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基础) 知识讲解(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基础) 知识讲解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
1.软玉也称“中国玉”,以新疆“和田玉”为代表,生成“和田玉”矿床的反应方程式是
5CaMg(CO3)2+8SiO2+H2O=Ca2Mg5(Si4O11)2(OH)2+7CO2↑+3R,则R的化学式为()A.CaCO3B.Ca(OH)2C.Mg(OH)2D.MgCO3
2.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和“○”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涉及到三种物质B.反应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反应后分子数增多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3.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36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3
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22215
反应后质量/g1029待测
通过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是生成物
B .测得反应后丁的质量为4g
C .乙可能是催化剂
D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5.将一定量xFeSO 4•y (NH 4)2SO 4•6H 2O 晶体加入到过量NaOH 溶液中,加热生成NH 30.85g (假如生成NH 3的全部逸出),过滤、洗涤、灼烧,得Fe 2O 3固体2.0g .则x ,y 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x :y=1:1
B .x :y=1:2
C .x :y=1:4
D .x :y=2:1
6.用下列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托盘天平未画出),能达到目的是( )
A .
B .
C .
D .
7.“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该产物化学式是( ) A .CH 4O
B .CH 2O 2
C .C 2H 6O
D .C 2H 4O 2
8.对于复分解反应:X+2NaOH=2Y+Cu (OH )2↓,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相对分子质量大小:X Y > B .X 一定是2CuCl C .Y 可能是2H O
D .Y 可能是24Na SO
9.已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现有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气体,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下列数据中,甲大于乙的是( ) ①气体的体积 ②原子的数目 ③分子的数目 ④相对分子质量 A .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④
10.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A .AlO ﹣﹣氧化铝
B .2N ﹣﹣2个氮元素
C .H +﹣﹣1个氢离子
D .Cl 2﹣﹣2个氯原子
11.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B.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2:3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12.如图所示:3个甲分子与1个乙分子反应生成两个丙分子.根据图示所得信息正确的是()
A.物质甲的化学式为H6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化学反应中,分子是最小的微粒
D.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3.托盘天平两边放两个等质量的烧杯、内装浓度和质量都相同的稀盐酸,若左杯中投入一块生石灰,向右边杯中投入一块石灰石,且两块固体质量相等,则反应后天平的指针将()
A.偏向左边
B.偏向右边
C.仍指零处
D.无法确定
14.如图是微信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苯(化学式C6H6)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有关苯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苯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
C.苯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苯完全燃烧产物有CO2和H2O
15.如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Z是由Y分解生成的
B.一个Y和W分子中均有11个电子
C.参加反应的X与生成的Z的质量比为9:7
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一定不变
16.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 3:1
17.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B.丁表示的是阴离子
C.甲、丙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D.乙元素在化合物通常中显+1 价
18.为预防手足口病,可用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对生活用品消毒,用酒精是不管用的.有关NaClO的说法错误的是()
A.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B.NaClO是一种钠盐
C.NaClO由三种元素组成
D.NaClO中Na、Cl、O的原子个数比为1:1:1
19.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
A.反应前后均为混合物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①②⑤
D.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④⑤
20.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蔗糖产生炭黑和水,这一实验说明了()
A.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纯净物
B.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C.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构成的
D.蔗糖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1.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H3中的3表示3个氨气分子
B.铝片表面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lO
C.2N表示2个氮原子或2个氮元素
D.氯化钠溶液中含有Na+和Cl﹣
22.3.0g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4.4gCO2和1.8g水.则对该物质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只含碳、氢元素
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该物质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D.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1
23.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24.如图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甲和乙属于单质,丙属于化合物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 : l
D.l个丙分子由1个甲分子和2个乙分子构成
2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
同的原子.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数没有改变
B.甲、乙、丙均属于化合物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乙、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26.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B.图示中x的数值为3
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7
27.如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物甲的质量等于生成物丁的质量
C.甲和丙均为有机物
D.甲的化学式为C2H2
28.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

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

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A.a=56%B.b=6%C.c=17%D.d=8%
29.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g 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g 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A.4∶9 B.8∶1 C.10∶11 D.31∶44
30.在不同时刻,某反应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 2 倍。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和丙为生成物
B.a 等于 21
C.b 等于 37
D.该反应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1:2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
1.A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及原子个数均不变。

【详解】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CaMg(CO3)2+8SiO2+H2O=Ca2Mg5(Si4O11)2(OH)2+7CO2↑+3R,反应前钙、镁、碳、氧、硅原子个数分别为5、5、10、47、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钙、镁、碳、氧、硅原子个数分别为2、5、7、38、8,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3R分子中含有3个钙原子、3个碳原子和9个氧原子,则每个R分子由1个钙原子、1个碳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aCO3。

