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鲁山县冬小麦“3414”试验结果初报

合集下载

历年国审(认)定小麦品种(1984年-2007年).-.200842411629

历年国审(认)定小麦品种(1984年-2007年).-.200842411629
GS02001-1989 GS02002-1989 GS02003-1989 GS02004-1989 GS02005-1989 GS02006-1989
1990年
第一届 全国农 作物品 种审定 委员会 审 (认) 定通过
品种名称 丰抗2号 丰抗8号 丰抗13号 晋麦20号 扬麦4号 晋麦2148 豫麦2号 小偃6号 盐辐矮早三 东方红3号 农大139 红良5号 冀麦1号 扬麦3号 宁麦3号 泰山1号 泰山5号 博爱74-22 博爱7023 百农3217 鄂麦6号 绵阳11号 定西24号 早熟3号 晋麦21号 克丰3号 徐州21号 鲁麦7号 鲁麦1号 鲁麦5号
已停止推广
已停止推广
已停止推广 已停止推广 已停止推广 已停止推广
已停止推广
已停止推广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第二届 全国农 作物品 第二届 全国农 作物品 第二届 全国农 作物品 种审定 委员会 第六次 会议审 (认) 第二届 全国农 作物品 种审定 委员会 第七次 会议审 (认) 第三届 全国农 作物品
1990年
第二届 全国农 作物品 种审定 委员会 第一次
选育单位 中国农科院和北京市农科院作物所 中国农科院和北京市农科院作物所 中国农科院和北京市农科院作物所 山西省农科院棉花所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 福建省晋江地区农科所 河南省宝丰县 西北植物所 江苏省沿海地区农科所 北京农业大学 北京农业大学 北京市南郊农场科技站 河北省石家庄地区农校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 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 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 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泰安地区农科 所 河南省博爱农场 河南省博爱农场 河南省百泉农校 湖北省农科院原子能所 四川省绵阳地区农科所 甘肃省定西地区农科所 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 山西省农科院棉花所 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农科所 江苏省徐州农科所 山东省烟台市农科所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3414”肥料田间试验的操作及结果分析探讨

“3414”肥料田间试验的操作及结果分析探讨

“3414”肥料田间试验的操作及结果分析探讨测土配方施肥最关键的一项技术环节是“3414”肥料田间试验。

目的是获取作物的最佳产量、最佳施肥量、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

根据我区近两年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的实施,发现存在很多问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探讨。

1试验设计1.1“3414”完全实施方案“3414”是指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组合成的试验。

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

1处理N0P0K0、2处理N0P2K2、3处理N1P2K2、4处理N2P0K2、5处理N2P1K2、6处理N2P2K2、7处理N2P3K2、8处理N22P2K0、9处理N2P2K1、10处理N2P2K3、11处理N3P2K2、12处理N1P2K2、13处理N1P2K1、14处理N2P1K1。

该方案可用14个处理进行氮、磷、钾三元二次效应方程的拟合,还可分别进行氮、磷、钾中任意二元或一元效应方程的拟合。

1.2试验设计的关键点试验设计的最关键点是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的确定。

若2水平确定的相对偏高,试验得出的最佳施肥量会内推。

若2水平确定的相对偏小,最佳施肥量会外推。

2水平确定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土肥专家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施肥水平等因素来确定。

2试验实施2.1试验地选择试验地应选择地块平坦、整齐、不同肥力水平、均匀,具有代表性的地块。

坡地应选择坡度平缓,肥力差异较小的田块;试验地应避开道路、堆肥场所等特殊地块。

2.2试验作物品种和肥料品种选择选择当地主栽作物品种或拟推广品种。

肥料应选择氮磷钾单质品种,如尿素、三料过磷酸钙、硫酸钾等,磷酸二铵及其他二元或三元复合(混)肥不能做为试验用肥。

2.3试验地处理准备整地、设置保护行、试验地区划;小区单灌单排,避免串灌串排;试验前多点采集土壤样品,制备风干混合土样,进行土壤养分测试。

2007~2008年度响水县沙壤土地区小麦“3414”肥效试验

2007~2008年度响水县沙壤土地区小麦“3414”肥效试验

2007~2008年度响水县沙壤土地区小麦“3414”肥效试验摘要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的小麦肥效试验结果,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数学模型得出响水县沙壤土地区小麦最佳施肥量,其中N 217kg/hm2,P2O5 46.5kg/hm2,K2O 50.7kg/hm2。

综合分析不同推荐施肥方法,结合响水县生产实际,氮、磷、钾的建议推荐量分别为210~250kg/hm2、40~50kg/hm2、40~60kg/hm2。

关键词小麦;“3414”肥效试验;施肥模型;推荐施肥量;江苏响水按照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技术规范和江苏省小麦“3414”肥效试验方案要求,2007年秋在响水县运河镇进行了小麦“3414”肥效试验,以进一步研究沙壤土地区小麦的最佳施肥量以及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为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时间和地点2007年11月4日至2008年6月12日,在运河镇四套村孟庄组孟宝法户安排“3414”小麦试验田,土壤类型为沙壤土,前茬水稻。

