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纷至沓来(tì)
B. 雕梁画栋(diāo)
C. 恣意妄为(zì)
D. 落英缤纷(bīn)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由于他工作认真负责,所以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B. 他的成绩之所以能提高,是因为他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C. 为了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学校决定开展一系列环保活动。
D.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离不开我们的团队合作。
3. 下列诗句中,描写春天景象的一项是:
A. 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4. 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B. 他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C. 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D. 他像一片叶子,飘荡在茫茫人海。
5. 下列成语中,与“画龙点睛”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 雕梁画栋
B. 拨云见日
C. 画蛇添足
D. 点石成金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6. 《背影》中,父亲送儿子上学的情景描写生动感人,其中“ ”、“ ”等词语
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7. 《荷塘月色》中,作者通过描写月下荷塘的美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
生活的向往。
8. 《出师表》中,诸葛亮为了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毅然决然地北伐中原,最终“ ”。
9. 《赤壁赋》中,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之下饮酒赋诗,感慨“ ”。
10. 《短歌行》中,曹操以“ ”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三、阅读理解题(每题5分,共2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昔者,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瑾。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
点评:曾皙在孔子的询问下,谈了自己的志向。
他向往的“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田园生活,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摄乎大国之间:夹在大国之间
B. 如或知尔:假如有人了解你们
C. 端章甫:戴好礼帽
D. 以俟君子:等待君子
(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都有各自的治国理念,而曾皙则向往田园生活。
B. 孔子对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回答并不满意,而对曾皙的回答则表示
赞赏。
C. 文中通过孔子与四位弟子的对话,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状况和人物
性格。
D. 曾皙的回答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和谐”理念。
12.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列小题。
那些花儿
那些花儿,开在尘封的记忆里,犹如久违的故人,总是时不时地闯入我的脑海。
那一年,我十岁。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村子里的人们大多衣衫褴褛。
我家也不例外。
一日,母亲去集市上卖鸡蛋,留下我和妹妹在家。
妹妹突然喊肚子疼,我赶紧去找母亲。
回来时,母亲手里多了一包五颜六色的花种子。
她说:“我听说这种花种子能治病,不如种一些,等花儿开了,说不定能治好妹妹的病。
”
我们找来破旧的塑料袋,挖了一个坑,将花种子埋了下去。
之后,我们每天都去看望那些种子,期待它们发芽。
一个月后,种子终于发芽了,嫩绿的叶子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鲜艳。
我们给它浇水、施肥,希望它茁壮成长。
不久,花儿开了。
它们有红的、黄的、蓝的、紫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妹妹看着花儿,脸上露出了笑容。
母亲说:“看,花儿都开了,妹妹的病应该好了。
”
然而,没过多久,妹妹的病情却加重了。
我们心急如焚,却无能为力。
最终,妹妹离开了我们。
那些花儿,见证了我们的喜怒哀乐。
如今,它们已经枯萎,但那段美好的回忆却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那些花儿”为题,既指那些开在记忆中的花儿,也指那些曾陪伴过我们的人。
B. 文章通过描写花儿成长的经过,表现了母亲对妹妹的关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 文章结尾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即那些花儿和妹妹的离去,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可贵。
D. 文章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2)下列对文本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通过描写母亲种花的过程,展现了母亲对妹妹的关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 文章通过描写花儿枯萎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妹妹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感悟。
C. 文章以“那些花儿”为线索,将母亲、妹妹和花儿的故事串联起来,使文章结构完整。
D. 文章结尾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即那些花儿和妹妹的离去,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可贵。
四、作文(60分)
1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
面对这些挫折和困难,有的人选择退缩,有的人选择坚持。
请以“挫折与成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