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望洞庭》优秀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ó ①摩擦。 ②阻碍,困难。 ③拖延,耗时间。 ④逐渐消失,消灭。
mò ①把粮食弄碎的工具。 ②用磨把粮食弄碎。 ③掉转(多用于狭窄的空间)。


学习单
景物
关键字
想象画面
诗人心情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三、先将古诗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1、本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山水 君山
湖月 潭面
望洞庭
近望 远望
景色迷人
相和 如镜
青翠
和平宁静
山水相衬
青螺
结构梳理
有山有水 有风有雨
古诗题目
共同点:
写法
望天门山
饮湖上 初晴后雨
望洞庭
写景诗

秋月、潭面、山水
水光、山色

碧水、青山、白帆、红日

有山有水 有风有雨
比喻 想象

露珠、蜜蜂、叶子
二、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诗句。 1、两岸青山相对耸立,在那水天相接之处,一叶孤帆从旭日东升处驶来。 2、风浪静息,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没有磨过的镜子。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
西子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下课了!
1、解诗题
洞庭:
洞庭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北部,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渺,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tínɡ
wèi

pán
读准字音,划一划,读出节奏。
2、读节奏
消磨
磨坊



我陪爷爷在磨( )坊里消磨( )了一下午的时光。
17 古诗三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总结学法
解 诗 题
读 节 奏
圈 景 物
品 关 键 词
想 画 面
悟 诗 情
望洞庭 [唐]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主要作品有《陋室铭》《乌衣巷》《石头城》等。
两位诗人用不同的比喻,表达相同的感受。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背诵积累







我会写
注意“未”字的两横要写得上短下长,与“末”区分开。

“磨”是半包围结构,不是上下结构。

书写“遥”字时,注意先内后外。
望着如此美丽的景色,他想说:
湖光 秋月
白银盘 青螺
山水
潭面
(和谐)
(大) (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青翠)
(平静)

在月光皎洁的秋夜,洞庭湖的波光和皎洁的月光互为映衬,显得那么宁静、和谐。
湖光秋月两相和,
作者简介
学习单
1、解诗题: 洞庭湖:
2、读节奏:划分节奏,读出节奏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景物
关键字
想象画面
诗人心情
望着如此美丽的景色,他想说:
潭面无风镜未磨。
比喻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面积2579.2平方公里
:0.96平方公里
洞庭湖
君山
君山好像一青螺
在辽阔湖面的映衬下,湖中的君山显得更加小巧玲珑,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
学习单
景物
关键字
湖光 秋月
白银盘 青螺
山水
潭面
(和谐)
(大) (小)
(青翠)
(平静)

洞庭湖宁静,祥和。
真叫人心旷神怡啊!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 (唐)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 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 一螺青黛净中心。
想象画面
诗人心情
在月光皎洁的秋夜,洞庭湖的波光和皎洁的月光互为映衬,显得那么宁静、和谐。
望着如此美丽的景色,他想说:
远远望去,洞庭湖如同白银盘,盛放着像青螺一样的君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