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言语发展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阶段
一、0—3岁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形成
(二)1―3岁儿童言 语的形成
1.“单词句”阶段
“单词句”主要是对儿童在1―1.5岁这一 时期语言发展情况的概括。此时,儿童所 掌握的词语涉及物体名称(苹果、香蕉)、 物体数量、物体运动状态(掉、跑)、物 体性质(脏、烫)、空间关系(地下、床 上)和否定状态(不、不要)等。儿童使 用单词句表达要求、命令、愿望时,带有 明显的语言的性质,起着交流的作用。但 是,“单词句”不包括句法,它只是一个单 词。因此,有的研究者认为他们是“非语法” 形式的初始言语。
二、语言的分类
(二)内部言语
内部言语是个体自问自答或者独自思考、 不出声的言语活动。内部语言具有隐蔽性和 简略性的特点,是人们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
虽然内部言语不发出声音,但言语运动 器官却一直在活动,它不断地向大脑发送动 觉刺激,执行着和出声说话时相同的信号功 能。雅各布森将电极装在被试者的下唇或舌 尖上,令被试者数数或算简单的算术题,或 诵读一首诗。第一次出声进行,第二次默默 地进行,所得到的动作电流节律基本相同, 这说明了人们在默默思考时言语运动器官一 直在活动,且其性质与外部言语是相同的。
言语概述
四、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趋势
(二)语言理解发展 在前,语言表达发展 在后
学前儿童对语言的理解是从词 语开始的。在6个月左右,婴儿就能 “听懂”一些词语了,虽然只是对父 母不同语调的语音的感受。到 12―18个月时,儿童就能听懂成人 大多数的言语过程,并且能说出一 些简单的叠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 力在这段时间迅速提高,到2―3时, 随着儿童词汇量的增加,儿童在这 段期间说话的积极性提高。通过正 规的教育,到学前期结束时,儿童 就能掌握母语的全部语音。
言语概述
二、语言的分类
(一)外部言语
1.口头言语
口头言语是人类言语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个体通过发声器官发出的声 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形式,以听和说为主。口头语言是学前 儿童的主要言语形式,又可以分为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
(1)对话言语
• 对话言语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个体 直接交流时开展的言语活动,如聊天、 辩论赛、座谈会等都是对话言语的形式。 对话言语最大的特点就是情境性,它是 在一定的环境下,对话双方能正确理解 彼此的内容并且对对方所说内容作出恰 当反映,使对话继续进行下去的一种言 语方式。
可见,儿童语音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为儿童提供良好的语言教育 环境。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阶段
一、0—3岁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形成
(一)0―1岁儿童言 语的发生
3.学话萌芽阶段
学话萌芽阶段又称为语言的发生阶 段,主要发生在儿童出生9个月至1岁时, 此时儿童的发声开始和具体的对象联系 起来。例如,在看见爸爸妈妈或其他亲 人时,发出“ba-ba”“ma-ma”等声音;听到 汽车的声音时,发出“wu-wu”“du-du”的声 音。与此同时,他们还能执行成人简单 的指令,如成人说:“跟爸爸再见!”儿童 就会挥挥小手,表明这一时期的儿童对 某种“交际信号”已经有了比较稳定和牢固 的印象。
第一,双词句为主,有时也出现三个词的组合。 第二,词汇量激增。儿童在出生后的10―15个月内,平均每个月掌握 约1―3个新词;在18个月时,经常说出的词约为20个;19个月时,约能说 出50个词;到了20个月,词汇数量增加至100个;20―24个月达到激增期, 词汇量增加至300个左右。
虽然“双词句”还不是完整的句子,但已具备句子的雏形,表达的意思也 比单词句更明确,对儿童语言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一阶段儿童的发音明显增加,尤其是声母“b”“p”“f”“g”“n”等;韵母 也明显增多,如“ong”“eng”等。儿童在出生约9个月时,咿呀语的频率达 到高峰,此时,儿童一方面要淘汰不符合母语及环境需要的声音,另一 方面要不断增加符合母语和环境需要的声音。总的来说,这一阶段的作 用不在于儿童学会某个事物的发音,而是学会调节和控制发音器官的活 动。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阶段
一、0—3岁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形成
(二)1―3岁儿童言 语的形成
1.“单词句”阶段
