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精读课堂教学改革初探——生成性教学的视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otal.321
July 2015(C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总第321期2015年7月(下)
日语精读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
—生成性教学的视角何

(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15)21-0183-02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南科技大学2014年度校级教改项目(编号14xn0056)“基于生成性教学理论的日语精读课程的教学优化研究”的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何欢(1981—),女,四川泸州人,硕士,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日本近现代文学、文化。

摘要日语精读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其教学内容繁杂、知识量大,如何促进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成为日语精读课教学的一个关键。

本文试将生成性教学的理念引入日语精读课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的改进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生成性教学日语精读课教学方法改进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Japanese Intensive Reading: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erative Teaching //He Huan
Abstract Japanese intensive reading cours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professional quality,but its teaching content is detailed and complicated with a large amount of knowledge,so how to promote students'participation in class and further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has become a key of Japanese intensive reading teaching.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generative teaching into Japanese intensive reading,and make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n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 generative teaching;Japanese intensive reading;im-provement of teaching methods
日语精读作为高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1~2年级开设)的主干课程,在培养日语专业学生语言的基本功和锻炼语言技能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9年高校学分改革之后,日语专业课程在原有基础上被压缩。

如何能让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实用的语言知识、更有效地提升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成为摆在每一位日语精读课程任课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单纯依靠传统的教授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千变万化的课堂环境,笔者认为引入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生成性教学理论有助于活跃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本文试以生成性教学的理论为切入点,探讨日语精读课教学方法的改进。

1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理念
近年来,生成性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成为了研
究热点。

关于生成性教学的研究也取得了大量理论成果。

那究竟什么是“生成性教学”呢?罗祖斌把生成性教学总结为“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

李祎等认为生成性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
预成式教学而言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机地结
合教学中各种因素,灵活调控教学活动,通过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教学方案,引导教学走向深入。

可见,生成性教学理论大大有别于以往传统的教师教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它关注课堂的动态发展,重视师生互动。

这一理论的提出与发展,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既提供了改进教学方式的新思路,又带来了教学方法改进的新挑战。

2日语精读课程引入生成性教学的必要性
日语精读课程作为各高校日语专业普遍开设的主干课程,具有课时量大、学习时间长、知识点繁杂等显著特点。

如今全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日语专业,专业人数始终保持稳定并有上升势头。

不过近几年关于日语精读课程教学方法改进的研究却十分少见,严重滞后于日语专业学习群体的发展壮大。

此外,伴随着高校学分改革的推进,本着减轻学生负担的目标,一些日语专业课程被缩减,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

要提高教学效率,就不能光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必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投入课堂显得尤为关键。

但受到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大多对教师依赖性较强,对学习没有规划、缺乏预见性,难以发挥教学主体作用。

笔者承担某高校日语专业一二年级日语精读课程多年,在学生中曾开展过有关生成性教学的问卷调查。

在关于课堂预设的问题中,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提前设计好教学进程很有必要,也觉得教师准备的课件对于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不过另一方面,学生普遍认为课堂上自己能表述自己观点的机会有限、参与度不高,可以适当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

针对学生反映的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生成性教学的相关理论中找到合适的改进方法。

3学生群体特点的变化
笔者任教的某高校日语专业属于省部共建的地方性一般本科院校,近几年招收的日语本科专业学生与以往相比,其群体特点上有以下明显的变化:
1)均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从小接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其中多数学生对于日本动漫、日本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对潮流资讯、流行词汇颇感兴趣,从流行文化中获取的知识与教材的知识或有出入。

2)个性特点鲜明,大都较为活跃。

在课堂上,比之以往
183
外语翻译
的学生,更敢于根据自己的已知提出质疑,与教师互动的意愿更强烈。

3)自学能力较为薄弱,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

针对现有学生的几个特点,笔者基于生成性教学理论,从课堂预设、课堂展开和课堂教学效果的巩固几方面对课堂教学做出了一些调整,并付诸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4生成性理论指导下的课堂预设
4.1肯定预设,导入生成
生成性教学理论尽管是与传统的预成式教学相对的,但并不是对预成式教学的全面否定。

预成式教学重视规律,主张按照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案等来展开教学,而生成性教学“关注表现性目标,关注具体的教学过程,关注教学事件,关注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关注教学过程的附加价值”。

(罗祖兵,2006)只按照预设来控制课堂,那么教师会采取同一的教学方式来教授不同的学生,教学将陷入程式化;而如果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单凭师生互动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课堂又会趋于无序。