1.2供试土壤试验田生产上为稻麦1年2熟,通常地下水在70cm以下,耕作层厚度20cm,土壤有机质13.32g/kg,pH值7.98,全氮1.07g/kg,有效磷14.3mg/kg,速效钾118mg/kg,肥力水平中等。

1.3供试肥料及作物供试肥料为:尿素(山东郯城产),含N 46%;磷肥(湖北祥云产),含P2O5为12%,钾肥为俄罗斯产氯化钾,含K2O为60%。

供试小麦品种为烟农19。

1.4试验方案和方法1.4.1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即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1次重复,随机排列,试验小区面积34m2。

1.4.2试验方法。

氮肥运筹比例为基蘖肥∶拔节孕穗肥=5∶5(拔节孕穗肥分别于倒三叶期3月22日和倒一叶期4月11日均施),磷、钾肥均作为基肥一次性施用。

1.4.3试验实施与田间管理。

3414田间试验数据分析

3414田间试验数据分析

公式转化:
X = exp(
通过上述公式进行计算:
) Y + 13.498 30.96
y = 50%, X = 7 mg/kg y = 75%, X =17 mg/kg y = 95%, X = 33 mg/kg
第七步:建立指标
相对产量(%)
<50 50-75 75-95 >95
Olsen-P (mg/kg)
3、各种拟合结果的比较 4、肥料效应函数选择的讨论
试验处理(三元二次效应函数)
y = b0 + b1x1 + b2x2 + b3x3 + b4x12 + b5x22 + b6x32 +b7x1x2 + b8x1x3 + b9x2x3
系数均为正值
系数均为负值
最高施肥量 自变量xj (j = 1,2.3…..) 的边际效应等于0
因此,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必须: 1)建立/更新土壤肥力丰缺指标; 2)建立相应的推荐施肥指标。
通过田间试验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
“3414”是指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 4个水平的含义:
0水平指不施肥 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 1水平=2水平×0.5 3水平=2水平×1.5(该水平为过量施肥水平)。 “3414”方案设计吸收了回归最优设计处理少、效率高的优点。
相 对 产 (量 % ) 相 对 产 (量 % )
120
110
100
90
80
70
y = 3 0 .9 6 Ln(x) - 1 3 .4 9 8
60
R 2 = 0 .8 1 9 4
50
40
30

2008年颍州区小麦“3414”施肥的效果

2008年颍州区小麦“3414”施肥的效果

2008年颍州区小麦“3414”施肥的效果关键词小麦;“3414”肥效试验;施肥模型;推荐施肥量文献标识码A按照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技术规范”和“安徽省‘3414’肥效田间试验总体方案”要求,2007年10月18日至2008年5月31日在阜阳市颍州区三十里铺镇大李庄进行小麦作物“3414”肥效试验,通过田间试验,进一步研究当地小麦作物的最佳施肥量,以及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为科学指导施肥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设在三十里铺镇大李庄王德昌户的承包地,土壤类型为沙姜黑土、典型普通沙姜黑土亚类、偏酸性沙姜黑土、黄黑土土种,麦/玉米轮作一年两熟制,前茬玉米,品种中科4号,单产6750kg/hm2。

土壤样品检测结果:pH值6.O、有机质11.8g/kg、全氮0.98g/kg、速效磷36g/kg、速效钾132g/kg、碱解氮64mg/kg。

1.2供试肥料氮肥:阜阳产尿素,含N46%;磷肥:铜陵产过磷酸钙,含P20514%;钾肥:俄罗斯产氯化钾,含K2060%。

1.3供试作物小麦品种为豫麦70—36,为颍州区主推品种,近几年产量水平为7500—8250kg/hm2。

1.4试验设计1.4.1方案。

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试验因素及水平编码见表1。

小区面积为20.16m2,共设14个处理,单次重复,计14小区,随机区组排列。

各小区间及试验区外各留走道60cm,试验区外设1.4m宽保护行。

1.4.2试验方法。

①肥料施用:氮肥2/3作底肥、1/3作追肥.磷钾肥全部作底肥,结合整地深施。

②试验实施与田间管理:2007年10月16日灭茬划小区,各处理施肥后旋耕,10月20日机条播,行距20cm,播量180kg/hm2。

出苗后及时还原小区走道,因土壤墒情好,出苗较匀、齐、壮。

2008年2月22日化学除草1次,3月22日按试验方案配方追施尿素。

5月3日喷三防王。

2008年6月1日人工收获,各小区单独计产。

2018-2019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冬春性鉴定总结

2018-2019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冬春性鉴定总结

2018-2019年度国家黄淮冬麦区小麦新品种冬春性鉴定试验总结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洛阳农林科学院一、试验目的为了进一步明确新育成小麦品种的春化特性,防范因品种定性不准造成的冬春冻害风险,准确鉴定小麦品种的冬春性类型,为小麦品种审定、合理布局及良种良法配套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受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委托,本年度继续由洛阳农林科学院负责国家黄淮冬麦区 小麦新品种冬春性鉴定工作。

