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二单元必须掌握的典型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二单元必须掌握的典型题
选择题
1、下列破折号的作用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周朴园: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表示解释说明)
B.鲁侍萍:(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表示语气断断续续)
C.周朴园: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表示解释说明)
D.周朴园:你——你贵姓?(表示声音延长)
答案:A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表示话题转换。

故选A。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A.有关领导日前表示,北京要让各功能区更加名副其实
....,比如中关村就不再新增普通商业项目,而要凸显其
以科技为中心的定位。

B.身处当今世界,在快速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基础上,适当加强武装力量,应是捍
卫自身利益的不二法门
....。

C.面对强震时所表现出的从容不迫和有条不紊
....,并非一个民族与生俱来的素质,而是其在不断经受天灾的历
程中代代积累而成的品质。

D.加强青少年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如果父母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味地包办代替甚至无所不至
....,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答案:D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
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

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
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A项“名副其实”指名称、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语境中指北京各功能区名称与实际相符,使用正确。

B项“不二法门”比喻独一无二的门径。

语境中指“适当加强武装力量”是捍卫自身利益的独一无二的道路。

使用
正确。

C项“有条不紊”指有条理,有次序,一点儿不乱。

语境中指遇到强震时要有条理,有次序,不慌乱。

使用正确。

D项“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了(指坏事)。

此成语含贬义,使用在本句中不恰当。

故选D。

3、下列对课文句子中加点部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天地也!只合
..、颜渊
..(分
..(同“糊涂”,“混淆”义)了盗跖
..(只应,本来就应该)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
别借指坏人和好人)?
B.念窦娥葫芦提
...(做...(元代口语,“糊里糊涂”的意思)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以往干家缘
家务的缘故)。

C.【净.(戏曲角色名,俗称“花脸”)扮公人,鼓三通、锣三下科.(戏曲剧本中指示角色动作、表情的用语)。

刽子磨旗、提刀,押正旦
..(传统戏曲中的女主角)带枷上。

刽子云】行动些
...(走快些),行动些,监斩官去
法场上多时了。

D.鲁侍萍:(大哭起来)哦,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抽咽)你是萍
...(潜台词为:你是我的萍儿吗?你就是我日思夜想的儿子吗?你太令我失望、痛心、愤怒了!),——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答案:B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及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B.“干家缘(做家务的缘故)”错,“家缘”,家务。

“干家缘”是“干家务”的意思。

故选B。

4、下面的句子排序最恰当、合理的一项是()
①言简意深的语言,可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

②好的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③它从生活中来,但经过了作者的提炼和加工。

④戏剧中的人物语言应精炼。

⑤例如《雷雨》里有一段对话,通过一“嗯”一“哦”,生动地表现了周朴园的伪善和鲁侍萍的刚强。

A.②③①④⑤B.②④③⑤①
C.④①②③⑤D.④③②⑤①
答案:D
本题考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排序题大致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来进行解答:首先找中心句,其次找出首
尾句,再根据语言外部信息,诸如上下句首尾衔接语、指示代词、关联词语、逻辑联系等进行分群归类,最
后综合审视,确定排列顺序。

本题是围绕戏剧中人物的语言阐述的,④为中心句;③句中“它”紧承④;②
在内容上与③相连;⑤是举例,①是对⑤的解释。

排列顺序为④③②⑤①。

故答案为D。

小提示:掌握做排序题的基本方法1.抓中心。

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是抓准中心的重要手段,一个句群的中心,大多用一个关键句表达。

2.抓思路。

从总
体上看,句群小层次一般呈现出相并(并列、对照)、相承(顺接、层进)、相属(总分关系)的关系。

从局部看,
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

理顺句序,要尽可
能多地确定出必然相连接的句子,找到“句链”。

3.抓标志。

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1)关联词语的呼应。

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2)暗示性
词语的使用。

“换句话说”,表示等同关系;“与此同时”,表示相承关系;“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反、
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词语;“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先前”与“后来”,“过去”“现在”与“将来”,表示时间先后;“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要提出结论;“诸如此类”,表示
综合;“所谓”表示有所解释;“例如”表示举例……(3)关键词语的重复出现,相同的句式重复出现。

