和风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 信 风 带 30° 副热带高气压带 S 中 纬 西 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S 极 地东 风 90° 极地高气压带 S
规 律 : 高 低 相 间 , 南 北 对 称
(3)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原因: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秋分日 冬至日偏南
66°34´N
春分日
夏至日 偏北
23°26´N 0° 23°26´S
66°34´S
小结
太阳辐射
1受热不均 高低纬间
单圈环流
2地球偏转力 地球自转
三圈环流
形成
(近地面)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3太阳直射点移动 地球公转
气压带风带移动
请在全球海陆分布图上填 出气压带,用箭头表示出风带
读海平面等压线图,思考:全球气压带分布 呈带状分布还是呈块状分布?
1、观点一:呈带状分布,说明理由。
2、观点二:呈块状分布,说明理由。
4、海陆分布与大气活动中心
读图,讨论、分析: (1 )从纬度位置看,该空气柱位于 副热带高气压带上。 (2) 夏季,陆地升温 快 (快或慢),温度 高 (高或 低),空气 上升 (上升或下降),使近地面形成 低 (高 或低)气压中心;其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其仅保留 在海洋上,形成 高 气压中心。


北半球
夏季
亚洲低压
亚速尔高压
夏威夷高压
气压中心
夏 季
亚欧大陆
亚洲低压
太平洋
大西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读图,讨论、分析: (1)从纬度位置看,该空气柱位于 副极地低 气压带上。 (2)冬季,陆地降温 快 ,温度 低 ,空气 下降 ,使近 地面形成 高 气压中心;其将副极地低 气压带切断, 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 低 气压中心。
三圈环流(7气 压带和6风带 气压带风带的 南北移动
气压带断裂成块状, 形成季风环流
(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 分布和移动
自主学习
(一)、假设地表是均质的,且地球不自转。
1、赤道附近因 较多,气温 (高、低) 空气膨胀 (上升、下沉),近地面形 成 ;两极地区气温 ,空气收 缩 ,近地面形成 。 2、由于赤道与两极存在温差,在学案图中 补出箭头,形成环流
极 地
冷 高压
北半球单圈环流模式 低压 热 热 低压 赤道
1、在右图中相 应位置上标出全 球近地面的气压 带和风带 2、在右图中补 出箭头,形成低 纬度、中纬度、 高纬度,由近地 面到高空的环流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西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ຫໍສະໝຸດ 风赤道低压带东 盛
南 行
信 西
风 风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 地 东 风
极地高压带



90° 极地高气压带 N 极 地东 风 60° 副极地高气压带 N 纬 西 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N 北 信 风 带 赤道低气压带 0°N


北半球
冬季
冰岛低压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气压中心 夏 冬 季 季
亚欧大陆 亚洲低压
太平洋
大西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5、季风环流与季风
读《亚洲季风图》,讨论并填写下表
西北风
东北风
西北风
东南风
西南风
东南风
小结
高低纬间 受热不均 单圈环流 地转偏 向力 太阳直射点 南北移动 海陆 分布
北半球热力环流(单圈)
(二)、假设地表是均质的,但地球自转。
1、南北纬30°附近,气流 (上升、下 沉),近地面形成 ; 南北纬60°附近,气流 (上升、下沉), 近地面形成 。 可见,形成地球上近地面气压带的主要因素 有两个: 和 。
2、在下图相应位置上填出气压带的名称, 并根据近地面风与等压线的关系,绘出每两 个气压带之间的风带(用箭头表示风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