“单词句”阶段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为: 第一,词义不明,出现过度泛化或扩展不足的现象。 第二,以词带句,即用一个词代表一句话的意思。 第三,以音代物,即对于能发出声音的物体,儿童会先抓住其声音特征, 用声音代替物体的名称。第四,重叠音,即单音重复,这是儿童语言发展的 重要现象之一。 第五,具有最初的概括性,即随着词汇量的增长、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 的发展,儿童到1岁半时,使用的词语不但可以表示具体事物,而且使用中显 示了词语本身所特有的概括性。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阶段
一、0—3岁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形成
(一)0―1岁儿童言 语的发生
2.咿呀语阶段
随着发音连续性的增加,儿童的发音与反射性发声相比产生了新的 特点,即由单音节发声转变为重复音节发声,如“ba-ba”“da-da”“ma-ma”等, 这种发音和词的发音相似,被称为“咿呀语”或“呀呀语”。我们俗称的“咿 呀学语”就是指这一阶段,主要发生在4―9个月大的儿童身上。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阶段
一、0—3岁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形成
(一)0―1岁儿童言 语的发生
1.反射性发声阶段
反射性发声主要是指新生儿由于生理需要或环境刺激而引起的对身 体不适的一种自然的反射活动,以哭喊反射为主。这一现象主要发生在 0―3个月大的婴儿身上。其中,落地哭是婴儿的第一次发音,表明发音 器官为语音的发生做好了基本的物质准备。
这一时期的儿童语言还表现了其他的一些特点,如不分词性、与动作结 合等。这个阶段语言发展的重点是给儿童提供丰富的词语,用儿童能理解的 方式帮助他们理解词义。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阶段
一、0—3岁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形成
(二)1―3岁儿童言 语的形成
2.“双词句”阶段
“双词句”又称“电报句”,主要是对儿童在1.5―2岁这一时期语言发展情 况的概括。此时,儿童爱表达、爱发问,逐渐进入语言发展的跃进阶段, “双词句”阶段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为:
由此可见,言语能力的获得使学前儿童可以从他人的言语中获 取更多的知识经验,从而扩大他们的认知范围。
言语概述
三、言语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对促进学前 儿童的认知发展有 重要作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调控认知活动
处于前语言阶段的学前儿童还不能在直接感知和动作之外进行 思考,更不能有计划地调控自己的行为,在其言语能力出现之后, 他们认知活动的有意性也随着言语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得到发展,儿 童可以根据成人的言语信息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调控。例如,学 前教师可以要求儿童观察“向日葵的一生”,这样的主题会延续好几个 月,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也要参与指导,通过言语指导儿童该观察 什么及如何观察,并且儿童在观察后还要向班里的其他儿童分享观 察的结果。
言语概述
一、语言与言语
(三)语言与言语 的区别
语言与言语是一对不同而又紧密联系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区别表 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言语则是个体利用 某种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与其他人进行交际的过程。
② 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为社会所公认的词语和规则的总 和;言语则是个人说话、写作的行为和结果。
第一,以简单句为主。 第二,词类逐渐丰富。 第三,语言理解能力逐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恰当引导。
在“简单句”阶段,儿童语言教育的重点是引导儿童说完整的话,提高他 们运用句子的表述能力。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阶段
二、3—6岁儿童言语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口头 言语的发展
1.3―6岁儿童语音的发展
3―6岁是儿童掌握语言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通过正规的教育, 儿童能掌握母语的全部语音,这是语音可塑性最大的时期。相关研究表 明:① 3―4岁是儿童语言发展最快的时期,儿童几乎掌握了全部语音; ② 4岁以上的儿童一般都能掌握语音;③ 4―5岁儿童进步最快,发音错 误最少,例如,4岁儿童声母发音的正确率中,城市儿童达到97%,农 村儿童达到74%;韵母发音的正确率中,城市儿童达到100%,农村儿 童达到85%。
言语概述
三、言语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对促进学前 儿童的认知发展有 重要作用