二、参试品种2018-2019年度黄淮冬麦区参试品种共计136个。

其中黄淮南片冬水组96个、黄淮冬麦区旱肥组26个(A组13个;B组13个)、旱薄组14个。

三、鉴定方法试验采用田间分期春播与人工模拟低温春化处理相结合的鉴定方法,分别在试验田及室内低温光照培养箱内进行。

(一) 田间春播鉴定1.试验处理春播设置3个播期。

第一播期为候平均气温达3℃后的次日,2018-2019年度第一播期设置为2月23日;第二播期为候平均气温达7℃后的次日,2018-2019年度播期设置为3月20日;第三播期为候平均气温达10℃后的次日,2018-2019年度播期设置为4月8日。

2.田间设计随机区组排列,3行区,行长2m,2次重复。

出苗后人工定苗,3行定100棵苗,株距均匀。

3.调查项目播种期、出苗期、始穗期、抽穗期、成熟期、基本苗数、最高总茎数、抽穗数。

4.苗穗期:春播小麦出苗期到始穗期的天数。

5.春播抽穗率同一播期某品种春播平均抽穗数与该品种春播平均最高总茎数的百分比。

6.春播抽穗率的计算春播抽穗率y按式(1)计算。

y=x/p×100 (1)式中:y ─春播抽穗率,单位为百分率(%);x ─抽穗数;p ─最高总茎数。

(二)人工模拟低温春化处理1.样品准备将待测材料种子样品随机选取完整饱满种子2200粒,每100粒为1份。

2.试验处理设置11个春化时间处理:0d、5d、10d、15d、20d、25d、30d、35d、40d、45d、50d,2次重复。

鲁山县冬小麦灌浆期喷施叶面肥应用效果

鲁山县冬小麦灌浆期喷施叶面肥应用效果

河南农业2020年第10期(上)
施肥+清水,2组分别于5月2日和5月12日10:00前喷施1次。

(四)试验调查
每个小区5点取样,每点取1 m 2,调查记录试验期间冬小麦穗粒数、穗数及千粒质量,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不同种类叶面肥对冬小麦产量结构的影响见表1。

由表1可知,不同种类叶面肥对冬小麦产量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提升,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经方差分析,3个处理组之间的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和千粒质量差异不显著(P >0.05),增长率从高到低顺序依次为氨基酸水溶肥>腐殖酸水溶肥>有机水溶肥,
菌等成分,具有调节土壤、保水保肥的优点。

腐殖酸水溶肥可调节土壤酸碱平衡、提高土壤保肥保水性能,这是因为腐植酸能促进土壤颗粒结构的形成,能够提高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含量,并通过氢键、输水作用吸附土壤中的农药,如金属铝离子、盐等有害物质,可以将其固定或沉淀,降低有害物质含量。

另外,腐殖酸水溶肥还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活化土壤,改良和修复土壤。

本试验表明,冬小麦灌浆期叶面喷施氨基酸水溶肥、腐殖酸叶面肥、有机水溶肥,均可以增加小麦的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增长率在6.34%~8.26%,但以氨基酸水溶肥效果最佳,可以有效提高小麦产量。

因此,建议冬小麦灌浆期大力推广叶面肥喷施技术。

晴隆县莲城镇五里村小箐组小麦“3414”试验总结

晴隆县莲城镇五里村小箐组小麦“3414”试验总结

晴隆县莲城镇五里村小箐组小麦“3414”试验总结1.试验目的通过对小麦进行不同水平的施肥,来获得该土壤情况下小麦生产的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技术,建立施肥指标体系。

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麦盖提县玉米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

2.试验材料和方法2.1供试材料供试作物:小麦品种兴麦19;供试肥料:尿素(N含量为46%)、重过磷酸钙(P2O2;含量为8%)、硫酸钾(K2O 含量为50%)。

2.2施肥方法底肥:尿素用50%作基肥,普钙全部作基肥一次性施用,氧化钾60%作基肥。

追肥:第一次追肥时间为2010年12月9日,追施20%的尿素作分蘖肥;第二次追肥时间为2010年12月30日,追施20%的尿素作腊肥;第三次追肥时间为2011年2月27追肥10%的尿素和40%的氧化钾作穗肥。