故选:A。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均不变解答即可。

2.B
【解析】
【详解】
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A、由图示可知,该反应前后涉及到三种物质,故A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B不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后分子数增多,故C正确;
D、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数目可变可不变。

3.C
【解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100-52-3=45,故A错误;
B、反应后W质量是0,是反应物,氧气质量分数减小,是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分数增大,都是生成物,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物质,生成物是两种物质,不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
C、反应后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分数都增大,说明W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的碳元素、氢元素来自于W,因此W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W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即W中不含有氧元素,故C正确;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故D错误。

故选C
4.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可分析甲、乙、丙三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丁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进而可以确定反应类型,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增加了8g,故甲是生成物,且生成甲的质量为
8g;乙的质量不变,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同理可以确定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丙的质量为12g;由质量守恒定律,丁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丁的质量为12g﹣8g=4g,故反应后丁物质的质量为4g+5g=9g;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是生成物,故A说法正确;B、反应后丁物质的质量为4g+5g=9g,故B说法错误;C、乙的质量不变,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故C说法正确;D、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所以属于分解反应,故D说法正确,大阿阿香B。

考点: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5.A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晶体中的氮元素和氨气中的氮元素的质量相等,而晶体中的铁元素的质量和生成的氧化铁中的铁元素的质量相等,即:
56x:(14×2)y=(2.0g××100%):(0.85g××100%)
解得:x:y=1:1,故选A.
6.D
【解析】
试题分析:A、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装置也不是密闭容器,不能验证;B、两种物质不反应,不能验证;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后固体质量会明显增大,因为有氧气参加,另外该装置也不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不能验证;D、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与硫酸亚铁,反应物中没有气体参加生成物中也没有气体生成,装置可不密闭,可以验证。

故选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7.B
【解析】
【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可判断所生成的有机物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应与CO2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相同为1:2;根据所生成有机物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判断四个选项中符合此特点的化学式即该物质的化学式。

【详解】
A、根据化学式CH4O,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B、根据化学式CH2O2,可知该物质中
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符合题意;
C、根据化学式C2H5OH,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D、根据化学式C2H4O2,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2=1: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A
【解析】
由题中信息知,X是可溶性铜盐,Y是可溶性钠盐。

A. 相对分子质量大小:X>Y。

故A 正确。

B. X不一定是CuCl2。

故B错误。

C. Y不可能是H2O。

故C错误。

D. Y不可能是Na2SO4。

故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9.D
【解析】
【详解】
由题意知,甲、乙两种气体质量相等,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甲的相对分子质量
>乙的相对分子质量;由密度=质量
体积
的公式得,甲的体积<乙的体积;由同温同压下,相
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可知,所以甲的分子数目<乙的分子数目;
由于甲、乙气体分子未知,所以原子数目无法比较。

故符合甲大于乙的是④,故选D。

10.C
【解析】
【详解】
A. 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此选项错误;
B.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N表示2个氮原子,此选项错误;
C.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H+表示一个氢离子,此选项正确;
D.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二个氯原子表示为2Cl,Cl2可表示一个氯分子,此选项错误。

故选:C。

11.C
【解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前后原子个数不变,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两个分子和一个分子反应,生成两个分子和一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两个分子和一个分子反应,生成两个分子和一个分子,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2:1,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D、由反应可知,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了新的单质和化合物,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中含有2个N原子,生成物中含有2个N 原子和6个H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甲中含有6个H原子;再结合题意,“3个甲分子与1个乙分子反应生成两个丙分子”,可知每个甲分子是由两个H原子构成的,由此可知,甲分子为H2,乙分子是N2,丙分子是
NH3,故该反应可表示为3H2+N2=2NH3。

A、每个甲分子由两个H原子构成,故物质甲的化学式为H2,错误;
B、该反应为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正确;
C、据图可知,反应前的分子为氢气分子和氮气分子,反应后的分子为氨气分子,故反应前
后分子改变,错误;
D、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因此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

故选B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化合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

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13.A
【解析】
【详解】
生石灰即氧化钙,虽与盐酸反应,但无气体生成;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两固体质量相等,由于石灰石一侧产生气体,故质量减小,天平指针偏向另一侧。

选A。

14.D
【解析】
【详解】
A.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而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6=78,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苯是由苯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由苯的化学式C6H6可知,其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6)=12:1,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苯是由碳元素与氢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苯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考查了化学式的意义以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特别注意质量比和个数比是否混淆。

15.C
【解析】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反应物是NH3和NO两种分子,生成物是N2和H2O两种分
子,所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6NO+4NH3催化剂
5N2+6H2O。

