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不确认递延所得税的暂时性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理解不确认递延所得税的暂时性差异
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在未来收回资产或者清偿负债的期间内,应纳税所得额增加或减少并导致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形成企业的资产或负债,暂时性差异发生的当期,符合确认条件的情况下,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计入相应的科目。
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虽然产生暂时性差异,但无法确认递延所得税。
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影响未来纳税但无法计入合适且相对应的会计科目
有些事项或者交易,产生暂时性差异,同时对未来纳税事项有影响,按照正常思维应确认递延所得税,但无法找到合适且相对应的会计科目,因此准则直接规定不确认递延所得税。
若强行调整某一科目,有可能违背权责发生制原则,也有可能违背历史成本原则,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也有可能产生计算递延所得税的死循环!
(一)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免税合并产生的商誉
未来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商誉不允许在税前扣除,计税基础为0,与账面价值产生暂时性差异,原则上可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究竟计入所得税费用、所有者权益,还是计入商誉?
按照顺序逐一进行尝试!
1.计入所得税费用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确认商誉,对应纳税所得额没有任何影响,若调整所得税费用,就影响当期会计利润。
购买环节无非是从支付的对价转换为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没有经过任何使用、处理、处置等经营活动,不产生损益,若仅因买股权这一个环节就减少当期利润,实质上违背权责发生制,会计准则也不允许!
2.计入所有者权益
合并交易并不影响任何所有者权益项目,所以无对应科目。
调整试试看:
(1)股本和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代表公司的资本金,法律绝不允许随意调整,确需调整,须经法定程序。
(2)其他权益工具、其他综合收益和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交易根本没有涉及到这些科目,若调整,十分牵强,无中生有。
(3)留存收益
事项发生在本期,与以前年度无关,调整以前年度损益,严重违背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基础。
因此,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就无端地改变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历史成本,这是无法接受的。
3.计入商誉
未来处理时,商誉不允许税前扣除,商誉的计税基础就是0,假设商誉账面价值400万元,此时暂时性差异400万元,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则:
借:商誉 1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00
作出此项处理,
商誉账面价值= 400+100=500
暂时性差异变大,500万元,还得继续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则借:商誉 2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5
商誉的账面价值=500+25=525
暂时性差异又变大,525万元,还得继续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
永无止境!
采用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免税合并商誉同样的方法来判断:
1.计入所得税费用
不影响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意味着:
计算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不需要调整
不影响当期会计利润,意味着:
计算所得税费用时,不需要调整
理所当然,不能调整所得税费用科目。
2.计入所有者权益
改变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历史成本,会计准则不所允许。
3.计入交易事项科目本身
以自行研制的无形资产为例。
假设无形资产账面价值200万元,未来可扣除350万元(按175%),计税基础是350万元,暂时性差异为150万元,调整无形资产账面价值。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37.5(150*25%)
贷:无形资产 37.5
确认后无形资产账面价值=200-37.5=162.5万元,暂时性差异为350-162.5=187.5,继续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9.375【(187.5-150)*25%】
贷:无形资产 9.375
……
永无止境!
无端改变无形资产账面价值,违背历史成本原则,会计准则不允许。
二、不影响未来期间的纳税事项
确认递延所得税的前提就是应纳税所得额增加或者减少并导致未来
期间应交所得税增加或减少。
若不影响未来纳税事项,确认递延所得税就如同无源之水、空中楼阁!
(一)有能力、有意图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
此时,暂时性差异符合确认递延所得税的要求。
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的期间内,应纳税所得额增加或者减少导致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增加或减少。
但是,若人为控制不让其转回,就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应交所得税也不会因为该事项在未来有额外变化。
既然对未来纳税没有影响,就不存在递延所得税的根基,因此不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
举例:
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盈利,投资企业应当按照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来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长期股权投资计税基础没有变化,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假设投资企业一直持有被投资企业股权,不对外处置,未来处置股权的纳税环节将遥遥无期,暂时性差异转回也遥遥无期,意味着对未来纳税没有影响。
因此,投资企业一般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二)未来期间无法取得足够利润来抵销转回的暂时性差异
此时,暂时性差异符合确认递延所得税的要求。
主观上,企业有意愿转回暂时性差异。
但客观上,无法取得足够的利润来抵扣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无法转回,即对未来纳税无影响,因此无需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以本年度亏损为例:
若未来5年期间能有足够利润来弥补亏损,意味着未来能因此减少纳税,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若未来5年期间预计亏损,本年度的亏损将无法在税前弥补,意味着未来不能因此减少纳税,对未来纳税没有影响,因此不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