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七年级语文
第Ⅰ卷(选择题) (共29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 共29分, 1~4小题, 每题2分; 5~11小题, 每题3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酝酿(niàng) 抖擞(shǒu) 应和(hè) 淅淅沥沥 (lì)
B. 喉咙(lóng) 棱镜(líng) 空灵(líng) 花团锦簇(cù)
C. 贮蓄(zhù) 捶打(chuí) 粗犷(kuàng) 恍然大悟(huǎng)
D. 侍弄(shì) 匿笑(nì) 倜傥(tǎng) 水波粼粼(lín)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全人类最为珍贵的宝藏。

身为炎黄子孙,中华文明的传承者,我们要起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历史责任,将中华文明传统文化到我们中华民族全体国民的血液里和精神里,从发展中前行,在发展中进步,让中华文明世界大地。

A.承担融化照明
B.承担融入照亮
C.承受融化照亮
D.承受融入照明
3. 下面语段里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山水”是中国文化中独具特色的元素,它影响深远。

②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地理、建筑等多个领域都有“山水”的影子。

③北宋时期,山水画更是被尊为艺术典范。

④随着我国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使得更多早期山水艺术的实例,如器物纹饰、石刻壁画等,进入人们的视野。

A. 第①句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天津是一方戏剧沃土,孕育了津派风格的戏剧艺术□为期3个月的□天津银行·2023海河戏剧节□期间,天津本土精品剧作接连上演,京剧《珠帘秀》□津味话剧《海河人家》、评剧《革命家庭》等相继演出,在继承发展中新创剧目,向观众展现了津派作品的风范与品质。

A. 。

“ ” 、
B. ; “ ”
C. : 《》、
D. 。

《》、
5. 下列对《次北固山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诗人的行踪。

行舟于绿水之上,向青山之外驶去,隐含着诗人舟车劳顿,神驰故里的情形。

B.颔联写景传神。

一个“阔”字写出春潮涌涨,江面与堤岸齐平恢弘阔大的景象;“悬”是船帆端直高高挂着的样子,作者借帆“悬”写出了彼时江面上风的状态,顺风而不是逆风,风顺却又不猛烈,是“和”风。

C.颈联中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春”闯入旧年,赶走严冬。

这当中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更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D.这首诗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怀乡情思,重在议论、说理,堪称千古名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长在树上的“宝石”
毛恪成
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这是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文字。

覆盆子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呢?
②覆盆子学名山莓,是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因其曓实形、色、味与草莓相似且长在树上,故而也叫树莓。

每年二三月份,树莓开花,它的花朵洁白无瑕,小巧玲珑,香味浓郁。

③四至六月,树莓结果。

它的果实由很多小核果组成,接近球形或卵球形。

依据果实不同的颜色,树莓可分为红树莓、黄树莓、黑树莓和紫树莓四大类,其中以红树莓最为常见。

树莓果实可以鲜食,其口味独特,酸甜适中。

这种鲜甜的味道,主要来源于淀粉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逐渐水解,转化成的可溶性糖。

④树莓的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和氨基酸。

例如其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的5倍,氨基酸的含量是苹果的10多倍、梨和柑橘的近30倍。

联合国粮农组织称它是“第三代黄金水果”,欧洲人更将其称为“水果之王”。

⑤树莓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我国很早就将树莓当作中药使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提到,覆盆子味甘、酸、平、无毒,具有清热解毒、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等功效。

国外也有研究表明,树莓是一种效果相当不错的减肥食品。

在许多国家,树莓也都被视为药食同源的神秘果实。

据说,英国皇室将树莓作为御用果品已有500年的历史。

树莓果实中所含的各种营养成分极易被人体吸收,常食可抗病强身。

此外,树莓中钾的含量是钠的48.6倍,体现了高钾低钠的特点,对于预防和治疗肾
病、高血压等也有很大益处。

⑥总体来看,树莓极具开发价值,犹如长在树上的“宝石”。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6. 下面有关树莓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树莓因果实的形、色、味与草莓相似且长在树上而得名,还有覆盆子、山莓等名称。

