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高一高中化学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高一高中化学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子人类生产活动中过度排放有关物质引起的。

下列环境问题与所对应的物质不相关的是( )
A.温室效应一一CO2B.光化学污染一一NO2
C.酸雨一一SO2D.臭氧层破坏一一CO
2.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第114号元素的原子,该原子的质量数为289,存在时间达到30秒,这项成果具有重要
意义。

该原子的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是( )
A.61B.114C.175D.289
3.Se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下列有关和说法正确的是( )
A.和是同一种核素
B.和互为同位素
C.和分别含有44和46个质子
D.和都含有34个中子
4.在下列变化中,按氮元素被还原、被氧化、既被氧化又被还原、既不被氧化又不被还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大气通过闪电固氮②硝酸分解
③实验室用氯化按和消石灰制取氨气④二氧化氮溶于水中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①③④②D.②①④③
5.两种微粒的质子数和电子数都相等,它们不可能是( )
A.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B.一种单质分子和一种化合物分子
C.两种原子D.一种原子和一种分子
6.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的原子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H原子组成H
m X分子。

在a g H
m
X中所含质子的
物质的量是
A. mol B. mol
C. mol D.mol
7.某短周期元素X,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l ) ,原子核内质子数是(2n2一l)。

下列有关X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是非金属元素
B.X形成含氧酸钾盐化学式可能为KXO2、KXO3或KXO4
C.由X形成的含氧酸均为强酸
D.X不可能为第一周期元素
8.某无色溶液中,若加入溴水,溴水褪色,若加入NH
4
Cl固体加热,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该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可能是( )
A.Fe3+、Mg2+、S2-、Cl-B.H+、Na+、SO42-、NO3-
C.K+、Ba2+、OH-、SO32-D.Na+、K+、Cl-、OH-
9.A , B 均为短周期元素,已知人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 ,次外层电子数为b ; B 元素原了的M 层电子数为(a-b) , L 层电子数为(a +b),则A 、B 所形成的化合物的性质可能有( ) A .能与水反应 B .能与NaOH 溶液反应 C .能与稀硫酸反应 D .在空气中能燃烧
10.核电荷数为1~20的元素中,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电子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共有( ) A .4 种 B .3 种 C .2 种 D .l 种
11.由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化合物A 2B 3,A 3+比B 2+少一个电子层,,且A 3+具有与Ne 原子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2
B 3是三氧化二铝 B .A 3+与B 2-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相同
C .A 是第2周期第ⅢA 族的元素
D .B 是第2周期第ⅥA 族的元素
12.下列对有关元素的叙述能说明该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的是( ) 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 B .原子序数为48的元素 C .原子核外L 层比M 层多一个电子的元素 D .原子核外M 层有8个电子的元素
13.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不能用一种试剂通过化学反应区别的是( ) A .MnO 2 CuO FeO B .AgNO 3 KNO 3 Na 2CO 3 C .Na 2CO 3 NaHCO 3 K 2CO 3 D .(NH 4)2SO 4 K 2SO 4 NH 4Cl
14.在铁和铜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使之充分反应,剩余金属m 1g ,,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后,剩余金属m 2g ,则m 1和m 2的关系是 ( ) A .m 1一定大于m 2 B .m 1可能等于m 2 C .m 1一定等于m 2 D .m 1可能大于m 2
15.相同条件下,两个容积相同的试管装满NO 2和NO 气体,分别倒置于水槽中,然后通过导管缓慢通入氧气,边通边慢慢摇动试管,直到两个试管内充满液体。

假设试管内的溶质不向水槽中扩散,则两个试管内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 A .1∶1 B .5∶7 C .7∶5 D .4∶3
16.如图,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C 的成分是气体E 与二氧化碳的混和气体
B .浓热的D 溶液能把碳单质氧化为二氧化碳
C .气体E 遇空气会被氧化成红棕色的气体
D .溶液G 是蓝色的硫酸铜溶液
17.同温同压下,在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2种气体,它们是①NO 和O 2,②N 2和NO 2,③NH 3和NO ,现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V 1、V 2、V 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V 1> V 2> V 3 B .V 1> V 3> V 2 C .V 2> V 3> V 1 D .V 3> V 1> V 2
18.下列有关实验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图1装置制取、收集干燥纯净的NH 3
B .用图2装置可以完成“喷泉”实验
C .用图3装置测量Cu 与浓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
D .用图4装置可用比较NaHCO 3和Na 2CO 3的热稳定性
19.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射第一步HNO 3的还原产物只有NO 。

