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导论课件第6章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近因效应 ❖ 最后的印象对人的社会认知具有重要影响。 ❖ 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
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
(2)晕轮效应(月晕效应,光环效应) ❖ 是人际交往中对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征形成印
象后,依次来推测此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 知觉者单凭被知觉者某方面的特征,推论其其
他特征,因而会高估或低估对方。 ❖ 晕轮效应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以偏概全 ❖ 名人效应:歌星、影星拍广告
认知情境
一、社会认知
(三)社会认知的偏差:
★发生偏差的社会心理规律
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在人们的社会认知过程中起着 非常重要的作用
晕轮效应
社会固定印象
(1)首因效应(第一印象) ❖ 是人在与他人首次接触时,根据对方的仪表、
打扮、风度、言语、举止等对对方所做的综 合性判断。 ❖ 初次获得的印象往往是今后交往的依据。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广义: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狭义:人际关系是在社会实践中,个体为了 满足自身的发展及生存的需要,通过 一定的交往媒介与他人建立及发展起 来的、以心理关系为主的一种显在的 社会关系。
二、人际关系的特征
二、人际关系的心理方位及心理距离
(一)心理方位: 2.心理方位的相对差位: 微弱差位 中强差位 显著差位 超强差位
二、人际关系的心理方位及心理距离
3.心理方位的基本类型 ★按确定方式:法定权威型、精神渐定型
二、人际关系的心理方位及心理距离
一、社会认知 (一)概念:
是个体对他人、自己及人际关系的 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的推 测与判断过程,包括感知、判断、推 测和评价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
首先运用个人的经验与体会来判断他人的内心世界
一、社会认知
(二)社会认知的特征: 1.知觉信息的选择性 2.社会认知的互动性—印象装饰 3.认知行为的一致性 4.社会认知的评估性
❖ 哈医大第一医院血案; ❖ 提议病人看专科,眉山市人民医院医生护
士遭暴打; ❖ 深圳市山厦医院医生护士戴钢制头盔上班,
戴着钢盔给病人看病
❖ ……
面临当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形 势下,怎样在护理工作中协调护患关 系,减少摩擦与纠纷,已成为摆在护 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不断规范护理行为 加强护患沟通 提供与患者需求相适应的护理服务
1. 互动性:个人性、直接性、情感性 2. 心理性:获得各自社会需要的满足 3. 明确性:每种人际关系相互之间关系明确 4. 渐进性: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5. 多面性:个人及人际关系的多面性 6. 动态性:生长发育过程中人际关系的变化 7. 复杂性:多面性和变化性导致
物质自我:身体、衣着、家庭
三、人际关社系会自的我功:能名誉、地位、亲戚
三、人际吸引
(一)概念 也称人际魅力。是人与人之间产生的彼此注
意、欣赏、倾慕等心理上的好感,从而促进人与 人之间的接近以建立感情的过程。 (二)增进人际吸引的因素
1.相近吸引 2.个人特质因素:仪表、才能、个性品质 3.相互性吸引:相似、相补、相悦
(1)相近吸引:相近吸引是由于时间及空间上的接近 而产生的吸引。(护士经常巡视病房、舍友)
(三)社会认知的偏差
认知者
经验、价值观、 情感状态、 性格特征
形成印象 的三要素
交往时 情景
认知 对象
营养不良
吸毒
认知者
❖认知者本人的需要等心理状态的不同,也会影响认知结果。
布鲁纳—货币实验
❖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布鲁纳(1947年)作了一个有名的社会心理学实验。 实验材料是一套硬币(有1分、5分、10分、25分、50分等大小不同的 圆形硬币);一套与硬币大小形状相同的硬纸片。实验对象是30个10岁 的孩子。实验程序是,把两套材料先后投射在银幕上,让被试依次观看, 然后移去刺激物,令被试画出刚才看到的硬币与圆形纸片。结果有两个: 一是被试画出的图形大小和实际看到的刺激物不完全相同,他们画的圆 纸图形与实际的硬纸圆形的大小 比较一致,但所画的硬币图形比他们看 到的真正硬币要大。上述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外界事物本身的社会意义 不同,因而影响了人们的认知结果;另一是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比来自 富裕家庭的孩子画出的硬 币图形要大一些。这表明认知者本人的需要等 心理状态的不同,也会影响认知结果。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概述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基础 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原则及发展 第四节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第五节 护患关系 第六节 护士与医生的关系
教学目标
掌握: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 熟悉:人际关系的原则及发展
护患关系的概念、特征、内容、过程 护患关系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特征及功能 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基础
(二)心理距离
1.概念:指两个社会角色因情感亲 疏程度不同而表现出的人际间的心 理距离的变化。
二、人际关系的心理方位及心理距离 2.人际关系的心理距离等级 正性人际关系
负性人际关系
负性心理距离
正性心理距离
四级 三级 二级 一级 零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最远 很远 较远 稍远
一般 较近 很近 最近
悟空,都怪你学历低
(3)社会固定印象(刻板印象) ❖ 即某个社会文化环境对某一社会群体所形成的固
定而概括的看法。 ❖ 城管即暴力、乞丐村、艾滋村 ❖ 无商不奸、女性温柔爱哭、教授戴眼镜
二、人际关系的心理方位及心理距离 (一)心理方位:
1.概念: 是人际交往的双方在互动过程中
产生的心理上的主导性及权威性的程 度,是评价及衡量人际关系的基本指 标之一。
精神自我:智慧、能力、道德
1.人际关系的个体功能 发展健全的自我意识 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调节 促进个人社会化 增进身心健康 促进行为改变
三、人际关系的功能
2.社会性功能 净化社会心理气氛, 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空间 提供信息、调节情绪增进团结 增强合力,优化群体的整体效应,提高效率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基础
(2)相似吸引:以人们彼此之间的某些相似或一致性 特征,如态度、信念、价值观念、兴趣、爱好等为 基础的吸引。(同病相怜、老乡见老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