可见,预设与生成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肯定预设的同时导入生成,才能在瞬息万变的课堂中游刃有余。

4.2预设宏观性教学目标
教育部《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2001版)规定,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任务和目的是:“引导学生扎实学习,掌握日语基础知识;训练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社会文化知识,培养文化理解能力,为高年级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日语精读课作为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最为重要的课程,其课堂教学目标应该是围绕上述《大纲》的要求,简单来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一目标的实现,是需要在每次教学活动中逐渐完成的。

而教学活动是一个灵活的、充满变化的过程,若课前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细化到单词、语法、课文理解等每个部分,就容易束缚师生双方在课堂上的自由发挥,背离生成性教学的初衷。

因此,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宜是宏观概要性目标,便于教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弹性控制课堂。

5生成性理论指导下的课堂展开
由于日语精读课程需要学习的内容庞杂,如果以线性的、静态的教学方式来教授的话,很难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要积极有效地推进课堂展开,关键是把封闭式的教学过程转换为开放式的教学过程,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生成”,进而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

5.1联系社会实际,促进“生成”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尤其适用于外语教学。

针对教学对象热衷流行文化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点的讲授与当今热门的影视作品、音乐等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自主思考、自主讨论,才能促使学生创造出“生成”,增加师生互动。

每周精读课让两名学生用日文进行发表,发表的内容是学生自由选择的,需要以PPT结合日文讲解的形式进行,目的是让学生体验课堂主人公的感觉。

在完成发表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去搜集资料、汇总思考。

因为大多数学生发表的内容是自己感兴趣的,所以完成发表后,很多学生感到意犹未尽,激发了深入研究的想法。

例如有学生将去年的网络流行语——
—大切しながら歩まなければならない(且行且珍惜)、やはり僕は静かなイケメンでいたい(我只想做个安静的美男子)等的日文说法做了一个总结,在课堂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教师顺势补充了一些相关的表达,还组织大家进行了后续讨论,取得了意料之外的良好效果。

根据精读教材“以听说为主、读写为辅”(《新编日语修订本》,2010版)的编写原则,教师多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表演对话,并让学生自己当评委来点评。

在句型讲解时注意采用学生熟知的日本地名、人名、事件来进行说明,并尽量结合图片、视频,力求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提升教学效果。

5.2尊重学生,保持宽容、开放的心态
语言学习是一个重复的过程,需要在不断复习已知知识的过程中使“量变”发生“质变”,因此适度的练习显得尤为重要。

每次日语精读课都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如单词填空、补充句子、回答问题等。

学生给出的答案多种多样,教师切忌“一刀切”,只肯定一个标准答案。

要以开放的心态来面对学生的回答,允许学生犯错,肯定回答合理的部分,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

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也能体会到学习知识的喜悦,乐于参与到课堂中。

由于学生在学习时接受能力各有不同,所以教师应该针对情况不同的学生,设置难易度不同的问题。

课堂问题的设置,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宜超过学生的知识范围,否则学生会无从回答,影响课堂的活跃性,进而影响教学效率。

但也不能过于简单,毫无悬念,让学生体会不到挑战成功的快乐。

更不能放弃接受知识比较慢的学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应多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并及时肯定他们的表现,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保持学习的兴趣。

5.3运用多媒体手段巩固新的“生成”
在教学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超出课堂设计的“生成”,比如学生提问延伸出的新问题、补充句子时的新思路。

这些“生成”有益于知识的扩展,教师应采用多种手段进行引导和巩固。

笔者在授课时,除了做好的PPT之外,还会将学生提问延伸出的相关知识及时补充在板书或电子文档上,便于给学生建立更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将PPT、板书和随堂及时扩展知识、纠正错误的电子文档结合,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手段和现代媒体手段的各自优势进行授课。

这种教学方式有益于新的生成,也有益于新的生成的巩固,是一种效果不错的教学手段。

生成性教学有利于增加师生互动,营造更活跃的课堂氛围,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不过在教学中导入“生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实践才能逐步完善。

作为高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需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罗祖兵.生成性教学及其基本理念[J].课程·教材·教法,2006(10).
[2]李祎,涂荣豹.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与设计[J].教育研究,2007(1).
[3]张剑.多媒体辅助日语精读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湖南科技学院
学报,2007(9).
[4]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5]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高等院校日
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编辑刘浩
1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