2.3试验实施试验安排在莲城镇五里村小箐组,地块平坦、整齐,肥力中等,土质为壤土,前茬作物玉米。

小区单排,设计保护行、避免串灌串排;水渠宽0.7 m,埂子下底宽40 cm,上底宽30 cm,高度30 cm。

试验地试验前采集混合农化样(20个点混合),作物收获按小区采样。

2.4田间管理田间管理遵循最适和一致原则,小区施肥、播种、灌水、中耕除草等均按试验要求在一天内完成。

本试验在9月29日犁地、整地,划小区、打埂子,按小区施肥,翻耕。

9月30日机械播种,10月6日出苗,2月24日返青,3月27日拔节,4月30日为抽穗期,5月5日开花,5月28日腊熟期,6月10日成熟期。

全生育共灌水4次,10月31日灌冬前水,3月15日灌第2水并结合施35%的氮肥,4月30日灌第3水并施入25%的氮肥作为追肥,5月24日灌第4水。

全生育期在4月30日和5月1日进行2次除草。

收获按试验要求每个小区单打单收。

3.试验结果分析3.1不同处理对生育期的影响由田间调查表看出,株高较低为处理1、处理2;其次为处理3,其他处理差异不明显,缺氮对株高的增长影响大。

2012年砀山县朱楼镇小麦“3414” 肥效试验报告

2012年砀山县朱楼镇小麦“3414” 肥效试验报告

2012年砀山县朱楼镇小麦“3414”肥效试验报告砀山县土壤肥料服务中心摘要:通过对我县淤土地“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表明:氮肥对小麦群体增长影响较大,亩穗数增加明显,而增施磷、钾肥对产量影响较小;无肥区相对产量处于低水平状态。

我县淤土田块氮、磷、钾推荐施肥量应分别为纯N 14-18kg/亩,P2O5 7-9kg/亩, K2O 8-9kg/亩。

关键词:小麦“3414”肥效试验,施肥参数,统计分析。

1 试验来源和目的试验根据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技术规范”要求和安徽省“3414”肥效田间试验总体方案要求,安排在本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区进行小麦“3414”肥效试验。

通过田间试验进一步确定本县淤土地小麦最佳氮、磷、钾的施肥配比、用量以及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为合理施肥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2 试验时间和地点本试验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安排在本县朱楼镇邵庄村大房自然村李建平承包田内。

3 试验材料与方法3.1 供试土壤:供试土壤为砀山县邵庄村大房自然村北800米。

土质为粘壤土,田块平整,肥力均匀一致,前茬作物为玉米,产量560公斤/亩,一年二熟,土壤养分状况为PH7.7、有机质10.36g/kg、全氮 0.55g/kg、碱解氮62mg/kg、有效磷17.5mg/kg、速效钾102mg/kg、缓效钾384mg/kg、有效铁6.50 mg/kg、有效锰12.44 mg/kg、有效铜2.30 mg/kg、有效锌1.86mg/kg。

3.2 供试肥料及品种肥料:氮肥为德州产尿素含氮量为46%;磷肥为铜陵产过磷酸钙,含P2O512%;钾肥为俄罗斯产氯化钾,含K2O为60%。

供试验小麦品种为皖麦52,产量水平450-550 kg /667m2。

3.3.试验设计3.3.1试验方案试验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各因素及水平编码见表1,“3414”全部处理施肥方案见表2。

小区面积为24㎡,小区长6m,宽4m,共14个处理,不设重复。

《小麦硬度测定——硬度指数法》

《小麦硬度测定——硬度指数法》

《小麦硬度测定——硬度指数法》国家标准编制说明(报批稿)《小麦硬度测定——硬度指数法》国家标准编制小组2007年8月15日1.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1.1 任务来源及协作单位根据国家粮食局办公室国粮办发[2004]90号文件,《国家粮食局办公室关于做好2004年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的通知》附件1,国家粮食局2004年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第12项《小麦硬度》(编号20032333-T-449)制定本标准,由郑州工程学院(现河南工业大学)和无锡粮食机械厂负责起草。

1.2 主要工作过程本标准是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小麦硬度测定指标的研究及设备开发”〔项目编号2001BA512B06(02)〕的基础上立项的。

“小麦硬度测定指标的研究及设备开发”项目已于2003年7月12日通过国家粮食局组织的专家鉴定(国粮鉴字【2003】第004号)和国家科技部组织的验收,课题开发的小麦硬度测定仪也通过了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组织的综合性能评审。

接受编制标准的任务后,课题组组成了《小麦硬度测定方法及技术条件》国家标准编制小组并进行了分工,随着研究的进展,《小麦硬度》标准分为两个标准:小麦硬度测定方法标准和仪器技术条件与试验方法标准,河南工业大学主要负责硬度测定方法标准的编制工作,无锡粮食机械厂主要负责技术条件与试验方法标准的制定。

标准编制小组在“十五”课题的研究基础上,对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并且在四家较大型的小麦粉厂和一家国家级质检机构以及九个收购现场进行验证,在验证的基础上,对仪器进行改进和定型,生产了10台新型样机,并作了测试,根据使用情况和测试的结果起草了小麦硬度测定方法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全国粮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粮油储藏及流通技术工作组于2004年11月28日在江苏无锡,组织有关专家对小麦硬度测定方法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讨论。

编制小组对反馈意见进行了汇总,根据专家的意见,更改小麦硬度标准的名称为《小麦硬度测定——硬度指数法》和《小麦硬度测定仪技术条件及试验方法》,对《小麦硬度测定——硬度指数法》标准内容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和完善,形成了《小麦硬度测定——硬度指数法》标准送审稿。

