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真题专项解析—转基因生物,从基因工程中溯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生物真题专项解析—转基因生物,从基因工程中溯源
考向一基因工程
【母题来源】2022年全国乙卷
【母题题文】(2022·全国·高考真题)新冠疫情出现后,病毒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检测新冠病毒RNA(核酸检测)可以采取RT-PCR法。
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先以病毒RNA为模板合成cDNA,这一过程需要的酶是______,再通过PCR技术扩增相应的DNA片段。
根据检测结果判断被检测者是否感染新冠病毒。
(2)为了确保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准确性,在设计PCR引物时必须依据新冠病毒RNA 中的______来进行。
PCR过程每次循环分为3步,其中温度最低的一步是______。
(3)某人同时进行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检测体内是否有新冠病毒抗体),若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而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说明______(答出1种情况即可);若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说明______。
(4)常见的病毒疫苗有灭活疫苗、蛋白疫苗和重组疫苗等。
已知某种病毒的特异性蛋白S(具有抗原性)的编码序列(目的基因)。
为了制备蛋白疫苗,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大量蛋白S。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流程是______。
[答案](1)逆转录酶##反转录酶
(2) 特异性核苷酸序列退火##复性
(3) 曾感染新冠病毒,已康复已感染新冠病毒,是患者
(4)获取S蛋白基因→构建S蛋白基因与运载体的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检测受体能否产生S蛋白)
【试题解析】
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
(1)分析题意可知,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RT-PCR法需要先得到cDNA,由RNA 到DNA的过程属于逆转录过程,逆转录过程需要的酶是逆转录酶(反转录酶)。
(2)PCR过程需要加入引物,设计引物时应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在该过程中为了确保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准确性,在设计PCR引物时必须依据新冠病毒RNA中的特异性核苷酸序列来进行;PCR过程每次循环分为3步,分别为变性(90-95℃)、复性(55-60℃)、延伸(70-75℃),故其中温度最低的一步是复性(或退火)。
(3)某人同时进行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若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而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说明该个体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将病毒消灭,则核酸检测为阴性,但由于抗体有一定的时效性,能在体内存在一段时间,故抗体检测为阳性;若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说明该个体体内仍含有病毒的核酸,机体仍进行特异性免疫过程,能产生抗体,则说明该人已经感染新冠病毒,为患者。
(4)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流程是:获取目的基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工程的核心)→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结合题意,本基因工程的目的是获得大量的S蛋白,故具体流程为:获取S蛋白基因→构建S蛋白基因与运载体的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检测受体能否产生S蛋白)。
【命题意图】本部分内容以选考的形式出现,2道选考题,考生任选1道做答,对试题能力的考查主要是识记和理解,难度不大。
考查的重点知识为基因工程的3种基本工具、特别要熟悉基因工程的操作流程。
其中的PCR技术是最近几年的热门考点。
一般以生产生活中的实例(新冠肺炎核酸检测)作为依托载体,利用多种工程共同解决生产生活实际的类型比较常见。
【命题方向】在对选修3的考查中,基因工程是三个工程中最重要考点,考查的内容为: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基因工程的操作流程。
涉及目的基因的获取(主要是PCR),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以及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也会偶尔考查后面的蛋白质工程。