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第一步反应后溶液中c(NO 3-)=1.5mol/L(忽略体积变化)
B .第一步反应后溶液中c(Fe 2+):c(Fe 3+
)=1:1 C .第一步可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44.8mL D .第二步可溶解铜48mg
20.将一定质量的镁、铜合金加入到稀硝酸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假设反应过程中还原产物全是NO ,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NaOH 溶液至沉淀完全,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5.1g ,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溶解合金时收集到NO 气体体积为2.24L(在标准状况)
B .加入合金的质量可能为9.6g
C .沉淀完全时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为150mL
D .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1mol
二、填空题
1.某同学在画某种元素的一种单核微粒的结构的示意图时,忘记在圆圈内标出其质子数,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做出自己的判断。

(1)该微粒是中性微粒,这种微粒的符号是______________
(2)该微粒的还原性很弱,失去1个电子后变为原子,原子的氧化性很强,该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微粒的还原性很弱,失去2个电子后变成原子,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 (4)该微粒的氧化性很弱,得到1个电子后变为原子,原子的还原性很强,该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5)该微粒的符号为X 3-,则这种微粒的单质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铜既能与稀硝酸反应,也能与浓硝酸反应,当铜与一定浓度硝酸反应时,可将方程式表示为:Cu+HNO 3→Cu(NO 3)2+NO↑+NO 2↑+H 2O (方程式未配平) (1)硝酸在该反应中表现出的作用是 。

(2)0.4mol Cu 被硝酸完全溶解后,硝酸得到的电子数是 (用N A 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

如果得到的NO 和NO 2物质的量相同,则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mol
(3)0.3mol Cu 被硝酸完全溶解后,如果此时产生的NO 和NO 2气体总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8.96L ,则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mol ,产生的混合气体中NO 和NO 2体积比为
三、实验题
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一氧化碳,某校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其装置如下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B 为一个用金属丝固定的干燥管,内装块状碳酸钙固体;E 为一个空的蒸馏烧瓶;F 是用于鼓入空
气的双连打气球。

(1)实验时,先将B 装置下移,使碳酸钙与稀硝酸接触产生气体,当C 处产生白色沉淀时,立刻将B 装置上提,使之与稀硝酸分离。

该组学生设计此步操作的目的为______________。

(2)将A 中铜丝放入稀硝酸中,给装置A 微微加热,在装置A 中产生无色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E 中开始时出现浅红棕色气体,用F 向E 中鼓入空气后,可观察到烧瓶E 内气体颜色加深,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一段时间后,C 中白色沉淀溶解,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D 用于尾气吸收,当等体积的NO 和NO 2通入D 中,气体被完全吸收,并且只产生一种盐,该反应方程式为 。

四、推断题
A 、
B 、
C 、
D 均为中学所学的常见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及其他产物已略去):
(1)若A 、D 的水溶液均呈酸性,且D 为强酸。

①A 、D 分别为A : ,D : 。

(填写化学式,下同) ②写出B→C 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

③简述检验B 物质的方法 。

④写出D 的浓溶液和Cu 在加热条件的化学方程式 。

(2)若A 的水溶液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 的稀溶液能使蓝色的湿润石蕊试纸变红。

①工业上合成A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在实验室中则用加热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气体A ,其化学方程式为 。

②写出C→D 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③写出A→B 的化学方程式
④1.92g 铜投入一定的D 浓溶液中,铜完全溶解,共收集到672mL 气体(标准状况)。

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通入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的O 2,恰好使气体完全溶于水中,则通入O 2的体积为 mL 。