五河县2007年小麦-3414-肥料效应

五河县2007年小麦-3414-肥料效应
(2)密度大者中下部叶片生育期稍短,留叶数少者中 上部叶片生育期稍短。可能因为密度、留叶数不同而导致 烟株生长的立体空间、田间通风透光条件等因素不同,近 而影响烟片生长成熟。
(3)综合中部烟叶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密度为1.2m ×0.4m的不同留叶数中,14片叶/株处理表现最好。密度 为1.2m×0.5m不同留叶数中18片叶/株处理表现最好。
表2不同处理闻小麦生育进程
处理出苗期播种期分蘖期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扬花期应熟期总生育 序号(月/日)(/1/日)(月/日)(g/E1)(g/1])(,q/E1)(,El/rt)(,El/11)(月/日)期(d)
2006年9月一2007年6月,在五河县头铺镇安淮村
邓传宝家承包地安排小麦“3414”试验,试验田地势平坦, 经度1170 49’45”,纬度33。03 7lO”,海拔为15.1m。前三年 小麦平均单产350kg,代表面积133.3hm2。 1材料和方法 1.1供试土壤试验设在邓传宝户的承包田内,一年二 熟,淤土,耕层厚度20cm左右,地下水位情况工1.Om左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目丘Sei.Bull.2006,14(11)
105
五河县2007年小麦“3414"肥料效应 田间试验报告
刘守步 (头铺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五河233300)
摘要:通过“3414”小麦肥效试验结果.得出最佳产量下氮磷、钾的施肥量为:N:lIkg/667m2,P205:6kg/667m2,K20:
表3产量比较
处理序号

667m2穗数 穗粒数
28.8 27.6
千粒重(g)
38
667m2理论产量(kg)302.1
667m2实产(kg)
256.7
2 29.2 27.9

临夏市冬小麦“3414”试验总结

临夏市冬小麦“3414”试验总结

临夏市冬小麦“3414”试验总结摘要:在临夏市冬小麦主产区罕镇进行了冬小麦3414试验,结果表明,氮素对产量影响最大,磷素次之,钾素最小:N最大施肥量10.86kg/667m2,P2O5最大施肥量8.94kg/667m2,K2O最大施肥量3.92kg/667m2,在此施肥水平下,预计产量水平为437.94kg;N最佳施肥量9.63kg/667m2,P2O5最佳施肥量7.98kg/667m2。

K2O最佳施肥量2.80kg/667m2,在此施肥水平下,预计产量水平为432.65kg。

关键词:临夏市;冬小麦;施肥量临夏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年平均气温7.70 ℃,平均无霜期156d,平均海拔1 917m,年平均降水量444.10mm,≥10 ℃积温2 330.20 ℃,属中温带气候区,内陆性气候特征显著。

冬小麦是该市种植的主要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在666.67hm2上下,近年来随着一批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产量有了较大提高,但在生产中仍存在施肥结构不合理、盲目性大等问题,产量不稳,生产效益难以进一步提高,2009年9月-2010年7月临夏市农技中心在临夏市冬小麦主产区罕镇进行了冬小麦3414试验,旨在通过田间试验,掌握临夏市冬小麦优化施肥量,达到合理施肥,提高产量,减少污染,提高效益的目的。

1供试材料及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地点:位于临夏市罕镇马家庄村马一社。

试验地土壤为川地黑麻土,地势平坦,形状整齐,土地肥力均匀;该试验点肥力中等,可代表临夏市冬小麦主产区罕镇的大部分地块。

试验品种:92474,由临洮县良种场提供。

试验肥料:氮肥:尿素,含氮量46%,由甘肃刘化集团生产。

磷肥:过磷酸钙,P2O5含量12%,由白银丰田肥业有限公司生产。

钾肥:硫酸钾,K2O含量50 %,由以色列生产。

1.2试验方法1.2.1试验设计:本试验采用3414试验完全实施方案,不设重复,小区面积30m2,小区间随机排列,小区间以田埂相隔,四周设保护行。

冬小麦轮选218号“3414”试验总结

冬小麦轮选218号“3414”试验总结

冬小麦轮选218号“3414”试验总结1试验目的本试验主要为获得小麦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技术,建立施肥指标体系;冬小麦“轮选218号”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

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

2试验方案2.1供试作物冬小麦,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轮选218号。

2.2供试肥料尿素(含N量46%),重过磷酸钙(含P2O546%),硫酸钾(含K2O33%)。

磷肥和钾肥全部作底肥,根据土壤类型氮肥的60%作基肥,40%分2次作追肥。

2.3试验设计试验设在良种场2大队3小队。

3因素4水平共14个处理、28个小区。

各处理随机排列,小区面积5 rex4 m=20m2,行距20cm,一个小区种26行,播种量20kg/667m2。

2.4田间管理该试验于2007年9月29日播种。

10月5日出苗,出苗后每个小区选3行1.1m范围进行定点全程跟踪调查记录;11月1日、4月11日、4月25日、5月19日、6月10日浇水;6月14日分小区进行单打单收。

