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下语文 基础达标27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一、积累运用——试一试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伊.始(yī) 堕.落(zhuì) 葬.礼(zànɡ)
B.跻.身(jī) 卷帙.(yì) 精湛.(zhàn)
C.沉默.(mù) 醒豁.(huò) 谦恭.(ɡōnɡ)
D.厌腻.(nì) 晦涩.(sè) 焕.发(huàn)
2.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炉火纯青血气方钢迫不急待焦燥不安挑拨离间
叹为观止离经叛道拍案而起洗耳共听下车伊始
3.选词填空。

(1)我们大家都喜欢他,因为他给我们带来健康的_________(信息气息)。

(2)《羊脂球》这杰作,这满含柔情、讥嘲和勇气的______________(完美无缺巧妙绝伦)的作品,爆响了。

(3)是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做无懈可击的_______(完美精美)的典
范、_____
(永远流传交口相传)的寓言或者故事呢?
4.指出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1)谁敢说获得不朽的不更可能是一篇三百行的小说,是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做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交口相传的寓言或者故事呢? ( )
(2)多么清澈的美的源泉,我愿看到每一代人都在这清泉中开怀畅饮! ( )
(3)这就是莫泊桑光荣之所在,而且是更牢靠、最坚实的光荣。

( )
(4)正如人们终归还是吃那使他获得营养而又永不会使他厌腻的日常必吃的面包。

( )
5.《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一文的体裁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国作家左拉。

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

6.左拉为什么说“请允许我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讲话,作为战友、兄长、朋友,而不是作为同行向吉·德·莫泊桑致以崇高的敬意”呢?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7.为什么说这是“更牢靠、最坚实的光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一位贵族夫人傲慢地对法国作家莫泊桑说:“你的小说没什么了不起,不过说真的,你的胡子倒十分好看,你为什么要留这么个大胡子呢?”
莫泊桑淡淡地回答:“至少能给那些对文学一窍不通的人一个赞美我的东西。


(1)结合情境,说说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从这个故事可见莫泊桑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二、精彩段落——品一品
阅读“《羊脂球》这杰作……”至“日常必吃的面包”,回答9~13题。

9.概括上述两段文字所写的主要内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0.简要说出莫泊桑的作品具有哪些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1.“我们为此感到莫大的愉快”一句中的“此”指的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2.选段第一段中作者是怎样评价《羊脂球》这部作品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3.选段第二段在评价莫泊桑作品时运用了哪些手法?请列举一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三、类文阅读——做一做
阅读下文,回答14~17题。

在老舍墓前的沉思
我伫立在刚建成的老舍墓前,心思沉重。

这是老舍、胡絜青夫妇的合墓,但来得太迟了。

这本身即意味深长。

8月23日是移葬的正日子。

4年前,胡先生安然逝去,记得在和平里医院我是最早进入病房见到她进入天国面容的人。

现在十时未到,墓前墓后已经围满了捧着
花篮、花束,甚至是虔诚地只拈着一枝花的人,大家前来与自己挚爱的作家做最后的告别。

墓地很有特色。

大理石墓面的左下角为老舍浮雕铜像。

没有高大的墓碑,却有曲尺形的一溜短墙。

一面墙上写着两人的生卒年份,唯老舍的卒年用了个有千钧重量的“死”字,不是卒于何年何日,而是死于何年何日。

另一面墙上采用了老舍生前给自己拟好的墓志铭式的话:一个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这句话真让我们如见其人了。

舒乙代表家属在向老舍的骨灰盒作告别式。

这是扯人心肺的时刻,因为谁都知道老舍的骨灰盒里没有骨灰。

我站得很近,看得见舒乙在往里面放置什么。

先放了一支毛笔。

很旧了,笔毛一根根扎撒开,没有收拢的样子。

这当是老舍生前的遗物,极普通平常不值钱的笔,却用它写过多少绝响一般的文章。

他自称是个“写家”,抗战时期主持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团结各派文人,辛苦勤勉,把“小卒”做到了底,还能写出《四世同堂》这样的皇皇巨作来。