河北高一高中化学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子人类生产活动中过度排放有关物质引起的。

下列环境问题与所对应的物质不相关的是( ) A .温室效应一一CO 2 B .光化学污染一一NO 2 C .酸雨一一SO 2 D .臭氧层破坏一一CO
【答案】D
【解析】A 、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环境问题与所对应的物质相关,故A 不选;B 、光化学污染主要来自汽车、工厂产生的氮氧化合物,环境问题与所对应的物质相关,故B 不选;C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而不是二氧化碳,环境问题与所对应的物质相关,故C 不选;D 、氟氯烃可以破坏臭氧层,而一氧化碳不能,环境问题与所对应的物质不相关,故D 选;故选D 。

【考点】考查了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的相关知识。

2.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第114号元素的原子,该原子的质量数为289,存在时间达到30秒,这项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该原子的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是( ) A .61 B .114 C .175 D .289
【答案】A
【解析】114号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14,所以该元素的核内质子数是114,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89-114=175,该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175-114=61,故选A 。

【考点定位】考查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名师点晴】明确质量数、质子数和中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

在数值上,元素的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

3.Se 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下列有关和说法正确的是( ) A .和是同一种核素 B .和互为同位素
C .和分别含有44和46个质子
D .

都含有34个中子
【答案】B
【解析】A 、3478Se 和3480Se 为Se 元素的不同原子,属于不同的核素,故A 错误;B 、3478Se 和3480Se 是同种元素的原子,属同位素,故B 正确;C 、3478Se 和3480Se 的中子数分别为44和46,故C 错误;D 、3478Se 和34
80Se 的两种同位素的质子数都为34,故D 错误;故选B 。

【考点】考查了核素、同位素的相关知识。

4.在下列变化中,按氮元素被还原、被氧化、既被氧化又被还原、既不被氧化又不被还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 大气通过闪电固氮 ② 硝酸分解
③ 实验室用氯化按和消石灰制取氨气 ④ 二氧化氮溶于水中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①③④② D .②①④③
【答案】D
【解析】①大气固氮为N 元素被氧化的过程;②硝酸分解生成二氧化氮和氧气,N 元素化合价降低;③实验室制取氨气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 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④二氧化氮溶于水中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氮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则既被氧化又被还原,则按氮元素被氧化、被还原、既不被氧化又不被还原的顺序排列,应为②①④③,故选D 。

【考点定位】考查氧化还原反应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考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考查,注意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认识相关概念和物质的性质。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为有化合价的升降,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判断对应物质的在反应中的性质。

5.两种微粒的质子数和电子数都相等,它们不可能是( )
A .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
B .一种单质分子和一种化合物分子
C .两种原子
D .一种原子和一种分子
【答案】A
【解析】A 、阳离子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减去电荷数,阴离子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加上电荷数,则不会质子数和电子数均分别相等,故A 选;B 、如Ne 和HF 的质子数、电子数均为10,则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分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分别相等,故B 不选;C 、可能是两种原子,如同位素原子,故C 不选;D 、如Ne 和HF 的质子数、电子数均为10,则一种原子和一种分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分别相等,故D 不选;故选A 。

【考点定位】考查原子和分子、离子的结构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微粒中质子数、电子数的关系,明确中性微粒不显电性,离子带电是解题的关键。

两种微粒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分别相等,因中性微粒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则两种微粒可能均为分子、原子,也可能为分子、原子,但离子中质子数一定不等于电子数。

6.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 的原子质量数为A ,含N 个中子,它与1H 原子组成H m X 分子。

在a g H m X 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A . mol B . mol
C .
mol
D .
mol
【答案】D
【解析】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 的原子质量数为A ,含N 个中子,则质子数为(A-N),则每个H m X 分子含有质子数为(A-N+m),ag H m X 的物质的量为
=
mol ,故含有质子物质的量为
mol×(A-N+m)=
(A-N+m) mol ,故选D 。

【考点定位】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有关计算、原子结构,比较基础,属于字母型计算,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计算难度。

