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综合交通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市综合交通规划
苏州市综合交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相关内容深化和细化。

为使苏州市交通基础设施布局适合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2005年12月,我局委托相关设计单位进行规划的编制工作,并与2008年初通过专家论证。

一、规划期限
近期2007~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二、规划范围
分市域、市区、中心城区、古城区4个层次。

三、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以苏州市土地、生态、环境资源容量为约束条件,面向长三角区域发展,构建集约、生态、和谐、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总体规划提出的城市发展总体构想和战略目标提供支撑,强化苏州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

四、规划主要内容:
1、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建设“一纵三横一环七射四连”的高速公路网络。

建设“四纵五横”干线网络,五县市之间一级公路通达。

高铁路线在市区北部相城区穿越,高铁站设在相城区胡巷村,距现苏州火车站10km。

规划提出苏嘉杭铁路、沪宁城际轨道、苏嘉城际轨道、无锡-常熟-太仓-嘉定城际轨道,苏通城际轨道市域S1线、市域S2B线、无锡硕放机场专线的建设建议。

苏州港远期争取建设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枢纽港的重要干线港
内河航道网布局总体上维持“两纵八横”的总体格局。

在全市范围内共规划33个港口,其中主要港口12个,一般港口21个。

规划期内苏州航空应充分利用周边机场的资源,并加快完善与周边机场联系的集疏运通道。

2、市区综合交通规划
以“井字加环”快速路为骨架,以“八纵八横”共16条组团间主干路形成干路框架体系。

最新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提出了新的城市空间布局,本规划中对轨道交通线路需要根据新的城市空间布局进行一定的调整。

仍然维持了市区4条轨道线路的布局方案。

BRT系统在功能上是对轨道交通系统的升级、延伸和补充,根据苏州城市空间布局特征,本规划在轨道交通网络布局的基础上,提出了“双环一纵”的BRT系统布局规划方案。

常规公交专用道在轨道网和BRT线路基础上,起到加密公交网络的作用,总体上呈现环状、放射状形态。

本规划共提出18条公交专用通道。

综合考虑交通需求及公交线网布设及停车换乘设施要求等,规划一级交通枢纽7处,二级交通枢纽12处,普通交通枢纽28处。

规划公交首末站(含保留及扩建部分)118个,在城市外围地区增设停保场及修理场,共规划了20个公交停保场和修理厂。

在停车设施的供应上,应该针对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策略。

苏州市区停车政策供给共划分为四个区域。

根据停车调查和需求预测的结果,考虑不同停车政策分区的停车设施供应策略,在2004版停车配建指标基础上,结合最近几年苏州市停车配建标准的
实践经验,对部分指标进行调整。

本次规划确定社会公共停车场167处,其中P&R换乘停车场11处。

根据慢行交通的需求特征,在市区范围内划分为三个慢行交通特征区。

3、古城区交通发展对策
⑴、发展目标
推行严格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古城区穿过性交通控制在10%以内。

鼓励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的发展,公共交通与慢行交通分担率达90%以上,并以公共交通为主。

古城内部公交站点300米半径覆盖率80%以上,古城区内出行起终点间均有公共交通线路相联系,公共交通出行时间20分钟以内。

高峰时段古城区平均车速不低于20公里/小时,公共交通不低于15公里/小时。

⑵、核心策略
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制定严格的交通需求管理,限制古城区穿越性交通,在古城外围进行合理分流。

交通方式引导策略:通过交通管理措施和公共交通投入,优化古城内部交通方式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