B. 树莓在每年的二三月份开花,它的花朵洁白无瑕,小巧玲珑,香味浓郁。

C. 树莓可分为红树莓、黄树莓、黑树莓和紫树莓四大类,其中以黄树莓最为常见。

D. 树莓的果实中所含的各种营养成分极易被人体吸收,常食可抗病强身。

7. 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树莓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和氨基酸。

B. 使用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树莓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和氨基酸。

C. 使用打比方、列数字、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苹果、梨和柑橘营养丰富。

D. 使用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苹果、梨和柑橘营养丰富。

8.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开头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文字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文中加点词“主要”“据说”,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 第⑥段作者把树莓比作长在树上的“宝石”,生动形象地说明树莓极具开发价值。

D.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为读者普及了科学知识。

根据《论语》十二章的相关内容,完成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学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9.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不知而不愠愠:恼怒
B. 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心力
C. 饭疏食, 饮水饭: 吃
D.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乐趣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而”与例句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人不知而不愠
A. 温故而知新
B. 学而不思则罔
C. 学而时习之
D. 博学而笃志
11. 下列对节选语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节选的语段中,孔子分别从做学问和修德行两个方面谈到了自己的见解,反映出他对进德修业的重视。

B. 在做学问中,孔子十分重视按时温习,提倡与志同道合之人交流切磋;在做人上,孔子主张勤于自省,提高修养。

C. 在人的精神建构和物质追求的问题上,孔子十分赞赏人们对充实精神世界和高尚品德修养的追求,反对人们追求物质生活。

D. 孔子认为做学问时,只是追求懂得知识是不够的,如果能在做学问时能以研究学问为乐,才会获得恒久。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71分)
二、默写。

(共6分)
12. 按要求默写
(1) 树木丛生, 。

(曹操《观沧海》)
(2) ,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孔子说: “ ,。

”我们在学习中要善于思考,要学会用脑筋学习。

只有把学和思真正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论语》)
三、文言文阅读(共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屡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⑥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古代的一种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13. (2分)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 鲁人身善织屦
(2) 以子之所长
14. (2分)翻译下面的句子。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
15. (3分)结合文章分析,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四、现代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像花生一样活着
耿艳菊
①老家种植着大面积的花生,父亲则是种植花生的大户。

很多人慕名向他请教,父亲笑眯眯地点起一支烟,说:“花生啊,好活……”声音拉得倍儿长,像讲自己的孩子一样骄傲。

②好活? 还真是如此。

似乎从有记忆开始,秋田里就是一望无际的花生。

这一种就是几十年,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③印象里,每年在麦子将要熟的时候,父亲就开始种花生了。

一个三角撑子,一把铲子,就是全部工具。

不几天,小种子已在土里发了芽。

等到麦子收割完,青青的小苗已摇曳满地了。

看着它们,我们瞪大了好奇的眼睛,宝贝得不得了。

父亲开着农用车一趟一趟拉麦子麦秆,车轮碾在花生苗上,花生苗扁下去,流出了青色的汁液。

我们心疼得直哭,父亲却哈哈大笑,说:“没事的,它们结实着呢! ”
④果然,一段时间后,再见到它们,都好好的,青色的叶间还缀满了小黄花。

父亲告诉我们,别小瞧这不起眼的小花,一朵花就是一颗白白胖胖的花生。

他又给我们讲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特性。

我们听得有趣,情不自禁地数起了那些小小的花,一朵,两朵,三朵……心里溢满了欢喜。

⑤花生的生命力之强简直让你不敢相信。

有一年,麦收过后,邻家图省事,就把田里的麦茬点燃了。

谁知火势借着风力殃及到我家的地,一地青青,几个小时后,变成了一片黑乎乎的天地。

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第二天,父亲就去街上重新买了花生种子。

没想到,夜里一场雨后,黑乎乎的田里又冒出了绿绿的嫩芽。

⑥花生特别易于管理。

一遍除草剂,就任其自由生长了。

长长的夏天,容易干旱,花生可不怕。

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

秋天收获的时候,又会碰上连绵的风雨天,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果实长在下,雨水反而滋润了它。