根据质子数=质量数-中子数计算X 原子质子数,进而计算每个H m X 分子含有质子数,根据n=
计算H m X 的物质
的量,结合每个分子含有质子数计算。

7.某短周期元素X ,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 ,最外层电子数为(2n +l ) ,原子核内质子数是(2n 2一l)。

下列有关X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X 是非金属元素
B .X 形成含氧酸钾盐化学式可能为KXO 2、KXO 3或KXO 4
C .由X 形成的含氧酸均为强酸
D .X 不可能为第一周期元素
【答案】C
【解析】根据核电荷数小于18的某元素X ,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 ,最外层电子数为2n+1,原子核内质子数是2n 2-1.假设n=1时,最外层电子数为3,不符合题意;n=2时,最外层电子数为5,质子数为7,符合题意;n=3时,最外层电子数为7,质子数为17,符合题意;A 、由于元素X 可能为氮元素或氯元素,都是非金属,故A 正确;B 、元素X 可能为氮元素或氯元素,可形成KNO 2、KClO 3或KClO 4,故B 正确;C 、HNO2和HClO 都是弱酸,故C 错误;D 、元素X 可能为氮元素或氯元素,都不是第一周期元素,故D 正确;故选C 。

【考点】考查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

8.某无色溶液中,若加入溴水,溴水褪色,若加入NH 4Cl 固体加热,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该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可能是( )
A .Fe 3+、Mg 2+、S 2-、Cl -
B .H +、Na +、SO 42-、NO 3-
C .K +、Ba 2+、OH -、SO 32-
D .Na +、K +、Cl -、OH -
【答案】D
【解析】某无色溶液中,若加入溴水,溴水褪色,表明溶液中存在还原性的微粒,或溶液显碱性;若加入NH 4Cl 固体加热,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表明溶液显碱性。

A 、Fe 3+与S 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A 错
误;B 、H +与NO 3-具有氧化性,H +
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故B 错误;
C 、Ba 2+与SO 32-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 错误;
D 、在题意条件的溶液中,Na +
、K +、Cl -、OH -离子间不发生反应,能够大量共存,故D 正确;故选D 。

【考点定位】离子反应与离子共存
【名师点晴】解离子共存题,首先要搞清常见的离子反应有(1)生成难溶物,如Ba 2+与CO 32-、SO 42-生成难
溶物;(2)生成挥发性的气体,如CO 32-与H +生成CO 2气体;(3)生成弱电解质,如NH 4+与OH -
生成
NH 3·H 2O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C 在酸性条件下NO 3-与Fe 2+;(5)生成配合离子,如Fe 3+和SCN -
;在同溶液里能发生离子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再结合题设溶液环境,如选项B 通入的SO 2是还原性气体,而溶液里本身有氧化性较强的离子存在,据此理论即可找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9.A , B 均为短周期元素,已知人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 ,次外层电子数为b ; B 元素原了的M 层电子数为(a-b) , L 层电子数为(a +b),则A 、B 所形成的化合物的性质可能有( ) A .能与水反应 B .能与NaOH 溶液反应 C .能与稀硫酸反应 D .在空气中能燃烧 【答案】B
【解析】元素A 和B 的原子序数都小于18.B 元素原子的M 层电子数为(a-b),L 层电子数为(a+b),则a+b=8,A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a ,次外层电子数为b ,则A 元素的次外层为K 层,即b=2,有2个电子层,所以a=8-2=6,故A 为O 元素,B 为的M 层电子数为6-2=4,故B 为Si 元素,A 、B 两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为SiO 2。

A 、SiO 2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故A 错误;B 、SiO 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与水,故B 正确;C 、SiO 2性质稳定,不硫酸反应,能与氢氟酸反应,故C 错误;D 、SiO 2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D 错误;故选B 。