(4)句子之间
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也往往体现语言顺序的一致性,肯定、否定的一致性。

(5)陈述对象前后一致,议论角度一致。

4.抓语境。

嵌入式排序、承接式排序,还要注意所提供的语境。

5、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①怎不将天地也生.(产生)埋怨
②不提防遭刑宪.(刑法,刑律)
③错勘.(分辨、判断)贤愚枉(徒然)做天
④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自己)
⑤我窦娥向哥哥行.(这里、那里)有句言
⑥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烧)些纸钱
⑦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推荐)
⑧官吏每.(每每、常常)无心正法
⑨断送
..(丧失、毁灭)出古陌荒阡
⑩兀的
..(那)不是我媳妇儿
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
C.②③⑤⑥D.⑦⑧⑨⑩
答案: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

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
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
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①“生”,甚、深;④“咱”,语气词,吧;⑦“荐”,祭、超度亡灵;
⑧“每”,元代时的口语,相当于现在的“们”;⑨“断送”,发送,指殡葬;⑩“兀的”,这、这个。

故选C。

6、下列划线句分别属于哪一种戏剧语言,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周朴园(点着一支吕宋烟,看见桌上的雨衣,向侍萍)
②鲁侍萍哦,天哪,我觉得我像在做梦。

③周朴园我问,他现在在哪儿?
A.①对话②旁白③独白B.①舞台说明②独白③对话
C.①独白②旁白③对话D.①背景介绍②对话③旁白
答案:B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戏剧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

①是舞台说明,说明演出时周朴园扮演者的动作。

②结合文意可知是鲁侍萍的独白。

③结合文意可知是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话。

故选B。

7、学校实行“自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其中语文课设置了“我当小老师”环节,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分析,走上讲台讲出来。

这种做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老师”们能够走上讲台固然勇气可嘉,但有
时也存在一些错误。

以下是高一(5)班叶同学作为“小老师”发言,请根据所学,判断他的发言哪一项是正确
..
的。

()
叶同学关于第二单元戏剧单元的发言要点。

A.《窦娥冤》中窦娥发下了“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乐观态度。

B.元杂剧角色分旦(男角)、末(女角)、净(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子)三大类。

正末和正旦是元杂剧的主唱角色。

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C.《雷雨》中的周朴园三十年来一直记着鲁侍萍,而且还是朝夕怀念着她的。

但当他突然发现眼前的鲁妈就是当年的侍萍时,忽然严厉地责问侍萍“你来干什么”,是害怕鲁侍萍的出现会危及他的名誉、地位、家庭。

D.《哈姆莱特》中,英国王子哈姆莱特虽然装疯,但是通过他曾经的妻子奥非莉亚的话,我们依然可以领略哈姆莱特高贵的品质。

答案:C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文章内容的能力。

A.“乐观态度”错误,窦娥的三桩誓愿是表现窦娥的抗争精神。

B.“旦(男角)、末(女角)”错误,“旦”是女角,“末”是男角。

D.“英国王子”错误,哈姆莱特是丹麦王子;“妻子”错误,奥菲莉亚是他的恋人而非妻子。

故选C。

8、对下面加点字的古代白话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着做公的把住巷口(叫,吩咐) 行动些,行动些(赶快些)
B.没来由犯王法(没缘由) 只合把清浊分辨(只应该)
C.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混淆) 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行走)
D.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只) 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深)
答案: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词的古代白话意义,C项“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行走)”的“行”是“这边”“那边”或者“这里”“那里”的意思。

课内阅读
9、阅读《雷雨》选段,完成小题。

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是你?
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你——侍萍?(不觉得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
鲁侍萍朴园,你找侍萍吗?侍萍在这儿。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