⑦犹记得刚毕业那会儿,我没有经验,只在一个小公司里做着一份打杂的工作,时常心灰意懒。

秋忙时节,正赶上放假,我便回去帮父亲收花生。

父亲见我闷闷不乐,问缘由,我一股脑儿道出了心中的烦恼和困惑。

父亲听了,一边拔花生,一边和我聊起了小时候学过的课文一许地山的《落花生》。

他借用许父的话,说:“花生不像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的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生发羡慕之心。

它只把果子埋在地下,等到成熟,人们才把它挖出来。

你看,花生就是这样低调,把自己置于泥土中,一点一点壮大自己,结出珍贵果实。


⑧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拔出一株花生,抖抖土。

白花花的花生,太阳下,晃人的眼,那一刻,我心里豁然开朗。

⑨花生是一种怎样的植物呢? 像贫苦人家的孩子,容易养,给口吃的,便虎蹿着往上长。

它不挑三拣四,安于自己的环境,不抱怨,不气馁,不喧哗,本本分分,安安然然。

人何尝不应该这样呢? 不管生活赐予的是灿烂阳光,还是一地风雨,我们都要顽强地活出自己的样子。

风光也好,热闹也罢,把自己藏在朴实的泥土下,悄悄地成长,像花生一样活着。

16. 根据文章内容,将表格填写完整。

(4分)
段落主要事件“我”的情感
③④(1)心里溢满了欢喜
⑤花生被大火烧过,夜里一场雨后又冒出绿绿的嫩芽(2)
⑦⑧(3)(4)
17.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

(3分)
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

18. 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第⑨段的作用。

(4分)
19.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标题“像花生一样活着”的好处。

(3分)
五、综合性学习(共5分)
近年来天津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某班将开展以“津城换新颜”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一位同学为活动搜集了四则材料。

请你按照要求,回答20-21题。

【材料一】为了让津城的夜晚更加明亮、美丽,天津市把深入推进“城市亮化工程”作为市容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进一步完善城市照明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为街区、道路增设了功能性照明设施,优化了广场、桥梁、临街建筑的景观性照明。

【材料二】为了使老百姓的生活环境更洁净、卫生,天津市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了生活垃圾的清运管理工作,对城区老旧公厕集中进行了改造提升,还加大了封闭市场建设、道路保洁维护、排水系统修缮等工作的落实力度,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净化工程”进程。

【材料三】2018年,天津市进一步强化了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通过加大有机蔬菜基地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体系、创建“明厨亮灶”餐饮示范单位等措施,保证了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

【材料四】天津城市绿化情况统计表
时间绿地率(百分比)人均绿地面积 (平万米)
2015年3310
2016年3512.2
2017年3915.6
20. 上面四则材料中与“津城换新颜”这个主题无关的一则是。

(2分)
21. 根据上面相关材料,概括天津往市容建设过程中,做了哪些方向的工作。

(3分)
六、名著阅读(共9分)
22.填空(5分)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散文集,在这本书中鲁迅提到了他人生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三本
书:一本是长妈妈给他买的《 (1) 》;一本是想去看五猖会,父亲偏要他背的《 (2) 》;一
本是在矿路学堂如饥似渴阅读的《 (3) 》。

有两位老师对他影响很大:一位是他在三味书屋读
书时的老师(4),另一位是他在日本留学期间遇到的(5) 。

23. 走入《朝花夕拾》,我们可以追寻鲁迅先生思想变化的轨迹。

请你概括鲁迅先生在南京的
矿路学堂毕业后和在日本仙台学习时分别做出了怎样的人生选择,并简述其原因。

(4分)
七、作文。

(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24. 作文。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请以“
这样的人让我”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 将题目补充完整; (2)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 (3)有真情实感; (4) 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5)不少于500字; (6)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