【考点】考查了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10.核电荷数为1~20的元素中,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电子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共有( ) A .4 种 B .3 种 C .2 种 D .l 种
【答案】C
【解析】在核电荷数为1~20 的元素中,当有2个电子层时,次外层电子数是2,不可能是最外电子层电子数4倍,当有3个电子层时,次外层电子数是8,最外电子层电子数2,符合题意的是镁;当有4个电子层时,次外层电子数是8,最外电子层电子数2,符合题意的是钙,共有镁、钙两种,故选C 。

【考点】考查了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的相关知识。

11.由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化合物A 2B 3,A 3+比B 2+少一个电子层,,且A 3+具有与Ne 原子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2
B 3是三氧化二铝 B .A 3+与B 2-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相同
C .A 是第2周期第ⅢA 族的元素
D .B 是第2周期第ⅥA 族的元素
【答案】B
【解析】由两种短周期元素A 和M 形成的离子化合物A 2B 3,A 3+离子比B 2-离子少一个电子层,则A 和M 都属于第三周期,且A 3+具有与Ne 原子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则A 是Al 元素,B 是S 元素。

A 、根据以上分析知化合物A 2B 3是Al 2S 3,故A 错误;B 、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A 3+与B 2-最外
层上的电子数相同,故B 正确;C 、A 是Al 元素,Al 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ⅢA 族,故C 错误;D 、B 是S 元素,S 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VIA 族,故D 错误;故选B 。

【考点】考查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

12.下列对有关元素的叙述能说明该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的是( ) 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 B .原子序数为48的元素 C .原子核外L 层比M 层多一个电子的元素 D .原子核外M 层有8个电子的元素
【答案】C
【解析】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可能处于ⅡA 族、可能为过渡元素、可能为He ,不一定是主族元素,故A 不符合,B 、原子序数为48的元素是过渡金属元素,不是主族元素,故B 不符合;C 、原子核外L 层比M 层多一个电子的元素,该元素为Cl ,处于第三周期ⅦA 族,故C 符合;D 、原子核外M 层有8个电子的元素为Ar 元素,为零族元素,故D 不符合;故选C 。

【考点】考查了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13.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不能用一种试剂通过化学反应区别的是( ) A .MnO 2 CuO FeO B .AgNO 3 KNO 3 Na 2CO 3
C .Na 2CO 3 NaHCO 3 K 2CO 3
D .(NH 4)2SO 4 K 2SO 4 NH 4Cl
【答案】C
【解析】A 、二氧化锰与稀盐酸不反应;CuO 与盐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FeO 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现象不同,可能区别,故A 错误;B 、加入盐酸后,AgNO 3有白色沉淀;KNO 3无明显现象;Na 2CO 3有气泡冒出;现象不同,可能区别,故B 错误;C 、Na 2CO 3和K 2CO 3只能用焰色反应区别,但是无法区分NaHCO 3,故C 正确;D 、加入氢氧化钡溶液,(NH 4)2SO 4有气体和白色沉淀生成,K 2SO 4有白色沉淀生成,NH 4Cl 有气体生成,现象不同,可能区别,故D 错误;故选C 。

【考点定位】考查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方案设计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及鉴别,根据物质所含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异同,结合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试剂进行鉴别,注意与只用一种试剂一次就可加以区别的要求不同。

14.在铁和铜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使之充分反应,剩余金属m 1g ,,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后,剩余金属m 2g ,则m 1和m 2的关系是 ( ) A .m 1一定大于m 2 B .m 1可能等于m 2 C .m 1一定等于m 2 D .m 1可能大于m 2
【答案】A
【解析】铁和铜都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盐,再加入硫酸,提供氢离子,在酸性条件下,硝酸盐中的硝酸根具有强氧化性,故再与剩余金属反应,故m 1一定大于m 2,故选A 。

【考点定位】考查硝酸的化学性质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硝酸的化学性质.特别注意本题的隐含条件,酸性条件下,硝酸根具有强氧化性,再加入稀硫酸,因硝酸根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故剩余金属无论是铁还是铜还是铁铜混合物,都会溶解。

