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势》 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动势》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电动势的概念,知道电动势是表征电源特性的物理量。
2、理解电动势的定义式$E =\frac{W}{q}$,并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3、知道电源的内阻,了解电源内阻对电路的影响。
二、知识要点
(一)电源
在电路中,能够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叫做电源。
电源通过非静电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二)电动势
1、定义: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 1 C 的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
2、公式:$E =\frac{W}{q}$,其中$E$表示电动势,
$W$表示非静电力做的功,$q$表示电荷量。
3、单位:伏特(V)
4、物理意义:电动势表示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
(三)电源的内阻
电源内部也是由导体组成的,也有电阻,叫做电源的内阻。
内阻会
消耗电能,降低电源的输出功率。
三、学习过程
(一)引入
我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等概念,也知道了电源在电路中的重要作用。
那么,电源是如何能够持续提供
电能的呢?这就需要我们来深入研究一个新的物理量——电动势。
(二)电动势的概念
思考以下问题:
1、电源在电路中起到什么作用?
2、电源是如何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
举例说明: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等都是常见的电源。
干电池通
过内部的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蓄电池也是通过化学反应
实现能量转化;发电机则是通过电磁感应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三)电动势的定义式
1、公式推导
假设非静电力把电荷量为$q$的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极移到正极所做
的功为$W$,则电动势$E$可以表示为$E =\frac{W}{q}$。
2、计算示例
假设一个电源,非静电力将 2 C 的正电荷从负极移到正极做功为 10 J,求该电源的电动势。
解:根据电动势的定义式$E =\frac{W}{q}$,可得$E =\frac{10}{2} = 5$ V。
(四)电动势的物理意义
1、电动势反映了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
电动势越大,表明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越强。
2、对比不同电源的电动势
例如,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约为 15 V,而一个蓄电池的电动势约为2 V。
这说明蓄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比干电池强。
(五)电源的内阻
1、内阻的产生
电源内部的导体存在电阻,这就是电源的内阻。
内阻会阻碍电流的流动,从而使电源在向外供电时,输出的电能减少。
2、内阻的影响
内阻越大,电源在工作时发热越多,电能的损耗越大,电源的效率越低。
(六)实际应用中的电动势和内阻
1、手机电池
手机电池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内阻会逐渐增大,导致电池的续航
能力下降。
2、电动汽车的电池组
电动汽车的电池组需要具备高电动势和小内阻,以保证车辆的长续
航和高性能。
四、巩固练习
1、一个电源的电动势为 3 V,内阻为1 Ω,当外接电阻为2 Ω 时,
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源的输出功率。
2、比较两个电源,电动势分别为4 V 和6 V,在相同的外电路中,哪个电源提供的电能更多?
五、总结与拓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了电动势的概念、定义式和物理意义,知道了电源的内阻以及它们对电路的影响。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根
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电源,同时要注意电源的使用和维护,以延
长其使用寿命。
思考:如何提高电源的效率?在未来的科技发展中,电源技术可能
会有哪些突破?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本上关于电动势的相关习题。
2、查阅资料,了解新型电源的发展动态,并写一篇简短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