3试验结果与分析3.1生育期施尿素多的处理4-处理11比施尿素少的处理12-处理13晚熟2d,比不施尿素的处理1-处理2晚熟4~5d。

3.2群体动态处理7与处理6在相同的N、K施用情况下。

前者较后者越冬率高12.7%,可见磷肥施用量直接影响小麦越冬率,多施磷肥小麦越冬成活率高。

3.3产量情况从室内考种表来看:处理10、处理7、处理6的单穗粒重比其他处理高。

分别为1.25g、1.29g、1.25g。

处理11单穗粒数也多比其他处理多31.6个。

处理11产量466.7kg/667m2,位居第一。

处理7的单穗粒数30.4个,比其他处理高,产量436.7kg/667m2,位居第二。

处理10产量433.3kg/667m2,位居第三。

因此适当使用钾肥,具有增产作用。

闻喜县冬小麦“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方案

闻喜县冬小麦“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方案

闻喜县冬小麦“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方案作者:李淑琴来源:《种子科技》 2016年第11期李淑琴(闻喜县农业委员会,山西闻喜 043800 )摘要:针对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以山西省闻喜县2008—2010年3年冬小麦所得的试验数据作为案例,并将“3414”试验所得的数据给土壤养分进行分级,而研究的对象则是三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建立施肥指标体系,探讨“3414”试验方案实施条件和不同的数学模型在肥料效应函数计算中的应用。

关键词:3414 ;冬小麦肥料;效应实验方案1 试验目的进行试验的最终目的是可以清楚地知道其土壤供肥能力、土壤养分校正系数、肥料利用率以及冬小麦养分吸收量等基础参数。

冬小麦在每个施肥单位进行的优化施肥数量、施肥的合适时期以及施肥所用的方法必须了如指掌。

针对冬小麦的特性,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施肥模式,为以后的肥料配置及分区提供一个有力的依据。

2 试验设计进行“3414”具体的实施方案,“3414”的具体含义是:“3”指氮、磷、钾因素;“4”指水平;“14”指进行处理。

而“4个水平”的具体含义则是:“0”水平指的是不给农作物施肥;“2”水平指的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施肥量;具体的施肥量公式: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这里所说的水平实指过量施肥的水平,具体的处理内容见表1。

3试验实施3.1 试验地点试验点按水、旱地条件,高、中、低肥力3个水平, 分别位于东镇镇东鲁村,河底镇上庄村、祁家庄村,以及郭家庄镇郭店村、裴社乡王赵村;桐城镇赵家庄村、东镇镇西干庆村、郭家庄镇沟西村、礼元镇槐林村、凹底镇东颜村、薛店镇薛店村、阳隅乡阳隅村、神柏乡神柏村、裴社乡大泽村和后宫乡刘古庄村。

3.2 试验选择的农作物在进行试验的时候,冬小麦品种的选择也是有一定要求的,需要是当地的主栽品种亦或者是可以大面积进行推广应用的品种。

3.3 施肥方式磷、钾肥全部和氮肥的2/3作底肥,1/3氮肥在冬小麦拔节期追施。

内黄县“3414”夏玉米肥料后效试验

内黄县“3414”夏玉米肥料后效试验

河南农业2018年第9期(上)怎样提高桑园产叶量多、产叶量高、对土地条件要求较高等特点,如果满足不了条件,很难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笔者认为,提高桑园产叶量可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栽植优良桑品种有了优良品种,即使不增加肥料和劳力也可获得较好的收成。

“农桑14”在河南省种植产叶量高、养蚕成绩好,可以大量种植。

二、选择良好的土壤桑树虽然是适应性强的植物,但是在结构差的土壤中种植,桑树的生长发育也不是很好。

桑树根深,需要有良好的表土和底土,最适合桑树生长的是沙质壤土和壤土。

因为沙质壤土含有80%左右的细沙粒,组织结构疏松,透气性好,含有机质较多,在水肥供应充足的条件下叶量达2000 kg。

低干密植桑,栽植距离高窄,单株发条数少,枝条长,生长旺盛,每667 m 2桑树发条6000~7000根,平均条长1.5 m 左右,每667 m 2产叶量在2000 kg 以上。

新发展的速成无干丰产桑园,桑树栽植密度1200株/667 m 2,留条数为6000根左右,平均单根条长2~2.3 m,枝条围度6~7 cm,每667 m 2产叶量可达3000 kg。

这种速成无干丰产桑园、优干中干桑园和低干密植桑园,主要原因是它具备了一个合理的空间结构,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光照和提高土地、肥料的利用率。

四、抓好桑园管理桑园管理要抓好“管”“肥”“水”三个环节。

“管”就是桑园田间管的30%。

“水”是桑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湖桑的含水率在60%以上,其中,桑叶的含水率为70%~75%,桑条含水率为58%~61%,桑根含水率为40.3%~42.8%。

成林桑园每生产0.5 kg 鲜桑叶,就要耗水50~75 kg。

适时灌溉的桑园比自然降雨的桑园春叶增长8%~12%,秋叶增长10%~30%。

如果合理增加桑园的施肥量,适时灌水,那么桑叶增产效果就会更大。

为保证桑树的正常生长,桑园浇水的要求是:春季土层不旱,夏秋季满墒。

具体作法是:春季于桑树发芽前,需要给桑园灌溉1次水;于稚蚕期、壮蚕期各灌1次水,夏伐后,如果天旱就应及时灌水;夏秋季节如果连续7~12 d 不下雨就需要进行灌溉。