展望2023年高考生物试题呈现会结合科技前沿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也可能结合后面
的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一起。
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为主。
【得分要点】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基因工程的概念:指按照人类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类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外源基因在受体表达的原因三点:DNA结构相同;中心法则;密码子)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分子手术刀”
(1)来源及化学本质: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原核生物中的限制酶:没有切割为点或者有切割位点但是被保护起来了甲基化)
(2)功能:催化DNA中特定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3)作用特点:特异性,即限制酶可识别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的位点。
(回文序列)
(4)结果:产生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如图所示)。
(命名:生物属名的头一个字母与种名的头两个字母什么型菌的第几个限制酶)
3.DNA连接酶——“分子缝合针”
(1)种类:E.coli DNA连接酶和T4 DNA连接酶。
(2)作用:将双链DNA片段缝合起来,恢复被限制酶切开的两个核苷酸间的磷酸二酯键。
E·coli DNA连接酶只能连接黏性末端;T4DNA连接酶能连接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4.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分子运输车”
(1)类型⎩⎨⎧(1)最常用载体:质粒(2)其他载体: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2)具备条件:①能在宿主细胞内稳定保存并大量复制;②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的切割位点,以便于与外源基因连接;③具有标记基因,用于重组DNA 的检测和鉴定;
(3)特点:可以在细胞中进行自我复制或整合到染色体DNA 上随染色体DNA 进行同步复制。
(1)所有的运载体都具有容易侵入受体细胞的特点,并且能够复制。
(2)天然质粒必须经过人工改造后才能作为载体。
(3)基因工程中的载体与细胞膜上参与物质运输的载体不同。
基因工程中的载体通常是质粒,还有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等,其本质是DNA ,能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内;细胞膜上的载体是蛋白质,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
5.限制酶、DNA 连接酶、DNA 聚合酶等相关酶的分析比较 名称 作用部位 作用底物 形成产物
限制酶 磷酸二酯键 DNA 分子
带黏性末端或平末
端的DNA 片段
DNA 连接酶
磷酸二酯键 DNA 片段 重组DNA 分子 DNA 聚合酶
磷酸二酯键 脱氧核苷酸 子代DNA 分子 热稳定DNA 聚合
酶
磷酸二酯键
脱氧核苷酸 子代DNA 分子 DNA(水解)酶 磷酸二酯键
DNA 分子 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解旋酶
碱基对间的
氢键
DNA 分子 脱氧核苷酸长链 RNA 聚合酶
磷酸二酯键 核糖核苷酸 单链RNA 分子 1.目的基因的获取
(1)目的基因:主要指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与生物抗逆性相关、与优良品质相关、与生物
药物和保健品相关、与毒物降解相关),也可以是具有调控作用的因子。
(2)获取方法:直接分离,从自然界中已有的物种中分离出来,如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文库类型cDNA文库基因组文库
文库大小小大
基因中启动子无有
基因多少某种生物的部分基因某种生物的全部基因物种之间的基因交流可以部分基因可以
基因文库的构建过程
说明基因文库的组建过程就包含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
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缺点是工作量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①化学合成法:已知核苷酸序列的较小基因,直接利用DNA合成仪用化学方法合成,不需要模板。
②反转录法:从供体细胞中分离出mRNA单链DNA合成目的基因。
(3)利用PCR技术扩增
PCR的反应过程及结果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工程的核心
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一般构建过程
受体细胞有植物、动物、微生物之分,以及目的基因
导入受体的方法不同,表达载体的构建也会有所差别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1)转化: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其遗传特性的过程。
