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地球仪上的中国》认识地球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地球仪上的中国》认识地球仪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地球仪及其使用方法;
2.了解地球仪上中国的位置和基本地理特征;
3.培养幼儿们的观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资源整合,提高班级整体活跃度。
二、教学准备
1.一架地球仪;
2.一份《地球仪上中国》的PPT讲义;
3.一些中国地貌的图片、视频;
4.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具。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在班级大屏幕上播放PPT,同时给学生放一些地貌的图片以及与中国有关
的图片,激发学生对中国和地球仪的好奇心,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导入活动(10分钟)
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拿到一架地球仪,让学生自由操作地球仪,了解地
球仪的基础功能,同时让学生指出中国在地球仪上的位置,并说出中国的一些特征。
3. 课堂讲解(20分钟)
教师在大屏幕上播放PPT,让学生了解地球仪是测量和显示地球地形、地理和
天文学信息的仪器。
同时介绍地球仪上中国的位置,并讲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地形地貌及相关图例。
4. 观察解读(25分钟)
教师在大屏幕上呈现中国地貌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资源分布及气候变化等方面,并帮助学生理解大地温度带、亚热带、寒带三大气候和中国实行的节约型社会发展战略。
5. 制作教材(25分钟)
教师让学生进入主题活动环节,让学生自由发挥创意,制作地球仪的作品或写
出自己的想法,集思广益切磋交流。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教具供学生使用,如:彩笔、宣纸、卡板、水彩、贴纸以及汇报的道具等,赋予学生自由发挥和创造的空间,实现全员参与。
6. 结束(5分钟)
在班级大屏幕上播放学生制作的作品以及写出自己的想法,点名给学生的作品
起个好听的名字。
四、教学要点
1.地球仪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中国在地球仪上的位置;
3.中国的地形地貌、气候类型以及自然资源的分布等;
4.学生的自主创作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
教学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不同的
环境和情境中总结和提升自己的能力,这也同样适用于教学评价。
本节课教学的评估方法有:
1.滚动式评估,即时快反;
2.后测式评估,即期末考试稳定;
3.学生家长、教师间相互评估;
4.教师主动反思、积极改善。
六、教学收获
1.提高学生的观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增强学生对地球仪、地形地貌、气候类型等方面的认识;
3.激发学生自由发挥和创造的潜能;
4.提升班级整体的活跃度。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学生集思广益的一次活动。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主要是扮演了指导者、调解人的角色,学生具有强烈的创造冲动,通过教师的引导,他们能够在同一主题下进行丰富多彩的创意活动,所以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在操作和教学的过程中随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