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非政府组织及其发展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上的非政府组织及其发展研究
中国历史上非政府组织的出现和发展是个很有趣的话题。
人们似乎更多地关注政府和官方机构,但在这背后,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有令人佩服的发展和创新。
在古代,只要有群众的需要,就会有人义务自发组织。
比如诸如民间修建水利等基础建设的组织,而其中的道德规范和契约制度还影响了现代社会的合同制度。
古代还有公益组织,比如寺庙团体,他们在收纳孤儿,给予灾民物资援助等方面贡献了力量。
这些组织对于古代人的生活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比如说刚立国的秦始皇多次下令禁止公民私下擅自组织协助修建高水平的坟墓,就是在为私人组织的发展设限。
近代,有一些更具影响力、更为活跃的非政府组织。
其中一个打斗过镇压的神秘教派太平天国,他们主张平等、共同拥有财产等理念,吸引了一批群众和士绅的追随。
虽然太平天国最终战败,但他们的活动给了中国人民探讨更加民主和平等的社会制度的机会。
在19世纪末,随着道光和咸丰之后洋务运动的兴起,一些归隐的士人开始组织起来聚会谈论,这些士绅组成一些文化团体,他们发起了一些有影响力的公益活动,比如一些寺庙修缮活动,甚至组织起来为水灾和地震灾区筹款捐赠物资,并积极宣传现代学科,倡导民众提高文化修养。
在20世纪初,一些具有进步思潮的先进青年开始组织起来倡导革命,并为社会主义和民主化做准备。
孙中山三次革命的组织便是这些非政府组织在史上最为显著的一次。
他们发起很多群众性的宣传活动,如播放报刊和地下刊物,组建新学会等。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有着教育背景的人称为“大学先生”出现。
他们自发为民众开办教育,举行科学讲座等,预设用自己的影响力触及更多群众的心灵。
到了现代,特别是21世纪,中国的非政府组织的活跃程度有所回归。
面对复杂的内外环境,社会组织在儒家文化背景下进一步摸索,并形成了完整的组织体系和规范的户口登记。
他们在救灾、民主宪政、环保等多个方面发挥着作用。
总之,中国历史上非政府组织的出现和发展都与群众自发性的组织活动不可分割,从诞生到成熟,无论时间还是空间,都并不受政府干预或私人利益制约,乃是新时期世界全体群众共有的一项重要的文化和社会行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