(2)常用的转化方法及其过程
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微生物细胞
常用方法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花显微注射感受态细胞法(用Ca2
粉管通道法技术+处理)
受体细胞受精卵、体细胞受精卵原核细胞
①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
植物分类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单子叶植物转基因抗虫棉花
常用方法
农杆菌转化法(导入植物
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 基因枪法
花粉管通道法
转化过程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
的T—DNA上→导入农杆
菌→植物伤口分泌酚类化
合物吸引农杆菌侵染植物
细胞→Ti质粒的T-DNA
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
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
上→表达。
这种方法比较
经济和有效,迄今为止,
约80%的转基因植物都是
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
基因枪法基因枪法(particle
gun)又称微弹表击法,是
利用压缩气体产生的动力,
将包裹在金属颗粒表面的
表达载体DNA打入受体细
胞中,使目的基因与其整合
并表达的方法。
常用的金属
颗粒有钨粉粒子和金粉粒
子。
这是单子叶植物中常用
的一种基因转化方法,但是
成本较高。
是我国科学家独创
的一种方法。
花粉管
通道法就是在植物
受粉后,花粉形成的
花粉管还未愈合前,
剪去柱头;然后,滴
加DNA(含目的基
因)使目的基因借助
花粉管通道进入受
体细胞。
花粉管通道
法是一种十分简便
经济的方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5.基因工程的应用
(1)植物基因工程技术主要用于提高农作物的抗逆能力(如抗除草剂、抗虫、抗病、抗干旱和抗盐碱等),以及改良农作物的品质和利用植物生产药物等方面。
(2)动物基因工程用于提高动物生长速度、改善畜产品的品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用转基因动物作器官移植的供体。
科学家将药用蛋白基因与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通过显微注射等方法,导入哺乳动物的受精卵中,然后,将受精卵送入母体内,使其生长发育成转基因动物。
转基因动物进入泌乳期后,可以通过分泌的乳汁来生产所需要的药品,因而称为乳腺生物反应器或乳房生物反应器。
目前,科学家已在牛和山羊等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中表达出了抗凝血酶、血清白蛋白、生长激素和α-抗胰蛋白酶等重要医药产品。
(3)基因工程药物:构建转基因工程菌,通过发酵获得。
(胰岛素、干扰素)
(4)基因治疗:把正常的外源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作用。
(并非全身细胞,而只是某些功能细胞中)
6.蛋白质工程
(1)概念: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是包含多学科的综合科技工程领域。
(2)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预期的蛋白质功能→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出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
高考真题汇总及解析
1.(2022·湖北·模拟预测)研究员利用PCR技术扩增X基因。
两种引物及其与模板链的结合位置如下图甲所示。
经4轮循环后产物中有5种不同的DNA分子,如下图乙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DNA连接酶才能完成PCR过程
B.一次加入30轮所需的引物1和引物2会干扰PCR进行
C.第⑤种DNA分子最早出现在第三轮复制后,只有一个⑤
D.经四轮复制产生的第⑤种DNA分子共有8个
[答案]D.[解析]A、PCR过程不需要DNA连接酶,A错误;B、一次加入30轮引物,此题为扩增X基因片段,故不会受到干扰正常过程,B错误;C、第⑤种DNA分子最早出现在第三轮复制后,有两个⑤,C错误;D、X基因第四次复制得到16个、五种DNA分子:①复制得①和③,②复制得②和④,2个③复制得2个③和2个⑤,2个④复制得2个④和2个⑤,2个⑤复制得4个⑤,故经四轮复制可产生8个⑤片段DNA分子,D正确。
故选D。
2.(2022·辽宁·模拟预测)T4溶菌酶来源于T4噬菌体,是重要的工业用酶。
科学家通过一定技术使T4溶菌酶的第3位异亮氨酸变为半胱氨酸(异亮氨酸的密码子是AUU、AUC、AUA,半胱氨酸的密码子是UGU、UGC),于是在该半胱氨酸与第97位的半胱氨酸之间形成一个二硫键,从而使T4溶菌酶的耐热性得到了提高。
对上述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对T4溶菌酶的改造属于蛋白质工程的范畴
B.上述过程通过直接改造T4溶菌酶mRNA上的2个碱基实现
C.参与新的T4溶菌酶合成的tRNA种类可能不变
D.改造后的T4溶菌酶肽键数不变,二硫键的作用类似于DNA中的氢键
[答案]B.[解析]A、对蛋白质分子的设计和改造是通过蛋白质工程来实现的,故对T4溶菌酶的改造属于蛋白质工程的范畴,A正确;B、蛋白质工程直接改造的对象为基因,B
