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齐策》“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国策—齐策》“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宣王使谒者延入。

王斗曰:“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 使者复还报。

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请从。

”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

” 王斗对曰:“王闻之过。

斗生于乱世,事乱君,焉敢直言正谏?”宣王忿然作色,不说。

有间,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五,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
..。

..,立为大伯今王有四焉。

” 宣王说,曰:“寡人愚陋,守齐国,惟恐失之,焉能有四焉?” 王斗曰:“否。

先君好马,王亦好马。

先君好狗,王亦好狗。

先君好酒,王亦好酒。

先君好色,王亦好色。

先君好士,是王不好士。

” 宣王曰:“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 王斗曰:“世无骐驎騄駬,王驷已备矣。

世无东郭俊、庐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

世无毛嫱、西施,王宫已充矣。

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

”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

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


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

”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取材于《战国策•齐策》)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王闻之过.过:错误
B.天子受籍
..受籍:授位或赐给封地
C.立为大伯
..大伯:即“太伯”,霸主
D.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造:制造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未报秦施而.伐其师
B.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因.石势为楼
C.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固愿得士以.治之余以.光绪己亥四月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____
A.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

理解:我快步走进去拜见大王是趋炎附势,而大王快步出来迎接我则是礼贤下士。

B.宣王忿然作色,不说。

理解:宣王听后,气得脸色大变,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C.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

理解:于是宣王快步走到门口去迎接王斗,与他一块儿进来。

D.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
理解:大王要人做帽子,不会让自己亲近宠爱的人去做,却要工匠去做,为什么?
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能表现齐王有得到人才愿望的一项是____
①先生徐之,寡人请从。

①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

①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

①寡人愚陋,守齐国,惟恐失之。

①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①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_____
A.文中的主人公王斗具有“直言正谏”的可贵品格,这从“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一句话中可以看出来。

B.王斗列举先王桓公的事迹,并拿桓公与宣王作比较,直接指责齐宣王不礼贤下士的缺点,使齐宣王勃然大怒。

C.齐宣王虽有得到人才来治理国家的良好愿望,但因缺乏善于发现人才的眼光,致使齐国贤才未能及早得到重用。

D.王斗敢触龙颜,斗胆劝谏,可钦可佩;而齐宣王面对不留情面的揭短,则表现出应有的开明,这样的君王值得称赞。

【答案】1.D 2.C 3.B 4.A 4.B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

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D项,“造”,结合“门”分析,译为到。

句意:先生王斗来到王宫,要拜见齐宣王。

故选D。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A项,“而”,前者是连词,不译;连词,表转折。

B项,“因”,前者是副词,于是、
就;后者是介词,就着、依着。

C项,“之”,均用于主谓之间,表停顿,取消所在句子的独立性。

D项,“以”,前者是连词,表目的;后者是介词,在某时,在。

故选C。

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

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

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B项,“说”通“悦”;“不说”,不高兴之意,并非“说不出话”。

故选B。

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

此题是人物是“齐王”,品质是“有得到人才愿望”,然后分析列出的各项。

①齐宜王能降低身份主动迎接王斗,这种行为直接表现了他得到人才的愿望;①在齐宜王看来,眼下齐国没有可用人才,如果有的话,他会重用的。

这从侧面表明他有得到人才的愿望。

①直接表现了齐宜王得到人才的意愿。

故选A。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B 项,“直接指责”“使齐宣王勃然大怒”错误。

结合文本第一节内容分析,是这之前的事。

故选B。

【点睛】
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

不仅要对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作较深层次的剖析。

这就要求我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归纳和概括。

也就是说,不仅要能概括某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所导致的结果或某个(几个)人物的所作所为,还要能揭示出这个事件的意义,或者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或者某种现象的本质,或者某种观点等。

参考译文:
先生王斗来到王宫,要拜见齐宣王,宣王派负责接待的人去把王斗引领进来。

王斗说:“我快步走进去拜见大王是趋炎附势,如果大王快步走到门口迎接我则是礼贤下士,对大王来说,怎么看待这件事呢?”负责接待的人又回去向齐王禀报了王斗的话。

宣王说:“让先生等一会儿进来,我亲自去门口迎接他。

”于是宣王快步跑到门口去迎接王斗,与他一块儿进来。

宣王说:“我继承了先王的大业,得以管理国家,听说先生能直言进谏,无所忌讳。

”王斗回答说:“大王听错了。

我生在乱世,又侍奉乱君,怎么敢直言进谏呢?宣王听后,气
得脸色都变了,很不高兴。

过了一会儿,王斗说:“从前先君齐桓公有五种爱好。

后来他纠合诸侯,匡正天下,天子授位,立为霸主。

现在,大王有四种爱好与先君齐桓公相同。

”宣王高兴地说:“我愚笨鄙陋,治理齐国,只担心失掉它,怎能有与先君相同四种爱好呢?”王斗说:“不。

先君喜好马,大王也喜好马;先君喜好狗,大王也喜好狗;先君喜好酒,大王也喜好酒;先君喜好美色,大王也喜好美色;先君礼贤下士,大王却不礼贤下士。

”宣王说:“现在世上没有贤士,我怎么去喜欢贤士呢?王斗说:“世上没有骐騄、騄耳这样的骏马,可是大王已经车马齐备了;世上没有像东郭俊、卢氏那样的好狗,可是大王已经有善跑的猎狗了;世上没有像毛嫱、西施那样的美女,可是大王的后宫中充满了美女。

大王只是不礼贤下士,怎么担心世上没有贤士呢?”宣王说:我忧国爱民,当然希望得到有才能的人治理国家。

”王斗说:“大王您忧国爱民,还不如您爱一尺绉纱!”宣王说:“这是什么意思?”王斗说:“大王要人做帽子,不要亲近宠爱的人去做,却要工匠去做,为什么呢?因为只有他们会做。

现在,大王治理国家,却一定要用亲近宠爱的人去治理。

所以我说:‘您忧国爱民不如爱一尺绉纱。

’”
宣王内疚自责说:“我对国家有罪。

”于是。

齐王选拔了五名贤士,任命他们的官职,齐国因此得到很好的治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