【详解】
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X、Y都含有氮原子,不能确定Z是由Y分解生成的,故A不正确;
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Y和W分子分别是氨分子和水分子,一个Y和W分子中均有10个电子,故B不正确;
C、参加反应的X与生成的Z的质量比为(30×6)(28×5)=9:7,故C正确;
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一定不变,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16.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通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看出,反应物中有一个分子过量,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A不正确;
B、该反应只有1种生成物,故B不正确;
C、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看出,每个生成物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故C不正确;
D、由于反应物中有一个分子过量,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 3︰1,故D 正确。

故选D。

17.D
【解析】
【详解】
A.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故上图共表示三种不同的元素,选项错误;
B. 丁表示的微粒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带正电,是阳离子,选项错误;
C. 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彼此化学性质相似,不是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化学性质相似,甲、丙不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选项错误;
D. 乙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反应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在化合物通常中显+1 价,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小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为该层上的电子数。

18.A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化合物中组成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
(+1)+x+(﹣2)="0" x=+1;故A不正确;B、根据84消毒液主要成分的化学式NaClO,该物质由金属钠与酸根组成,属于盐;含钠元素的盐可称为钠盐;故B正确;C、根据84消毒液主要成分的化学式NaClO,该物质由Na、Cl、O三种元素组成;故C正确;D、根据84消毒液主要成分的化学式NaClO,该物质Na、Cl、O的原子个数比为1:1:1;故D正确;
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19.C
【解析】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实质是:2222CO O CO 点燃。

【详解】
A 、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前的物质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反应后有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分子和反应过程中过量的氧气分子,为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 、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C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①②③,符合题意;
D 、由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所以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即④⑤,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20.D
【解析】
【详解】
A 、加热蔗糖的产物是炭黑和水,但蔗糖不是由炭黑和水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 、蔗糖属于纯净物,而炭黑和水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 、蔗糖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不能说蔗糖分子由碳元素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 、加热蔗糖产生炭黑和水,说明蔗糖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

21.D
【解析】
【详解】
A. NH 3中的3表示1个氨气分子中有3个氢原子,此选项错误;
B. 铝片表面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l 2O 3,此选项错误;
C.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N 表示2个氮原子,元素是一个宏观概念,无数量的意义,此选项错误;
D. 氯化钠溶液中含有Na +和Cl ﹣,此选项正确。

故选D 。

22.C
【解析】
4.4gCO 2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4.4g×
100%=1.2g ,1.8g 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 1.8g×100%=0.2g ,生成物4.4g 二氧化碳和1.8g 水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1.2g+0.2g=1.4g ,1.4g <3g ,该物质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3g ﹣1.4g=1.6g ,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A、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化合物原子的个数比=,则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23.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反应后生成了一种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因此此反应有单质生成;故A正确;
B、反应前共有三种原子,而反应后仍然是这三种原子,说明反应中原子不变,可推断得出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故B正确;
C、反应的生成物为一种单质的分子和一种化合物的分子,生成物一种为化合物一种为单质;故C不正确;
D、反应前的两种分子各有2个分子参加反应,因此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1:1,故D正确。

故选C。

24.A
【解析】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催化剂
CH4O。

【详解】
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化合反应,故A正确;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甲、丙属化合物,乙属单质,故B不正确;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C不正确;
D、l个丙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故D不正确。

故选A。

25.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每两个甲分子反应后生成了一个乙分子和两个丙分子,分子数发生了改变,故A不正确;
B、由物质的微观构成示意图可知,乙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单质,故B不正确;
C、由三种物质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
应,故C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等于生成的乙、丙的质量之和,故D不正确。

26.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H4+H2O==CO+3H2。

A、置换反应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而该反应为2种化合物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置换,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x=3,正确;
C、元素在化合物中化合价不为0,在单质时为0,因此氢元素的化合价一定改变,正确;
D、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16:28=4:7,因此错误。

27.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该反应中生成物为两种,而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为一种,选项说法错误;
B、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总和=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总和,选项说法错误;
C、丙为二氧化碳,具有无机物的性质,属于无机物,选项说法错误;
D、因为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也没有增减,反应后碳氢氧的原子个数分别为:4、2和10,已知反应前有10个氧原子,故2甲中一共有4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

故甲的化学式为C2H2,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28.A
【解析】
对比图1、图2和图3得,反应后甲和乙质量减少了,丙质量增加了,丁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变化,则甲+乙丁丙。

A、甲由70→42,减少了28,图2应减少14,a=70%-14%=56%;B、乙由14%→11%,减少了3%,图3应减少6%,b=14%-6%=8%;C、丙由6%→40%,增加了34,图2应增加17,c=6%+17%=23%;D、对比图1和图3得,丁反应前后质量分数没有改变,d=10%。

故选A。

29.C
【解析】
【分析】
根据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及反应中C、D物质的分子个数关系,计算出参加反应中两物质的质量关系;根据C、D物质的质量关系,由生成D的质量计算出生成C物质的质量;最后使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得参加反应的B物质的质量,即可计算出B与D的质量比。

【详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