错误;C、改造前组成T4溶菌酶的氨基酸中就含有半胱氨酸,改造后组成T4溶菌酶的氨基酸中也可能仍含有异亮氨酸,因此参与其合成的tRNA种类可能不变,C正确;D、改造后的T4溶菌酶替换了一个氨基酸,氨基酸总数不变,且发生替换的两个氨基酸R基上都不含羧基或氨基,所以肽键数不变,二硫键使T4溶菌酶的耐热性提高;DNA分子中氢键越多,热稳定性越强,二者作用类似,D正确。
故选B。
3.(2022·辽宁·模拟预测)引物是一小段能与DNA母链上一段碱基序列互补配对的短单链核酸。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引物的基本骨架由“磷酸—脱氧核糖”与“碱基”交替排列构成
B.引物5'端为游离的磷酸基团
C.引物与DNA母链3'端碱基序列互补配对
D.若DNA多起点复制,则该过程需要多种引物的参与
[答案]A.[解析]A、引物是一小段能与DNA母链上一段碱基序列互补配对的短单链核酸,可能是DNA片段或RNA片段,其基本骨架由磷酸和脱氧核糖(或核糖)交替排列构成,A错误;B、核酸单链5'端均为游离的磷酸基团,B正确;C、碱基序列互补配对的两条链遵循反向平行的原则,DNA单链延伸的方向为5'→3',所以引物与DNA母链3'端互补,C 正确;D、引物作为子链的5'端片段,若DNA多起点复制,则子链有多个起始位点,可能需要多种引物,D正确。
故选A。
4.(2022·湖北武汉·模拟预测)在研究拟南芥Q基因的功能,获得了该基因T-DNA突变体,该突变体和野生型相比,对重金属镉(Cd)胁迫抗性明显增加。
T-DNA中含有植物生长素合成酶基因和细胞分裂素合成酶基因,它们的表达与否能影响相应植物激素含量,进而调节肿瘤组织生长和分化。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Ti质粒的T-DNA整合到植物染色体DNA上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B.该基因有可能编码一个根细胞膜的Cd2+吸收转运载体蛋白质
C.可利用T-DNA的特性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中
D.可检测拟南芥肿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情况初步判断T-DNA是否转移
[答案]B.[解析]A、T质粒的T-DNA整合到植物染色体DNA上的过程发生基因重新组
合,使得植物细胞具有T-DNA上的基因,该变异属于基因重组,A正确;B、与野生型相
比,含该基因的突变体对重金属镉(Cd)胁迫抗性明显增加,说明突变体根细胞膜对Cd2+吸收减少,说明该基因编码的不是Cd2+吸收转运载体蛋白质,B错误;C、T-DNA又称为“可转移的DNA”,能转移到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中,可利用T-DNA这一特性完成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中,C正确;D、T-DNA中含有植物生长素合成酶基因和细胞分裂素合成酶基因,含有T-DNA的拟南芥能表达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因此可检测拟南芥肿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情况初步判断T-DNA是否转移,D正确。
故选B。
5.(2022·江苏·高邮市第一中学模拟预测)将含有基因修饰系统的T-DNA(一段双链DNA序列)插入到水稻细胞M的某条染色体上,在该修饰系统的作用下,一个DNA分子单链上的一个C脱去氨基变为U,该脱氨基过程在细胞M中只发生一次。
利用培养技术将细胞M培
育成植株N。
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N的每一个细胞中都含有T-DNA
B.N自交,子一代中含T-DNA的植株占3/4
C.M经3次有丝分裂后,含T-DNA且脱氨基位点为A-T的细胞占1/2
D.含有基因修饰系统的T-DNA可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修饰基因转入水稻细胞
[答案]C.[解析]A、N是由M细胞利用培养技术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没有DNA的丢失,由于T-DNA 插入到水稻细胞M 的某条染色体上,所以M细胞含有T-DNA,因此N 的每一个细胞中都含有T-DNA,A正确;B、N植株的一条染色体中含有T-DNA,可以记为A,因此N植株关于是否含有T-DNA的基因型记为A、a,如果自交,则子代中相关的基因型为AA∶Aa∶aa=1∶2∶1,有3/4的植株含T-DNA ,B正确;C、如果M 经 3 次有丝分裂后,形成子细胞有8个,由于M细胞DNA 分子单链上的一个C 脱去氨基变为U,所以是G和U配对,所以复制三次后,有4个细胞脱氨基位点为C-G,3个细胞脱氨基位点为A-T,1个细胞脱氨基位点为U-A,因此含T-DNA 且脱氨基位点为A-T 的细胞占3/8,C错误;D、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利用农杆菌DNA上的T—DNA将修饰基因转入水稻细胞,D正确。
故选C。
6.(2022·北京·杨镇第一中学模拟预测)获得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的技术流程如下图。
相关叙
述正确的是()
A.玉米DNA聚合酶可识别报告基因启动子
B.将A自交可得到抗除草剂玉米纯合子
C.需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筛选愈伤组织
D.转化愈伤组织时需用氯化钙处理愈伤组织
[答案]B.[解析]A、玉米RNA聚合酶可识别报告基因启动子,A错误;B、除草剂抗性基因会插入到玉米的染色体DNA上,将A自交可得到抗除草剂玉米纯合子,B正确;C、四环素是抗生素,对真核细胞一般不起作用,C错误;D、细菌才需要氯化钙处理,D错误。