1.扩大认知范围
在言语形成之前,学前儿童主要是依靠感知觉和动作来认识外 界环境的,认知范围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例如,他们多采用摸、 闻、咬等动作来了解事物的特征。在言语产生之后,学前儿童可以 通过与成人的交流进一步了解外界事物。例如,学前儿童在吃梨时, 成人经常会问他们“甜不甜”,他们逐渐就能体会出“甜”是一种什么味 道;当人们告诉他们糖是甜的时,即便他们吃不到糖,也能够想象 出它的味道。
目录页
言语概述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阶段 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培养
言语概述
一、语言与言语
(一)语言的概念
在人们的生产劳动中,由 于交际的需要,语言就应运而 生。语言是以词语为基础,按 照一定的语法结构结合在一起 构成的不同语义的符号系统。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语言,如 汉语、英语、法语等。
言语概述
一、语言与言语
随着儿童与周围人们交往的不断增加,他们迫切地需要与他人进行思 想、情感和信息的交流。而语言作为一种交际性工具,可以同时获得理解 外部世界和表达自己对外部世界认识的途径,满足儿童在交际中的各种需 要,使儿童产生愉快的体验和积极的情绪,学会表达自己、理解他人,学 会合作和关怀的言语经验。这些经验既促进了学前儿童语言交际能力的发 展,也促进了他们社会化行为的发展。
(2)独白言语
• 独白言语是指个体单独进行较长的并且 具有连贯性的言语活动,其形式主要有 演讲、授课和报告等。独白言语对说话 者言语系统的逻辑性要求比较严格,必 须做到用词严谨。因此,在独白言语进 行前,个体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准备工作 以使言语活动具有连贯性。独白语言的 出现较对话言语要晚些。
言语概述
言语概述
四、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趋势
(一)语音知觉发展 在前,正确语音发展 在后
语音知觉是学前儿童对 言语过程中语音的辨别能力。 有研究表明,新生儿已经表 现除了对语音的敏感性, 2―3个月的婴儿已经能够分 辨出语音的细微差别。当儿 童习得母语后,对某些语音 的细微差异会明显地发生变 化,但这些变化常常会被忽 略,如汉语中不同地方语言 的差异。
(二)言语的概念
言语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人 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个体在 和他人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运用某一 种语言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 传达给别人的过程就是言语。
言语活动具有不同的形式,如交 谈、演讲、报告等。在言语活动中, 人们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交流,但就 言语活动的过程来分析,交际双方的 感受器、脑和效应器都在进行着一定 的活动,这些活动包含着两个过程: 言语的表达过程,言语的感知和理解 过程。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阶段
一、0—3岁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形成
(二)1―3岁儿童言 语的形成
3.“简单句”阶段
“简单句”主要是对儿童在2―3岁这一时期语言发展情况的概括。此时, 儿童的语言中主要是表示周围事物的名词,简单的动词、形容词,少数的 数词、连词及“不”“再”“都”“没”等副词。这一时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 期。“简单句”阶段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为:
这一时期的儿童通过哭喊表示饥饿、疼痛、尿湿、需要爱抚等生理 或心理上的不适,而成人则通过哭声的持续时间、音调、响度等来分辨 他们哭的原因。从出生后第五周起,儿童在吃饱、睡好或情绪良好的状 态下开始发出一些凌乱的、非哭叫的、类似单个韵母的声音,如“a-aa”“ou-ou-ou”“e-e-e”“hei-hei”等。在这一时期,适当的哭喊是为言语发生所 做的准备,是言语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阶段。
言语概述
三、言语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二)对学前儿童的 社会化有重要作用
2.调控认知活动
学前儿童的社会化就是学前儿童在一定的条件下逐渐掌握社会规范,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在会 说话之前,儿童会通过各种方式引起周围的人对他的关注,如用哭喊来表 示饥饿、疼痛、不满或抗议等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但是这种表达方式常 常不能被成人完全理解,以至于他们的需求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