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朴园你可以冷静点。

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

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鲁侍萍哭?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

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不觉得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这句舞台说明,通过周朴园的细微动作表现出侍萍三十年相貌变化之大,连周朴园都认不出。

B.“朴园,你找侍萍吗?侍萍在这儿”写出侍萍担心周朴园认不出自己,直呼周朴园的名字,以昔日亲切地称呼引起其对往事的回忆。

C.舞台提示“忽然严厉地”表现出周朴园认出侍萍后内心的慌张,从“悲愤”到“愤怒”表现了侍萍对命运的屈服和对周朴园的痛恨。

D.“谁指使你来的”写出周朴园认为侍萍到这里来是有目的的,一定是受人指使,借往事来敲诈他,这表现了他的冷酷无情。

E.选段中周朴园和侍萍的对话补充交代了三十年前侍萍离开周家的原因,两处“你们”说明当时逼迫侍萍的还
有周朴园的家人。

答案:BC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

B.“写出侍萍担心周朴园认不出自己,直呼周朴园的名字,以昔日亲切地称呼引起其对往事的回忆”错误,鲁侍
萍重回周公馆是为了领会女儿四凤,并不想和周朴园相认,称呼只是往日的习惯而已。

C.“表现了侍萍对命运的屈服”错误,应该是表现了侍萍对命运的愤懑不平。

故选BC。

10、下面这段唱词表现了窦娥什么性格特点?
【倘秀才】则被这枷纽⑭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⑮。

我窦娥向哥哥行⑯有句言。

(剑子云)你有甚么话说?(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答案:从“左侧右偏”“前合后偃”可见窦娥在赴刑场途中所受的苦难,可她还是提出要走路更远的后街,因为怕去前街会被婆婆看见。

这细节充分显示了窦娥的善良、孝顺。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在赴刑场途中,窦娥身戴沉重的枷锁,行走不便,且加上
差役的推推搡搡,更是难以忍受,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婆婆看到伤心,她提出要走路更远的后街。


一处细节描写,充分显示了窦娥的善良与孝顺。

小提示: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

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
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
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11、窦娥是被昏聩的官吏屈打成招的,却在【滚绣球】一曲里指斥天地,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窦娥原本善良、本分,认为自己之所以屡遭不幸,很可能是因为前世做了错事,此生只有好好奉养婆婆,才能修得来世的幸福。

她的心愿很卑微,可是流氓张驴儿破坏在前,昏官桃杌毁灭在后,他们联手剥夺
了窦娥生存的权利,将她逼上了绝路。

表面上看,窦娥是在斥骂天地,其实暗含着对一整套用以统治百姓的
封建秩序的质疑和斥骂。

但是,掌握不了自己命运的窦娥还是无法摆脱对天地鬼神的信任和仰赖,她仍相信自己的冤屈一定能感动天地,所以在临刑前发誓愿时,她满心期盼天地鬼神能主持公道。

指斥天地,最终却又不能不依靠天地申明自
己的冤屈,这是窦娥命运的可悲之处,也是封建社会里普通百姓呼告无门的普遍表现。

此题考查把握文本内容,理解主题的能力。

通读文本,理解文意,分析人物形象,根据整体把握重点理解指
定区间内容。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
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
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一个满脑子孝道、贞节等伦理观念的善良女子被一个大力提倡孝道、贞节的社会所迫害致死,这才是窦娥的悲剧所在。

对既有的观念坚信不疑并竭力照此
去做,但这种信念及其实行者却为现实所不容,悲剧主体不能、也不愿放弃这种信念,这才是窦娥悲剧的深
层原因,也是她与现实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而遭到现实无情打击的根本所在。

所以窦娥才会指斥天地。

小提示:关于《窦娥冤》,《感天动地窦娥冤》(简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刊行
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

全剧四折,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

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果然,窦娥
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