故选B。
7.(2022·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模拟预测)细菌抵御噬菌体的机理如下图所示:当某些细菌第一次被特定的噬菌体感染后,细菌Cas2基因开始表达出Cas2(一种限制酶),Cas2 会随机低效切断入侵的噬菌体DNA,并将切下的DNA片段插入CRISPR位点。
当再次遭到同种噬菌体入侵时,细菌转录产生的crRNA便会将另一种限制酶(如Cas9)准确带到入侵者DNA 处,并将之切断。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Cas2切下1个DNA片段的过程中,需破坏4个磷酸二酯键
B.Cas9借助crRNA识别外来噬菌体身份最可能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来实现
C.切下的DNA片段插入CRISPR位点后,会随着细菌DNA的复制而复制
D.上图中crRNA的模板链最初来源于噬菌体DNA,其翻译的产物是Cas9
[答案]D.[解析]A、Cas2切下1个DNA片段的过程中,需要切割DNA片段的两侧,而DNA是双链结构,共破坏4个磷酸二酯键,A正确;B、由图可知:当细菌再次遭遇同种噬菌体时,由CRISPR位点转录产生的crRNA便会将另一种核酸内切酶准确带到入侵者DNA处,涉及RNA与DNA的结合,与mRNA与DNA模板链的结合的机理类似,利用的是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B正确;C、切下的DNA片段插入CRISPR位点,相当于基因重组,会随着细菌DNA 的复制而复制,C正确;D、对比两图可知,crRNA是由切下的噬菌体DNA片段插入CRISPR位点后转录形成的,其模板链最初来源于噬菌体DNA,但其翻译产物不是Cas9,Cas9是由细菌基因组中Cas9基因转录翻译形成的,D错误。
故选D。
8.(2022·广东·深圳市光明区高级中学模拟预测)2019年年底,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高泽霞教授团队从斑马鱼身上发现了对调控鱼刺生长起主要作用的主效基因。
目前,高泽霞团队和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团队已经通过实验获得了第一代杂合体(F0)的少刺鱼,它们生长良好,形态正常,习性和普通有刺鱼没有差异。
培育“无刺鱼”的过程中,筛选控制“鱼刺”
生长的候选基因,其流程为:从成体鱼身上挑出每一根“鱼刺”→剔除结缔组织→提取m RNA→获得在鱼刺中表达的DNA片段→测出DNA片段的序列→数据库比对找到对应的基因。
假设基因敲除的斑马鱼均能正常生长、发育、繁殖。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筛选控制“鱼刺”生长的候选基因流程中要用到PCR技术
B.科研人员要想获得第一代杂合体(F0)的少刺鱼,需找到主效基因进行基因敲除
C.科研人员获得第一代杂合体(F0)的少刺鱼可以证明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D.若研究中开始只得到了一条F0,要想通过杂交得到稳定遗传的无刺鱼,最快只需繁育一代
[答案]D.[解析]A、培育“无刺鱼”的过程中,需要筛选控制“鱼刺”生长的候选基因,其流程为:从成体鱼身上挑出每一根“鱼刺”→剔除结缔组织→提取mRNA→经逆转录和PCR 技术过程得到在鱼刺中表达的DNA 片段→测出DNA 片段的序列→数据库比对找
到对应的基因,A 正确;B、科研人员在筛选出“鱼刺”生长的候选基因后,通过比较和检测,找到主效基因进行基因敲除,B 正确;C、敲除表达鱼刺的主效基因可以获得无刺鱼,说明
了基因控制性状的表达,C 正确;D、若研究中开始只得到了一条F0 ,要想通过杂交得到稳定遗传的无刺鱼,需要先将F0与正常的异性斑马鱼交配,再让子代雌雄鱼相互交配才能得到纯合的基因敲除无刺鱼,即需要繁育两代才能获得无刺鱼,D 错误。
故选D。
9.(2022·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模拟预测)为了获得抗蚜虫棉花新品种,研究人员将雪花莲凝集素基因(GNA)和尾穗苋凝集素基因(ACA)与载体(pBI121)结合,然后导入棉花细胞。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限制酶BsaBI和DNA连接酶处理两种基因可获得GNA-ACA融合基因
B.与只用KpnI相比,KpnI和XhoI处理融合基因和载体可保证基因转录方向正确C.在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能存活的植物细胞即为成功转入目的基因的细胞
D.用PCR技术可检测GNA和ACA基因是否导入棉花细胞中
[答案]C.[解析]A、由图可知,GNA、ACA都含有限制酶BsaB I的酶切位点,故用限制酶BsaB I和DNA连接酶处理两种基因可获得GNA-ACA融合基因,A正确;B、图中质粒与ACA-GNA上都含有Kpn I和Xho I的酶切位点,与只用Kpn I相比,Kpn I和Xho I 处理融合基因和载体可保证基因转录方向正确,避免反向连接,B正确;C、在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能存活的植物细胞为成功转入目的基因的细胞或含有普通质粒的细胞,C错误;
D、PCR技术可用于基因探针的制备,可用来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即用PCR 技术可检测GNA和ACA基因是否导入棉花细胞中,D正确。
故选C。
10.(2022·湖北·黄冈中学二模)大肠杆菌经溶菌酶和洗涤剂处理后,拟核DNA就会缠绕在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