我多次参观过未经修缮的老舍故居即灯市口的“丹柿小院”,见过那间与正房相通的小小工作厢房,朴素到不能再朴素,却使他成为作家中少有的“劳模”,成为“人民艺术家”。

现在放的是一罐香片茶叶。

一辈子喝香片的,生为北京人瑞,死亦北京鬼雄。

老舍爱北京,写北京,已经融入到他的血液之中。

他是北京的叙述者、代言人,而且越是离开这个出生地,就越是思念得紧,
描摹得好。

所以他在英国在山东在重庆北碚,想的是积水潭的湖水和湖面上飞来飞去的绿蜻蜓。

最终结束在与积水潭相去不远的太平湖上,似冥冥中有所指引。

这时舒乙拿起了一块布片,显得无法经受它的生命之重。

这是蒙难那日留下的历史记忆?老舍之死是个永远的谜团,连太平湖畔民间自发竖立的死难地点碑也没有留下踪影。

满盒子的颜色更好看了,亲属们正上前将一朵朵的干菊花投进去。

霎时便铺满了五彩缤纷。

这是老舍生前喜欢的花,像他的为人:干爽,温和,讲礼,从容宽大、机敏合群之中也有一点独立狷介,香味持久。

骨灰盒庄重地移入墓穴。

金子一般沉甸甸的,承载了贵重无比的文化思绪、历史记忆和民族灵魂。

你与北京的土地终于如你所愿地融为一体,北京从此多了一片万众景仰的名胜之地。

(选自2011年07月23日如雪生活网) 14.老舍生前拟的墓志铭是:“一个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从墓周围的环境来看,哪些地方真正体现出“小卒”二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5.“积水潭的湖水和湖面上飞来飞去的绿蜻蜓”中“绿蜻蜓”有什么含义?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6.舒乙在老舍的骨灰盒中放了哪几样东西?为什么放这些东西?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7.联系《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一文,说说像莫泊桑、老舍先生这样的文学家让后人景仰的原因。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

A项中“堕”应读duò;B项中“帙”应读zhì;C 项中“默”应读mò。

2.答案:钢—刚急—及燥—躁共—恭
3.答案:(1)气息(2)完美无缺(3)完美交口相传
4.答案:(1)反问(2)比喻(3)反复(4)比喻
5.答案:悼词(演说词) 法《萌芽》
6.答案:以法兰西的名义,这一规格是极高的,说明莫泊桑的文学水平、文学影响是国家级的,是为法兰西民族争光的。

作为战友、兄第、朋友则体现了作者同逝者的多重亲密的关系,而同行则不具备这种关系,仅是共同保持一行而已。

7.答案:因为他的作品扎根于人民之中,流传后世,成为“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做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交口相传的寓言或者故事”。

“他的作品将永生,并将使他获得永生。


8.答案:(1)巧妙地指责这位贵族夫人缺乏欣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2)他是一个充满智慧、机智幽默的人。

9.答案:回忆莫泊桑的成名经过及其杰出的文学成就,对莫泊桑的作品进行评价。

10.答案:内容丰富多彩手法精湛绝妙思想深刻
11.答案:他成了我们所有看着他长大而未料想到他的天才的人的兄弟。

12.【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从第一段中找出对作品评价的语句进行概括即可。

答案:是“满含柔情、讥嘲和勇气的完美无缺的作品”,是“一部具有决定意义的作品”。

13.【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选段中运用了比喻和对比
的手法,从选段中找出相应语句回答即可。

答案(示例):比喻。

如“啊!明晰,多么清澈的美的源泉,我愿看到每一代人都在这清泉中开怀畅饮!”
把莫泊桑的作品比做“清澈的美的源泉”,而读者对它的欣赏仿佛是“在这清泉中开怀畅饮!”
14.答案:没有高大的墓碑,却有曲尺形的一溜短墙。

15.答案:这是对祖国的思念,更是那崇高的民族之魂。

16.【解析】此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能力,文章第5~7段主要讲述了舒乙在老舍的骨灰盒中放的东西及其原因,用关键词语回答即可。

答案:旧毛笔,老舍用这支笔写了很多文章;一罐香片茶叶,老舍最喜欢喝的茶叶;一块布片,是老舍死难日留下的。

17.【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的概括分析能力,从文章中找出描写老舍先生对人类作出贡献的语句,然后进行概括即可。

答案: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他们给历史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他们有着高尚的民族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