2006~2007年度寿县小麦“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报告

2006~2007年度寿县小麦“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报告

2006~2007年度寿县小麦“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报告摘要通过“3414”归纳最优设计原理设置的小麦肥效试验结果,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数学模型得出理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

综合分析不同推荐施肥方法的推荐施肥量,结合寿县农业生产实际,氮磷钾建议推荐量:黄白土田分别为217.5kg/hm2、82.5kg/hm2、180.0kg/hm2,黄淤土分别为240.0kg/hm2、90.0kg/hm2、0kg/hm2。

关键词小麦;3414肥效试验;施肥模型;推荐施肥量;安徽寿县;2006~2007年本试验按照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技术规范”和“安徽省‘3414’肥效田间试验总体方案”要求,2006年安排在寿县进行小麦“3414”肥效试验,通过田间试验,进一步研究当地小麦的最佳施肥量,以及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为科学指导施肥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土壤2006年10月在我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区8个乡镇和2个农场安排“3414”小麦肥效试验。

试验地分别设在项目区双桥镇、涧沟镇、丰庄镇、正阳关镇、寿春镇、窑口乡、堰口镇等8个乡镇及寿西湖农场、正阳关农场,是我县主要土壤类型——黄白土田、黄淤土,除寿西湖农场、正阳关农场外,其他为麦稻轮作一年两熟制。

选择在当地有代表性的田块进行试验。

土样样品检测结果(平均)为:pH值6.4,有机质18.22g/kg,速效氮44.6mg/kg,有效磷15.89mg/ kg,速效钾83.86mg/kg。

1.2供试肥料氮肥为安庆产尿素,含氮46%;磷肥为铜陵产过磷酸钙,五氧化二磷含量12%;钾肥为俄罗斯产氯化钾,含氧化钾60%。

1.3供试作物偃展4110、扬辐麦2号、冀农142、豫麦63、泛麦5号等为我县大面积种植或拟推广品种,常年产量5 250kg/hm2。

1.4试验方案本试验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试验因素及水平编码见表1。

小区面积为30m2,共设14个不同处理。

宿迁市沙土地区小麦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总结

宿迁市沙土地区小麦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总结

·65·试 验 研 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年第10期摘要:研究配方施肥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影响,以及施用氮磷钾肥的肥料效应,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 “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的方法设置了小麦肥效试验,并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各配方施肥处理小麦的各农艺性状和产量均有所提高;用二次回归分析,得出每亩最佳施肥量为纯N:15.2kg/亩,P 2O 5:4.6kg/亩,K 2O:4.6kg/亩,最佳产量499.4 kg/亩。

关键词:小麦;“3414”试验;肥料效应宿迁市地处江苏省北部,耕地面积656.91万亩,其中沙土面积为164.76万亩,占耕地面积25.08%,耕作制度以稻—麦轮作为主。

为了获得宿迁市沙土地区小麦的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探索沙土地区小麦主体品种最佳氮磷钾肥料效应函数模型,建立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宿迁市土肥站于2010、2011、2012年在沙土地区选择中等以上肥力水平9个乡镇分别安排了 3个 3414 进行异地重复试验,旨在研究最佳的氮、磷、钾配比方案,为大面积指导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土壤及试验点情况各试验点耕层养分情况(表1)。

1.2 供试肥料与作物品种氮肥为郯城产尿素(46%),磷肥为地产过磷酸钙(12%),钾肥为俄罗斯产氯化钾(60%);供试作物为本地主体品种:淮麦20。

1.3 试验设计试验设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4个水平分别为:2水平为当地最佳施肥量,0水平为不施肥,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

本试验2水平氮(N )为16k g /667m 2,2水平磷(P 2O 5)4kg/667m 2,2水平钾(K 2O)6kg/667m 2,氮肥运筹: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6:4,其中基肥与分蘖肥比例为8:2,穗肥在倒3叶、倒2叶期施用,磷钾一次作基肥施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P