15.相同条件下,两个容积相同的试管装满NO 2和NO 气体,分别倒置于水槽中,然后通过导管缓慢通入氧气,边通边慢慢摇动试管,直到两个试管内充满液体。

假设试管内的溶质不向水槽中扩散,则两个试管内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 A .1∶1 B .5∶7 C .7∶5 D .4∶3
【答案】A
【解析】两只试管中分别发生4NO 2+O 2+2H 2O=4HNO 3、4NO+3O 2+2H 2O=4HNO 3,则试管体积相同,则生成的硝酸的物质的量相同,且溶液的体积相同,所以两试管的硝酸的浓度相同,故选A 。

【考点】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相关知识。

16.如图,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C 的成分是气体E 与二氧化碳的混和气体
B .浓热的D 溶液能把碳单质氧化为二氧化碳
C .气体E 遇空气会被氧化成红棕色的气体
D .溶液G 是蓝色的硫酸铜溶液
【答案】D
【解析】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二氧化氮可以和水之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所以C 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的混合物,D 是硝酸溶液,一氧化氮和氢氧化钙之间不反应,二氧化碳与之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即无色气体E 是NO ,铜可以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水,即蓝色溶液是硝酸铜。

A 、C 的成分是气体E :NO 与二氧化碳的混和气体,故A 正确;B 、D 是硝酸溶液,碳单质和浓硝酸反应的产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水,故B 正确;C 、E 是NO ,遇到空气会立即变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故C 正确;D 、G 是蓝色的硝酸铜溶液,故D 错误;故选D 。

【考点】考查了含氮化合物的性质的相关知识。

17.同温同压下,在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2种气体,它们是①NO 和O 2,②N 2和NO 2,③NH 3和NO ,现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V 1、V 2、V 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V 1> V 2> V 3
B .V 1> V 3> V 2
C .V 2> V 3> V 1
D .V 3> V 1> V 2
【答案】B
【解析】设每种气体各占
L ,①组合发生反应:3NO 2+H 2O=2HNO 3+NO ,剩余气体的体积为:
+=

(L),②组合发生反应:4NO 2+O 2+2H 2O=4HNO 3,剩余气体的体积为−=(L),③组合NH 3全部溶于水,剩余
H 2为
L ,故答案:V 1>V 3>V 2,故选B 。

【考点定位】考查依据方程式的计算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混合气体混合溶于水后的剩余气体体积的计算,关键是同组内各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物质是否极易溶于水。

先判断同组内各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物质是否极易溶于水,气体的溶解性越大,试管内的压强越小,水面上升的越高,试管中剩余气体越少。

18.下列有关实验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图1装置制取、收集干燥纯净的NH 3
B .用图2装置可以完成“喷泉”实验
C .用图3装置测量Cu 与浓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
D .用图4装置可用比较NaHCO 3和Na 2CO 3的热稳定性
【答案】B
【解析】A 、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应选择向下排气法,故A 错误;B 、极易溶于该溶液的气体能产生喷泉实验,氯气极易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形成压强差,所以能形成喷泉实验,故B 正确;C 、二氧化氮易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 ,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测量二氧化氮体积,故C 错误;D 、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易分解,而碳酸钠不分解,比较稳定性时,碳酸氢钠应放在套装内,故D 错误;故选B 。

【考点】考查了化学实验装置的相关知识。

19.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射第一步HNO 3的还原产物只有NO 。

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第一步反应后溶液中c(NO 3-)=1.5mol/L(忽略体积变化)
B .第一步反应后溶液中c(Fe 2+):c(Fe 3+
)=1:1 C .第一步可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44.8mL D .第二步可溶解铜48mg
【答案】C 【解析】n(Fe)=
=0.003mol ,n(HNO 3)=0.005L×2mol/L=0.01mol ,HNO 3的还原产物只有NO ,Fe
氧化为铁离子消耗硝酸最大为0.003×3+=0.012mol ,若转化为亚铁离子,消耗硝酸为
0.003mol×2+
=0.008mol ,即第一步反应后溶液中含亚铁离子、铁离子,设混合溶液中Fe 2+、Fe 3+的
物质的量分别为x 、y ,则
,解得x=y=0.0015mol 。

A 、生成均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