N K
术术
P K


术术

术术

术术
详见 表 1 。 1 在 该试验 中,选用 处理 2 7 1 、1 ~ 、 1 可 求 得 在 以 2,
2试验数据
各 处理 原土样 分析 结果, 详见 表 4,考 种数 据详见 表
5, 各 小 区 取 样 方 单 打 计 产 数 据 详 见 表 6。
种 植 小 麦 品种 为 西 农 9 9 7 ,播 量 1 k / 6 . m 2 0 3 g 6 6 7 0 6
年l 0月 l 2日播 种,2 0 年 6月 1日取样考种 、收割测产 , 07
全生育期2 4 。 3 d 整个生育期 内按该品种 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进
行 管理 。试 验 所 用肥 料 有 尿 素 (6 ) 过 磷 酸钙 (6 ) 4% 、 1% 、氯
二 次 效 应 方 程 的拟 合 外 ,还 可 分 别 进 行 氮 、 磷 、钾 中 任 意 二 元 或 一 元 效 应 方 程 的 拟 合 。 例 如 :进 行 氮 、磷 二 元 效 应
各水 平肥料用 量见表 3。( 3)种 植前取 基础土样 分析 ,成 熟期各处 理分别取土样分析 。收获时每个 小区取整株样 l 0
l 、2、4、8和 6,可求 得土壤 养分供 应量 、作 物吸收养
分量 、土 壤养 分丰 缺指 标 等参 数 。 1 3 试 验 方 法 。 ( ) 小 区 面 积 : 8 × 3 = m 。 ( . 1 m 2 2) m 4
方案处理见表 2 。该试验仅设置 3次重复,共 4 2个小区。 该方案 除了可 应用 l 处理,进行氮 、磷 、钾三 元 4个
各 处理 施 合 时 , 可 选 用 处 理 2、 7、 ll l 、 可 求 得 在 2, 以 K 水 平为基础 的氮、磷 二元二 次肥料效应 方程 。 2 此 外 ,通 过 处 理 l,可 以 获 得 基 础 地 力 产 量 , 即 空 白
1 2 试验方 案。试验采用 “ 4 4 . 3 l ”方案设计 ,即氮 、磷、
K 水平 为基础 的氮 、磷 二元二 次肥料 效应方程 : 2
表 1 5 回归方 程系数及 相关性
3产量结果 的统计与分析
3 1 三 元二 次肥 料效应的拟合 。该试验实施 的是 “ 4 4 . 31” 完全 实施方案 ,因此 可根据各 处理 的施 肥量与产 量之 间的 关系采用三元 二次肥料 效应模 型进行拟 合 。各 处理施肥 量 及产量结果见表 7 。运用相 关分析软件, 表 7 对 中的数据进行
钾 3个 因素 、 4个 水 平 、 l 处 理 。4个 水 平 的 含 义 :0 4个 水 平 指 不施 肥 ,2水 平指 本 地最 佳 施 肥量 , l 平 = 水 2水平 × 05 . ,3水平 = 2水 平 × 1 5 ( . 该水 平 为过 量施 肥水 平 ) 。具 体
区产 量 。 通 过 缺 肥 区 即 “ l 3 4”完 全 实 施 方 案 中 的 处 理 4
维普资讯
安徽农 学通报 ,n u . c. u1 0 81 (2 A hi A SiB l2 0 ,40 ) .
6 7
2 7年鲁 山县冬 小麦 “ 1 0 0 3 4"试验 结 果初报 4
李 明远 王 留欣
( 河南鲁 山县农业 局 ,河南鲁 山 46 00) 3 7
株 考 种 。 并 取 l 测 产 。( z m 4) 土 样 的 化 验 分 析 全 部 采 用
本转 化成果研发 的土壤养 分快速测 定法 。
表8
回 归方 程 系数 及相 关 性
维普资讯
安徽农学通报 , n u ^ r. c. u1 0 81 (2 A h i gi SiB l2 0 ,40 ) .
摘 要 :“ 1 ”方案设 计 ,吸 收 了回 归最 优设 计处理 少 、效率 高的优 点 ,是 目前 国内外广 泛应用 的肥料 效应 3 44 田间试 验方 案 。该 试验 的 目的是 通 过田 间试 验 ,摸清鲁 山县 潮褐 土土壤 养分校 正 系数 、土壤 供肥 能 力和肥料 利
用 率等基本 参数 ,最终 确定速 测丰缺指 标 ,构建 作物施 肥模 型 ,为施肥 分 区和肥 料 配方设计 提供依 据 。要 达 到
化钾 (0 ) 6% 。
收稿 日期 :2 0 一 1 O 0 8 O一 7
维普资讯
6 8
安 徽 农 学 通 报 , n u gi SiB l2 0 ,40 ) A h i r. c. u1 0 81 (2 A .
表6
测 产数据 表
裘7
表91 - 回 归方 程 显 著 性 测验 表 1 4 最大及最佳施肥量
6 9
k / 6 m g 6 6 72
3 2 二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 的拟合 .
3 2 1 、P二元二次肥料效应 函数 回归方程系数及相关性 。 . . N
B0
术术






1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试验地点位于鲁 山县张店乡王瓜营村 ,地势平 . 坦 ,属 于 中低 产 田 ,排灌 方 便 。土 壤类 型 为潮 褐 土 ,质
地 为 轻 壤 , 基 础 地 力 见 表 1。
袭1 供试 土壤 基础 地 力
表3
“ 44 3 1 ”试 验 各 水 平 施 肥 量 (g 6 6 7 2 k / 6 . m)
上述 目的需经 过多年 不同地块 的田间试验 。该文 仅对 2 0 年冬 小麦 的田 间试验 所得数据 进行 统计分析 ,确定推 7 0
荐施肥 参数 。
关键词 :“ 4 3 1 ”肥料试验 ;土壤 养分;丰缺指标 ;校正 系 ;鲁 山县 4 数
中图 分 类号 S 4 3 1— 3 文 献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 0- 7 1( 08)0 — 6 — 5 773 20 0 2 0 7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